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五届北京协和微生物与临床论坛
第五届北京协和微生物与临床论坛

第五届北京协和微生物与临床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3-05-24

主办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微生物学会

会议文集:第五届北京协和微生物与临床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病原学鉴定对于确定侵袭性真菌病病原体十分重要,如何寻找精确、快速的鉴定方法是当前临床真菌学检验面临的最大挑战.文章首先简述了传统的病原学鉴定方法,指出其存在特异性差、敏感性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不断应用于真菌病诊断及菌种鉴定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主要用于菌种鉴定和快速诊断,研究最多的为念珠菌属和曲霉属。但由于其在环境中的污染易导致假阳性,从而影响其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同时介绍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且该技术已在细菌、非典型分支杆菌及酵母菌和少数丝状真菌的鉴定中显示出快速、精确的优势。
  • 摘要: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是微生物检验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是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基础和保障.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背景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作为医院的平台科室,需要着力于自身的进一步建设与提高.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组织架构,让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从“细菌室”变成真正意义的“微生物实验室”.其次,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一方面,加强病原的快速诊断能力以及与临床间沟通与反馈能力,解决临床微生物检验流程复杂、报告周期长、标本质量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发挥实验室优势,加强协助院感监测的能力,积极参与临床病例会诊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再次,应该将病原菌耐药监测与反馈系统化,多种方法检测病原的药物敏感性,并使用专业信息系统管理分析监测数据,同时常规多手段向临床反馈监测数据.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的重点是要全面加强微生物检验与诊断的软硬件能力,做好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工作,同时注重与临床、药剂、院感控制等多个学科与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从临床“辅助科室”到“平台科室”的理念转化,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 摘要:随着诊断技术和方法的进展,一些原先就有的、但是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病毒或者新发现的病毒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文章首先讲述了人偏肺病毒(hMPV)是本世纪新发现的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副粘病毒.由于其基因组结构类似于禽肺病毒(APV),因此被归类于偏肺病毒属是至今发现的第一个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副粘病毒科、肺病毒亚科、偏肺病毒属成员.婴幼儿hMPV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类似于RSV感染,从中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到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通过对北京地区儿童中hMPV的感染情况分析,及人群的血清抗体水平测定,并完成了对其中两株属于不同基因簇的的基因组分析和持续的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的监测。表明hMPV不仅可引起婴幼儿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之一。同时又对鼻病毒引起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进行了简要介绍。
  • 摘要:针对自广州2002年12月22日遇到的第一例SARS患者10年以来,国际上发生的多起呼吸系统病毒性传染病事件,本文对于突发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的病原发现及传染途径进行了描述,并在病毒的溯源上给予了归类。且实验认为是病毒在体内繁殖引起靶细胞的免疫功能紊乱,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导致肺组织及多种器官的损伤,其是一个病毒促发免疫炎症过程。指出这十年来在及早发现病原、阐明传播途径及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制都取得可喜的进步。但是在研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肺损伤的药物及临床救治药物及技术还明显落后于当前防控的需求,需要加倍努力。
  • 摘要:鉴于神经外科手术特殊性以及神经外科重症感染的难治性,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将严重影响预后,甚至危及生命,本文详细讲述了临床上需遵循的预防及诊疗原则。指出应严格实施预防感染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应强化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出现感染征象应积极留取脑脊液、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深静脉导管血、血液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验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介绍了具体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并简要阐述了抗菌药物的选择及使用原则。
  • 摘要:本文介绍了1例60岁老年女性患者,既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因血小板减少1年余,发现肺部结节半年入院.入院诊断为肺隐球菌病,给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同时合并使用辛伐他汀降血脂治疗.治疗期间因氟康唑与辛伐他汀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临床药师建议停用辛伐他汀,改为普伐他汀治疗,规避潜在不良反应.
  • 摘要: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感染的有效药物,也是病原菌治疗的最后选择,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虽然VRSA在全球的检出率很低,但万古霉素低水平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却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本文将对hVISA流行病学特点、检测方法、异质性耐药机制及其导致感染的治疗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及临床微生物工作者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梅毒(NS)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1999年1月至2012年5月间住院期间确诊的37例N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自2006年以来,诊断NS患者数明显上升.确诊病例中发病年龄中位数45(27-71)岁,男女比例为2.4:1.其中3例合并HIV感染.无症状NS5例(占13.5%),有症状脑膜炎型11例(占29.7%),脑膜血管梅毒7例(占18.9%),实质性NS14例(占37.8%),其中麻痹性痴呆10例,脊髓痨4例.37例患者CSF TPHA均为阳性,26例(占70%)RPR阳性.平均脑脊液压力149mmH2O,8例(占22%)脑脊液压力升高(3 180mmH2O);13例(占35%)脑脊液白细胞数>10/ml;平均脑脊液蛋白0.78g/L,24例(占65%)蛋白升高(>0.5g/L);接受青霉素及头孢曲松治疗、随访纪录完整的17例患者中,11 (36%)例临床症状改善,10例脑脊液蛋白及异常淋巴细胞增多改善,7例RPR滴度下降或转阴.结论:近年来神经梅毒发病率升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脑脊液检查为诊断NS的主要手段.对于HIV患者,应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警惕性.
  •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其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确诊的8例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4例男性,病程为1周-24个月.肝硬化病因分别为病毒性肝炎4例、慢性酒精中毒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隐源性2例;Child-Pugh分级为A级6例、B级1例、C级1例.基础心脏病包括心脏瓣膜瓣6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白塞病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8)、栓塞(4/8).随访的5例患者1年内死亡率为80% (4/5),死亡的原因是急性心功能衰竭、肺栓塞、肝功能衰竭、呼吸衰竭.1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后3月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后死亡.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等特点,早期诊断及内外科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 摘要:目的:了解该院2012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共收集6662株非重复的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2012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662株非重复的细菌中10个最常见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7.0%),铜绿假单胞菌(11.4%),鲍曼不动杆菌(11.4%),金黄色葡萄球菌(11.2%),肺炎克雷伯菌(9.2%),粪肠球菌(8.4%),屎肠球菌(4.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3%),阴沟肠杆菌(3.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1%).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6.7%,革兰阳性菌占3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9.9%和73.4%.MRS菌株对β内酰胺类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菌株.仍有86.2%的MRSA对磺胺甲嗯唑一甲氧苄啶敏感.MRCNS中有87%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除外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要明显低于屎肠球菌.发现少数VRE株(万古霉素耐药肠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p溶血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95.2%.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4.2%,22%和22.5%.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1.1%-2.6%.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0.7% (4/61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3%和13.6%,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7.20%).鲍曼不动杆菌对上述两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2.8%和75.2%,对头孢哌酮一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51.2%和30.2%.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是43.5%和1.4%.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20.1%.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98%.结论: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长趋势,特别是MRSA,泛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应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摘要:随着真菌感染发生率的不断上升,临床对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真菌药敏试验的正确操作和解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本文首先讲述了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了一系列真菌药敏试验相关指南,包括M27-A3和M27-S4酵母菌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参考方法、M38-A2丝状真菌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参考方法、M44-A2和M44-S3酵母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参考方法、M51-A和M51-S1非皮肤丝状真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参考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多烯类和唑类主要影响细胞膜合成,嘧啶类似物主要作用于核酸的形成。已经有念珠菌或烟曲霉发生耐药突变并引起院内流行的报告,并且出现了多重耐药的念珠菌或曲霉。抗真菌药敏试验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都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摘要:为了满足临床方面的迫切需求,提供中国侵袭性酵母样真菌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的准确数据,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的中国侵袭性真菌耐药监测网(CHIF-NET)于2009年7月正式成立.文章首先从两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该监测网的主要特色,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该监测网在实践中的应用,描述了其前期工作,并对CHIF-NET 2012年度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简要分析。
  • 摘要:腹腔感染包括急性胆囊炎及胆道感染,细菌性肝脓肿,急性腹膜炎,以及急性胰腺炎继发细菌感染等.本文讲述了引起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中分离率较高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且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腹腔感染病原菌中占80-85%,厌氧菌和真菌约占15-20%.同时指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ESBLs,且铜绿假单胞菌为腹腔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 摘要:目前抗生素使用存在着“滥”“乱”“粗”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引起的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卫生部曾为此发布多个文件,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其中病例点评制度为临床病人是否合理用药提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讲述了该院针对特殊用药部分进行了每周点评,尤其是碳青霉烯类用药进行了逐例分析,且可以明确看出在此制度实行前后,碳青霉烯类用药明显合理化、规范化,从而使用药前后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发生率发生了明确的变化.
  • 摘要:目的:探讨自动化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实验的特异性并进行流程改进分析. 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TP-CMIA)对4690份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血清学初筛,阳性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复检并同时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TP-CMIA初筛与TP-PA复检不符的标本进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验证.结果:4690份血清标本经TP-CMIA初筛96份阳性(2.04%).在96份标本中,TP-PA复检阳性仅67份(69.79%),RPR检测41份阳性(42.71%).29份标本TP-CMIA阳性而TP-PA阴性的不符标本,FTA-ABS验证3例标本IgG抗体可疑阳性、26例IgG抗体阴性.结论: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时存在假阳性问题,需要改进筛查流程.
  • 摘要:目的:评估BD PhoenixTM酵母菌鉴定板对酵母菌的鉴定能力. 方法:选取白念珠菌18株,热带念珠菌22株,光滑念珠菌19株,克柔念珠菌7株,近平滑念珠菌20株,新生隐球菌15株,季也蒙念珠菌4株,平常念珠菌1株,葡萄牙念珠菌1株,头状地霉2株,挪威念珠菌1株,链状念珠菌1株,乳酒念珠菌1株,希木龙念珠菌1株,解脂念珠菌3株,皱褶念珠菌1株,菌膜念珠菌3株,共计120株.借助PhoenixTM 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使用BD PhoenixTM酵母菌鉴定板鉴定上述菌株.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与ITS4对所有受试菌株的rDNA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并作为金标准与BD PhoenixTM酵母菌鉴定板的结果比较,同时使用MALDI-TOF MS质谱分析对试验菌株进行菌种鉴定. 结果:BD PhoenixTM酵母菌鉴定板除了对1株挪威念珠菌、1株平常念珠菌、1株解脂念珠菌、1株皱褶念珠菌未能鉴定以及1株链状念珠菌、2株菌膜念珠菌、1株解脂念珠菌鉴定错误外其余试验菌株鉴定均正确,鉴定准确率为93.3%.所有鉴定结果均在17h内获得,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的鉴定时间均小于6h,并且不受推荐培养基的限制.所有菌株MALDI-TOF MS的鉴定结果与其rDNA ITS序列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BD PhoenixTM酵母菌鉴定板对多数酵母菌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到种,但对某些少见酵母菌的鉴定定能力有待进一步考证。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