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哈尔滨
  • 出版时间: 2012-08-03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健康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1956年联合国曾将65岁作为老年人的划分标准,但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又在1980年把老年人年龄的下限定义为60岁.在中国,中华医学会20世纪80年代确定的老年人标准为60岁.因此,在文献中老年人的定义有两个,即60岁或65岁.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12月12日发表《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全书分老龄事业国家机制、养老保障体系、老年医疗保健、为老社会服务、老年文化教育、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等7部分,目的是向困内国际介绍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状况,表明中国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态度,反映中国在重视老龄问题、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方面做出的努力。老龄化社会使得抚养比上升导致劳动力成本加大,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养老保障的负担日益沉重,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引起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高,但是医院管理相对滞后。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12月12日发表《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全书分老龄事业国家机制、养老保障体系、老年医疗保健、为老社会服务、老年文化教育、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等7部分,目的是向困内国际介绍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状况,表明中国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态度,反映中国在重视老龄问题、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方面做出的努力。
  • 摘要:本次研讨会的专题讨论分为两项重要内容:一是"中国医疗卫生改革政策"的相关研究,二是"老龄健康"的相关研究.跨学科研究将成为医疗卫生政策和老龄健康研究的主流趋势。首先,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市场拥有合理的价格时,资源才更容易合理分配。其次,社会科学领域很多学科都有对于资源分配问题的研究。第三,经济学是在偏好既定的假设下寻找最优点的,但是偏好的改变依然可能促进老年健康状况的整体提升。
  • 摘要:目前,中国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前者更多的是从西方社会老年学的理论探讨老年个体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后者则从实证分析出发,研究老年人群如何通过社会参与更好地融入社会.对涉及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理论、实证与相关政策进行了回顾与综述.目前在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问题上,存在着理论的适用、政策的滞后和研究的不足这三个主要问题,需要在理论方面突出考虑中国的国情和中国老年人的特点;在政策方面进一步制定更加具体和针对性更强的、能促进老年人全面参与社会的政策措施;在研究方面需要更加深入、具体地分析影响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深层机制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 摘要:老年护理保险,又称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健康保险制度,指通过合同约定,当被保险人因疾病或衰老以至于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人住康复中心或需要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的有关费用由保险人提供补偿.介绍了法国、瑞典、美国、以色列、奥地利、德国、日本等国开展老年护理保险的进程、政策等问题。
  • 摘要: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在养老服务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一种制度安排.文章在分析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绩效内涵及其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绩效分析模型.该模型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效率和消费者感知服务质量的双元维度视角探讨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测评方法.rn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在进行问卷调查时要对每一位被调查者测量两次:第一次测量顾客在接受服务之前所期望自己将获得的服务质量,即期望质量。第二次测量顾客接受服务后实际感受的质量,这是一种体验质量。最后计算两者的差值,作为判断服务质量水平的依据。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为服务质量评价提供了可操作化的工具,本文仅提出了概念模型和初始量表,该模型需要经过实证研究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修正。
  • 摘要:美国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IRA计划使个人养老储蓄观念深入人心.IRA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的成功,盘活了大量养老资金,也进一步完善了美国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国以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为目标,但至今仍局限于第一层次.养老体系的不完善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形成巨大反差.在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尚不能满足居民养老需求的现实条件下,有必要构建以个人储蓄为核心的养老保险制度.从做好个人养老储蓄制度设计,制度参与者和账户缴存标准确定,个人养老储蓄账户的设立,个人投资决策权问题,账户资金产品投资选择,税收政策及例外情况处理等方面介绍了IRA计划的成功经验。
  • 摘要: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要求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国当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表述,没有揭示养老服务的本质特点,存在着核心功能不够明确、目标人群较为模糊、内部诸要素呼应性较差、运行机制开放性不足等问题,在实践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通过需要理论阐释养老服务的特质,从系统论出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可以重构为"为老人提供有效照护,以居家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平台,社会服务为依托".这种体系表述揭示了照护是养老服务的核心;前置了养老机构的支撑作用;明确社区是综合性照护服务展开的平台;引入社会服务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优势;强调服务传递的栽体是资金和设施.
  • 摘要:通过分析调整养老金收支平衡的5个制度参数:覆盖率、缴费率、替代率、个人账户的给付系数、退休年龄.指出延迟退休是这5个可调节的制度参数中缓解养老金压力最有效的参数,并分析指出延迟退休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中国国情的延迟退休的政策建议:制定逐步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建立激励性的退休制度,逐步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
  • 摘要: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全国老龄办就举行过多次高峰论坛和全国性论坛,研讨老龄产业和老龄产业政策,但老龄产业发展研究二十多年没有取得一个成果:进展不理想,主要有两大瓶颈:政府在发展为老服务产业战略中职能的缺失;在思想认识上,政府对老龄服务产业的双重属性定位的认识缺失,事实上,老龄服务产业不仅具有市场性,更具有公共服务福利性.rn 对老龄产业的发展,笔者提出三个想法和建议:rn 第一,政府要善于通过项目管理、招投标的方式向市场购买服务,只求所用.不求所有.rn 第二,政府对老龄产业的扶持不应该是一种对企业的"恩赐"的心态,要改变上对下、强对弱关系,建设平等关系、监管的关系.rn 第三,要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关怀、社会参与的机制,破解瓶颈制约.政府也需高度重视社会参与和全民关怀的引导机制的培养.
  • 摘要:到2009年,浙江的老龄人口已占人口总数的16%~18%.在老年事业上相对于全国其他省份做得比较多,但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老龄产业具有比较明确的市场化和盈利性特征,它应该在政府扶持引导下,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而老龄事业,应该是由政府提供,或者是政府鼓励社会力量提供老年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应该说它是具有比较鲜明的基本公共服务和非盈利性特点.rn 笔者提出,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是人们对民间资本怎样投资,兴办老龄产业缺乏明确的引导扶持.rn 从现代产业发展来说,国家确实还没有形成老龄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形成的政策也是零打碎敲,没有突出关键点:具体操作中,产业化的培育指向性不明确,经常被归类到福利、公益事业上来引导所以要先搞清楚老年人特殊消费需求当中的产品和服务.哪些东西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哪些需要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
  • 摘要: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大量的医药经济学研究证实还可降低医疗费用.为提高骨科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规范其预防方法,特制订"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本指南中的"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 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surgery,HFS).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医疗情况而定.
  • 摘要:老年痴呆(AD)是因脑器质性病变或大脑萎缩所致的以智能衰退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病变综合征,本病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在纷繁多样的临床表现中以渐进加重、善忘前事与呆傻愚笨及性情改变为其共有特征的一类病证.目前AD的治疗方法除常规的西药治疗外主要以针灸及康复方法为主,针灸治疗以头针、体针及电针的治疗为主,另外穴位注射,拔罐、点穴、音乐疗法等也有报道,均取得肯定疗效。另外,康复疗法对本病的改善有着一定的作用。因此,早期发现和开展积极的康复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智力训练、记忆训练、失用症训练、加强语言训练、作业治疗、运动疗法等。
  • 摘要:本文着重从老年人身体特点的需要及其身心的变化等角度提出了老年人的康复护理目标及康复护理要点.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如果能对身体注意健康管理和得到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有最佳的适应状态,老年人就会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提出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老年人耐力不足,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要适度的活动与运动;密切观察病情和保障治疗及时到位;机体反应能力差,需要有安全维护;整体防御机能低下,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 摘要:老年医学是关于老年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针对衰老问题的医学分支学科.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病伤残患者功能障碍及功能恢复的医学应用学科.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老年医学与康复医学需要共同面对老年健康促进、改善功能、提高老年人生存与生活质量等诸多问题,两大学科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促进了老年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本文旨在探讨老年医学与康复医学联系与交汇的共同的医学与社会问题.提出关注老年人的健康,解决老年病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这也是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的共同研究目标。老年康复医学以改善老年患者功能为目的,康复治疗技术渗透到老年病伤残患者治疗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年病伤残患者身心、社会参与等功能障碍,提高生命质量,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真正实现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
  •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卫生系统康复资源的分布和配置.方法:采用调查表通过走访的形式调查深圳市卫生系统90家医疗机构,了解康复医学科的设置、人员、场地和设备等情况.结果:90家医疗机构中,55家(61.1%)设有康复医学科,15家(16.7%)设有病床,共有病床384张,康复医师207人(平均2.3人),康复治疗师110人(平均1.2人);每家医疗机构康复设备价值平均为49.3万元,康复训练场地为155.6 m2.结论:深圳市医疗机构在康复医学科设置、康复专业人员数量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尽管场地和设备的总量较高,但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院较少.
  • 摘要:目的:卫生部正在启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的试点工作,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科学循证的决策依据,本课题组对上海地区现有的康复医疗资源现状进行调研.rn 方法:采用问卷和实地走访的方式调研,各单位在填写完成问卷调查表(上海市康复医疗资源调查表)后,需加盖单位公章确认.rn 结果:上海市共有463家医疗机构接受调研,其中180家(38.88%)设有康复医学科,31家(6.7%)设有康复病床,康复医师585人,康复治疗师754人.康复医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26.32%,康复治疗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3.71%.rn 结论:目前上海康复从业人员数量和专业质量都未达到卫生部对康复医学科设置的基本标准,尤其康复人才匮乏凸显.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规范培养康复人员非常紧迫.
  • 摘要:上海老龄化发展迅速,目前老年人口比例,已达到世界人口老龄化最高国家的水平,且每年仍在以1.3%的速度递增;因老、因病失能和致残的老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比例3.7%,85岁及以上残疾比例高达48.3%.残疾老人年增长率5.3%.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医疗问题十分严峻.2011年9月卫生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上海作为中国老龄化、高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探索建立老年康复模式迫在眉睫.rn 提出要多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协调发展。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民政、卫生、社保、残联等有关部委和行业系统加强协作,联合联动。引导和鼓励部分符合条件的疗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以及传统养护型养老院向以老年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医护型养老机构转型,形成三级服务网络,扩大老年康复覆盖范围。rn 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社会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老年康复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进行规范化的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老年康复岗位教育。rn 重视老年人康复器材和康复辅具的研发,合理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康复训练和康复辅助器具。加强对老年人的个体化康复指导和训练。rn 解放思想,加快机制体制创新。作为公办养老机构的重要补充,支持、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兴办以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老年养护机构。引进、借鉴境外养老机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丰富社会养老服务内涵,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 摘要:随着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的发展,辅助器具服务已成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残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的重要工具.上海有94.2万残疾人和287万老年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可以借助各类辅助器具来补偿功能,改善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在发达国家,辅助器具服务和运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康复文明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来,上海按照国家战略,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为宗旨,以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主线,积极探索与实践,推动残疾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本文注重从辅助器具管理服务和政策保障角度分析和思考.提出服务方式要多元化,服务理念要新颖、前瞻,辅具市场要合理、规范,目前辅具研发、学科建设异军突起。
  •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版脑卒中简明ICF核心要素量表(以下简称中国版ICF简表)在社区脑卒中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rn 方法:146例社区脑卒中患者,接受以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为主的康复治疗6个月.按照中国版ICF简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和SF-36的规则进行治疗前后评定.效度研究采用校标效度,以Spearman相关性判断中国版ICF简表与NIHSS、BI和SF-36的相关性大小.信度研究采用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的分析方法,分别以Kappa检验和Cronbachα来表示.rn 结果:中国版ICF简表的四个成份中,身体结构、身体功能,活动与参与的Kappa值治疗前后分别在0.782-0.935和0.787-0.965之间(P<0.01);环境因素的Kappa值治疗前后分别在0.578-0.931和0.608-0.969(P<0.01)之间,有较为良好的重测信度.身体功能、活动与参与和环境因素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α值治疗前后分别在0.774-0.926和0.786-0.953之间.治疗前后该量表与NIHSS,BI,SF-36相关系数分别为0.848,0.867,0.798(P<0.01)及0.854,0.879,0.832(P<0.01),提示ICF与NIHSS,BI,SF-36有较好的共同效度.rn 结论:在社区脑卒中康复治疗前后,中国版ICF简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摘要: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美国5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86%的冠心病患者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心力衰竭是美国老年人群中第一位的住院原因,而心脏运动康复是以减少心功能受损、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因此运动康复在老年心血管病治疗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本文着重探讨老年人运动时心血管反应特点、运动减缓心血管衰老的生理机制及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有氧运动康复进展.提出心脏康复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但参与到心脏康复的美国患者只有12.2%,而长期的依从性更加令人失望,原因是健康机构缺乏理念,导致家庭和社区康复计划的难以有效推广,从而限制了心脏康复的应用。中国在1991年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心脏康复专业学术地位的确立,但由于种种因素,近20年心脏康复发展极其缓慢,对老年心脏康复的关注尤其缺乏。国内心脏康复的开展需从有氧运动处方的制订和执行着手,以无氧闭强度作为运动强度指导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这才是安全有效。
  • 摘要: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是综合评价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生理、以及骨骼肌系统对同一运动应激的整体反应,通过测定人体在休息、运动及运动结束时恢复期每一次呼吸的氧摄取量(oxygen uptake:VO2)、二氧化碳排出量(carbon dioxide output:VCO2)和通气量(ventilation:VE),及心率、血压、心电图发现和患者运动时出现的症状,全面客观地把握患者的运动反应、心肺功能储备(function capacity)和功能受损程度的检测方法,是实施心脏康复的客观综合性指标.重点探讨了在临床应用中运动氧需求方式判定,心血管疾病VO2运动心功能分级,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评估与危险分层等问题。
  • 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如何利用姿势反射出现的联合反应(AR)在早期诱导出瘫痪肌群的主动性收缩,转化为有效运动控制能力的康复训练技术.rn 方法:通过对94例脑卒中患者健下肢做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最大阻力技术的内收、外展动作时,利用联合反应原理,诱发患下肢的Raimiste现象,通过动态表面肌电信号实时监测双下肢肌群电生理信号,进行健/患侧的相关性分析.rn 结果:脑卒中患者在健下肢做PNF最大阻力技术的内收、外展动作时,BrunnstromⅢ-Ⅳ期时,患/健侧肌肉的相关性R的绝对值均大于0.5,具有相关性;患侧的协同收缩率CCR均人于健侧的协同收缩率CCR.随着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BrunnstromⅣ期时,患侧和健侧的协同收缩率CCR没有统计学差异.rn 结论:在脑卒中后早期,利用联合反应原理,对健下肢进行PNF最大阻力技术训练,能够诱发患下肢相应肌群早期产生主动收缩,增加姿势性张力;在脑卒中痉挛和共同运动期,增加患下肢瘫痪肌群的张力,交互抑制痉挛肌群的张力,能够放松痉挛的肌肉,从而抑制异常姿势模式,促进患侧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提高下肢的运动控制能力.
  • 摘要:本项目涉及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和转化医学等各个领域,该治疗方案可用于各年龄段的人群,尤其适用于老年群体,属于社区康复适宜技术,是上海市科委、卫生局重点扶持项目.策略性靶向康复训练技术预防跌倒的推广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需要.主要创新内容:(1)本项目组首次应用注意警觉、注意分配、注意维持等康复训练技术,促进大脑中枢对信息的传入接受与加工处理,以及信息正确输出,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预防跌倒.经市科委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成果证书号:9312009Y0256;查新:No.201121C0704340).(2)本项目组首次将空间位置觉引入脑卒中预防跌倒的策略性训练方案中,通过反复的空间位置觉训练增加患者的中枢本体感觉和空间位置觉,将其转化为一项成熟的预防脑卒中跌倒的康复训练技术。经市科委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成果证书号:9312009Y0256;查新:No.20112100704340)。(3)本项目组运用瘫痪肌群靶向训练技术提高患者的神经一肌肉运动控制能力与下肢肌群间的相互协调控制能力,成功进行跌倒干预。经市科委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成果证书号:9312011Y0149;查新:No.201121C0704340)。目前,国内外对老年人跌倒的研究,多侧重于运动和感觉系统等与平衡有关的研究。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的风险,本课题组首次从认知功能、本体感觉中的空间位置觉以及神经一肌肉运动控制方面探讨对预防跌倒的作用,进而制定有效预防跌倒的策略性靶向康复训练技术方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检索及专家评审表明:其主要技术指标与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相当,核心技术填补了该领域多项国内空白,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TRC-12002253。
  •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氧运动康复方案的实施项目结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门涵盖多学科(心血管医学、康复医学、营养学、运动医学、心理学)的治疗体系,包含疾病的评估、个体化运动方案、心脏危险因素控制、患者的教育和咨询,要求患者通过自身努力,使躯体、心理、社会、职业和情感恢复到最佳状态,并在社会中维持正常的角色地位和过积极的生活.本项目属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支持项目(项目编号:05DZ19505).rn 本项目对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中低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不同时段提出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的个体化的定量运动康复处方指导性意见.经过实践证明,本项目适用于社区服务中心、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为梗死术后患者提供急性期或恢复期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服务.rn 本研究的氧动力学检测方法采用的是Innocor A/S氧代谢动力学检测系统并运用惰性气体再呼吸法(IGR:Inert Gas Rebreathing)原理快速地无创检测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氧代谢参数、心肺相关参数,最终精确分析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和机体氧代谢能力,是制订定量有氧运动康复处方的核心环节。
  • 摘要:本项目属于骨外科学康复医学专业领域.rn 主要内容:针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难题,自2001年开始经过10年系统研究,以如何实现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有效、安全手术为立足点,课题组研究了脊髓损伤压迫解除的新策略;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新方法;提出了防治脊髓损伤加重的对策和康复措施;针对性的对脊髓损伤康复进行了基础研究;行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手术治疗技术和康复方案.rn 特点:在国内外首次系统研究了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特点;提出了脊髓损伤病例的后路复位、减压的新标准。系统探讨了骨折复位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了脊柱骨折稳定性重建的新方法:提出了手术复位的新步骤和新的复位标准。研究了直流电刺激对神经元存活与再生的作用;探讨了多种康复手段增强脊髓自发可塑性的机理。rn 本研究为国内外采用新方法治疗胸腰椎脊髓损伤方面,开展最早、最全面、系统的临床研究。完成手术400例次,临床样本量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rn 本研究证明:脊髓损伤后采用脊柱骨折复位的新技术、新的重建方法与早期康复介入对功能恢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脊髓损伤后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功能恢复,尤其残存的脱髓鞘轴突和轴突出芽在功能恢复中起重要作用。可塑性的形成对功能恢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多种康复手段的运用可通过诱导可塑性出现、促进功能的部分恢复,同时对去靶支配的组织的功能反应性的维持具有积极的作用。rn 本研究成果与目前普遍使用方法比较,骨折椎体复位效果更加满意;手术后期维持能力更好;脊髓减压效果更理想;脊髓损伤病例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康复满意度达到国外先进水平。rn 本研究成果多次在国内会议及省市年会作大会发言,通过专业研讨班、学术演讲、手术示范等方式向全国范围内推广,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本项目所属康复医学专业领域、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推广情况。探讨康复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力学因素对髌腱腱病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髌腱腱病运动员等速运动中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的研究,髌腱腱病运动员骸股排列的核磁共振研究,肌力不平衡对髌腱末端受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肌力不平衡对髌腱末端受力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髌腱腱病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等。rn 通过在上海市体育局运动基地及各运动队中推广应用,获得了良好的评价,多个专业性运动基地的应用证明证实其有效性。同时,通过论文发表和学术会议发言,将该项目成果向国际及国内的学术界推广,累计已发表学术论文9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言12次。
  • 摘要:跌倒是平衡丧失所导致的突然意外摔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老年人发生率较高、危害性较大.老年人跌倒会导致一定的死亡率和较高的病残率,不仅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而且消耗大量的医疗和社会资源,是世界各国都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跌倒是导致老年人损伤的最常见原因.平衡功能是指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有赖于中枢神经控制下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及协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导致跌倒的发生。因此,老年人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必须进行平衡功能测试和训练,待平衡功能得到改善后,再逐步恢复正常行动,以防跌倒。同时,运动系统的协同活动也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因素。运动系统伤病康复过程中的运动模式重建,要首先治疗骨折、肌肉及韧带损伤,控制炎症,并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然后通过运动疗法,重建新的位置和运动输入路径,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系统的控制,形成新的运动模式,以适应改变了的运动系统。
  • 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康复治疗中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rn 方法:20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06),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NF.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和静态平衡测定仪进行评定.rn 结果:治疗后两组FMA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睁眼与闭眼模式下,观察组轨迹长度、轨迹总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rn 结论:社区康复治疗中应用PNF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突触素以及颗粒素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脑梗死Wistar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康复组各24只,康复组于术后5d开始康复训练,分别在术后15d、25 d、35d进行认知功能及突触素(syn)和神经颗粒素(Ng)I~H性表达观察.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评分、各项运动能力评分、Y-迷宫测定、Syn和Ng阳性表达均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通过增加突触素和神经颗粒素表达,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各级医疗单位康复医学资源数据采集、整理后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康复医学资源现状,为黑龙江省制定康复医学发展决策和政策提供依据.rn 康复医学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省内各大院校先后开展康复医学专业,并逐步向培养高水平的硕士、博士方向发展,此后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培养体制,争取与康复技术发达国家早日接轨。对于己经从事康复的人员,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方法”的原则,进行规范化培训,严格规范康复医疗行为,提升康复服务质量。rn 进一步采取以拥有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康复单位为主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载体,继续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专门机构和康复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整合资源,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残疾人活动场所等现有机构、设施和人员的作用,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完善适宜的社区康复设施。重视开展精神疾病康复工作,采用工疗、娱疗、日常照料等多种康复手段,努力提高康复效果。rn 拓宽康复医疗的服务范围,保持在脑血管病、脊髓损伤、小儿脑瘫及骨折等的康复的优势,大力开展心血管疾病、肺系疾病、心理及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进一步保证医疗安全、预防医疗纠纷,全省里统一建立康复质量控制中心,医院设专门质控人员,建立专门的质控流程和制度等。rn 现代医学发展的最重要方面之一就是医学模式从纯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的转移。希望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分析,为康复医学发展决策和政策提供依据,使越来越多的具有功能障碍的人群回归家庭和社会。
  • 摘要:目前国内、外养老模式主要有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种模式,其中居家养老占有极大的比重,也是当前各国大力提倡的一种模式.深圳市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市开创性地实施"医保康复养老"模式,为新时期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增添了新的内容.本文将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各位同道做一介绍,探讨了产生的背景,明确了确定服务的对象和内容,确定了康复期和转出标准,分析了目前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不足。
  • 摘要:根据浙江省康复资源调查结果:到2009年末,浙江省共有159家康复医疗机构,其中综合性医院康复科73家,开展康复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7家,开展康复的民政、残联系统17家,股份制或私营康复医院12家;床位数2971张,专业人员1601人,其中康复医师642名,康复治疗师399名,康复护士560名,三者高级专业资格人员共计240人。
  • 摘要:美国政府实施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Medicare)至今已有近50年历史.住院康复医疗作为其保障的重要内容.其支付制度经历了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支付制度的研究和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技术和方法属世界领先.中国正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新时期,美国医疗保险体系建立和发展过程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学习和借鉴.提出要重视支付政策的科学导向作用,FRGs为基础的预付制是康复医疗保险支付政策的发展方向,康复医疗保险支付办法的制定要兼顾供需等各方利益。
  • 摘要:本文评述老年人骨关节疾患采用微创手术和康复治疗的现状与发展.关节微创手术所提供的相对正常的关节内环境,有助于改善康复进程和最终效果。目前医学界,包括国内、国外的学者,都有把老年骨关节病的治疗局限于关节内病变的倾向。国外学者曾经采用严格的科学对照临床研究,得出关节镜微创手术行关节内清理术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的结论,以证明其临床的无效性。该论文引起了外科界的强烈反响,甚至有的专业学术组织在老年骨关节病的治疗原则中把关节镜微创手术排除在外。但是关节康复医师、治疗师却有这样的临床经验,即关节内半月板嵌压、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内积液等会明显影响关节康复进程及效果,微创手术进行清理可以促进术后康复进程,两者的有机结合明显地提高了老年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如何进行手术和康复这两个学科的融合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这包括管理机制、人才培养、知识更新等一系列问题,相关的研究探讨值得重视。rn 随着现代仿生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康复工程学等高科技理论、新技术在康复领域的介入,康复界在老年卒中后遗症、老年痴呆、老年伤残、老年冠心病治疗及功能恢复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必将为中国老年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 摘要:目的:探索应用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PNF),恢复脑卒中后对肢体运动控制的能力,提高瘫痪肢体的功能质量.rn 方法:3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及PNF康复组(采用外周型PNF最大阻力技术进行康复干预训练),在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评定等方面,于治疗前进行初评和治疗后90d终评,分析疗效差异.rn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NF康复组和一般康复组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方面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一般康复组比较,PNF康复组患者的相关康复评估指标也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采用增加外周型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进行的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感知觉以及心理功能的恢复,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活动能力.
  • 摘要:本项目属心脏、血管疾病康复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是找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制定出早期诊治、康复关键技术.rn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临床起病隐匿突然,50-70%患者发病无先兆症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治、康复手段.由于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的破裂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故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键靶点.为此,本课题组以易损斑块为切入点,从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几个方面进行了长达10年的系统性研究。提出早期发现易损斑块,识别高危人群是降低ACS死亡率的前提;早期康复干预稳定斑块是减少ACS死亡率的关键。
  • 摘要:本项目属康复医学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及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是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软骨构建关键技术.rn 关节软骨等缺损一直是影响关节康复的最关键因素,也是修复重建外科治疗的难题,组织工程技术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方法.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可自体取材,体外扩增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软骨潜能,适合作为种子细胞,但BMSC-材料复合物体内构建软骨时,由于体内环境复杂,定向分化不确定、易发生骨化或纤维化,因此,体外构建是软骨产品研发的重要方向.rn 而建立稳定的诱导技术是体外构建的关键,这首先需解决三方面难题:(1)可行性:BMSC复合三维支架能否在体外形成大体积软骨?(2)稳定性:体外构建的软骨植入体内能否稳定维持软骨表型?(3)实用性:如何精确控制构建软骨的形状?rn 本项目围绕上述几方面关键问题,在以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通过低密度传代培养实现了人BMSC不丧失软骨潜能前提下的大规模扩增,为软骨构建提供了充足的种子细胞;(2)BMSC与可降解支架复合,经多因子联合诱导,在体外形成了成熟的软骨,证实了BMSC体外构建大体积软骨的可行性;(3)系统地探讨了血清浓度、诱导因子浓度、体外诱导时间等关键技术参数对BMSC软骨形成的影响,优化了关键技术参数;(4)系统研究了不同诱导时间BMSC体外构建软骨的转归,通过长期诱导实现了BMSC构建软骨表型的稳定维持。(5)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以及激光轮廓扫描等技术,实现了体外构建软骨形态的精确控制及定量监测。
  • 摘要:该项目属老年康复和社区康复专业领域.rn 心身健康一词自80年代以后逐渐风行,并被普遍地运用于医学和体育领域,而行为医学更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共同关注、研究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问题.运动诱导的免疫机能变化也是当今运动医学界十分重视的一个研究热点.太极拳运动作为一种行为方式近年来被逐渐地运用于康复领域,备受中西方康复医学研究中心的关注.本研究纵向观察了6个月太极拳运动前后中老年人血液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CD3、CD16+56)、树突状细胞(CD14、CD16、CD33、HLA-DR)及NKT细胞(CD3,Va24)的变化,并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发性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g) mRNA表达(微量细胞法);同步观察认知、情绪和情感等心理指标的变化;并与有氧练习组各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太极拳运动的免疫调节和心身调节作用.rn 本研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着重从心理神经免疫细胞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情绪rn情感和免疫机能的影响,并从自发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水平来进一步探讨太极拳运动免疫调节和心身调节的可能机制。进一步揭示太极拳运动延迟衰老的机理。
  • 摘要:本项目属于康复治疗技术推广应用领域.rn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正常家庭生活,消耗大量社会和医疗资源,加重国家经济负担的常见病.rn 资料显示,约有85%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下肢功能障碍,其中55%~75%在发病3-6个月后仍然存在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脑卒中后下肢功能尤其是踩背屈功能的恢复难度大,所需时间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不便和沉重负担.rn 大量研究证实:大脑具有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大脑中枢神经轴突发芽、突触重建和神经坏死区组织被周围组织修复或代偿,通过特殊训练能够增强神经功能,提高肌肉支配的精密度和协调能力.
  • 摘要:跌倒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且为老年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非致死跌倒将造成严重的医疗后果及重大经济损失.因此老年跌倒预防是公共卫生与老年康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进入老年期后,运动系统以及感觉系统能力下降,机体处在脆弱失衡的状态中,跌倒发生的机率大幅提高.目前国内很少从认知功能这一角度探讨其对老年人跌倒预防的影响及其对跌倒预防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审视认知功能对老年人跌倒预防的作用.以往对老年人跌倒预防问题,大多着重于运动训练、改善视力、改造环境等相关研究,最近己有一些学者开始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大脑认知功能与失衡跌倒问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提出跌倒预防需要多重因子介入,尤其通过认知训练、本体感觉训练、肌群协调训练等方法策略性组合,进行靶向训练来更有效地对老年人大衡跌倒进行干预,从而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可以预见,重视认知功能训练对预防失衡跌倒的作用将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 摘要:目的:探索认知注意力训练、空间位置觉本体感觉训练和下肢协调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群平衡协调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注意力训练、空间位置觉训练及下肢协调性训练.康复训练前及训练1个月后,通过静态平衡测试仪和Berg平衡功能测试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平衡功能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轨迹长度、轨迹总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显著下降(P<0.001),而Berg评分显著上升(P<0.001).结论:空间位置觉训练、认知注意力训练和下肢协调性训练可增加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
  •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对老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空间觉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20月龄SD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试验组接受规律的运动训练,对照组在跑台上自由活动.两组在试验1周后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鼠在第2天的潜伏期缩短(P<0.05),平台周围活动轨迹延长(P<0.05);试验组大鼠海马缺血侧BDN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一定强度的规律性运动可提高老龄脑缺血再灌注。
  • 摘要:在中国,跌倒位于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也是65岁以上老年人首位伤害死因.本文从跌倒危险因素及特征、护理评估、护理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护理干预手段.rn 老年人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年龄相关的生理性变化,也包含一种或多种病理性变化及其内在因素和环境的联合作用。跌倒后损伤的危险性取决于个体易感性和环境的危害。跌倒的护理重存预防,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是预防跌倒的关键。护理人员在跌倒护理执行中,扮演监督、教育、观察和管理的角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在跌倒护理措施中给予引导,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在社交上给予帮助,创造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医院环境,对于防止老年人跌倒、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摘要: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和人口寿命的提高,中国正快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而家庭结构的变化及老人对照顾的特殊需求等现实因素使得养老社会化成为必然.根据国情及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应选择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福利服务为补充且二者相互支持的养老模式.
  • 摘要:自2000年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老年服务的政策,这些政策为推动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维护家庭稳定和代际和谐,实现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老年服务政策在涉及服务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划分、服务资源的分配、服务的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需要各级政府增加财政投入,重视资源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转变服务方式,加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并将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从而保障老年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研究老年人健康问题及健康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采取科学合理的针对老年人口的社会政策行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老年人口这一特殊年龄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更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中国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务相关政策现状、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作—综述.rn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提出,要积极推动老年健康保健服务的立法进程,将经实践证明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法规、规章总结概括,提升为法律,制定老年社会福利的专项法律法规,如老年福利法、老年保健法等:逐步建立起城乡协调、均衡、统一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低保制度、医疗救护和贫困救助制度,终结城乡社会福利割裂、反差明显的状态,大力发展农村老年健康保健服务实践、构建农村老年健康保健服务政策;加快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服务质量专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包括加强养老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设;从专业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等级划分、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者制度。
  • 摘要: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经济社会的变迁使老年人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时的护理日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各有关专家都在呼吁建立相关护理保险制度以解决困境.本文通过对中国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分析,强调该项制度的计划实施正符合中国当前保障制度改革的契机,同时提出未来制度建设中可能面对的民间经价者的价值观念和护理理念参差不齐,护理保险费用,护理标准不能明确等难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可供商榷的建议.
  • 摘要:当前中国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参保率低,资金流失严重,资金运营管理不善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依法扩大覆盖面,扩大基金筹措渠道,切实加强基金支出管理,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力度,加强资金保值增值投资运营管理。
  • 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完善可持续养老保险体系日益迫切.文章比较分析了国际上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在借鉴世界银行及主要国家“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经验的基础上,中国于1997年建立了政府、企业和职工共同分担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为补充的框架。当前,中国虽初步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框架,并在提高制度效率和促进公平、保障社会平稳运行与防范老年贫穷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中国养老保险体系仍存在实际覆盖面有限,保障水平低,基本养老保险存在巨大的隐性债务和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企业年金和商业年金保险发展缓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效率较低等诸多问题。提出要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提供税收激励措施,健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制,加强相关各方协作。
  • 摘要: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老龄生活:这说明老龄产业不完全是市场的事情:在养老事业产业化运作上,需关注三个方面:rn 首先,政府要发挥养老产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因为从法理上讲,养老需要国家的投入和支持,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和家庭.如果养老产业作为获利周期较长、公益性并存的产业,那么应该部分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所以必然要求政府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即经济学上所说,发挥社会资本当中的制度资本作用.rn 其次,要创建以居家养老为概念的养老产业服务品牌,不仅为老年人提高物质服务,还要满足其精神需求.这个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很好的探索.rn 第三,建立健全商业保险机制,分担养老风险.商业保险公司由于具有独特的保险保障功能和保险资金优势,国家应该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投入资金参与到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建设中,商业保险机构也可以研发多种类的健康养老服务保险产品.
  • 摘要:目前,上海老龄化程度为全国最高,且老龄化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不同.上海老龄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上海老龄化的急剧发展使得养老金支出仅靠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的部分难以实现正常运转,导致市级财政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同时也增加了养老金隐性债务的规模等.在借鉴日本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补偿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角度,上海市应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延长缴费年限;制定促进老年人口就业的措施;社保基金适当投资于老龄产业,从而缓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摘要:本文介绍了日本老龄化社会概况,分析了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医疗制度改革,提出了日本老龄化社会问题。对《老龄化社会对策基本法》进行了探讨,最后分析了社会福利制度和老年康复的理念。
  • 摘要:目的:建立脑卒中住院患者DVT发生的预测模型,为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治疗,降低DVT发生率及改善其预后.rn 方法:研究对象从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期间神经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筛选,对每位入选的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在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血,进行D-二聚体(D-dimer)、抗心磷脂抗体(ACA)、同型半胱氨酸(HCA)、C反应蛋白(CRP)和常规检测,入院后完成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可疑DVT的患者,一周后重复超声检查.初步确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DVT的发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建立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的预测模型.rn 结论:1.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DVT高发人群,特别是严重瘫痪者.2.大多数DVT患者无症状,体征不特异,不能根据临床表现诊断DVT.3.多数卒中患者的DVT同时累及腘静脉及股静脉,多伴有动脉斑块形成.4.年龄、女性、D-二聚体、HCA和CRP是造成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5.应用抗凝药物可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DVT的发生率.
  • 摘要:玻璃酸钠,也称之为注射用透明质酸,是由N-乙酸葡萄糖醛酸反复交替而形成的一种高分子多糖体生物材料,是广泛存在于人及动物各种组织的高分子物质,是由Meyer和Palmer于1934年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提取出来,是一种高豁性物质,具有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是近些年来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骨关节炎的治疗病因的药物。玻璃酸钠为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是软骨基质的成分之一。在关节腔内起润滑作用,可覆盖和保护关节软骨,改善关节挛缩,抑制软骨变性变化表面,改善病理性关节液,增加润滑功能。本文患者在使用一疗程的玻璃酸钠注射液后,出现了膝关节骨关节炎继发滑膜囊炎及关节腔滑膜囊积液,考虑应为注射技术及注射深度未能达到关节腔内部,注射针仍处于滑膜囊中时就将玻璃酸钠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未能完全进入关节腔内,导致了滑膜囊的炎性反应,产生了炎性渗出液。反复的注射,最终导致了膝关节腔滑膜囊内压力过高,滑膜囊渗出液与玻璃酸钠注射液混合后成为了血性的腔内积液,进一步加重了膝关节的不断疼痛,肿胀。综上所述:提示在做关节腔内注射和药物的选择时需要特别注意且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注射技术的熟练性和技巧性,以及无菌技术的操作规范性和治疗后的临床跟踪观察,及时的改变治疗方案,才能有利于患者的安全和保护医者自身。
  • 摘要:专家特别提醒,高血压,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夏季是高血压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较多的季节,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夏季的死亡率为60%.在此,北京康复医院专家向大家介绍老年人夏天如何防治高血压.提出要注意生活起居的保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可以多吃些有助降压的食物——脱脂牛奶,菠菜、新鲜葵花子、豆类,烤白薯、香蕉,黑巧克力等以作辅助。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