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无线电电子学与电信技术>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展览会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展览会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展览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3-09-24

主办单位: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展览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作为数字城市的升级版,智慧城市更加充分体现位置服务的作用和价值,日常生活中各类信息的80%-90%都与位置和时间有关,各区域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率先要解决的就是位置信息如何“智慧解决”,而位置服务定位信息和授时服务正是基于北斗领域的两个广阔市场应用,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理念无一不例外的考虑到使用北斗系统,实现定位与室内外无缝导航来满足智慧城市的发展需求,所以在智慧城市推广的同时,必然也会助推北斗产业的进程。当然,北斗作为一项基础设施,不仅仅是为智慧城市服务,更重要的是能够让现实社会中的信息与智慧化的网络信息化的平台实现无缝流畅的沟通。因此,北斗已经成为智慧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预见,未来北斗导航将像轨道交通、通讯一样,成为国家的基础设施。
  • 摘要:进入2013年,产业发展随着北斗的正式运行服务将被注入新的生机,然而必须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任何新事物的发展应有其渐续顿挫的发力过程,面对传统GPS一统之天下,北斗应用发展的起步阶段对产业来说更可能是把“双刃剑”,企业或将面临三个方面突出的矛盾。包括北斗应用发展在形成新增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抑制原有成熟市场。当前新兴产品的应用与纯粹市场行为有所背离,使先行者未能占据市场先机,欲后发制人者一时也难以谋得实利。北斗应用在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发展机遇的同时,企业也将面临市场被重新洗牌的风险。必须解放思想,克服发展观念和认识上的局限,坚持独立自主与兼容开放相结合的原则,在产业发展的思路上打破常规,勇于任事,同时要做好打持久战和攻坚战的准备。其次,是产业发展“小、散、乱、低”的挑战。应积极面对产业当前整体发展所存在的产业规模小、发展布局散、行业市场乱和企业效益低的客观状况。加强对产业的战略研究、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加大对基础设施及产业化发展的集中性投入,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扶持资金保障,并尽快建立僻个杆业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结合国内市场GPS占据95%份额的现实情况,北斗应用产业化发展切不可走盲目竞争,急于求成之路。而应该着重于完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着重于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在政策和管理上发力,在技术和能力上追赶,以重点推动北斗与其他系统兼容应用的方式推进北斗应用,实现技术的平稳过渡,产业的稳步发展。
  • 摘要:本文对当前互联网领域地图服务产品形态和应用方式进行了探讨,围绕SOSO街景产品当前发展现状与主要应用场景,展现街景产品提升用户生活品质的途径.最后,阐明SOSO街景将与地理信息行业建立更深层次技术合作,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全方位、精细化地图生活服务.如房产机构用街景展示楼盘信息,博物馆用街景展示人文历史信息,各类大型展会用街景展示会场实况,酒店用街景展示入住条件,餐饮用街景展示用餐环境等。截至目前,SOSO街景专题数据已经覆盖270余所知名高校、560余个经典旅游景点、100余个著名博物馆、100余家星级酒店和多个大型房地产楼盘。值得一提的是,SOSO街景房产专题己经在前期数据试采样中,获取了众多楼盘不同建设阶段的街景图,从动工、奠基、建设中到建设后,以及样板间的展现,SOSO街景全面记载了楼盘的建设动态,生动展现了楼盘各类户型的效果图,将楼盘街景信息植入楼盘所在地,通过对此类POI的展现,有效满足了开发商对楼盘的推广需求和买房者的看房需求,大大提高了房地产项目知名度、品牌推广度和区域品味,降低了买房者看房时间、精力投入,切实增加了楼盘的知名度,拉动了销售成交量。实践证明,SOSO街景的房地产应用满足了该行业的基本需求,并产生了实际经济效益。未来,SOSO街景的此类尝试将逐步在酒店、餐饮、旅游、购物、交通等方面展开,力求获得更多大众生活服务应用突破。
  • 摘要:目前,地理信息技术正成为动物资源调查、监测、规划和管理中辅助决策最有利的现代技术。作为一种分析和处理多维空间数据与属性信息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GIS可以自动绘制动物分布图和确定物种的丰富度。按动物采集记录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海拔高度、经纬度进行编码的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对物种分布的数据随时进行提取与修改,能及时体现物种分布的动态变化,并能迅速、准确地自动绘制出物种分布图,还可以任意叠加处理,迅速得到物种丰富度信息。科考团队运用了北斗定位导航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二者“双剑合璧”,为此次藏羚羊科考行动保驾护航。科考团队首先借助了“天地图”的全国地图数据,运用其三维平台展示了羌塘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来推测藏羚羊迁徙变化的原因。随后,通过实地深入探索,利用七七二所提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给母藏羚羊佩戴装有芯片的定位项圈,结合藏羚羊定位项圈收集的北斗定位数据,最后,利用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GeoGlobe”软件把北斗定位数据在“天地图”三维场景中立体的展现出来。专家通过大范围的三维场景提供沿线、绕点、定位等展示,结合北斗定位信息自动生成定位标绘、迁徙路线分析,以及无人区的场景展示与分析,最终制订了藏羚羊分布、生活习性、迁徙线路、科考线路。
  • 摘要:本文着重从分析当前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市场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着手,从统一协调机制、规范产业发展、引导示范应用、完善基础等方面就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了对策思考,最后作者从提高认识、加强统筹、创新模式三个方面对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科学发展提出了建议,较全面地对北斗应用发展方向、方式等进行了阐述.例如要对中国北斗的特色、技术体制、应用优势进行深人挖掘、深化认识,充分发挥系统潜力。要从产业化的角度,深化新兴高技术战略产业能够推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归纳梳理,形成不同于甚至超越GPS的应用认识、应用理论和应用模式。各级政府、各个行业必须高度关注整体效能,统筹产业发展,促进广泛应用,只有广大民众应用的大发展、大繁荣、大普及,才能更好地为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提供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的支持,系统发展才能可持续,在室内外“无缝”导航应用、北斗终端与传感器集成应用、北斗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以及通过自主广域增强、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来推动全国各行各业高精度应用等,形成中国独特的卫星导航应用模式,推动全球卫星导航应用走向更加普及的新时代。
  • 摘要:本文基于对2012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研究与统计分析,介绍了当前国内产业和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和特点,阐述了对发展中呈现出的问题、市场存在的潜力与机遇、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融合发展带来的前景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结合国内市场GPS占据95%份额的现实情况,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北斗应用产业化发展切不可走盲目竞争、急于求成之路。而应该着重于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重于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国内市场资源,着重于营造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政策和管理上重点发力,在技术和能力上努力追赶。以促进北斗与其他系统兼容应用,以及大力推动多技术、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方式,推进北斗取长补短,更广泛的应用。从而实现未来市场的持续发展、产业的稳步腾飞。
  • 摘要:北斗系统作为中国PNT体系的核心,其系统和产业正在从“以增强军事实力为主”转变为“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主”要应用目的;从“以卫星导航为主”转变为“PNT(定位、导航、授时)与移动通信/网络等多信息载体融合”,充分利用非卫星导航手段,如蜂窝移动通信(UMTS)网络、WiFi网络、因特网络、惯性导航、伪卫星、无线电信标等,多手段集成,进入信息融合化、产业一体化;从“经销产品服务为主”逐步转变为“以运营服务为主”,进入应用规模化、服务大众化。其旨在形成以北斗系统为主体的PNT应用服务体系,真正做到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全时段全空间的无缝服务,实现产业的全球化、规模化、规范化和大众化发展。而从产业链上看,北斗产业将逐步进入细分市场的高增长。运营商,主要负责军用和民用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资质审核及发放,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高端制造业,包括导航芯片和模块、多种,多样的通信芯片和模块、接收机组件等;整机集成制造业,包括相关嵌入式软件、系统类软件、导航定位授时软件、地图引擎等;与导航相关的LBS现代服务业和综合数据业,其主要应用在电力系统,金融/计算机网络时间同步,海事管理,地震、气象、科技。
  • 摘要:CORS项目内容应包括工程和应用两部分,其中工程方面的主要内容有:建立覆盖全省的连续运行参考站,基准站平均间距在50~80km,按平均60km间距概略估算,一个基准站的有效控制范围为3600km2。建立控制中心,基于通信网络实现基准站到控制中心的实时传输;建立CORS管理和数据库平台,管理各基准站的运行,并实现数据入库和分流;建立网络RTK和DGNSS服务平台,为测绘、气象、地震等部门提供实时信息服务等。应用部分包括:研究利用该系统建立全省动态的连续参考框架的方法,结合全省精化大地水准面成果,向测绘及相关应用提供高精度的、连续的、动态的、三维的空间坐标参考框架。利用该系统精密、实时和事后定位功能,开展向城市规划、工程测量、水利建设、道路施工、港口建设、精细农业等精密定位用户提供厘米级(或以上)精度的定位服务等。CORS的网络体系是遍布全省,以控制中心为中心节点的星型网络。系统的网络协议建议采用TCP/IP,服务器操作系统可采用Linux、Windows2000Server,工作站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2000Workstation,基准站计算机的操作系统采用W1ndow2000/XP。CORS系统由基准站网络、控制中心、数据中心、用户应用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等子系统组成,系统控制中心是整个CORS的核心单元,中心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系统等组成,与各基准站之间主要依靠气象专网(或DDN专线)连接。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中心要求具备有以下功能:数据处理、系统运行监控、信息服务、网络管理、用户管理。系统控制中心和用户数据中心均建立在同一地,组成独立的局域网。整个控制中心系统由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因特网(Internet)连接形成。
  • 摘要:本文利用陆态网络黑龙江省GNSS观测数据和数据处理软件,融合同震位移场、位移时间序列、基线时间序列、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解算结果,分析了日本9.O级地震对黑龙江地区的影响。结果显示:地震引起的同震位移影响非常显著,影响最大的是距离震中最近的绥阳站,产生2.73cm的东向位移。地震对于对黑龙江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张性应变,对于应变积累是一个释放的过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震的发生。黑龙江省各测站运动速度及方向受周边地区大震影响显著,主要影响北南向。日本地震引起了各测站与日本USUD基线长度80~200mm的变化量,基线增大也反映了各站点之间拉张性。
  • 摘要: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RNSS、RDSS业务为用户提供单向授时和双向授时两种服务,单向授时的精度为50ns,双向授时的精度为20ns。在单向授时模式下,用户机无需与地面中心站交互信息,只需接收北斗卫星广播电文信号,自主获得本地时间(时钟)与北斗标准时间的钟差,实现时间同步,实时输出标准秒脉冲及其对应的年月日时分秒信息。在双向授时模式下,用户机与中心站交互信息,向中心站发射授时申请信号,由中心站计算出用户机与北斗标准时间的时差,再利用北斗卫星的通信功能,通过出站信号经卫星转发给用户,用户按此时差调整本地时钟,使之与标准时间对齐。无论单向、双向北斗授时,其精度都能满足电网时间同步应用需求。时间同步钟在BDTH北斗授时单元的基础上,采用智能化总线管理技术、模块标准化设计方案,具有软件对时规约和各种时间同步脉冲,具有可靠性高、功能多、精度高、性价比高和操作方便等特点。该钟由接收单元、时钟单元和输出单元三部分组成;接收北斗(GPS)卫星授时信号或IRIG-B时间码信号,将时钟牵引入跟踪锁定状态,并补偿传输延时,输出同步的时标信号和时间信息;在失去外部时间参考信号时,时钟进入守时保持状态,信号恢复后自动结束守时保持状态,重新牵引跟踪锁定,守时准确度达到1E-11(天),该时钟在北京及附近电网示范,进行配电网在线故障定位、远距离站间时间同步,为智能电网动态监测和新一代数字变电站提供时间基准。
  • 摘要:深入分析了北斗系统辅助航摄像片方位元素解算的理论基础,对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通过航测实验对方位元素解算技术途径进行了验证.在本实验中,航摄像片内方位元素采用航摄仪器出厂相关检测参数,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像片外方位线元素利用BeiDou获取,且进行了定位结果的粗差剔除,确保了外方位线元素结果的正确;求取像片外方位角元素依据共线方程和最小二乘原理,具有严密的专业理论和数学基础,在足够数量地面控制点的共同参与下,能够保证所计算像片外方位角元素结果的精度。利用本实验所获取的像片方位元素进行航测内业测量,将所测得的若干离散检测点平面坐标与实测结果比较,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 摘要:本文基于对流层延迟和电离层延迟各自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综合误差内插算法P-E CBI算法.该法将综合误差分为两个部分:双差对流层延迟和除掉对流层之后的剩余综合误差,两者用不同的内插模型内插,构成平面和高程分离的综合误差内插模型(P-E CBI),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比较.与传统的基于平面的综合误差内插算法相比,P-E CBI算法的效果有所改善,且对于高度角较大时内插效果要好,且随着卫星高度角的减小,综合误差内插精度逐渐降低。
  • 摘要:本文从国产北斗导航模块及北斗导航应用终端的测试入手,研究北斗导航模块和北斗导航应用终端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法和标准规范.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车载终端用北斗导航模块接口规范》、《车载终端用北斗导航模块数据接口规范》、《北斗车载定位模块试验规范》和《北斗车载导航终端试验规范》,为北斗导航应用和第三方检验检测单位,以及北斗导航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基础资料.
  • 摘要:中科天谱全空间智能定位系统平台——WiMap以北斗、GPS、室内WiF1定位技术、磁定位技术、惯性导航技术、用户行为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矢量地图呈现技术,提供了一整套基于室内外精准定位的位置服务体系.将卫星(北斗/GPS)、低成本无线定位技术、高精度磁定位技术、惯性导航技术和用户行为识别技术相结合,提供了包括Android,Windows Phone,iOS等智能手机平台的客户端。整个系统架构自上而下分为用户层、业务系统层、网络层、感知层4层,在数据采集及训练阶段,客户端软件发送采集到的符合室内定位服务器要求的样本数据到室内定位服务器,室内定位服务器将根据采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训练,从而得出定位模型。在融合定位阶段,客户端持续不断地将采集到的WiFi信号、GPS数据、方向信息、运动状态信息发送到系统服务器集群,服务器将根据用户状态进行决策和定位结果过滤筛选,快速返回粗定位结果和精度;客户端使用磁数据和加速度传感器信息进行精确定位,并结合惯性导航逻辑的辅助功能。室内地图服务器提供室内地图的管理功能,包括楼宇、楼层管理,以及地图上传、关联、修改、删除等功能。室内地图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最新版本的室内地图下载更新服务。
  • 摘要:经过几年努力,中国地质调查局搭建了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实现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网上办公、相关事项网上审批,实现地质调查安全生产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开发了地质调查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建立野外地质调查作业车辆和项目组及作业人员行动轨迹监控、应急信息通信、数据传输、紧急呼救与救援等多功能监控系统,提高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者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地质调查安全保障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体现在:地质调查安全生产保障系统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北斗卫星和GPS技术、GIS电子地图技术等,实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作为一种高技术手段,地质调查安全生产保障平台创新了中国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式。地质调查安全生产保障系统首次实现了地质调查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化、现代化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与保障能力。利用中国北斗卫星、天地图等高技术手段,实现了野外地质调查作业车辆和项目组及作业人员行动轨迹监控、应急信息通信、数据传输、紧急呼救与救援、切实保障了野外地质队员特别是艰险地区野外地质工作者的安全,极大地提高了野外地质调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虽然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地质调查安全保障系统建设方面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地质调查安全保障体系仍不够完善,尤其是野外安全应急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预防和处置安全事故的能力有待提高。今后,将从制度建设、管理创新、技术研发、经费投人等多方面着手,加快推进地质调查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地质调查氛围,为国家地质找矿突破行动保驾护航。
  • 摘要:本文针对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应用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北斗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方案,阐述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功能,以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导航定位与通信融合的独特优势,利用北斗系统的短报文功能实现监护目标与医疗监护中心的交互,数据传输的可靠、准确、安全,并方便地实现位置报告.同时,应用北斗系统作为信息传输平台,组网灵活且覆盖范围广,有效避免了复合网络平台(GPS十GPRS)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海事领域应用现状,分析了北斗在海事中未来潜在应用,总结了海事领域北斗应用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陆地北斗应用相比,海事领域北斗应用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在离岸较远地区公用通信网络不能有效覆盖,海事通信卫星通信费用较高,缺乏覆盖范围广、稳定的通信手段。北斗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这些地区的通信需求。因此,在海事领域仍对兼有导航定位和通信功能的北斗接收机需求较多。北斗应用于船舶航行导航时,北斗接收机需遵循IMO SOLAS公约相关规定(关于北斗接收机性能标准、测试方法、技术检验要求尚在制定中)。船载北斗接收机研发应符合相关国内、国际标准。生产厂商也应积极参与北斗国际标准的制定,为北斗国际化应用做出积极的贡献。在e航海发展战略中,要求船载接收机兼容多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陆基增强系统,而非支持单一的导航系统。
  • 摘要:本文在研究精确制导武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基础上,分析了将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在精确制导武器的意义和必要性,提出了如何采取抗干扰措施以及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效果.阐述了未来联合火力打击强调不同军兵种的协同及打击的准确性,而多军兵种的协同和打击的准确性离不开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的支持,特别是在实际战场环境中精确制导武器。通信、侦察、导航、定位等电子信息系统的性能将直接影响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效果。上述电子信息系统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性能指标,还必然受到复杂电磁环境的影响。因此,研究电子信息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对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效果,乃至战争全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考虑增加电子设备本身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如采用先进的扩/跳频电台、使用方向性天线、加装抗干扰能力强的数据链设备、定位系统加装空时抗干扰系统等;另一方面做好电子设备的体系抗干扰设计,如通信设备配备多频段、多体制的通信设备,可依据干扰类型选择合适的通信手段,在装备建设及配备上,也应考虑扩展频段及多种手段并存。另外,采用主动进攻的方法,攻击敌电磁干扰设备,特别是对强敌的电子战平台构成一定的威慑力量,从而使敌作战平台与我战区保持一定的距离,可大大降低敌方的电子干扰能力。
  • 摘要:本文简述了导航电子地图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电子地图产业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随着汽车导航应用的普及,行人导航、智能交通系统(IT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应用的发展,国际导航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日本、欧美市场面临的课题主要有:实现增量更新,提高现势性;整合产业链,降低成本;开发高精度、精细化导航电子地图,满足ADAS、工TS领域的高级应用需求。为此欧洲智能交通协会(ERT工CO)组织实施的一系列的相关技术研究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ActMap和FeedMap,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整合产业链,构建实时信息反馈与增量更新体系,来提高数据的现势性及降低生产和应用成本。
  • 摘要:随着车载导航技术在全球范围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提高用户使用满意度成为相关行业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在奔驰、宝马和大众等国际车厂的牵头下,成立了NDS(navigation data standard)协会,统一车载导航的地图物理格式储存PSF(physical storage format)标准,在此标准上发展了较完善的导航电子地图各种标准.NDS标准可以较好实现以前困扰用户的导航电子地图的现势性问题,实现导航电子地图的增量更新技术,NDS的更新概念不只关注个体的版本,同时还有更新团体版本的概念,NDS区分个体版本和团体版本。个体版本描述了数据库中个体的物理对象,如格网、横列、元数据等。团体版本是个体版本的集群并加上它们自己的明确的版本标识,这些版本标识是从基本的个体版本定义而来,使用团体版本使数据库的更新更有效率,如产品数据库、更新区域、模块等都可以使用团体版本。增量更新是表示地图的增量变化,与地图的季度更新及补丁更新原理上差不多。在增量更新的过程中、这个产品数据库的版本需要通过SQL语句执行来更新,这些版本更新可能是格网、数据记录等NDS数据库要素。与全部地图数据库更新不同的是,增量更新只改变产品数据库中的模块、元数据等内容。在增量更新中,信息需要被更新的有:产品数据库元数据,更新区域中的模块共享数据,模块数据,元数据,地图内容。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街景地图服务的各种需求,然后围绕这些需求给出了街景地图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理论和方法.街景数据需要使用专用的街景采集车进行采集,采集车的组成根据不同的街景应用需求对采集设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目前市面上组成整套采集车的街景采集设备大致分为两种,即普通街景采集设备和带激光点云的采集设备。采集成果由两部分组成;街景图片和采集轨迹。一般采集的街景图片有两种形式:多方向已经拼接好的全街景图片和未经拼接的多方向的原始图片。对于未经拼接的多方向的原始图片在应用之前需要合成拼接成一张全景图片。采集轨迹的作用有两个:在处理街景图片数据时可用作参考图层,查重查漏;可以用作外业采集路径规划的参考数据。采集轨迹一般不需做特殊的处理。现行的移动测量系统外业数据采集的街景数据,不能直接应用于互联网中,需要对街景数据进行街景点去重处理,包括:相同时间的街景数据处理(以秒为单位)和相同坐标的街景数据处理,街景点与基础路网匹配处理,街景数据分包处理,全景图片切分处理,街景点索引构建处理,全景图片保密处理等。针对外业采集的成果需要进行规范化整理,以便于软件能够准确、有针对性的使用。街景成果数据以图片的方式进行存储,存储格式为JPG,通过对文件夹的组织和设计达到软件的使用要求。
  • 摘要:本文从市场环境现状介绍开始,重新认识导航电子地图的媒体价值,分析了导航电子地图的性质、作为新媒体的价值,从泛LBS、广告植入和商家推介两方面探讨了导航电子地图的经营问题.作者认为,重新认识导航电子地图的媒体价值与经营方式是导航电子地图生产企业所面临的新课题,经营好导航电子地图是二个图商由地图生产企业转型为地理信息服务企业所必须要完成的转型工作。导航电子地图受众最大的市场是移动互联网,即智能手机用户群体。要把导航电子地图的媒体价值最大化,必须要在地图媒体上增添足够吸引用户的内容,豁着度到每天都要用的地步,才能完成导航电子地图从出行工具到新媒体的蜕变。而这些砧着度最大的内容,恰恰是商家希望推介、百姓生活希望得到的内容,有偿登载这些内容,架起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桥梁,将是未来导航电子地图的主要收入来源。
  • 摘要:针对嵌入式系统数据处理速度相对较慢和存储空间有限的特点,以MapInfo软件支持的地图数据为原始数据来源,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嵌入式系统电子地图显示的地图数据转换方案.通过建立坐标转换模型,计算坐标转换参数,设计了一种基于二进制拓扑结构的地图数据存储方式,大大节省了地图数据占用的物理存储空间.以本文设计的地图数据结构存储的地图数据与原始数据对比,设定15km区域对比其东向和北向坐标误差,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地图数据存储结构能够满足嵌入式系统的调用效率,地图失真在5m左右.
  • 摘要: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驾车者在车上应用移动设备的机会大大增加,每个驾车者都可成为位置信息的提供者,从而不再单一依靠出租车的定位信息。传统的路径规划一般都是基于城市路网寻找距离最短路径和时间最短路径,一些学者则研究带转向延误和限制的最短路径求解方法,以及综合考虑道路等级与道路收费站等因素,研究基于高速公路优先、快速道路优先及费用最少等寻径策略的最优路径。利用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的通行时间直接对比,可忽略红绿灯及转向对通行时间的影响,从而获取更为准确的时间。随着用户量的积累,数据将更加准确。交通事件对路径选择会有较大的影响,对于交通事故的影响,可获取道路上用户众包的交通事件,选择新的备选道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新建道路开通后会有大量用户经过,通过轨迹反映出最新道路的情况,后台可根据相关资料发现其相关道路的基本情况,可根据行车速度等判断道路的等级情况,并且随着用户用量的增加,数据精度也将逐步提高。
  • 摘要:本文主要从高校地理信息业毕业生分布、地理信息业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创新型人才不足、企业研发人才现状分析等角度对测绘地理信息业人才队伍现状做了全面的分析.同时从实践角度提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范生产技能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估和激励机制四大措施和建议.
  •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已有的几种导航接收机测速方法,详细描述了导航接收机中三种测速方法的机理,并分析了影响测速精度的各项误差因素,最后针对误差因素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补偿,并结合实际的导航接收机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后两者常用的测速方法明显提高了接收机测速的精度.
  • 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国际标准海上嵌入式导航系统的硬件特点、开发平台、系统功能结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实现的海上嵌入式导航系统可以打开多幅S-57海图叠加显示,支持任意海图分幅和任意比例尺电子海图叠加显示,能够按照最优化压盖顺序和显示比例尺控制,完整的S-52显示标准支持,可以进行中英文切换,基于地球球面的海量S-57电子海图平滑显示,快速无缝全球漫游、放大、缩小、旋转。同时,该导航系统支持Windows CE操作系统的主流产品,具有海图漫游、海图查询和航行信息管理等地图功能,可安装在多种嵌入式平台上。经过海上航行测试表明,系统稳定性高、操作体验良好、响应速度快。
  • 摘要:本文对基于卫星导航技术的地图导航定位产品质量测评方法进行了研究,推出了创新的测试理论方法.该方法以黑盒测试理论为依据,融合了边界值法、等价类法、错误推测、因果图等方法,并结合针对导航定位产品的特殊性,提炼出具有针对性的场景法.利用以上测试方法,能够有效压缩测评流程,提高测评效率,增加测评项目的可控性.通过实际的项目检验,使用本次提出的针对卫星导航定位产品的测评方法,结合仿真测试手段,使单个产品的测评效率提高30%以上,为批量产品测评提供了理论支撑.
  • 摘要:基于多径信号分析,提出了左、右旋多径抑制比新概念.AMC超材料抗多径技术的超常规性能,可实现相位与方位、俯仰无关的真正高精度天线,滚降可达14dB.通过FFI技术可以克服四馈电点微带天线增益低的缺点.通过辐射器、馈电网络、扼流器等论述,给出了高精度天线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揭示了多种多样的高精度天线的可行性和研发途径.
  • 摘要:本文针对月球Halo-Kepler自主导航星座设计方案问题,首先对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下平动点附近动力学特征,包括Halo轨道的构造及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Halo-Kepler模型自主导航的原理,最后根据分析给出了月球Halo-Kepler自主导航星座的设计方案,并分别阐述了方案的特点.提出的自主导航星座设计方案以完整充分的理论依据为基础,对月球附近的导航任务与星座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借鉴.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三种常用的高精度对流层延迟模型投影函数NMF,VMF1,GMF,通过选择不同的投影函数,利用GAMIT(v10.4)对国内四个IGS站进行了基线解算,得到了待测站的天顶对流层延迟,并与IGS机构提供的ZTD参考值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VMF1模型精度最高。通过设置不同截止高度角,分析了不同投影函数对基线解算的影响。在低高度角情况下,三种投影模型解算的NRMS均在0.7.8以下,且相差很小,说明这三种投影模型对基线解算精度的影响不大。通过实验分析了大气水平梯度对天顶对流层延迟估计的影响,证明在低高度角时,增加大气水平梯度的计算不仅可以利用到低高度角下的数据信息,更能提高ZTD估计精度。
  • 摘要:分析了卫星导航系统中时间同步方法与设备时延的关系,提出了时延传递的方法.采用统一的时延传递设备.对卫星导航系统中的设备时延和组合时延进行测量和比对,来实现系统中设备时延统一的校准、维护和管理.时延传递设备采用精密的设备时延测量方法进行校准,通过同源、非同源的时延传递比对试验,时延传递的方法能够捕足卫星导航系统时间同步的需求.
  • 摘要:本文通过自主研发的航芯GPS/QZSS/SBAS接收机对在中国区域能观测到的QZSS卫星和SBAS卫星的信号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在中国大部分区域可使用1颗QZSS卫星和2~3颗SBAS卫星.使用QZSS和SBAS卫星可以使得观测卫星增加3~4颗,可视卫星数目增多可改善接收机DOP值,提高定位精度,并能提高接收机在遮蔽环境下的可用性.
  • 摘要:针对目前信号质量监测系统检测和报告信号异常实时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空间导航信号质量实时监测系统体系结构,实时卫星导航信号质量监测和分析评估系统包括标校与模拟子系统、下行接收子系统、基带处理与采集存储回放子系统、分析评估子系统、时频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在采集模式下三个通道A/D数据经下变频、抽取、滤波后成为零中频数据,该数据通过PCIE高速总线传输到磁盘阵列(或固态存储卡);在回放模式下将零中频数据从磁盘阵列经PCIE总线和回放通道传输到基带处理模块。功率谱与功率监测通过对扩频信号和单载波信号进行谱分析,评估信号功率、信号功率谱密度分布、带内杂散情况。由于Welch普估计算法可以改善估计谱曲线的光滑性,大大提高谱估计的分辨率,所以一般采用Welch方法。对信号的实测功率谱与理想功率谱进行比较,可以检验信号的功率谱特性。应注意的是,功率谱和功率监测只针对设定的频点,如果在设定的频点上有多个信号,或该频点信号分为I支路和Q支路,这种监测方法也只能对复合信号进行监测。另外功率谱和功率监测在接收机相关前进行,容易受干扰和天线增益的影响,但监测结果具有辅助卫星故障诊断和定位的作用。
  • 摘要:近年来,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及各种基于位置的应用服务系统,在国土资源、交通、水利、铁道、民政、农业、林业、环保、公共应急等领域己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伴随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多种技术的融合正将卫星导航技术应用延伸到社会大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向泛在位置服务方向发展。产业集约化发展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合理有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而目前中国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整个企业生态还需要进一步地优化,只有避免恶性竞争,才能推动产业集约的向前发展。应积极面对产业当前整体发展所存在的产业规模小、发展布局散、行业市场乱和企业效益低的客观状况。加强对产业的战略研究、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加大对基础设施及产业化发展的集中胜投入,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扶持资金保障,并尽快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此外,最迫切的是随着北斗工CD文件的公开,占据实力、品牌、技术、经验等多方面优势的国外厂商将纷至沓来,给国内北斗先行厂商带来巨大的市场竞争挑战。国内企业在抢先市场的同时,还必须学会寻找和发展本地差异化优势避免直接竞争,并积极寻求产业联合与技术合作,以及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迅速做大做强。
  • 摘要:上海文化地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涉及到各类文化设施的空间和属性信息。在多种比例尺地图的支持下,还将对各类文化设施进行属性信息的调查。上海文化信息服务平台中的各类文化信息数据涉及结构、半结构和非结构化表现形式的文字、语音、视频、照片、空间等多种类型,针对其多元、异构等特性,提出了多元异构文化数据集成模型,通过自主开发的业务信息关联中间件和数据整合中间件、实现了基于地理资源的系统与数据源交换,为系统进行数据标准化与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该平台自上线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汇报》、《解放日报》、《东方早报》等各大报纸分别以“上海文化地图在线服务平台开通”、“上海文化地图在线服务开通可助游客玩转上海”等为标题报道了上海文化信息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盛事。该平台建设为其它城市智慧旅游建设起到示范作用,2011年,该平台采用的技术和服务方式推广到大庆市旅游文化信息化建设中,构建了大庆智慧旅游综合信息平台(一期),经济效益可以到达120万左右。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电信网中时间同步系统的组成及应用,重点介绍了北斗系统在电信时间同步网中的应用模式,当前电信网时间同步的技术状态,阐述了北斗天汇公司自主研发的北斗授时(单收)和北斗/GPS共板卡/共用天馈线的BDTH-Timlng授时模块,可以适应和满足大批量移动通信设备要达到“傻瓜式”安装/操作指导书要求,实物小于1张银行卡,其软件接口定义和安装尺寸符合即将颁行的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企业标准。分别与GPS的TRIMBLE板、MOTOROLA板、M12+板相兼容;拔下GPS板,插上BDTH-Tlming模块,移动通信系统继续正常运行。对于已经使用的只支持GPS授时的老基站,还有一种相对较简单的射频模块替代方法,就是通过模拟GPS系统的射频接口,只将天线和射频线缆进行替换,对于这种射频模拟替换方式,对接不存在问题,但基站内的GPS芯片及算法仍在运作,因此这种北斗系统定时性能+GPS算法的模式很有可能还存在安全隐患。对于这种射频模块替代需要规范射频部分的规格、尺寸、接口、协议、天线、馈线等各方面。另外一种北斗替代GPS的方案就是首先要推动基站支持1PPS+TOD的标准外时间同步接口,然后可以通过外置的北斗接收机的1PPS+TOD时间输出接口来给基站设备提供授时功能。
  • 摘要:本文全面阐述北斗系统为核心基础的新时空服务体系与全球面临的大数据时代间的关系,这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信息产业革命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还涉及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兴产业,指出北斗新时空服务体系(以下简称北斗时空)在智能信息领域的统帅作用,从而可以将目前正在热议中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位置服务、智能交通、移动医疗健康、电子政务与商务、社会网络与管理、应急联动与搜救、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等一系列话题,均纳入其体系之中,并研究它们之间复杂而又有趣的关系.文章特别明确地提出了北斗时空是大数据的"点石成金"的大师概念.
  • 摘要:根据美国《GPS World》期刊于2012年第一期的统计报告可知,在58家生产厂商所生产的483种GNSS信号接收机中,Trimble公司仅重1.75kg的NetR9TI-1基准接收机具有440个波道,能够接收GPS、GLONASS、Galileo、BeiDou、QZSS、WAAS和EGNOS导航信号,以及OmmSTAR VBS、HP和XP差分改正信号,且其GNSS定位精度能够达到毫米级.针对GNSS信号接收机高集成、高可靠、高精度、强适用的新近发展,笔者认为,研制高精度GNSS信号接收机在于研制者能够细致分析系统间的差异、巧妙处理系统间信号的差别点、选择和使用最佳定位星座,简称为"一细二巧三选用"研制法,一个GNSS信号接收机选定了中放级数及其中频,便可同机接收和测量许多种卫星导航信号,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测量,这对GNSS信号接收机的研制是很有效益的。GNSS定位星座和用户构成的几何图形越好,GDOP就越小,它对用户位置测定精度的损失就越小。因此,优选GNSS定位星座,是获取高精度导航定位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表明,GDOP与星座四面体的体积成反比,故应选择体积较大的GNSS定位星座与用户构成的多面体,以便获得较小的GDOP值,减少几何精度因子对用户位置测定精度的损失。
  •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有主要模式进行研究,改良现有的GNSS服务,提出了广义o2o商业模式,试图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运营路径.所谓的广义020,就是把老百姓主要的吃、穿、住、行、娱乐、社交等生活纳入进来,而不是简单地建设某一块领域的应用。建议一个基于地图、呼叫中心的PaaS综合服务平台,发展线下商户。由线下商户研发产品,提供服务场所和服务内容,即接受线下商户过来开店、接受订单、提供各种服务,可以称之为泛化的淘宝网。用户无论在家里、车上,还是行走在路上,都可以享受一致的体验,如联系到朋友并可以导航到目的地,找到吃的地方并可以下单预约等服务。获利方式有多种途径:广告收入,地图和导航地图都是免费下载和使用的,通过广告来弥补这部分收入。线下商户分成。对于只销售商品的商户,只分享一些网上交易手续费用和少量的加盟费;对于在该平台上做GNSS运营服务的商户,分享一部分服务费用和少量的加盟费。由于本模式投入较大,可以从基础地图和GNSS运营服务开放平台着手,先行打造“行”这一关,然后逐渐深入到“吃”和“穿”这两类,最后再发展其他方面。
  • 摘要:在描述北斗基本情况及国外进展基础上,基于双向测控现实和星际基站(天基)思路,提出星联网和天地网概念、建议和步骤.北斗可实现双向通信、单双向定位,通过通信协议能够实现数据实时远程传输。通过数据组织、压缩和传输控制,可实现基于北斗报文的、实时及有效的动态影像传输。CORS系统核心之一是网络化的实时通信。北斗标校站差分数据使用北斗信道发问控制中心,可视为基于北斗信道的数据传输技术基础是成熟的。中继卫星可为中低轨道的航天器与航天器之间、航天器与地面站之间提供数据中继、连续跟踪及轨适测控服务。“天基”中继使航天通信测控技术发生着革命性变化,相当于把地面测控站升高到了地球静止卫星轨道高度,适当配置的卫星和地球站可取代分布各地的许多测控站,对中低轨道可实现85%~100%通信及测控的轨道覆盖,还解决了高速数传和多目标测控通信等难题。利用天基思路把测控功能和测控站交由北斗和中继卫星来实现,通过自动识别、智能分析和测控等技术手段,形成自组织、高柔性、免受攻击的星联拓扑网络。北斗双向通信加上中继卫星为星际联网奠定了可能与基础,不仅提高轨道覆盖率,还可以提高系统整体可靠性和实时跟踪能力。星联网系统包括且不限于北斗,可把其他卫星航天器网纳入其中。定位导航、监视侦测、风云探测、信息传输、授时测控等专项功能可视为整个系统昀子功能。自组织星联网络在结点卫星失效时,应可以自动重新组网或通过干预迅速恢复,星间跟踪在传统星座自主定轨中,可提供轨道大小、形状和星座相对方位信息,不能确定星座绝对定向;运用圆型限制性三体模型方法,与二体问题轨道卫星组成扩展星座,利用两种力模型的特性差异,可以去除星座系统上的相关性,避免星座整体旋转,从而确定星座全部轨道状态参量。
  • 摘要:介绍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湖北示范项目建设模式和关键技术等内容,分析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三频实时定位和单频车载导航性能,通过实践表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湖北示范项目,采用北斗三频实时精密定位技术,定位精度达到平面2cm、高程5cm,满足高精度定位用户需求;采用北斗单频差分导航技术,实时定位精度达到1.4m(95%),满足精密导航用户需求。中国自主研制和生产的北斗基准站、流动站定位导航接收机,以及精密定位服务数据处理系统,能够满足中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精密定位导航应用的需求。利用北斗的三频率特点,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精密定位初始化时间和环境适用范围等方面,明显优于基于其他双频卫星导航增强系统。
  • 摘要:本文对重庆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建设和成果应用进行阐述。按照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使用具体工程对精化成果进行了检验,检测精化成果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检测成果充分验证了似大地水准面成果的精化精度,符合设计要求,成果正确且实用性强。静态检验表明,重庆市似大地水准面的都市区外的外符合精度为±0.018m。动态成果检验表明,网络RTK高程与其水准高程的较差没有超出相关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满足CJJ/T73-2010规范规定的采用网络RTK高程代替图根水准的技术指标要求,这为重庆市解决各类测绘工作的高程控制提供了基本技术保障,充分利用重庆市GNSS综合服务系统提供的网络RTK服务,解决测绘工程的平面、高程控制的实际问题如找点、观测、计算。为了更好地发挥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作用,在作业中,需要严格遵循观测条件和外业操作、规范技术要求,以期逐步解决其代替等级水准的可行性,拓展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应用。
  • 摘要:“数字重庆”地理空间信息定位基准建设克服重庆市原有空间定位基准体系的不足和缺陷,综合利用现代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大地测量及重力测量理论和方法,将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基础设施进行有机结合,构建起全市统一、高精度、三维、动态、多功能实用的新一代地理空间基准体系。“数字重庆”地理空间信息定位基准建设总体分为重庆市GNSS综合服务系统(简称CQGNSS)、平面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建设四大部分。重庆市高精度GPS网和精密水准网是“都市区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组成部分。高精度GPS网由35个GPSA级点(参考站点),60个GPS B级点、105个GPS C级点和228个联测点组成。按照设计书要求进行外业观测,采用专业软件按照相关原则进行处理。按照数据处理原则严格处理,经过反复选择合格数据最终参与解算,形成基线重复性、空间坐标精度等统计成果。水准观测使用数字水准仪和条码式因瓦水准尺。二等水准观测采用往返观测方式。新测水准路线与已有水准点连测或接测时,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共施测二等水准路线9条(283.2km),二等水准联测GPS A级点35个、GPS B级点60个、GPS C级点219个。利用重庆都市区及周边地区的重力点成果、数字高程模型、全球重力场模型及分布较均匀且现势性较好的GPS/水准成果,采用重力法及移去一恢复技术进行重力大地水准面的计算,在预处理过程中进行841种重力大地水准面计算,同时实测GPS/水准的数据情况分析,最终确定了529个GPS/水准点参加拟合计算,将这些GPS/水准点作为拟合数据,纠正积分半径为30km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考虑该区域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精度不高,而GPS/水准数据丰富的因素,充分发挥GPS/水准数据对区域大地水准面的控制作用。
  • 摘要:针对电力、电信等行业时间同步的需求,结合当前中国自主产权的北斗卫星技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研究提出的基于北斗的"天地互备"广域时间同步系统组网设计方案,综合考虑了运用北斗、GPS、PTP和B码等多源时间信号,并利用现有地面传输网络传输时间信号,在广域网络上实现授时、全网时间同步和监控,达到时间同步精度优于微秒级,其组网方式灵活、可靠,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不同的GNSS高程拟合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些数学拟合模型可以求得该测区的高程异常,在利用GNSS技术进行测量时可以直接获取该点的正常高.通过四个测区采用不同的GNSS高程拟合模型,分别得到相对应的模型精度,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得到结论:不同的GNSS高程拟合的各种数学模型都各有其优势与缺陷,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且不同拟合模型可能对高程异常模型的影响差异较大。因此,应根据拟合区域的面积、地形、区域和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参与拟合计算的GNSS水准点应能反映区域重力异常变化情况,高程异常模型的精度主要取决于这些拟合点的分布和测量精度。为了真实反映区域的重力异常变化情况,拟合点要覆盖整个作业区域,并根据地形特征均匀布点。拟合计算范围的边沿应具有足够的已知点,以确保内插计算,避免外推。如果测区面积较大(超过100kmz),为了控制高程拟合的误差传递,应根据地形地质情况、高程异常变化梯度情况合理地划分区域,进行分区拟合计算。对于区域范围大或地形地质情况复杂地区,只依靠GNSS测量、水准测量资料确定高程异常模型比较困难,需开展专项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结合GNSS测量、水准测量和重力测量,利用重力场模型和先进的计算方法获得区域高程异常模型成果。
  • 摘要:本文介绍了设计技术指标要求及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分模块介绍了硬件设计方案,算法设计、软件结构设计等,同时也展示了测试效果图.经湖上和水池测试,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基本性能指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本多波束系统按照国际先进指标,符合国内目标客户的使用习惯。
  • 摘要:建立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LBS位置服务平台可以对位置服务领域中众多复杂的空间信息和定位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和资源共享,提供综合性的位置服务应用和服务.利用基于SIG的分布式思想对北斗LBS位置服务平台的架构进行了模型设计和技术实现,完成了地图数据和定位查询的分布式存储和检索.平台服务接口满足OpenLS规范,利用XML进行信息编码,通过HTTP进行数据传输.针对定位信息的更新和传递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ush的主动通知机制,提供与各种定位接口的数据转换和消息处理能力,高效地实现了位置应用和服务平台之间的消息传递.最后结合GIS平台和北斗LBS定位技术进行了原型系统的搭建和实际应用项目的实践,验证了平台架构模型和服务接口的可用性.
  • 摘要:针对现代物流运输环节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和使用方式,研发了现代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依据模块内高聚合和模块间低耦合的原则,共划分为地理信息处理子系统、北斗终端符号管理子系统、定位导航信息处理子系统、短报文信息处理子系统、物流总体调度子系统五个部分。对于地图数据可视化,系统采用内存位图映射技术实现地理空间的可视化,在保证地理空间真实性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地图显示速度。对于方里网叠加,需要通过模型计算处理,依据地图比例尺、地域跨度、投影方式等条件,在电子地图之上叠加正确的方里网格,为各种图上操作提供便利。在本系统中,数字地面模型主要是指当前点的高程信息。为了保证模型质量,系统具有模型自我检查分析功能,依据最小二乘原理对模型进行纠正,提高模型拟合精度。
  • 摘要:在人类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表达客观现象的方法与模式,“图”及“谱”等就是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典型代表,指导并影响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在GITP理论提出以后,它的内涵不断发展拓展。GITP是运用卫星遥感技术、GPS,GIS和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地理时空分析方法论;它是空间时代与信息时代的产物,是表示区域自然过程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态演进与空间分异;成为人们研究区域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一种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高新技术手段。还有专家将GITP定义为通过遥感、计算机制图与GIS的大量地球信息的空间分析与地学认知,以图形概括与综合集成的图谱形式揭示地球系统及其各要素和现象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的成因机制、形态结构、组成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并有可能总结出重要的科学规律的图形表达方式。显然,随着中国BeiDou的运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资源环境要素的GITP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导航系统不断发展,系统信号之间呈现出格式多元化的特点。GPS已形成3个民用信号L1、L2、L3的格局,GLONASS增加了码分多址技术,BeiDou与Gable。等系统的相互合作对各系统的兼容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日益发展的形势下,科技创新迫在眉睫。中国自主研发的BeiDou/GPS双模兼容芯片已具良好的可靠性,同时,以GPS+GLONASS十BeiDou的3星座算法,在PVT(位置、速度、时间)的计算精度上比GPS导航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以OEM6和OEM Star接收机为代表的多模兼容GNSS接收终端,整合兼容已有的BeiDou、GPS、GLONASS、Galileo等信号,逐渐成为研发的重要方向。上述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拓展了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极大地开拓了BeiDou在智能交通、智慧环保等智能化领域的应用。
  • 摘要:在结合目前国内外对偏振光导航、GPS导航、惯性导航及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考虑野外作战车辆导航系统全天候、全自动、隐蔽作战的特点,利用天空散射光的偏振分布所具有的高精度定向特性,为了得到较单一导航方法更全面、更稳健、更精确的导航定位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天空大气偏振特性的野外作战车辆组合导航系统.设计组合滤波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精度和实时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利用该组合导航配置方案,能够很好地增强野外作战车辆导航系统的自主性、可靠性和精度,对野外作战车辆实现自主、隐蔽性作战需求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摘要:本文对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当前海警舰艇中所配备的GPS进行性能上的详细比较.论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并阐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警舰艇的航海保障、通信指挥等方面的运用.差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差分技术,借助无线电指向标播发差分修正信息,为航海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的助航系统。经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差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达到lm以内,其性能指标已领先全球定位系统(差分GPS的定位精度为3---5m)。此外,差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能兼容GPS信号,这就意味着安装差分北斗船载终端的船舶既可以单独使用北斗导航,也可以使用北斗和GPS双模导航,让导航服务迈出了一大步。
  •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导航产业链中三类电子地图格式,分析了国际主流导航电子地图格式特点及国内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相关标准状况,并对其做差异性比较研究.同时,基于当下导航电子地图产业数据快速更新、高效融入多方数据的要求,总结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GDF格式仍将是主流的导航数据交换格式,但随着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时代的到来,应尽快制定更具兼容性、可靠性、可维性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导航电子地图格式标准.
  • 摘要:本文主要从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增量更新应用体系,探讨了应用体系中的角色、目标、分类,以及现在尚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例如图商需要从传统的全区域制作向部分区域化数据制作的方向转变、,这个过程中会导致整体的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需要较长时间来转变。针对这点,要从产品的定义角度明确每个版本发布的数据范围,而不再是全部的数据范围;要从管理、工艺和工具的角度来保证每个版本产品能准确发布。要研究如何减少变更数据的发布量,同时不降低用户的体验;在信号不连续情况下的数据接收机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要规范增量更新服务产品的品种设置;建立服务等级承诺,这样在服务所有客户的情况下,又能满足个性化的客户需求。
  •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瓦片地图的发展历史和应用于互联网地图的好处,重点探讨了瓦片化地图的生产模式和质量检查方法,金字塔瓦片地图库的构建方法:主要是对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进行符号化显示和分层瓦片切割,生成不同层次的电子地图瓦片,建立地图瓦片金字塔模式,采用数据库或文件目录的方式对瓦片地图数据进行人库或存库管理,并对金字塔地图瓦片建立线性四叉树瓦片索引。金字塔的每层分别对应某个比例尺的数据集,最底层的地图比例尺最大,最顶层的地图比例尺最小。每一个比例尺的数据集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金字塔瓦片地图数据包。数据质量定性和定量元素的评定主要针对关系数据全集的安全性、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合理性展开,并分为行政区划要素、道路要素、地名注记要素和背景要素四个专题分项展开。检测指标用各类要素的数据内容的差错等级来定义。差错等级分为严重差错、大差错、一般差错三个等级。严重差错是指不能允许发布瓦片地图的差错,具有一票否决的性质,必须修复后才可以通过验收,发布使用。大差错表示对地图显示有较大质量影响的错误,错误数量很少的情况下可以酌情通过验收,发布使用。一般差错是指对地图的表达有轻微质量影响的错误,可以酌情通过验收,发布使用。
  • 摘要:本文从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制作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将交通标志的检测和识别的成果与导航数据进行融合的机制;利用车载全景相机、多相机或单相机等进行现场交通标志信息的采集,形成现场的采集照片,保存到车载存储设备中。为了保证照片的质量,需要对照片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和检查,以过滤掉效果不好的照片,保证照片数据库的有效性。采集的照片成果通过网络在线模式或离线模式传送回照片数据库。照片库是一个海量的照片数据库。为了支持照片数据的有效应用,需要建立快速照片检索机制。照片的管理需要有照片的位置信息、照片的拍摄时间信息、照片的方向信息等,以支持照片根据应用需求的检索。根据需求对照片库的照片进行交通标志的检测和分类。为了提高识别的有效性,可以采取多种检测和分类算法。对于多种算法运算的结果,进行综合判别,以确定最终的分类结果。对于照片中存在多个交通标志时,需要进行多标志的相容性判别。如果自动判别效果不能有效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交互工具进行人工判别。由于同一个标志可能有多张照片,需要进行成果的去重处理。,将识别的成果与导航数据进行差分,判定是否发生了交通标志的变更,因为变更的交通标志才是需要进行融合的。为了进行差分,需要将导航数据进行还原成交通标志信息,或者将交通标志信息语义或语用化为导航数据形态,这样便于差分比较。需要根据照片的位置信息来进行导航数据中对应要素的匹配。如果匹配无效的情况下,需要借助人工来进行差分。为了支持交通标志的语义或语用化处理,需要建立交通标志与道路属性或关系的转换知识。将变更的交通标志信息转换为对应道路的属性或关系信息,更新到导航数据库中。需要对变更的信息进行正确性检查和验证,以保证变更的正确性。需要生成变更履历和变更报告,以支持增量更新等应用。
  • 摘要:本文纵向从PC互联网入手,分析PC互联网时代的两个主要“入口”级产品:搜索引擎和网站导航的盈利模式,然后讨论导航电子地图有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进一步类比分析、推测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导航电子地图的盈利模式。所谓“入口”,是指流量的入口。除此之外,还应该看到,车联网既是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产物,又是从车载导航发展而来,理所当然,车联网的盈利模式也是导航电子地图的盈利模式。
  •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专题图快速制作技术,在制作专题图时不依赖GIS软件和应急基础数据库即可实现快速制作.首先,对以影像为主的空间数据按专题图制作要求建立多级预存储地图数据;其次,基于坐标转换对预存储地图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最后,研制可视化专题图配制与生成软件,实现专题图的快速输出.以汶川地震灾区的一幅影像为例,进行了应用测试,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该文研究结果对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意义.
  •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状态改变的动态信息更新机制,只传输交通状态发生改变的路段信息,减少数据传输量.在基础地图上叠加动态交通信息,提供基于多比例尺地图的实时交通信息发布服务.基于上述的动态交通信息叠加协议,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发布系统融合基础地图和实时交通状态监测,为多种形式的终端(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提供基于地图的交通信息发布服务。该系统包括基础地图平台、交通状态监测系统、动态交通信息发布平台等。并对系统的实现和运营做了初步探讨.
  •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的RSSI能够用来提供位置信息的服务,这种定位的实现有多种方法,本文在对具体室内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使用了指纹数据库的方法来计算用户的位置坐标.对基于Zigbee网络指纹数据库信息的采集和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Kalman滤波对Zigbee网络中指纹数据库的采集、建立进行优化,并在定位阶段对数据进行Kalman滤波的方法.在定位区域内将各采样点采集到的指纹数据库的源数据进行Kalmam滤波处理,从而建立了高精度的指纹数据库.使用Zigbee平台组建无线网络进行实验,并使用最邻近算法进行定位计算,结果表明,运用优化后的指纹数据库在短距离范围内定位平均误差提高了,并且在优化的指纹数据库后,运用Kalman滤波后的数据进行定位在前面的基础上又减少了平均定位误差.
  • 摘要:无人飞行器着陆有多种方式,基于卫星导航技术是发展趋势,为满足无人飞行器精密进近需求,设计了北斗二号精密进近引导系统.分析了系统架构,针对复杂环境需求,提出了差分增强与伪卫星相结合方法.设计了引导系统的各个组成,从卫星导航信号完好性监测、干扰监测和机载终端完好性容错方面研究了系统完好性,从北斗二号系统的VDOP分析、实际地形环境下的伪卫星改善VDOP及高精度测距方面研究了高程测量技术.该系统适应复杂环境,可用性及抗干扰性强,具有广泛应用推广价值.
  • 摘要:本论文成功设计了一种工作于GPS L1/L2/L2C、GLONASS L1/L2、BeiDou B1/B2/B3、Galileo L1/E1/E2/E5/E6的多频段多系统卫星定位天线。天线以四馈点馈电实现宽带和圆极化,以双层微带天线结构实现双频带工作。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在HFSS软件中进行天线模型仿真和天线结构参数优化,天线的实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设计及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具有良好的阻抗带宽、轴比带宽圆极化特性、稳定的相位中心和良好的方向图周向全向性,可以应用于卫星定位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中,满足高精度、多频段、多系统测量型天线的应用需求。
  • 摘要:捷联惯导系统算法中,姿态更新算法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解算姿态矩阵相当于建立起数学平台,姿态更新算法的精度对捷联惯导系统精度影响很大.在圆锥运动的条件下,对旋转矢量算法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二子样算法、优化三子样算法和四元数毕卡算法进行了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载体做低动态运行时的精度要高于在相同条件下做剧烈运动的精度,并且高子样算法在载体做高速运动时算法漂移小.四元数毕卡算法的航向角的精度远不如二子样和三子样算法的精度.所以,在高动态环境下,要想提高组合导航系统的精度,采用优化的等效旋转矢量法,是工程上比较实用的方法.
  • 摘要:文中介绍了沿海RBN-DGPS系统现状及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分析了航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定位系统相关国际标准,指出了RBN DBDS系统国际标准化应开展的各项研究工作.例如航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北斗系统的研发、推广及应用的基础是对现有GPS系统的兼容。为此,设备研制及软件开发均应考虑到多系统的兼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认可必须有大量应用测试数据的支持,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BN-DBDS系统的初期测试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制定航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BDS系统的测试方案。研发航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BDS系统测试软件等。
  • 摘要: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和傅里叶分析组合的多路径探测与缓解方法,综合利用傅里叶分析的时频变换特性和小波分析的频率分解性质,以GPS码减载波为基本处理数据,进行了码相位多路径信息的提取,并利用TEQC软件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MP1、MP2的改进率分别为60%、46.2%,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 摘要:本文介绍了GNSS互操作可以通过综合利用两个或多个导航卫星系统的伪距观测量、导航电文等信息,使得多系统联合比单一系统能提供更优或相当的服务.针对GNSS互操作性的评估性能,提出了包括精度因子、导航精度、可用性、完好性、连续性五大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数学建模和分析.通过可用互操作模式下多系统相对于单系统工作模式的各指标性能提高程度来度量组合导航卫星系统相对于单一导航卫星系统性能的提升,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 摘要:在本文中简单介绍了卫星授时的原理,介绍了测试平台及方案,最终得到了测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在实际测试的过程中,发现授时参考卫星的变化会引起秒脉冲的跳动。由于在单星定点授时的情况下,位置坐标超过20cm的偏差就可能引起基于不同参考卫星的授时钟差不一致。将天线置于经过标定的基准点上进行测试,并输出参考各个卫星计算的授时钟差,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测试。最后在计算机端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了各个钟差之间的相对差。由于卫星仰角过低,可能会引起电离层时延误差增大。为了最大程度地消除这一影响,剔除了仰角低于15°的数据。25日的数据是基于1号星S1计算的钟差与基于其他卫星的偏差,而26日1号星有一段时间未能正常计算钟差,因而参考取3号星S3。可以明显看出5号星S5及8号星S8存在明显的偏差。可以得出,星间授时钟差的偏差随测试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卫星导航系统完好性相关算法与模型,在完好性概念的基础上将完好性监测分为系统级完好性监测和用户级完好性监测;将GPS和Galileo系统级完好性概念加以区分,并针对星间链路的卫星自主完好性监测进行分析,采用两种方案实现对导航卫星的完好性监测。包括当导航卫星处于区域监测网不可视弧度内时,采用基于星间链路的全球段卫星完好性监测方案;当导航卫星进入区域监测网可视弧度内,采用基于地面监测网+星间链路的星间和星地链路区域完好性监测方案。对于用户级完好性监测算法及增强接收机自主完好性进行分析.阐述了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原理是当观测到5颗卫星时,就可以利用故障检测(FD)功能来解决前一个问题,当观测到6颗卫星时,就可以利用故障排除(FE)功能来解决后一个问题。对于辅助导航只需要第一个功能,一旦检测到故障,可以启用其他导航手段。对于唯一导航,必须具备第二个功能,以排除发生的故障,使导航继续而不终止。
  • 摘要:针对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干扰监测中需要对干扰功率进行估计的问题,本文利用观测信号与期望信号的互相关矢量构成的Krylov子空间等价于信号子空间的特性,设计了一种用作盲干扰功率估计的多级维纳滤波器,实现了对缺乏先验信息的卫星导航系统干扰功率估计.本滤波器利用了Krylov子空间和多级维纳滤波器的优良特性,具有收敛速度快、能够应用在小样本支撑的信号环境等特点,具有更好的估计精度.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小样本的情况下,算法依然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和估计性能,且该算法相比特征分解算法,无需矩阵特征分解,有效地降低了运算量.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