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五届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
第五届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

第五届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2
  • 召开地:昆明
  • 出版时间: 2002-08-01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五届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分析影响手术的因素,探讨晚期治疗的经验.方法:从1985年5月至2001年5月20年间,对1154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施行了二尖瓣与主动瓣双瓣置换术;合并三尖瓣功能或器质性病变者,同期行成形手术.均应侧倾碟瓣或双叶机械瓣.平均年龄41.48±10﹪.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与Ⅳ级者占91.77﹪.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占29.38﹪.随访时间为8个月~17.1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54﹪病人·年.结果:术后住院死亡率为6.5﹪,后10年降为4.45﹪.5、10与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46﹪±1.35﹪、86.50﹪±1.91﹪与67.86﹪±6.16﹪.5、10与15年未发生血栓栓塞率分别为97.80﹪±0.74﹪、88.31﹪±2.20﹪与94.08±2.29﹪.5、10与15年未发生抗凝有关的出血率分别为94.80﹪±1.09﹪、84.32﹪±2.10﹪与83.12﹪±3.57.生存者98﹪的病人心功能恢复至Ⅰ与Ⅱ级;2﹪为Ⅲ级.结论: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对左、右心功能均有损害,术中应常规探查三尖瓣,凡有瓣环扩大的病人均应纠正.术后3~5年应用长效青毒素预防风湿热复发尤为重要;应用低强度抗凝治疗,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对照值1.5~2.0倍,可减少出血性并发症.
  • 摘要:目的: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所行3217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近期疗效,介绍我们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会和经验.方法:本组患者男2796例,女421例.年龄27-80岁,平均(58±9)岁,年龄≥60岁1448例(45﹪).患者多有心绞痛症状或心肌梗塞,40.78﹪,11.78﹪的患者同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500多例同时合并其他心脏器质性病变.心功能Ⅰ-Ⅳ级(2.4±0.8).左心室射血分数(EF)15-70﹪(56±11.4)﹪.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829例,非体外循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383例.心肌保护均采用冷血含钾停跳液,经主动脉根部灌注2785例,经冠状静脉窦逆灌30例,正灌+逆灌14例.体外循环时间34-359分(119±39)分,主动脉阻断时间12-204分(77±24)分.搭桥数1-7支(平均3.5支)单支搭桥277例,2支搭桥364例,3支搭桥1020例(31.71﹪),4支搭桥或4支以上搭桥1549例(48.15﹪).搭桥材料:左乳内动脉2550例(79.27﹪),大隐静脉2632例(84.67﹪),桡动脉174例(5.41﹪).合并手术:室壁瘤切除300例,室壁瘤折叠44例,左室成形36例;瓣膜手术175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1例.急诊CABG151例.结果:3177例患者痊愈出院,心绞痛完全缓解,住院死亡40例,死亡率为1.24﹪.急诊CABG151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5.30﹪.非体外循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383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0.78﹪.术后并发症:低心排27例(0.84﹪),主动脉球囊反搏14例,围术期心肌梗塞17例,脑部并发症14例,二次开胸止血21例.随访时间:5~40月,平均11.8月.96﹪的患者术后心绞痛消失,94﹪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我国冠心病人就医晚,半数以上有心肌梗塞病史,病情重;合并其他心脏病变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冠状动脉血管条件差,明显增加了手术困难和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时机和方式,提高外科技术,注重心肌保护以及加强围术期处理,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食管癌的流行现状与趋势,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外科治疗与综合治疗等相关问题做了分析与讨论.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PET(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的概念、原理和FDG-PET检查肿瘤的步骤、方法,重点讨论了FDG-PET在肺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和FDG-PET检的局限性及解决途径.
  • 摘要:本文对我国胸外伤做了流行病学分析,对胸外伤治疗、胸外伤急诊治疗及诊疗观念改变、辅助检查技术、手术治疗等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 摘要:本文回顾了肠腔镜技术的发展历史,对胸腔镜技术的应用现状做了阐述,并对胸腔镜技术的发展趋势及胸部微创外科的进展进行了分析.
  • 摘要:本文讨论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概念及分类,对LANSCLC治疗方法中的某些急议与共识进行了探讨,包括是否只能应用内科治疗、术前辅助化疗的作用、侵犯心脏大血管的LANSCLC是否适合外科治疗等等.
  •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3岁(16岁-72岁).术前全部病人均经临床查体、胸部X线、CT、痰细菌及细胞学和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其中:①未能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疑难疾病14例,根据术前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初步诊断包括纵隔肿瘤10例,结节病4例;②术前CT等检查高度怀疑肺癌18例,已明确诊断为肺癌4例,这22例病人均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1.0cm).方法:单纯行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28例,单纯行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4例,颈部加胸骨旁电视纵隔镜4例.结果:本组中未获病理诊断的14例纵隔疑难疾病,经电视纵隔镜检查后13例取得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2.9﹪(13/14).高度怀疑或病理已确诊为肺癌的22例,电视纵隔镜检查阳性13例(N2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N36例,化疗),阴性9例.阴性者行手术探查,手术切除标本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为100﹪.电视纵隔镜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为0.讨论:由于自身设备的限制,传统纵隔镜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足:①仅术者本人可以观察到术中情况,难以与助手形成有效配合.②术野狭小,对于精细解剖结构的分辨较差.③为保证纵隔镜的正确位置,术者只能自己持镜,单手完成各项操作.④在某些情况下,如对隆突下或肺门淋巴结分离活检时,为了更好的显露病变,术者往往需在十分不舒服的姿势下完成操作.电视纵隔镜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不仅大大提高了术野的清晰度,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操作的准确性,同时也方便了术中配合和教学.电视纵隔镜手术适应症与传统纵隔镜手术基本相同.主要为:(1)明确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本组22例肺癌中,纵隔镜检查阳性13例,阴性9例.阴性者改行开胸肺癌根治术.手术切除标本亦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就本组而言,电视纵隔镜在肺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100﹪.(2)纵隔疑难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组14例检查前未获病理诊断者,检查后13例确诊.确诊率为92.9﹪(13/14).传统纵隔镜手术作为一种诊断性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有关其在纵隔疾病中治疗作用的报道很少.近年来电视纵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纵隔镜手术术野的清晰度、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增加了纵隔镜手术的使用范围,使得部分纵隔病变在经纵隔镜明确诊断的同时,可经电视纵隔镜完成对其的手术治疗.本组中也有2例病人在明确诊断的同时,经电视纵隔镜完成了对其的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胸腺囊肿摘除,另1例为纵隔转移淋巴结完整切除.通过这两例病人,我们体会,对位于前、中纵隔直径小于5cm的囊肿,粘连不重,可经纵隔镜手术完整摘除;对于已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肿瘤病人,复查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而其他部位无异常发现时,在经纵隔镜手术明确其性质后,可同时完成对其转移病变(直径小于3cm)的治疗,避免了传统的开胸手术摘除.纵隔镜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性很高,据国外大宗临床资料统计,其手术并发症通常不超过2.5﹪,死亡率低于0.5﹪.通过本组21例病人,我们体会,与普通纵隔镜手术相比,电视纵隔镜手术不仅能够提供清晰放大的视野,提高术者对精细解剖结构的分辨;同时,在助手的有效配合下,术者得以双手进行操作,因此其安全性及准确性也大大提高.本组病人结果也初步证实了这一点,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为0.
  • 摘要:本文对近十年来我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治疗、诊断方法以相关基础研究的进展做了综述,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先心病非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 摘要:心脏移植是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项高新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移植水平的客观依据之一.本课题是在培养一支能完成心脏移植这一系统工程的技术骨干队伍的基础上,经过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应用.同样,对临床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心脏移植中的关键性问题,包括供心缺血性损害的预防与保护,移植方法的改进与评估,术后早期右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与防治,移植心脏冠状血管病变对远期存活率的影响,以及免疫耐受等相关方向的研究与探讨.
  • 摘要:本文阐述了肺癌的危害,介绍了肺癌的现代外科治疗方法及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分析了肺癌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21世纪肺癌研究的方向.
  • 摘要:胸腺瘤是指发生于胸腺上皮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本文就近十年来胸腺瘤在临床表现、病理学研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做了综述.
  • 摘要:本文以肺癌外科、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普胸微创外微、肺减容术、肺移植、良性食管疾病外科、气管外科为例阐述了我国普通外科的进展与现状,并对我国普通外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做了分析,如机器人外科、组织工程学应用、循证医学等等.
  • 摘要:自1995年Cooper医师再次将肺减容手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成功应用于临床以来,肺气肿的外科治疗便多了一种方便有效的手段,同时也给胸外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机遇.几年来,肺减容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等都日趋成熟和规范,中远期疗效的报道也积累了很多.我国肺减容手术开展较早,但由于认识水平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即不规范亦未成规模,并且还存在许多误区.本文将简要介绍肺减容术的基本方法和治疗原则,并就其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
  • 摘要:本文简单回顾了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VATS)的历史,阐述了VATS的基本原则和手术策略,重点介绍了VATS在肺癌肿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的应用.
  •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肺癌早期诊断的现状,尤其是基因诊断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并且对肺癌组织中p16和Rb基因失活的比率和机制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以探讨其与肺癌分子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病理和基因分型诊断的关系.
  • 摘要:本文从检测用分子标记和检测常技术两方面综述了肺肿瘤微转移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阐述了肺癌微转移分子诊断研究的意义,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