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2年中国老年健康论坛
2012年中国老年健康论坛

2012年中国老年健康论坛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2012-07-06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全军保健医学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2012年中国老年健康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期睡眠行为异常(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特征是在REM睡眠期骨骼肌驰缓现象消失,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简单或复杂的活动,对患者自身或床伴可能造成伤害.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ic,PSG)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鉴别非快速眼动(NREM)期睡眠行为异常、睡眠周期性肢体活动、梦魔、癫痫、睡眠呼吸事件相关的睡眠觉醒、与多巴胺应用有关的夜间幻觉、夜间谵妄状态、夜惊、精神疾病等。临床上将与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可能原因不相联系的称为原发性RBD(idiopathic RBD,iRBD),与神经系统病变相关的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RBD,常见的病因包括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炎性脑病、脑外伤、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等。神经系统变性病的RBD患者临床表现较轻微或非剧烈性的动作,且REM期的唤醒阈最高,导致患者对RBD感知率较低,RBD的治疗目的是为了减少夜间睡眠时异常发声的频次和程度,减少睡眠异常行为以降低对自伤或/和床伴的伤害,减少恶梦可缓解睡眠恐怖。当患者的睡眠行为具有自伤或伤及他人的危险性,需给予药物治疗。对于无认知功能损害或OSA患者,予低剂量氯硝西泮即可有效,一般为0.25-0.5mg/晚睡前;褪黑素有效剂量3mg/晚睡前,单用或与氯硝西泮合用时均可。老年人使用氯硝安定时,应注意采取预防摔跤措施。最近报道有多种药物对RBD有效,如普拉克索、多奈哌齐、左旋多巴、卡马西平、三唑仑、氯氮平、喹硫平等。
  •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发病率高.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病率高,合并营养不良后病情加重,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上升.老年人因生理机能下降,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及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给予营养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文章测量了52例老年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营养状态,同时应用MNA-SF和传统营养指标对营养状态进行评价,提供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为MNA-SF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次研究显示: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用传统营养评价法:人体测量为30.8%-48.1%,实验室检查为19.2%-82.7%。MNA-SF为44.2%。MNA-SF与人体测量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相关性。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病率随着肺功能下降而上升。但贫血的发生率则相反,可能与肺功能下降导致的长期低氧有关。TLC计数与年龄负相关,老年患者TLC计数普遍较低。MNA-SF是评价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可靠方法,简便、快捷,适用于临床诊断。
  • 摘要:建设老年医疗机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求,是应对老年病高发的特殊需求,也是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迫切需要和深入推进老年医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要破解对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认识上的误区,排除前进中的障碍,增强其重要性、紧迫性的责任感,首要的是要弄清老年健康价值观在国家发展价值观所处的地位。国家如果确立了正确的老年健康价值观,老年人口健康就有了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保证,有利于老年医疗服务以健康为中心的伦理价值导向,自觉形成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共识。要像国家对待儿科、康复医学那样,把老年医疗机构建设提到重要位置,出台老年人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应的有关政策、投入、制度、法规等对策,老年人口的健康才会有保障。还需要建立、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创新老年医疗服务模式,加强以人才建设、科技创新为着力点的学科建设,老年医疗机构的学科是组织结构中的基本功能单位,老年学科建设有自己的特征和规律,学科设置应以适应、满足老年患者需求,医疗服务功能和学科发展定位,老年医学发展趋势与特点,人与技术统一的学科交叉、互动、融汇模式等为原则,统筹资源,创建优化多学科整合与多维度的疾病诊疗学科体系,以达到促进学术发展,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质量、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 摘要:我国心衰患病率为0.9%,约有400万心衰患者,冠心病为各病因之首,风湿性心瓣膜病比例下降,高血压病所占比例上升,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心衰的死亡原因依次为:泵衰竭(59%)、心律失常(13%)、猝死(13%),死亡率相当于一些恶性肿瘤,研究显示心衰的死亡率30%,5年死亡率达67%,重度心衰的死亡率更高。病因多由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治疗不当等,一般可通过病因治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进行治疗,应通过避免诱因、合理休息、心理护理、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合理用药、自我监测、定期复查等进行预防。
  • 摘要:高血压是危害国民身体健康最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除药物治疗外,美国多次的JNC报告均强调生物行为疗法在治疗高血压中的重要性.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养生运动,几百年来经久不衰,其独特的养生功效已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本文就太极拳对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降压作用及其机制探讨做一综述.在打太极拳时,要求全身放松,气定神闲,其能松弛紧张的神经,使交感神经活性下降,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血液中引起血管收缩的活性物质降低,从而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其对血脂的影响也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太极拳属于温和运动,在其和顺自然、放松缓慢的运动过程中,一方面可使体内的血管免受肌肉过度紧张而产生的压迫,另一方面在太极拳螺旋式弧形动作中,全身肌肉纤维对周围血管平滑肌进行着较为舒适的“按摩”,使血管平滑肌更有力地收缩和舒张,血管壁的弹性和顺应性得到改善,血管总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
  • 摘要:近10多年来,全国各地建立了不少老年病医疗机构,虽然名称各异,却是各省、市、县各级都有类似机构在为老年病人提供服务.老年医疗机构建设存在先天不足、病员不足、费用高昂等现象,基于这些原因,老年医疗机构挂牌对医疗业务的开展和经济收入有一定影响,因此可采取直挂老年医院院牌、挂双院牌、院内老年科或隶属于某医院的老年专科等挂牌方式,重点提高老年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在做好基本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科研活动,为老年疾病开发更新更好的诊疗方法,老年医疗机构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绿化、无障碍通道、康复空间和设施等,在土地征拨和资金投入方面,都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
  • 摘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功能逐渐退化,慢性病发病率高,多有身体功能受限或残疾的发生.良好的居家康复护理(Home-bas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不仅可以延迟或恢复其自理能力的丧失,缓解慢性病痛,还可以节约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居家康复护理一般认为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为居家的病伤残者提供的一切康复护理活动,以减少其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功能障碍或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使之重返社会,以提高生活质量,它是实施社区康复的一种重要形式。老年人康复应从两方面考虑:一要采取措施延缓或减轻生理功能的衰退,二要预防、减轻或逆转疾病造成的残疾。我国康复护理存在缺乏系统的、专业的康复指导,老年人及其家属康复意识不强,缺少必要的家庭、社会支持,国家政策发展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建议建立专业的居家康复护理团队,注重多学科合作,普及居家康复知识、促进健康宣教,重视家庭关怀和杜会支持,完善政策制度,中西医结合,发扬我国传统康复。
  • 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以某些高危环境因素为启动因子,腹型肥胖为主要发病基础,胰岛素抵抗(IR)为重要的致病环节,心血管损害为其严重后果的临床症候群.MS严重危害着大众的身心健康,而积极开展系统性MS防治越来越得列广泛关注.2009年3月~2011年12月,对来科疗养首长415名行代谢综合征专项查体,发现符合MS诊断标准104例,对其进行为期15天的综合康复疗养干预治疗,干预对象各项代谢指标和血流变指标均有改善,达到疗养效果。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诸如科学合理膳食,适当增加运动,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是重要的康复疗养干预措施,尤其是适宜运动锻炼更是主要干预手段之一。另外要关注饮食控制与运动锻炼相配合。运动可改善胰岛素的敏感,预防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运动不能明显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只有达到一定强度、一定时间的有氧运动才能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 摘要:目的:评价老年保健人群健康评估模式的合理性及效果.方法:采用课题组建立的老年保健人群健康评估指标及流程,总结471名保健对象4年间主要健康相关指标监管情况.结果:471例保健对象评估指标获得良好监管。成效是:健康查体率达到99.8%,患病知晓率100.0%,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的治疗率分别达97.2%、92.5%、91.2%,控制率分别达90.1%、89.1%、88.0%,合理用药率93.4%.结论:健康评估模式适合在保健群体运行,能促进健康危险因素及慢性病综合防治达标,该保健人群获得良好的健康维护。
  • 摘要:健康照护相关性肺炎(Heah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HCAP)是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不同的肺炎,在2002年由Friedman首先提出,在2005年由美国胸腔协会和感染病协会(ATS/IDS)正式命名并颁布指南制订了明确的标准.近年来随着国外对HCAP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对临床表现、病原体和耐药菌、治疗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特点.本文分析因健康照护相关性肺炎住院的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以分析其临床特点.本文显示,HCAP有其特点如高龄、卧床不起、低蛋白血症、吞咽障碍、留有鼻饲管,卧床不起;多种慢性疾病如痴呆、脑梗死后、慢性心肺肾功能不全和伴其它感染如尿路感染和褥疮感染;重症肺炎发病率高和病死率高;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耐药菌以MRSA和ESBL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上述表现构成了具有HCAP特点的临床表现。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和耐药菌感染也是HCAP的特点之一。本文的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耐药菌以MRSA、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并主要分布在HCAP组中,与低蛋白血症、吞咽反射障碍、卧床不起、留置鼻饲管有关。
  • 摘要:健脑颗粒是本院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治疗CCCI多年临床经验方,属新型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益气养阴,活血祛风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亏气虚血瘀型CCCI.从2010年4月用健脑颗粒治疗CCCI患者6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疾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基础用药(肠溶阿司匹林100mg 1/日、尼莫地平0.03g 3/日、阿托伐他汀0.02g 1/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者按相关指南给予治疗。试验组:基础用药(同对照组)+健脑颗粒(组成:黄芪15g、制首乌10g、熟地黄10g、生蒲黄10g、当归10g、川芎10g、羌活12g);每日一剂,早晚分二次温水冲服。2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表明血流速度恢复正常的有效率比较:血流速度增快组,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流速度减慢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但试验组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两组MCA及BA的PI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LMCA,RMCA及BA的P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PI有下降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动脉血管顺应性方面疗效较对照组好。
  • 摘要:老年患者由于创伤发生后合并症多,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发展较快以及误诊漏诊率高等特点,故应尽量避免创伤的发生和发展,在发生创伤后的检查和治疗中更谨慎、全面。为减少老年人发生创伤的风险,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大预防宣传的力度,应覆盖到社区中的每个家庭。适当的、合理的运动,均衡营养的膳食是减缓骨关节系统老化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后的老年妇女,中度或轻度的创伤即可发生骨折,应给以有效、合理的药物治疗。改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场所的环境如灯光、路面、阶梯以及浴室的防滑等。不要让老年人骑自行车,雨雪天气应尽量避免出门或伴随他们出行。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创伤发生后重要需要修复与再生的组织或器官包括骨与软骨,皮肤及附件,神经体统,心脏和肺脏等。
  • 摘要: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是运用管理学的思维理念和方法对健康相关的信息和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系统过程。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个人或人群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可以实现老年人的全面综合评估,提高老年人的自我健康意识,有助于实现成功老龄化。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实施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即老年人健康监测-老年人健康评估-老年人健康干预-老年人健康教育-再监测-再评估-再干预-再教育……需要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引导老年人注意饮食和运动,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群的防病意识。
  • 摘要:疾病按照入住本院住院病例,所有病例诊断符合各类疾病诊断标准.其中冠心病355人,高血压270人,脑梗死215人,糖尿病128人,最大年龄95岁,最小年龄76岁,平均年龄83.2岁.以此为对象,研究患者慢性病用药情况,调查4种慢性疾病,老年人的的疾病谱中,这四类疾病占75%以上,其中冠心病前三位药物品种依次为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洛伐他丁。高血压病前三位药物品种依次为硝苯地平缓控释片,撷纱坦胶囊,非洛地平缓释片。糖尿病前三位药物品种依次为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诺和灵针剂。脑梗死前三位药物品种依次为复方丹参滴丸,血塞通软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分析四种慢性病前三位药物品种发现为11种药物,除去糖尿病应用诺和灵针剂外,其余均为口服药物,相对药品价格合理,药品几乎均为应用10年以上药品,药效肯定,而调查的老干部平均年龄83.2岁,高于我国平均寿命,除其他相关因素比如经济,保健知识等,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很重要的因素。探讨用药安全性,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正确诊断疾病,按照疾病诊疗指南,明确诊断,掌握老年患有多种慢性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开展健康用药教育,提高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提高用药风险防范。
  • 摘要:面对多病集于一身,多种疾病重叠的现象,单体药物出现了治疗学上的瓶颈。针对硝酸甘油长期连续应用时的耐药现象,对有明显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变化,心率超过lO0次/min者即使血压无改变亦不应增加剂量,以免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缺氧使心肌梗死面积扩大或出现新的梗死。可以增加硝酸甘油配制浓度而减少液体入量。通常通过改变用药时间、剂量来解决耐药性的问题:小剂量使用,减少用药次数,避免持续使用,根据病人心绞痛发作的时间不同,灵活安排治疗时间,提供8h无硝酸酯的空白期。针对低血压及跌倒跌倒现象,用药时首先应采用正确的体位,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不要突然起坐或下床,应采取“三步起床法”即:先缓慢坐起、再将下肢下垂床沿、缓慢起立;或待拔针30min后再下床活动。针对眼压增高现象,临床医师要注意以下要点: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请眼科医生检查除外青光眼临床前期的病例;如病情必须用硝酸甘油,要随时注意眼部情况。针对尿潴留或尿频、尿床等现象,老年人使用硝酸甘油时不仅要监测血压而且要观察排尿次数及尿量,如发生尿潴留或尿失禁应及时采取措施。硝酸甘油还可用于老年科治疗支气管哮喘和骨质疏松。
  • 摘要: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高龄高血压患者也逐渐增多.Framingham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80岁的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90%.2002年我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群≥80岁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可达67.17%.高龄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增大,易发生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合并症多,合并使用多系统药物较多.对于高血压的防治策略,更重视早期评估、治疗对预后的获益作用,更加关注多危险因素标志物的评估和干预,如针对血压、血管功能、血脂、血糖多因素的评估和干预对于降低高血压的心血管事件的有益作用。非药物治疗应包括采取监管措施来减少盐的摄人量(<6g/d)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负担,增加钾盐和钙盐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脂肪和饱和脂肪酸摄入;基础研究提示肥胖参与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患者行胃绕道手术能降低患者血压,同时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尽管在高龄高血压患者尚需进一步研究,但控制体重达标仍将是高龄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策略重点之一。结合体质状况及并存疾病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限酒,戒烟;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高龄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选择方面一般遵循单药小剂量、必要时联合用药或选用复方制剂、降压速度不宜过快,降压幅度不宜过大等原则。同时还应注意高龄高血压血压管理问题,准确测量血压和管理血压,将肱动脉血压+血管功能评估结合全面评估血压,实现降压目标。
  • 摘要: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重要环节,临床医师应严格遵循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降压药物或联合治疗方案。优先选用长效制剂以及多种小剂量降压药物优化组合,特别是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实行个体化长期降压治疗,定期观察患者对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不断调整和完善降压治疗方案,确保患者长期降压达标,从而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摘要: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进行了74例(86)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小切口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24例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周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3者15例(62.5% ),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1而小于0.3者8例(33%),矫正视力低于0.1者1例(4%),术后2周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3者20例(83%),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1而小于0.3者3例(13%),矫正视力低于0.1者1例(4%)。术后眼内炎症反应18例(75%),经局部或全身类固醇类药物治疗3-10天消失,术后短暂性高眼压6例(25%),经降压处理后2-4天恢复正常,术后角膜水肿21例(83.3%),经治疗3-10天消失,2例大泡性角膜炎,1例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人工晶体倾斜。
  • 摘要:介绍了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抗凝剂治疗的现状与评估以及抗凝剂在不同类型、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分析了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阐述了抗凝剂使脑卒中转归与出血防治,认为抗凝治疗不应作为常规治疗来预防脑卒中复发。对长期卧床的脑卒中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方面有一定的效果。目前正对急性脑卒中患者12h内应用小剂量肝素和缩短抗凝剂应用时间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肝素阻断脑内炎性介质表达而减性脑损伤,阻止脑卒中神经症状的恶化,改善神经细胞预后的功能;抗凝剂与溶栓药、神经保护剂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的时机,时间及剂量仍需深入探讨;新型抗凝药物在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仍有待于大样本人群的研究和长期随访分析结果的论证,研究的论点必将为老年急性脑卒中有效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 摘要:2型糖尿病(T2DM)和阿尔茨海默病(AD)关系密切,已有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佳、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病程长以及应用胰岛素治疗等因素可能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血糖波动是近年来糖尿病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血糖波动是独立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之外影响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血糖波动情况,同时采用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探讨血糖波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在248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CGMS评估患者血糖波动情况,采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血糖波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有影响,血糖波动大可以导致代表总体认知功能的MMSE分数下降。因此,控制血糖波动应该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策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减少血糖波动可能会带来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
  • 摘要:跌倒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伤害之一,是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系列的研究,认为老年跌倒是一种"社会流行病",是环境、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本院根据老年患者安全隐患特点,建立健全预防跌倒三级管理体系,落实护理安全检查措施,动态评估筛选意外跌倒高危人群,加强健康宣教、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防范跌倒的教育,使其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每个人的警钟,学习相关文献中防跌倒知识,使大家掌握导致跌倒的内外在因素,在平时工作中应具有预见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加强服务内涵,强调以人为本,增加主动服务意识,平时多与患者交流,主动询问患者所需,并及时解决患者需要。改善住院环境、消除安全隐患,严密观察药物反应,提高了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质量,促使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管理工作程序化。
  • 摘要:血液透析病人即不属于住院又不属于门诊,其病历的记录格式也不同住院病历和门诊病历,设计血液透析专科电子病历需要制定其专科记录格式规范,即根据血液透析病历特点建立电子病历模板。血液透析电子病历在血液透析中心应用,医生可以根据设定的模板快速的填写病历,自动共享各种检查、检验结果,即准确又快速。护士记录单各种仪器运行数据可直接通过数据接口获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由于采用标准医学术语和结构化元素,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关键字检索条件。血液透析电子病历可编入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中,供门诊和住院医生站调阅,解决了血液透析病历数字化的问题。
  • 摘要: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城市老年人人际交往及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次研究表明,老年人参加的文体活动越多,主观幸福感越高。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对于人的心理健康也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且可提高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婚姻生活是否幸福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的高低。本研究支持主观幸福感随收入水平增高而上升的结论,表明对城市老年人而言,收入状况仍然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朋友中可以讲心里话的人越多,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就越高。因此要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最好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更有保证的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尊重、福利保障等心理和经济支持。自信心越强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越高。说明这些老年人既往的经历和社会支持在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中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正如本研究结果所显示,老年人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自我效能,促进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以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本研究显示,女性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男性老年人。
  • 摘要:心理因素对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观点已被学者所接受,人们从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发现,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人体的健康,对抑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促进治疗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反之,不良的心理因素则会产生相反的效应。经过漫长的实践和研究,医学模式日趋成熟,从而确立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模式从现代医学角度出发,全方位的探讨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疾病和寿命的影响。近20-30年以来,许多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应提倡心理和情绪健康的心理健康运动,要实现健康仅仅加强身体锻炼和限制热量的摄取等养生措施是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与长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提倡深入研究影响老年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同时给予心理的、社会的、家庭的、经济的医疗保健的关怀,帮助老年病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减轻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的影响,对于疾病的防治必然起到积极的作用。
  • 摘要:养老机构(社区)开展康复医学,符合养老机构自身的业务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分析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与康复医学服务结合开展的情况,探讨养老与康复的有机结合的最佳形式,对北京、上海、杭州几家养老机构开展的康复医学服务进行了系统调研,对康复养老型服务的目标、服务范畴、开展形式、做法及其意义、效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
  •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e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病率高且病死率高.目前临床上COPD加重时,大多会经验性地使用抗菌药治疗,但在这些感染中,相当部分可能是非细菌性的,这样就导致了抗生素滥用的发生.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本文比较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 )两种常用的炎性指标和PCT的诊断效能,以探讨PCT在区分COPD合并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COPD合并细菌性感染组中血清PCT浓度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这两组的CRP,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摘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跌倒是老年人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离退休干部中有效开展防跌倒教育,提高对跌倒的认识,积极预防老年人跌倒。防跌倒教育的人群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病史的老干部,应教育其定期检测血压、血糖,不能擅自减药或停药;有的疾病影响老干部的身体平衡,应嘱其日常活动中要有家属陪护,加强合理用药教育,防治骨质疏松,使用合适的步行辅助工具及髋部保护装置,跌倒后,尽可能做到以一侧身体着地,这样可以避免头部受到撞击,减少因前倾或后仰时反射性地手臂支撑地面引起上肢的骨折。建立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家环境,如卫生间安装扶手,穿防滑鞋,尽量不穿拖鞋,物品摆放规律,地面水渍及时擦干,合适的室内照明等。对于就病卧床或服用降压药的老年人,还要特别强调起床三部曲:醒后30秒再起床、起后30秒再下床、站后30秒再行走,可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改善家居环境及正确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
  • 摘要:本研究对本院8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并对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联合治疗的疗效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治疗方法。根据不同药物联合治疗方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卡维地洛治疗组(100例):常规非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基础上,加卡维地洛:3.125mg 1一2/日。治疗2-4周后,剂量逐渐倍增,一般用12.5mg,每日2次,目标剂量:25-50mg/d。一旦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量后,长期维持。非卡维地洛治疗组(100例):常规非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所有人选者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在降压机制上互补,不良反应方面有相互抵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病因复杂、多系统累及是高龄老年死亡原因的主要特点,单一死因构成中,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为前三位。各年龄组中,多系统衰竭均为首要死亡原因,尤其在90岁及以上年龄组中,多系统疾病累及所占比例最大,可见高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一旦发生,更易累及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导致高龄老年人病情严重、死亡迅速。心血管疾病在各年龄组中均在单一死因的前三位,而在多系统疾病累及中,循环衰竭也是主要致死原因,因此心血管疾病防治在高龄老年中十分重要。与其他不同药物联合方法比较,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联合治疗方法对高血压的控制,终点事件的发生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卡维地洛有利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血压控制和预后的改善,有利于高龄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防治。
  • 摘要:医疗质量是医疗技术、管理水平和医德医风建设的综合反映,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确保和提高医疗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永恒目标.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飞速,老年人群绝对数巨大,但老年医学的发展相对滞后,老年医学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更处于起步阶段.鉴于此,本院充分研究新形势下老年医学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老年医学医疗质量内涵和评价方法,针对老年医学医疗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难点和重点,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经过“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等全国卫生行业大型活动的洗礼,积极探索构建了适合当前医疗形势和医院实际情况的老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
  • 摘要:衰老标志物是客观地测量和评价一个衰老生物学发生过程的一个特征性指标.衰老的生物学标志物是机体的一个参数,其能反映机体(器官)的功能状态和衰老率.按照标志物的特异性与否将衰老的标志物分为器官特异性和器官非特异性的标志物两种。Ang Ⅱ级联信号、Prelamin A、生长因子(如MFG-E8),趋化因子(如MCP-1)、生长因子(如TGF-β1)、粘附分子(如sVCAM-1)等等因子在动脉僵硬度增加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内皮细胞复制衰老、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微血管稀疏、受损的内皮祖细胞功能老化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相关通路的一些因子可能作为潜在的衰老生物学标志物。生理性心脏衰老的过程一些代表内皮功能的减退、心脏功能的降低和心脏僵硬度的增加等类型的标志物能比较能够代表心脏的衰老过程。前期研究发现了E/A,MVEL等代表心脏衰老功能的衰老标志物。一类反映肾脏功能和反映肾脏储备功能的标志物,现一般以GFR来替代评价为肾脏功能,以胱抑素C为代表,被看做是健康衰老的一个标志物;而肾脏储备功能测定较为复杂,目前,尚无较公认标志物。另一类标志物包括NGAL, L-FABP,KIM-1,ADMA等现在认为主要和肾损伤相关,而其和衰老肾脏功能相关的报道目前较少,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氧化应激(NAD(P)H氧化酶,NF-κB、促氧化剂的产生率、T-激肽原)、血管炎症(TNF,IL-6等)、代谢(Insulin/IGF-1,TOR,AMPK,Sirtuins,Caloric restriction)等相关因素的一些因子可能成为衰老的标志物。
  • 摘要:人类对衰老的研究和战胜衰老的努力,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关衰老已出现许多理论和学说.本文仅以免疫和免疫平衡对衰老的影响,加以简述。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免疫器官有脾脏、胸腺、淋巴结、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们的主要功能:一是防御病原体侵害,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二是监视并清除体内衰老或受损伤而无法修复的细胞;三是防止自身组织细胞变异增殖,祛除病害作用。人类生命科学研究和实践发现:机体免疫功能的减退和免疫力低下是人体衰老最重要的原因;而人体免疫器官的衰老最具代表意义的是中心免疫器官——胸腺的衰老。免疫功能降低,也因与免疫活性细胞数目减少,效率降低有关,胸腺衰老是因为胸腺作为中心免疫器官,它是T淋巴细胞生长发育培训基地,人体免疫细胞最主要的是T,B两种细胞,而B淋巴细胞必须在T淋巴细胞参与下才能致敏而发挥作用,因此,T淋巴细胞在人体免疫过程中,起着其它细胞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是人体健康和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免疫平衡理论认为亚健康、老年病、衰老以至死亡,都是同一种病,只是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而已。衰老与免疫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把免疫力维持在正常合适的水平,以达到抗衰延寿的目的。调节情绪、保持乐观,SACA(细胞前生原)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酶的诱导下合成一种含有强力抗氧化基团巯基复合类生物素,是纯天然制品,它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分裂促进因子,它以调节细胞代谢,增强细胞免疫调节能力为主要作用方式。HGH(生长激素)是人体脑垂体分泌的,由191个氨基酸组成的生长激素。可以通过此三种途径维持免疫功能。
  • 摘要:文章介绍了体针疗法、芒针疗法、电针疗法、灸法、针灸合用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发病缓慢临床表现主要为膀胱刺激症状和排尿梗阻症状.膀胱刺激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及急迫性尿失禁;排尿梗阻症状表现为膀胱出口梗阻(BOO)引起排尿踌躇、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尿流无力、尿末滴沥、排尿时间延长,严重者可引起尿潴溜和充溢性尿失禁.中医药治疗BPH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而中医药疗法中的针灸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疗效较好等优点。
  • 摘要:在机体衰老过程中,自由基学说和免疫学说已受到广泛关注.寻找抗衰老的药物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紧迫课题.D-半乳糖制备的亚急性鼠衰老模型是经典的实验模型,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衰老的研究.补肾益气化瘀方是根据中医理论组建的验方,由枸杞子、肉苁蓉、巴戟天、党参、鸡血藤、丹参、菖蒲、远志等8味中药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补肾益气化瘀方通过提高海马SOD活性升高,减少MDA含量,抑制AchE的活性,增强T细胞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如IL-2,IL-4分泌增加,提升溶血素含量,降低CD4+/CD8+比值,可以改善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免疫功能,以延缓衰老。
  • 摘要: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与其一系列研究的成功,使医学研究真正进入到了分子水平。通过高通量的技术检测,现在不仅可以在一个多蛋白质的混合体系中(如人体的血液,分泌液,组织液等)对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加以区分,还能准确地测出它的分子量。即便是差1个氨基酸,也能准确地测出来。蛋白指纹图谱技术,在吸收传统质谱技术优点的基础上,克服了传统技术中某些缺点,创造性的增加了特异蛋白芯片阅读系统,可称作蛋白质检测技术最新一代或第四代产品。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激光脉冲幅射使芯池中的待测分析物解吸形成电荷,根据不同质荷比这些解吸的离子在仪器测试场中飞行时间长短不一,分子量大的时间长,分子量小的时间较短,由此绘制出被测物质的质谱图,该图经计算机特殊软件处理还可绘制成模拟图谱,同时显示各种蛋白质的分子量,含量等多种信息。将一个人蛋白质的测定图谱与正常人或某种疾病(如老年性痴呆,肿瘤等)的图谱或基因库中的图谱相对照,就能知道这个人的图谱是正常或是患有某种疾病,或是存有某种尚未明了的新的特异蛋白生物标志物,整个测定一般几十分钟就全部完成。
  •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A大量产生和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缺陷、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突触丢失、胆碱能神经元死亡等.因此,仅针对单一靶点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于病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的多因素疾病,中药具有优势.本研究室自1995年开始进行中药治疗AD的研究和新药开发,自行研制了含6味中药的新复方制剂参乌胶囊、中药有效组分新药泰思胶囊。首次发现参乌胶囊和何首乌二苯乙烯昔(泰思胶囊)、淫羊藿黄酮和淫养藿苷、山茱英环烯醚萜苷在多种拟AD动物模型上能够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目前参乌胶囊已完成治疗AD和轻度认知损害(MCI)的3期临床研究,取得良好疗效;何首乌二苯乙烯苷(泰思胶囊)已进入治疗AD的2期临床研究。
  • 摘要:经过研究发现,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多发性应激事件可以引起组织和器官非常重大的变化,反过来,在老化过程中,这些变化也导致了机体健康水平下降和疾病的发生。比如皮肤老化就提供了一个直观粗略的标准被用来衡量人的年龄。机体衰老的变化不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而是由于机体内部的种种分子和组织细胞的变化,最终出现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和衰老的一些表现症状,由于机体衰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机体维持自身稳态的效率在进化中的演变必然取决于各种组织和器官衰老速率的同步化程度。大量研究表明,动物的寿命除了与能量代谢过程导致的生化副反应的损伤相关,与机体各类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维持也是直接相关的。机体内分子的保真度损失或由于各种损伤增加分子的无序性,而自我维持与更新的机制不是永久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损伤会越来越多,并且难以通过原来机制修复。当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机体开始出现相应的老化和病变,直至最终的死亡。
  • 摘要:随着老年人口的急剧上升,为了充分提高现有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日益增多的老年患者的救治水平,现有不合理医疗模式必须转变,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基于此现状,提出创新型老年医学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探索:变被动为主动,将干预节点前移;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全程动态管理,医疗质量和效率双提升。建议医疗急救物联网,老年重症监护室,尝试老年内科医师全程参与骨科老年手术患者管理,探讨心脑血管及相关疾病的一体化管理理念和模式,老年医学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对于整合优势医疗力量、提高医疗效率和水平、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老年干部的发病情况,加强军队干部医疗保健和老年病的防治研究,提高中老年干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对134名中老年干部的主要疾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期干部发病明显高于中青年和老年前期干部,随着增龄,老年的各脏器退行性变随之递增。从主要疾病的患病排序情况来分析,前5位疾病依次眼底动脉硬化95例,占134名体检人数的70.9%;前列腺增生86例,占127名体检人数的67.7%;牙病71例,占134名体检人数的53.0%;脂肪肝54例,占134名体检人数的40.2%;高脂血症47例,占134名体检人数的35.1%,反映出基本健康的中老年人群中高发的病谱变化。人均患病4.4病次,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所表明的老年人至少患4-10种疾病的结论相近,符合老年人患病常发和多发的特点。
  • 摘要: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联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近些年,作为一门新兴信息技术,开始逐步进入医疗领域.STEMI急救网络体系以“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为基础架构,应用物联网技术将网络医院、急救点或救护车上急救病人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等生命监测信息通过3G网络或卫星频道实时传输到胸痛中心,胸痛中心的专家或心内科值班医生可以通过远程监测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指导治疗。对于需要转诊到总医院进行紧急救治的病人,胸痛中心的救护车或网络医院的救护车将病人直接送到总医院心内科监护室。对于需要进行紧急介入治疗的AMI病人,在救护车上即可启动导管室准备和病人的术前准备,当病人到达医院时将直接送进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因绕过了急诊科环节,并将术前准备提前到救护车上进行,因而显著缩短病人从发病到人院手术的时间窗,为紧急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尤其是对于需要直接PCI的急性STEMI病人。
  •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主要在老年期发生的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衰退、性格和行为改变等,导致AD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AD的病理改变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了IL-8基因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汉族LOAD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IL-8启动子区-251位点A等位基因及AA、AT基因型改变与LOAD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而未发现IL-8内含子781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LOAD发病相关。
  •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在发生改变,高血脂症的发生率不断增加,高血脂症主要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和(或)高甘油三脂血症及其复合型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如果胆固醇过高,容易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斑块增大、增多,会逐渐堵塞血管,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如果斑块发生在脑部,则易发生中风等危险.预防高脂血症,主要是去除或控制其可能的病因、诱因及其他影响因素。高血脂症患者要注意各类食物的平衡,宜选择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和高纤维的食物。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甜食及淀粉类食物,多吃植物蛋白、蔬菜水果以及鱼类等食物。尽量减少动物油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等,调节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甘油三脂,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加强运动,戒烟限酒,对顽固性的高血脂症应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5类: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
  • 摘要:慢性脑缺血诱发行为学障碍是目前研究血管性痴呆较经典的模型,本实验采用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方法造模,造模后大鼠仅由双侧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全脑,脑血流低于正常脑组织需要的50-55ml/(min·100g),从而导致持续性的脑低灌注,但尚未达到致细胞坏死的程度。通过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本研究观察到VaD大鼠出现了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类似于VaD临床表现。阿托伐他汀是3-经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具有保护内皮功能、抗血栓、抗氧化、抗炎症等作用。研究发现,经阿托伐他汀干预后,VaD鼠脑组织Aβ,COX-2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且学习和记忆潜伏期亦均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同时这种改善效应与阿托伐他汀剂量呈正相关。因此,推测阿托伐他汀对Va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效应是通过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形成及通过抗炎症作用减少神经细胞中COX-2的过表达而实现的。本研究发现Aβ,COX-2表达上调参与了慢性脑缺血所致的大鼠认知功能下降。而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Aβ,COX-2对神经元细胞的损害,改善认知功能。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n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或微创治疗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文章采用DSA引导下经骶裂孔硬膜外粘连松解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充分发挥了两种微创治疗技术的互补优势。硬膜外粘连松解术通过epimed松解导丝有效的解除了突出腰椎间盘与受累神经根间的粘连,缓解了突出腰椎间盘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受累神经根的微循环得以恢复,神经根的水肿、渗出及炎性反应减轻,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同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中的类固醇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了炎性介质的释放,改善了神经根血供,进一步减轻受累神经根的水肿、渗出及炎性反应。本研究中A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B组降低更明显,术后3月和6月,A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并发症。通过本研究,表明DSA引导经骶裂孔硬膜外粘连松解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摘要:文章以生活在北京市西城区7个社区中心的60岁以上老年人,按居委会为单位进行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取样2200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生存质量,影响生存质量的基础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对老年人生存质量产生最广泛影响的因素,与随年龄增长,生理机能减退、生活能力和范围受到更多的限制是相关的。文化程度对生存质量的评分产生广泛影响,具有中等、高等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在所有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初等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其中有5个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显示健康认知能力和水平在提高对生存质量方面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虽然年龄因素是不可改变的,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身体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身体抵抗力下降,慢性病患病率逐渐增高,生活质量逐渐降低,但文化程度对生存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提示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是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男性的评分普遍显著高于女性,丧偶或离异的老年人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配偶健在的老年人,其原因可能与对其缺乏配偶的关怀和行为退缩有关。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慢性病和医疗费用是影响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 摘要:为了做好院校中老年知识分子的医疗保健工作,将某院校中老年知识分子近年来的血脂水平和脂肪肝患病率变化趋势进行了调查分析,引起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因素较多,该院校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病率逐年增高,可能与性别、年龄、膳食结构不合理、工作性质、缺乏运动、保健意识薄弱等因素有关,因此可加大干部健康教育的投入,制定科学的路径来实施健康教育,提高医疗保健水平,落实保健服务。
  • 摘要:缓慢性心律失常可由各种原因而引起,可导致血液流动学的改变甚至心源性猝死,严重危害人群健康.老年人罹患缓慢性心律失常者较青年或中年人为多,这不仅是因为老年人较多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也因为年龄本身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脏传导系统.本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给予病因治疗,并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如抗心力衰竭、抗高血压,减少或停用减慢心率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促进代谢等。对照组予阿托品1m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予参附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4d。两组均在心电监护下用药。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非药物治疗的准备,对于无效者及时使用心脏起搏治疗。本观察表明,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参附注射液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并可改善患者伴随的心肌缺血或心功能减退,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的优势。
  • 摘要:积极老龄化是在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达到最佳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所有年龄组的人包括那些体弱者、残疾和需要照料者,延长健康预期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可以总结为“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的原则。因此在老年人健康情况的评价标准中现患疾病固然是一个重要参数,但功能状态和社会适应力是更加重要的指标。老年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功能状况,合并症,社会经济问题,老年综合症,复合用药,营养状况等方面,在传统的对疾病和用药评价的基础上,引入CGA评估体系,能够更加精确而全面的对老年人进行身、心和社会适应力等的评估。一方面有利于早起发现功能受损的风险,积极预防和康复治疗,减少住院和入住护理机构的几率,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另一方面,也能给患有稳定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保持健康的信心,增加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可以预计,以CGA为基础,对老年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将带来更加广泛的社会效益,节约社会资源并最大限度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脑栓塞是其引发的主要栓塞性事件,也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我国老年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在70岁的住院患者中为24.8%,80岁以上高达32.86%;并发脑卒中的患者30d病死率高达24%,且幸存者多遗留有身体残疾.因此,在老年房颤患者进行规范化抗栓治疗,积极防治脑栓塞,是减少致死致残率的关键措施。本建议推荐在老年房颤患者中应用CHADS2评分方法评估老年房颤患者继发脑卒中风险,推荐应用HAS-BLED评分评估房颤患者出血风险。老年房颤患者应根据卒中风险分层和出血风险分层权衡利弊选择抗栓治疗方案,规范应用华法林,进行房颤转复律前后的抗凝治疗,积极应对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房颤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栓治疗,规范老年房颤患者围术期抗栓治疗,积极应对与预防老年房颤抗栓治疗严重出血。
  • 摘要:目前部队干休所离休老干部平均年龄都是80多岁,其中糖尿病患者较多,症状不典型,并发严重疾病较多,容易发生低血糖,治疗复杂.根据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应注意首次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时机,通过饮食及运动疗法治疗尚不能满意控制的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糖尿病患者,可在坚持上述疗法的基础上加服口服降糖药,对于初发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不要马上应用口服降糖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下列几类:磺脲类: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美脲(伊瑞);双胍类:二甲双胍、苯乙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其它口服降糖药物:DPP-Ⅳ抑制剂。应根据患者身体具体情况使用,老年糖尿病患者必须要加强时间意识,弄清所服用的降糖药的时间和方法,并严格遵循之。并且要严防低血糖的发生。
  • 摘要:导致老年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有生理机能的改变、精神、心理状态、饮食行为习惯、长期服用多种药物等方面。建议调整饮食结构,改变饮食习惯,注意烹调方法,注意各种慢性疾病的饮食调节,加强健康教育。
  • 摘要: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正以每年9%的速率上升,25%~33%的脑卒中患者将在3-5年内复发.脑卒中引起的肢体残障为我国60岁以上人群肢体残疾之首.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脑卒中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是日本的3.5倍,也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人群脑卒中筛查和综合干预,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减少脑卒中引起的残障和疾病负担。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脑卒中筛查和干预示范基地,在医院、社区和农村开展脑卒中筛查和干预随访工作,目的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脑卒中疾病负担,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 摘要:近年来,因不良生活方式而导致的生活方式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机关干部健康状况,为机关30名患有糖尿病的离退休干部提供了3个月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采取健康教育、量化运动、量化饮食、合理用药、管理和督导等措施,对体重、BMI、腰围、血压每次复诊测量1次;血糖(空腹及餐后2h血糖)2周检测1次;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强化管理前、后各检测1次。研究表明,糖尿病初期人群通过运动与饮食的调控,可使其发展为糖尿病的几率下降58%;使超重或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得到改善、对氧的适应能力增强,血糖、血压、血脂得到有效控制;也可使Ⅰ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值得关注的是,运动与饮食管理可以改善和提高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内的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导管.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相比,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抗生素、肿瘤化疗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病人提供有效的途径.导管的维护对于导管的使用安全性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除了要求护士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护理知识外也应教会病人掌握相关的注意事项才能达到良好的维护效果.医院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简单的口头式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使用健康教育单,在置管的24小时内及置管后一周内按照健康教育单上设定的内容实施健康教育,并将健康教育单发放给病人每日进行学习。在置管前和出院时对两组病人的心理焦虑状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使用健康教育单的形式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后病人对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心理焦虑状况明显改善、置管术后的并发症明显减少、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由此可见,使用健康教育单对PICC置管后的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是PICC置管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病人对PICC置管的认知程度和置管的依从性,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减少了置管并发症的发生,规范了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确保了护理质量。
  • 摘要: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高发病,并有较高的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已成为国民第一位的死因,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笔者对2005年1月-2011年1月入住院的3720例脑卒中病人,就其发生时间、发病规律、影响因素进行前瞻性统计分析,寻找不同类型脑卒中发病的时间规律,为高危人群干预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发现,脑梗死主要在白天活动时发病。脑梗死日发病有2个高峰,位于8:00和16:00,分别占全天的31.75%,11.80%,明显高于其它时段,尤于清晨发生率最高。分析原因可能为:清晨血中儿茶酚胺活性增强,使血压增高,后者损伤血管内皮,促使动脉斑块破裂、出血、急性闭塞,或造成栓子脱落形成梗死。清晨小板活性增强,而组织内纤溶酶激活物活性下降,诱发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研究发现,清晨血粘度在一天内最高,故是血栓形成的高发期。发病第2个高峰位于下午,原因可能系该时工作紧张、疲劳、出汗,导致血液粘稠增高或/和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所致。脑出血日发病有3个高峰,分别为8:00,16:00,20:00,分别占全天的20.97%,11.74%,13.09%,明显高于其它时段。其机制认为可能和血压在该期波动较大有关。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发现24h血压有3个高峰,恰与上述3个时段吻合,进一步支持上述推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峰时位于14:00,16:00,占全天的33.92%,可能与该时段生活紧张、劳累等有关。
  • 摘要:人到老年,独立生活的能力由于疾病、生理或精神与心理残障而受到影响。对医疗服务和他人的依赖性增加,甚至完全需要他人照护。老龄问题已成为重大的国际社会问题,也为老年照护提出了巨大挑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界倍受关注的问题。老年长期照护是指专门针对老年这一特定的人群,主要是为由于衰老和疾病导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障碍引起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全所提的心理呵护、慢病康复、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以满足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对健康保健和日常生活的需求。国际社会关于老年长期照护的原则基本形成共识,概括起来包括:以照护对象为中心,对老人实施个性化评估,理解和确认老人的需求,与老人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协商为老人提供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标准化和可持续照护。规范老年长期照护机构管理,建立老年长期照护机构的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高质量的构建老年照护人员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资质教育和继续教育,加速老年长期照护高级管理、医疗、康复和照护人才的培养,形成多学科老年照护技术队伍,促进老年长期照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改善照护质量。积极开展基于循证医学的老年照护实践,创建符合国情的不同层次的老年长期照护示范模式和临床培训基地,优化老年长期照护路径,推广和实践新技术,发挥行业引领作用。进行科学的老人长期照护需求的流行病学调查,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尊重和关心老年长期照护人员,在国家层面确立老年长期照护人员职业和社会地位,明确准入标准,规范职业,合理工资待遇。
  • 摘要:急性脑血管疾病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等危害性,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渡过危险期的患者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昏迷不醒等.由于经济、家庭、医疗条件的限制,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因此应指导家属做好家庭康复训练.向家属与病人交待清楚,只有坚持康复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病人的残存功能。当病人训练中出现情绪烦躁、不肯训练时,应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说明练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循序渐进性,对病人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康复训练时应定期进行评估,以了解病人康复进展情况,及时修改训练计划,告诉病人不要因某些重复检查而烦躁,应尽力配合。根据病人情况,可每周或每月甚至半年安排一次评估。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从肢体的近端至远端,逐级训练,最终达到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在做被动运动时,病人的健侧上下肢最好也要做相同的动作,这样可以通过健侧神经冲动的扩散刺激患侧的肌肉兴奋性冲动的产生,用健肢带动患肢在床上活动,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下床活动时进行行步训练、上下楼梯训练、重心转移训练,进行击球、编织毛线等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还需做吞咽指导和语言训练。
  • 摘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常见老年病,现已被列入继心血管、肿瘤之后严重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又一疾病.因此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实用的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对保健对象防治本病起到积极作用.采用定期举办讲座、宣传栏,坚持个体化指导等多种形式普及骨质疏松症防治常识,通过降解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提高保健对象重视程度,采取合理营养,文娱体育疗法等预防措施,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甲亢、甲旁亢及慢性肝、肾疾病等。教育老年人应慎用利尿剂、抗癌药、强的松等影响骨质代谢的药物。治疗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指导患者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药物治疗。指导防治骨折加强防跌倒、防碰撞、防车颠措施。
  • 摘要: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已达10%,标志着我国也进入一个老龄化的时代.为了适应这一社会现象所带来的老年人健康问题,给予老年人实时有效的健康指导,健康监护,达到躯体、心理等各方面都保持完好状态,防微杜渐,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院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以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设老年人健康监护平台。老年人健康监护系统平台由老年人健康档案库(EHR)、医院管理信息平台(HIS,LIS,EMR,PACS)、老年人身份一卡通管理、老年人定位及监控、老年人生命体征采集、老年人服药情况监测、移动医疗、移动护理等组成。
  • 摘要:针对丧偶老干部特定的心理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维持老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生命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分析了老年人关于年龄、独居的心理状况,阐述了新时期独居老干部心理健康面临的新特点,发现对于“两高期”老干部,尤其是单身独居老干部不仅要在物质保障方面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同时要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加强对独居单身老干部的社会支持度,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提高老干部尤其是独居单身老干部自我心理保健的能力。
  • 摘要: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是当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率明显提高,然而致残率在其存活者中仍高达80%以上.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害常造成多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6个月规范康复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结合康复治疗,观察康复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本研究显示,康复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治疗后各阶段与治疗前比较ADL均明显提高,且前3个月ADL提高趋势尤为明显,再次证实了康复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在康复治疗的影响,因此,康复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ADL改善,提示应将康复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纳入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体系中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ADL,促其回归家庭和社会。
  • 摘要: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在心血管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旨在研究在老年人群中ACEI和ARB在降压作用之外,心脑血管事件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指导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药物的使用均有利弊,ACEI在老年人群中的耐受性较差,因此使用频率及更换频率远大于ARB类药物,但回顾性分析发现,ACEI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更强,因此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在初次选择ACEI和ARB时,建议优先考虑ACEI。在ACEI与ARB的研究中,仍缺乏有力的证据表明在降压作用外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ARB优于ACEI,因此,ACEI的地位仍然不能被ARB取代,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更是如此。
  • 摘要:"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护理事业发展,通过存量盘整和适度发展增量相结合,逐步增加老年护理床位,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着力解决老年护理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目前老年护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因此建议转变传统护理服务观念,以理论为先导,实现全员护理观念的转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深刻领会老年病人长期护理的内涵,深怀爱老之心,格守助老之责,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切实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渗透到护理实践的各领域,从而推动老年护理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尝试建立助理护士的引入和管理机制,使用卫校毕业尚未注册的人员作为助理护士,将“护工队伍“整合到护理队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力不足的压力,改变了基础生活护理不到位现象。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和责任制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挖掘有限的人力资源潜能,营造有利于护理队伍稳定和发展的工作氛围,更好地促进病人长期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与发展。在建立护理质量标准时应考虑包括病人生活护理质量在内的影响护理质量的各个环节,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行为,规范生活护理操作,明确应达到的目标,将所有的护理工作包括治疗性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康复护理有机地融于一体,持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系统、科学、实用的老年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要以病人的生存质量为宗旨,以护理效率为护理原则,注重护理质量过程控制。包括病人对生活护理的满意率、对疼痛控制的满意率,医院感染的控制率、护理皮肤的完整性、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质量评价特点。政府部门和医院管理者重新审视老年护理医院长期护理服务模式,建立完善护士队伍准入、执业管理、培训、考核、晋升和职业发展的基本制度框架,为稳定和发展护士队伍提供人才政策、补偿政策、运营政策和其他配套政策支持,进一步理顺医院运行机制和健全服务监督,把长期护理服务模式做细做实,逐步深化护理服务的内涵。
  • 摘要:老年人是慢性肾脏疾病(CKD)的高发人群,同时老年人经常需要使用多种经肾脏排泄的药物,需要根据肾功能确定药物剂量,故能准确评估肾功能在老年患者显得尤为重要.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公认的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中常通过测定血清肌酐(SCr)水平来估测GFR,此法简便经济,但存在局限性,不是评价肾功能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在老年人群.
  • 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OP是一种可以预防而治疗尚未肯定的疾病,因此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主要从运动、营养、体重及体重指数、生活方式四方面阐述了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一些因素。为了预防骨质疏松,应该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少吃肉类,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限酒等,加强运动,补充充足的营养,适当增加体重,真正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
  • 摘要:深入研究低氧敏感者发生高原病的机理、探索临床疾病与血液特殊成份相关关系,分析蛋白质谱图特征,建立早期筛查、及时发现高危人群,采取对应措施(习服、药物等)预防干预。本组科学研究中应用极为重要的蛋白质质谱等多种方法,发现了血液低氧应激肽并获得指纹图特征表达,为高原医学研究提供技术路线和实验基础。
  •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生活质量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离退休干部的健康工作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解中山市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为老干部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对中山市227名离退休干部生活质量及患慢性病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调查结果显示227名离退休干部生活质量良好占58.2%,中等占37.4%,差仅为4.4%。这与本市大部分离退休干部在老年群体中有中等以上的经济条件,经济收入和居住环境良好(两项均全部为良)等因素有关。本次调查亦显示,慢性疾病是影响离退休干部生活质量的关键,100%老干部患有慢性疾病,从疾病分布发现,影响离退休干部日常生活最主要的慢性疾病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颈腰椎骨关节病。这些慢性病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功能、心理、经济条件及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离退休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卫生总体评价显示,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这与本市离退休干部有稳定的月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好,参加社会活动多有关。
  • 摘要:本组研究对多器官功能衰竭老年人与青中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以探讨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从研究结果总结体会如下: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竭多数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基础病越多预后越差,本组老年组合并基础疾病的占84%,多数患者合并有2-3种疾病,显示老年人“一人多病”的特点;老年人由于全身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功能减弱以及并存多种慢性疾病,故容易出现多个脏器衰竭,且脏器衰竭数越多病死率越高。本组研究4个以上脏器衰竭中,老年组28例,占56%,其中死亡26例,病死率92.9%,青中年组6例,占13%,其中死亡2例,病死率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老年人一旦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其预后较差,故预防很重要,防止功能受损的脏器向衰竭发展有可能改善预后;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除了生理性、增龄性衰退,免疫防御功能锐减外,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因此容易患感染,诱发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本组研究在各种诱因中,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竭以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为最多(72.0%,36/50),肺感染启动多器官衰竭的可能机制是:肺是最易受损伤的器官,肺组织损伤可启动凝血系统引起微血栓形成,同时肺损伤还会导致细胞内缺氧,目前认为细胞内缺氧是形成MOFE的最终途径。多数老年人由于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而并存多种疾病又使得脏器功能衰退加重,造成重要器官的代偿能力显著降低,有的甚至处于功能不全的临界状态,或已处于失代偿状态。在此情况下,当肺感染启动引起呼吸功能不全后,即可以此为动因导致连锁反应,引起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其他器官相继或序贯出现功能不全,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APACHE评分系统可作为评价病情危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有效标准,APACHE评分越高,预后越差,超过60分时,病死率明显增高。本组病例均选择入院时的急性生理与以往健康进行APACHE Ⅲ评分,老年组APACHE Ⅲ评分为(29.3±17.3)分,青中年组为(20.9±6.4)分,老年组总病死率是68%,青中年组总病死率26.1%,老年组总病死率高于青中年组(P<0.05),这说明APACHE Ⅲ评分能较好地评价危重病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及预后,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危重病评分。
  • 摘要:从中成药的临床使用看,绝大多数是辨病(包括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用药;也有对症用药、辨证用药的。从制作看,有传统的中成药;有根据现代名医的协定方、单方、验方而制作的;有中西药合用的;也有用实验的方法提取中药有效成份而制成的等等。笔者将这种现象概括为“方药成品化”,而这样的发展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并没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其远离了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的核心,影响了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严重阻碍了中医理论的发展,直接导致辨证能力的下降,临床疗效的下降;同时也冲击了中医教育,伤害和打击了真正信任中医的群体。结果势必会自觉不自觉地走向弃医存药。笔者认为传统的中药饮片历来是中医辨证论治及其处方用药的主要来源与基础,目前尚无其它可代替。滥用中成药,势必淡化了中医理论。中医工作者要把握方向,转变思维,清醒地认识到西医是理论推动临床,而中医是临床推动理论,这个临床就是传统临床,辨证论治的临床,并非是中成药的临床。中医发展的历史告诉人们,只有坚持中医辨证论治,才是真正的爱护中医;也只有坚持中医辨证论治,中医才能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不断向前发展。
  • 摘要: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睡眠质量差不但会引起精神萎靡、心情烦躁,还可影响老年人的记忆力,进而加重负性情绪的出现.因此,有必要评估养老院老人的身心健康状况,从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北京市城区养老院老人的睡眠状况与抑郁情绪,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本调查中发现睡眠质量好的养老院老人抑郁发生率低,睡眠质量中的白天功能紊乱和习惯性睡眠效率低是抑郁的影响因素,能解释抑郁得分总变异43.3%。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抑郁得分亦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能解释睡眠质量总变异的16.4%。由此可见,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与抑郁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睡眠质量差不但使老年人心情烦燥、精神萎靡、疲乏无力,更加深了老年人对自身机体衰老的负性体验,从而容易引发抑郁情绪的出现。同时,睡眠质量差会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进而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加重老年人自卑、无助的负性感受。另一方面,有抑郁情绪的老年人会出现失眠的症状,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睡眠状况,一方面让老年人正确认识其睡眠的变化特点及情绪对睡眠的影响,不要为睡眠间题过分地烦恼和忧虑;另一方面,应细心探寻老年人睡眠质量差的原因,通过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指导老人进行放松训练、积极控制疾病症状等措施,帮助老人改善睡眠状况,进而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从而提高老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 摘要:通过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方式,对干休所老干部日常医疗保健问题有了初步了解,发现其存在就诊不便、会诊网络欠缺、住院治疗难、家庭病房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建议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卫生所成立健康教育管理小组,由卫生所长担任健康教育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保管健康教育资料,检查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其余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健康教育,积极倡导科学文明的健身运动,就医实行“绿色”通道,对老干部建立分级医疗保健和定时巡诊制度,在军队老干部健康一览表和保健病历上标示保健等级,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医疗保健等级,及时按要求进行巡诊。建立干休所卫生信息局域网,更新完善医疗保健档案。正确指导老干部安全合理用药,完善家庭病床。
  • 摘要: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正在迅速增加.根据一项研究,在未来20年内,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5亿,将比当前美国总人口还要多.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就有55%的人患有老年性骨关节炎、3‰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3‰患有强制性脊柱炎,加上越来越多的创伤性关节炎.世界卫生组织把骨关节炎定性为“致残率最高的头号疾病”。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其长期、稳定、良好的临床效果,这种手术在我国迅速普及,近10年来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数量已经成倍增长。但是根据临床经验希望能有一种能够口服给药、固定剂量、疗效比低分子肝素更令人满意的抗凝药出现。2005年国家药监局召集专家论证一种新型抗凝药,该口服抗凝药效果显著优于依诺肝素,安全性相当,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 摘要: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低下,骨小梁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继而易于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以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多见.文章以符合重度OP诊断标准的患者3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8例和对照组178例。观察组进行脉冲磁场治疗,强化治疗阶段每天治疗1次,共10次;巩固治疗阶段为隔天1次,20天后改为隔2天1次,共30次,连续2个月。对照组给予肌注依降钙素注射液10IU肌注,每周2次,连续注射2个月。两组均常规服用碳酸钙片,1g/次,1次/天;阿法骨化醇胶丸,0.5μg/次,2次/天。治疗2周后,观察组有效例数为75,对照组为45,P<0.01为高度差异显著。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效例数为131,对照组为102,P<0.01为高度差异显著。治疗8周后,观察组有效例数为155,对照组为138,P<0.05为差异显著。从统计处理结果分析,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起效快,在4周以前更是优于对照组。
  • 摘要:我国已迈入老年型社会,老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人是否健康,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躯体疾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心理不健康,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最终必然影响甚至损坏躯体健康。老年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生理的衰退是自然发展的规律,而心理的健康,可以延缓生理衰老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幽默和笑声有利健康,可以在种花、走路中保持健康,在帮助他人中收获健康,在发挥潜能中延年益寿。
  • 摘要:干休所老干部保健工作是体系医院外进行人文关怀的有效补充,随着老干部年龄增长,院前保健尤其重要,治病先在于防病,干休所卫生所是担负老干部疾病预防的前缘阵地,其重心在于开展对老干部的保健,加强老干部适应期的健康指导,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巡诊,主动服务,配备爱心保健卡,完善急救措施,开展家庭病房,重视家庭与个人保健的作用,提高医护人员自身文化修养,以适应保健的需要,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各专科的医疗,护理和保健常识,派他们进行跨专业的进修,使他们具备全科医护知识,对每一个专科知识都有一定了解和独特见解,成为干休所老干部的保健指导者和守护神。
  • 摘要:就目前糖尿病患者尽管使用了胰岛素,血糖还是不稳定的现象,分析可能是应用过程中存在可以纠正或可预防的一系列问题或误区,最主要的是心理问题,因此应对患者加强自我教育,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认真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把握康复的主动权,同时一定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听从医嘱,按医生的嘱咐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完成一天内所从事的活动,对于起居、饮食等生活方式,要听从指导,做到科学养生。引导患者听从专业人员的健康指导,真正明白紧张焦虑可诱发病情加重,从而克服紧张心理,保持情绪的稳定。做到既来之则安之,经常参加有关讲座或医患活动,要真正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饮食起居,要真正明白,糖尿病是可以治疗的,是可以长寿的。医务人员要向患者讲清糖尿病的可治性及延缓并发症出现的有效方法,帮助其转变观念,思想上消除抵触情绪,督促患者遵守治疗和护理计划,积极配合注射胰岛素治疗前提下,树立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耐心,让患者真正明白和平共处并不降低生活质量,健康长寿也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教育患者控制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积极配合注射治疗的依从性,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教育患者清楚知道胰岛素绝非毒品,更无成瘾危害,病情需要注射既救命又保护重要器官,病情稳定好转也可停药,为防止长期口服药物的副作用产生,吸收好无副作用的胰岛素注射是多年来验证了的最佳治疗途径。纠正“不能吃饭”心理,同时预防低血糖,注意血糖检测。
  • 摘要:人类的健康包括身体和身心两部分,“两高期”的老干部,处在生命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病种增多,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下降等许多方面都经历着复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做好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工作是推进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提高老年健康水平,促进老干部健康长寿的重要保证,卫生所医护人员必须以开拓创新精神,探索在新形势下老干部及家属的心理活动,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其进行自我的心理适应和凋节,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干部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
  • 摘要:有氧训练能直接或间接增加心脏储备功能,降低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QOL).踏车运动训练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有氧训练方式.本研究以踏车运动训练作为心脏康复手段,监测老年SAP患者训练过程中心率血压变化,记录目标心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的人次,并调查对比两组试验后1月内心绞痛的发生率和实验前后QOL改善程度.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踏车运动组治疗后QOL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踏车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社区老年SAP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如此,实验结束后,追踪随访1月,发现踏车运动组(5/66)心绞痛发病率较对照组(16/7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说明,踏车运动训练作为一种简便的冠心病康复手段对社区老年SAP患者的康复是有效的,其机制复杂,可能与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血液生化指标及血管重塑等有关。
  • 摘要:采访了2011年度分别被评选为上海市十大男女寿星、十佳风采寿星及百岁夫妇的36名百岁寿星,就其膳食史及当前的膳食摄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长寿者的营养需求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个体除坚持其多年养成的饮食习惯外,其营养需求的满足可通过自主的零食摄取、逐步适应并依赖的膳食补充剂的服用,以及适度的体力活动等来调剂,表现为体重的常年稳定;外界环境因素,尤其是医疗保健等及时跟进,对提高其摄食能力、改善其钙营养状况、预防骨质疏松型骨折等有明显帮助;同时,百岁老人并不是“无疾而终”的概念也为世人所接受,但比较于其他老年人群,百岁寿星具有更强的疾病抵御能力与生命力。
  • 摘要:脑血管狭窄患者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病因.目前检查脑血管狭窄的常用方法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造影(CTA),经颅多普勒(TCD).其中DSA、MRA和CTA检查由于操作繁琐,费用较高,不适合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通过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方法对脑血管狭窄患者的性别、年龄予以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脑血管狭窄患者在各年龄阶段均呈类似正态分布。从31-40年龄段开始,患者人数逐渐增多;41-70年龄段是脑血管狭窄高发人群。因此,41-70年龄段作为脑血管狭窄的高危人群,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阶段性对自己的血管状态进行评估,适时调整生活状态,尤其是具有遗传或生活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男性脑血管狭窄患者尤以51-60年龄段最多,呈现典型峰值,而女性患者无明显峰值,取而代之是41-70年龄段患病平台期。同样的现象见于各年龄段占同性别中患者总数的百分比:与同性别中相比较,男性患者高峰见于41-70年龄段,其中51-60年龄段最多;女性患者则是在41-70年龄段呈现平台期。由此引起的差别可能与女性雌激素或女性特有的身体周期所体现的保护作用相关。男、女患者人数差别也与年龄相关,高峰出现在51-60岁年龄段。这一现象高度提示男性是脑血管狭窄疾病中高危人群,以及女性自身特点可能存在的潜在保护性机制。
  •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患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操作技术经心脏科医生的不懈努力而日臻完善,目前已经成为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择期介入手术的一组患者(称为治疗组)术前予以前列腺素E1注射液(商品名凯时)10ug静脉点滴,共5天,检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2h,4h,8h血Cr,BUN和NGAL水平的变化,拟以阐述前列腺素E1注射液在预防PCI所致的对比剂肾病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发现,PCI术给药组患者(术前5天予以凯时静点)血NGAL水平较未给药组患者明显降低,给药组患者较未给药组eGFR有升高的趋势,提示前列腺素E1能增加肾血流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造影剂所致的肾损伤,很有可能在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摘要:近年,基因表达谱芯片作为高通量的基因表达检测方法在药物作用的研究中已较为常用,利用其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特点,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应用多种芯片分析软件,深度挖掘芯片数据,探索药物的作用通路,减少盲目性研究。本实验应用Affymetrix U133A plus 2.0芯片,对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后的EA.hy926细胞全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通过SAM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应用GSEA进行基因富集通路分析,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对细胞周期调控、有丝分裂、微管结构的形成等113条下调基因通路及凝血机制、抗炎反应等13条上调基因通路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随后的Cmap分析中,筛选到的药物与GSEA分析结果相吻合:如MS-275,trichostatinA和vorinostat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周期阻滞药物,而白藜芦醇的抗氧化作用也与阿托伐他汀的抗炎、抗氧化作用一致。而且结果与另一项根据化学结构进行的计算机模拟推测加实验研究结果一致,他汀的按酸盐部分可能直接与HDAC2的催化部位发生作用,进而抑制HDAC2的活性,发挥类似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作用。这也证实了研究方法的可靠性。通过这项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钙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白藜芦醇及吩噻嗪类衍生物如硫利达嗪、丙氯拉嗪、三氟拉嗪等抗精神病药物基因表达谱上有很强的相似性,提示阿托伐他汀可能与这些药物有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对临床应用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 摘要:近年来,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发展迅猛,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对入住呼吸ICU的老年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常规采取早期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组经早期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1次28例,2次18例,3次3例。支气管镜灌洗过程中无1例出现咯血、气胸、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明显并发症,仅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停止操作后恢复原水平。治疗组中后期有1例因基础疾病加重而自动出院。对照组中有3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最终死亡。治疗组中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本研究显示,当发生误吸后及早行支气管镜吸痰能清除误吸物,把感染程度降至最低,并减少支气管堵塞及酸碱等化学成分对支气管黏膜的损伤,大大降低炎症反应,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氧气交换及二氧化碳排出,从而提高PaO2,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呼吸急促、紫绀、咳嗽等症状得到缓解,能尽早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和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因此,尽早实行支气管镜吸痰、支气管灌洗是抢救因吸入所致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非常重要并有肯定疗效的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 摘要:口腔健康是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由于病人渴望得到与自身有关的保健知识,加上大部分老年病人对医务人员的高度信任感,临床口腔健康教育一般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所以医生在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都应尽可能的耐心地针对病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在与病人交流中,医生应设身处地地理解与帮助老年人,尽心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让老年病人克服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尊重病人,老年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医务人员应当关心和体贴病人,要给他们同情和谅解,像尊重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他们,使用尊称,做到体贴人微,态度和蔼,言语亲切。检查及诊疗操作要轻柔,耐心解释病情以及治疗方案。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并稍稍提高音量以便老年患者听清。精心制定治疗方案,积极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 摘要:北京香山地区是个高度老年化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地区总人口的28%.香山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有五家较大型的老年公寓.养老形式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老年公寓费用比较高,平均在每月3000元,参加机构养老的都是城市离退休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大都为农民.两种养老形式由于文化程度、社会工作经历、经济水平、医疗保障体系等因素的差异,决定了两种不同养老形式老年人慢病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的显著差异.本文就在本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两种养老形式的老年人的慢病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不同养老形式的老年人慢病应实行差异性管理.针对慢病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改变老年人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有重要意义。对两种不同养老方式其侧重点不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文化程度、职业经历有优势,可采取电话随访、健康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就有很好效果,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尽可能采取入户宣教、定量油盐勺、目视下测血压体重等精细管理。培养家庭保健员。就是对慢病患者家庭中有一定文化水平,可接受或理解一般医学知识的家属进行慢病管理知识的培训,让家庭保健员参与到对慢病患者的照顾中来,这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更为适用。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深入到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家中,完成从医院医疗向访问护理、访问式康复治疗等家庭服务的转变。对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开展预约服务、定期体检、定期查房等。加快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进程,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对开展居家养老老年人慢病管理有重要意义。注重机构养老老年人及居家养老独居老年人的心理关照,鼓励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减少孤独、落寞情绪,增强自信。建立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有助于对老年人慢病的持续管理。
  • 摘要:高血压是心血管领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居血管疾病之首.高血压内含复杂而多变,治疗绝非易事,是需要群体防治的心血管疾病.众所周知,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对其研究仍在不断地探索,现已知高血压发病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机体内环境调节机制改变,以及诸多外界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相关.起初没有特殊降压药物,为了改善患者头晕等症状,才进行有针对性药物治疗。随着降压药物的出现,使大量高血压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并收到了效果,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过程中,降低血压应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及获益手段。针对80岁以上的老人的高血压问题,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均不一样,在采用药物治疗时,医生必须坚持个体化逐渐降压的原则,同时也应仔细监控病情改变并及时处理,治疗高血压不仅仅是将血压降至靶目标水平,更应注意到亚临床靶器官的损害情况。
  • 摘要:“未富先老”使得中国面临比发达国家更严峻复杂的养老局面。通过分析西方国家、日本、新加坡、香港以及国内的养老模式,认为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养老、老年福利设施等存在投入不足,且没有建立起养老公共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存在参与养老服务社会力量弱、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成熟的做法,调动并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全体老人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 摘要:随行保健是指医务人员在医院以外的环境对服务对象进行医疗保健护理工作,常见的随行保健对象是离退休老干部或在职领导干部.现多家大型医院承担着保健任务,随行保健离开医院本部,医疗条件有限,要想有效应急和高质量的完成日常护理工作,需要注意随行保健前的物品准备工作,护理的物品护士准备,医生的物品及药品、仪器遵医嘱,具体数量根据首长外出天数酌情准备,另外根据首长个人的病情,个性化的备物,所有物品有序摆放,用时尽快找到,所有仪器提前保养,用时万无一失。接到随行保健任务后,阅读保健对象病历,熟悉保健对象病情,了解保健对象的习惯;与随行医生沟通备齐用物;按要求的时间集合出发;到目的地后与当地的医疗人员接头;按随行医生要求做好定时巡诊、日常护理工作和行进过程中的应急保障工作,准确记录;做好请示汇报工作,一般随行保健医生为组长,护士可提醒医生及时和院里沟通,遇有重大情况即时向院里报告;回院后记录的医疗文件及时存档或销毁;所用物品计价、药品开处方,未用药品退回药局,所有物品归置到位。随性保健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保密意识,奉献精神,高度的责任意识,娴熟的技能素质,扎实的业务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慎独修养,良好沟通能力和仪表风度,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精神。
  • 摘要: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正在经历着从医院管理信息化(HIS)到医院临床信息化(CIS)走向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GMIS)的发展三部曲,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人民群众关注自身健康的需要,推动了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医学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学卫生健康领域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重要交叉学科,它针对医学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人体感知、移动监护、紧急救助、慢病和健康管理、个人健康档案、区域一体化等一系列服务.基于医学物联网的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是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将保健对象、干休所、医院(监护中心)、上级机关等互相连接,进行远程的健康管理与慢病的长期监测,是对保健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基于医学物联网的紧急医疗救助系统主要包括:无线通信系统,自动报警器,GPS定位系统,远程急救中心和远程监测中心等,提供全方位24小时实时生命信号,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家人、卫生所、医疗机构保持联系,自动报警和GPS定位功能确保监测对象在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得到救助。移动医护服务系统,能够实时的录入生理指标信息,所有在病床边发生的信息都可方便地即时录入,不需要通过纸质方式抄写并转录,避免反复转抄带来的差错,真正做到高效率的无纸化、无线化办公,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通过系统,可以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监测。远程会诊咨询是指医生运用远程医疗手段,异地、实时地对远端病人进行会诊、咨询,包括远程手术观察、手术指导等。基于医学物联网的健康档案,实现了健康信息的实时记录、动态更新、数据管理,变死档为活档。基于医学物联网的区域医疗,连接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是让区域内各信息化系统之间进行有效地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多元化整合的一个综合业务平台。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