《受戒》
《受戒》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7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宗教、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9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243种,包括青春岁月、文教资料、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9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受戒》的相关文献由361位作者贡献,包括汪曾祺、刘海燕、夏元明等。
《受戒》
-研究学者
- 汪曾祺
- 刘海燕
- 夏元明
- 林超然
- 苏北
- 丁昌华
- 冯隽乔
- 刘程程
- 周雨薇
- 孙郁
- 崔道怡
- 常文凯
- 张大海
- 张达明
- 徐红梅
- 房存
- 曹付剑
- 李倩倩
- 杨早
- 林斤澜
- 段知壮
- 王均健
- 王磊斌
- 罗会菊
- 胡芯瑜
- 赵文阁
- 陆建华
- 陈兴强
- 丁敏
- 万光军
- 万晓
- 万祥
- 丘思瑜
- 于元玮
- 仕永波
- 付玲玲
- 何博超
- 何权锋
- 何焰
- 何登文
- 何立伟
- 何绵山
- 侯静
- 党好收
- 兴安
- 冯华丽
- 冯少虹
- 冯晖
- 冯辰辰
- 凸凹
-
-
段丽丽
-
-
摘要:
食物不仅是一种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的"实物",同时,它还蕴含着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无论是《受戒》中多次出现的自然清淡的"素食"意象,还是《异禀》中的不同"卤味",都再现了乡村小人物清淡的欢愉,透露出他们乐观豁达的人生哲学和朴素平淡的生活态度.在《受戒》和《异禀》中,简单的食物分别体现了出家人生活中的世俗烟火味和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人情味,凸显出主人公在物质与精神、生存与生活、生理与心理层面达到一种融合.本文以"食物"为引线,尝试把握汪曾祺小说《受戒》和《异禀》中的别样意蕴.
-
-
覃毅
-
-
摘要:
汪曾祺曾评价《大淖记事》与《受戒》两部作品皆有一种“内在的欢乐”,从对比分析小说内容可知,“内在欢乐”的具体体现不仅是在汪曾祺设定的优美诗意的生活环境中,还存在于独特和谐的人文风情、清秀健康的人物外在和作者刻意淡化的磨难与矛盾里。在汪曾祺对内容的精心安排下,读者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作品所传达的“内在欢乐”。
-
-
胡礼湘
-
-
摘要:
张达明的《"没大没小"的家风》,先后被《劳动午报》(2019年12月3日)、《山东青年》(2020年第5期)、《杂文选刊》(2020年第7期)刊载了。该文开头一段是:上世纪80年代,汪曾祺佳作连连,《受戒》《异秉》《大淖记事》大受读者青睐,虽如此,他的作品却始终游离于主流文学思潮之外,和孩子们聊天时,他老是被"挤兑",这时他便嚷嚷道:"你们对我客气点,我将来是要进文学史的!"
-
-
曹媛媛
-
-
摘要:
本文从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分析汪曾祺的散文和小说创作。在《受戒》和《大淖记事》中,汪曾祺以田园牧歌式的笔调,从自然、风俗和人性的三维角度书写普通小人物的生存境况,挖掘他们身上的民族传统美德,这种民间意识使汪曾祺的小说呈现着独特的精神内核与文学品格。
-
-
陈学勇
-
-
摘要:
文章从家庭出身、小说观念、小说艺术、小说散文化等角度,论述汪曾祺与沈从文的异同、师承关系等,对汪曾祺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析.同时,指出汪曾祺的晚年创作有所疏漏,一些篇目流于蛇足.
-
-
沈嘉欣
-
-
摘要:
细读《受戒》中的乌托邦文化,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很多"破戒"之处,有很多与世俗眼光不一致却又引人向往的地方,这便是《受戒》中文化异质性所在.本文围绕异质性展开,通过阐述何为异质性、分析文化异质性在《受戒》当中的存在、探究为什么小说中会存在这样一种异质文化,对《受戒》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
-
刘翠红
-
-
摘要:
汪曾祺的小说描绘出苏北世俗生活的画卷,其代表作《受戒》的整体审美特征就是风土人情与健康美丽的人性交相辉映.传统文化对《受戒》审美特征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受戒》描绘出了世俗生活与恬淡人生相统一的宏阔生活画卷,展示出传统文化在构筑理想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受戒》又塑造了进取务实与逍遥自由相平衡的人性美,展示出传统文化在理想人格培养方面的深远影响.在探索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方面,《受戒》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
-
-
张达明
-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佳作连连,《受戒》《异秉》《大淖记事》大受读者青睐,虽如此,他的作品却始终游离于主流文学思潮之外。他和孩子们聊天时老是被“挤对”,便嚷嚷道:“你们对我客气点,我将来是要进文学史的!”孩子们笑得更厉害了,戏谑道:“老头儿,你就别臭美了!”见大家没拿他当回事,汪曾祺便假装生气,但满脸却荡漾着笑意。
-
-
李能
-
-
摘要:
汪曾祺在1980年发表的小说《受戒》是他宣告"复归"文坛的信号,也是其"京派"传人地位的再次确认.《受戒》也因其蕴含的多重复杂的内涵,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存在.本文以小说中显露的鲜明的诗意化审美特征为视角,主要从汪曾祺诗性的审美追求与文学信念、文本中生活图景的诗性显现以及悲剧性内蕴的诗化消解三个方面对汪曾祺的"诗化文体"作进一步理解与论述.
-
-
戴呈哲
-
-
摘要:
尼采在早期作品《悲剧的诞生》中针对古希腊悲剧,详细定义论述阐释了"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在内容、情节、手法等方面,均体现"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此外,因《受戒》本身基于汪曾祺的一个梦,这个梦来源于汪曾祺十七岁时的青春经历,从作者本身的经历也能够阐释"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
-
侯静
- 《2009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09年
-
摘要: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一名重要作家,著作颇丰,行文极具个人特色。他的短篇小说《受戒》被认为是真正带新时期文学跨入新的厉史门槛的作品。本文以此文为例试从哲学及宗教的视角解读汪曾祺的思想,说明儒、道、佛的种种哲学及宗教思想对于他的重要影响。阐述该作品中对于哲学及宗教主题的关注与描绘,说明种种哲学与宗教思想在汪曾祺思想中兼容与并存的状况,从而全面把握汪曾祺思想中的哲学及宗教意识,及其具有中国色彩的宗教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