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二届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大会
第二届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大会

第二届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大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12-04

主办单位: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传统建筑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存在,但是因为技术上的限制,难以满足现阶段的使用要求.现代建筑由于技术优势,具备更强的克服自然的能力,却因此更多的以自我为主导.绿色建筑是一种设计思维,利用现代的优势理论与技术,以适宜的方式完成更顺应自然规律的高效建筑.rn 绿色建筑是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做出顺应环境并满足人体需求的设计,与此同时对外部环境产生良好的反馈。设计中利用现代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以适宜的方式,完成更高效的建筑,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BIM结合CFD以及各种能耗软件进行辅助设计,以更有效和准确的进行设计,并大幅提高设计效率。绿色建筑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不是建筑技术的堆砌,也不是一种附加的理念。它和造型、功能、空间、场所等一样,应该是融入建筑设计中的一种必须考虑的建筑思维,也是建筑设计者所背负的社会责任感。
  • 摘要:本文通过成都新机场线在规划和前期研究过程中结合项目需求与后期技术标准的研究为案例,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机场线规划、设计模式。通过对成都新机场线的规划和设计思路的清理,得出成都新机场线在规划和设计上具有的几个特点和新思路:1、通过与地铁1号线大段的并行,分流了地铁1号线不堪重负的客流压力,同时为机场线功能和市域快线找到契合点,使它们具有相近的技术标准和系统配置的可能性;2、通过支线的规划,将新老机场以最便捷的方式连通,既增加了新老机场运营分工的灵活性,又方便了成都天府新区去往老机场的客流需要;3、在构想好上层规划的目标之后,梳理出开展下阶段设计需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和标准。
  • 摘要:本文结合两个在建的典型深、大基坑工程,分析了在滨海软土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排桩加扩大头锚索和可回收锚索支护的可靠性及其变形规律;当基坑距地铁较近时,通过在坑内预留部分土体提供反力的"反中心岛"开挖支护方式,将大基坑分成小基坑,减少支撑跨度,既能降低造价又可加快工期;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验证了此类支护的可靠性,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 摘要:绿色建筑是当下绿色浪潮的一部分,而绿色建筑设计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作为近年来逐步为大家所认识的新的设计技术手段,与绿色建筑设计的思想相结合,将为绿色建筑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撑.本文介绍了基于BIM技术的YJK结构设计软件在绿色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解决方案,包括基础结构、地下室结构、梁结构、柱结构、剪力墙结构、楼板结构、上部结构整体计算以及软件接口的优化方法、优化方案等.
  • 摘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与标准设计等传统产业交融,促进标准设计应用模式的转型升级.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以标准设计的信息化和工业化,带动建筑全产业链的深入融合,实现科学发展.这种产业融合又有效驱动了标准设计自身商业模式的创新,引领标准设计事业实现发展新跨越.
  • 摘要:本文介绍了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背景,以及北勘公司在环境岩土工程领域包括工业污染场地、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勘察、设计与治理方面的相关研究与工程实践成果,分析总结了创新发展实现的途径与方法,对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提出要通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实现业务拓展关键技术突破;结合市场需求,挖掘传统业务向环境岩土业务拓展创新点;关注岩土与环境技术融合,注重培养环境岩土专业复合型人才。
  • 摘要: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出台以及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众多市政设计企业应在评估过去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进行战略调整和修订.本文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农村给水工程、排水工程、道路工程、垃圾处理等项目入手,结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从需求走向、研究进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初步阐述了如何应对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摘要:建筑设计行业目前尚无适用的企业技术能力评估体系.为使建筑设计企业重视技术能力系统建设,真正成为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技术进步的引领者,拥有应对市场及不良竞争的软实力,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企业技术能力现状调研,对企业进行分类与特征识别以及技术能力要素筛选,探索建立适宜的技术能力评估体系.基于建筑设计企业技术能力现状调研与分析,通过对建筑设计企业技术能力与特点的分类研究、评估要素的分析与筛选,进行了建筑设计企业技术能力评估体系的初步构建。该体系中既涵盖了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等经营指标,又考虑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需求,也包含了工程设计资质、执业注册资格和高难度设计项目承担能力等体现设计企业技术能力特点的相关指标。建筑设计企业技术能力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评估方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较多,也应随着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并运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能力评估方法,对现有评估模型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估结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对策建议可操作性。
  • 摘要:以参加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实际经历,从国家政策法规层面,对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内容和技术措施,进行建筑设计中节能减排内容的全面剖析,提出不同气候区的地域性节能设计关键点;节能设计标准提高给建设行业带来的创新挑战;节能设计带来的问题思考;建筑师通过对节能设计的总体全程把控实现对绿色建筑文化的追求.
  • 摘要:伴随着城市的深入开发建设,越来越多地在市政道路下设置地下交通联系通道,来增加区域道路交通资源,缓解交通拥堵,净化地面交通和提升区域的交通品质.本文结合北京市的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的建设,介绍并研究了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工程规划展望了工程应用的前景.rn 近年来,在北京市开发强度较大的或高品质开发的区域,均设置或规划设置地下交通联系通道,表明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已经建成3条,分别位于中关村西区、金融街、奥林匹克中心区,在建的有5条,分别位于奥运公园南区、CBD核心区、丽泽商务区、通州运河核心区北区和南区。rn 由于其布置的相对灵活性,越来越成为城市重点开发区域解决到发交通的首选方法。在天津滨海新区、西安、南昌、东莞、珠海等地,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这样的区域内的立体交通网络。rn 目前,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大多数都是布置在市政红线内的地下,受制于地下重力流管线的埋深影响,其往往布置在地下二层,造成基坑深,工程投资较大。如何与周边建筑基坑及地下空间共用并结合,将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这样,既可以集约利用地下空间,又节约了工程投资。但是仍旧需要协调解决所带来的新的问题是,建筑的地下车库是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空间,地下交通联系通道是公用的相对开放的空间,两者结合所带来的管理和通风、消防救援的问题,是摆在规划设计人员面前的新的课题。rn 地下交通联系通道作为近几年涌现出来的解决区域到发交通的新工程,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缓解交通拥堵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随着工程设计、建设的不断的开展,通过规划设计师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越来越多的精彩的充满活力的城市必将不断呈现在世人面前。
  • 摘要:本文结合北京市科委计划项目"嵌地式接触轨供电系统及产品一体化研发"课题,着重分析了嵌地式接触轨供电技术,以及系统关键设备的研发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嵌地式接触轨供电系统及设备的集成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嵌地式接触轨供电系统主要构成包括牵引变电所、嵌地式接触轨系统、列车位置检测信号系统等内容。关键设备包括嵌地式支架、上网配电箱、通断转换触发装置等。嵌地式接触轨供电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模式,适用于人车混行且对周围环境及景观要求比较高的城轨线路,该供电方式弥补了传统接触轨供电在这方面的不足。采用嵌地式接触轨供电系统后,极大地改善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景观问题,也避免了传统接触轨带来的行人触电安全问题。随着城轨轨道交通工程的大力发展,尤其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嵌地式接触轨供电系统可适合于在非封闭线路、人车混行、景观要求高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 摘要:探讨建筑信息模型融合下的传统设计方式转变,主要体现在工具、思维、方法、表达等方面的变化.进而可以预见,这种转变从最初的项目实践层面推动了企业生产方式的重构,并逐渐激发整个行业体制机制的再创新.
  • 摘要:设计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基础,对推动保障性住房实现工业化、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标准化户型和组合平面为基础,结合项目需求选择适合的工业化技术体系,设计合理的预制率和预制部位,加强对预制构件和连接节点的标准化设计,以满足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多、建造速度快、建筑质量好、综合成本省"的产业化目标,实现工业化技术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全面应用.
  • 摘要: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全密闭作业工艺是指垃圾填埋作业严格按照卫生填埋作业方式进行,以分区分单元为原则,最大限度控制环境污染,实现清污分流、填埋气体有序控制,有利于减排等工程的实施过程.垃圾填埋场密闭作业的实施将减少雨水的入渗量和控制气体的无序排放,从而减少渗沥液产生量和减少填埋气体无序扩散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并为终场覆盖后的绿化及生态恢复提供基础,同时对减排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摘要:基于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与运营安全的迫切需求,公司立足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积极开展岩土与地下空间领域综合测试技术的研究,结合重大工程实践,实现基坑自动化监测和分析、盾构隧道三维激光扫描、地下结构隐患无损探测等关键测试技术的突破,并提出基于数据应用和咨询服务的智慧岩土信息化解决方案,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摘要:西安地铁二号线是西安市规划轨道交通线网中第一条建设的南北干线,湿陷性黄土、地裂缝和文物保护是西安地铁建设中遇到的三大难题.本项目工程勘察紧密结合上述难点,除查明湿陷性黄土和地裂缝工程性质外,还对地铁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和长期运营振动对城墙、钟楼的影响开展了专题研究,为地铁建设中古建筑的保护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铁路站房运营养护的新形势、新要求,开创性的将BIM技术引入到铁路站房的运营管理中来,使得运营部门从BIM模型中获取有价值信息,提升运营质量.开发了基于BIM的运营管理系统,实现BIM数据的三维展示,基于IFC融合多源BIM设计成果,集成图纸资料、设备台账、运营管理信息等,提供三维场景漫游、设施维护、图纸资料、空间维护等功能,满足运维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不同需求.
  • 摘要:在以二维图纸作为交付设计成果的前提下,如何用一种便捷的方式既不改变现有设计人员的绘图习惯,又能发挥BIM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等优势,使设计单位迅速接受并普及应用是一直在研究的课题.通过开创BIM新的应用模式,让新的理念与现有设计方式无缝联通,让新兴的BIM工具与其他软件数据互通,让设计人员在不改变二维绘图习惯的情况下,逐步接受、进入Revit环境.以使得设计企业能够低风险提升技术,高收益的提升效率.现有天正CAD软件与Revit的接口能实现模型互转接口流畅、信息实现互通,而且模型导入完整、信息链接正确。导出二维图形符合天正制图标准,满足现有施工图设计的绘图要求。且可提高建模和二维出图效率30%。便于BIM设计模式与传统设计模式能够相结合。避免因提高设计质量的初衷,反而造成的工作效率下降的现象。笔者将持续关注并优化天正CAD软件与Revit的接口。同时,也将开始在Revit平台研发符合施工图设计绘图要求的软件产品。
  •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云计算技术的特点,以寰球工程"工程云"的建设经验为基础,浅析构建工程公司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思路。“工程云”的建设与完善就是将底层的硬件,包含服务器、储存与网络设备全面虚拟化,在上层的软件和桌面则是结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让数据中心可以达到随选所需的运作环境,也就是建立起一个共享的环境,数据和应用可以根据业务型态、规模和场景的不同需求,临时搭配出各种应用,并迅速推送到客户端,建立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硬件资源池”和“应用资源池”,并最终达到接近无人值守的、管理和运维大幅简化的、以服务导向的职能IT架构,构架最主要的五个组成部分为:智能化的服务器资源池保证系统高可用性,全天候、全空间的可伸缩的应用发布平台,靶向明晰的自动云存储,责权随行的云签章,辅助决策的云审计。通过这五个模块的整合,在不改变寰球公司现有IT基础架构的基础上,为公司建设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工程设计平台。主要为公司专业设计人员提供虚拟化专业应用与工程设计的运桌面,并为后期以数字化工厂为核心的工程设计平台的扩展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储备及系统基础。
  • 摘要:本文阐述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发展战略指导下,契合产业链扩大、设计板块丰富的发展趋势,针对向专项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的需求,在公司层面整合各设计、研究部门的技术资源,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的基本做法.公司科技创新平台由建筑创作中心、艺术中心、知识中心、各专项研究中心构成.
  • 摘要:专利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所有权优势的重要体现.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企业专利发展战略.文章主要从专利管理、专利申请策略等方面探讨新时期如何加强企业的专利管理工作从而提升建筑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要增强创新主体专利意识,增强建筑设计企业创新能力,形成激励与共享机制。企业要认真选择是否申请专利,企业要恰当选择专利申请的内容,企业要把握好专利申请的时间及地域。
  • 摘要:本文针对大型复杂的公共类建筑,设计工作范畴庞杂,参与专项设计单位众多,沟通过程专业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就如何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文章重点阐述了设计总承包管理模式及其特点,指出为了提高建筑设计品质,需要选择具有丰富设计经验及综合管理能力强的团队进行设计管理,建议采取设计总承包管理模式,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目标.本文的设计管理理念为项目业主及设计机构提供了借鉴经验.
  •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并且制定了明确的规划.城镇化发展将促进住房需求、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城市空间的不断优化、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以及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这些必将为勘测行业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对勘测行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勘测单位只有把无助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积极完善自身建设,才能适应未来发展.提出要加快咨询评估和监测检测业务研究拓展;加强专业融合,提升综合技术能力;加快推进机制改革。
  • 摘要:新型装配式建筑通过BIM方法进行技术集成,贯穿包括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最终目的是整合建筑全产业链,实现建筑产业链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集成.
  • 摘要:建筑市场已进入精细化阶段。经过改革开发以来的持续建设,市场对于建筑产品越来越理性。以最为普遍的住宅市场为例,供给和需求的对比关系不断变化,购房者将更关注产品的设计品质、建造品质和运维品质,在设计阶段,是否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土建与家装的有机结合,采用最佳集合尺寸,提前预留好家装储物空间,并充分利用墙垛、玄关等隐秘部位的仓储功能、大幅度节省空间,做到最大得房率等等,最合适、最人性化、更能充分满足现代人对住宅新追求的户型将更有竞争力。购房者需求的变化将直接导致房企更关注产品内在的品质,将有越来越多的房企主动从居住者行为习惯的角度去研究住宅,建设“住起来更舒适的房子”而非“看起来好看的房子”将成趋势。整个建筑市场趋势的改变,将直接导致规划设计市场的变化,精细化设计不再是口号。采用BIM技术已是大势所趋。rn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实践表明,作为智力密集性的建筑设计行业,选择更新更好的BIM技术工具进行建筑设计创作和成果制作,并不存在技术的障碍,是可行的可实现的。采用BIM技术后,设计成果的深度将远远超过传统设计模式,从项目建设精细化管理的角度,也是科学和合理的。rn 但需要客观考虑的是,在BIM技术建筑设计模式下,本质是将过去分级设计、分级控制、分散于整个建设过程的持续创作与完善的设计协同模式,大部分集合到设计阶段一次性完成,这意味着在设计阶段需投入更高强度的设计资源,意味着设计阶段人力资源和设计时间的增加。这种工作模式的改变,是否为市场所接受,或者在BIM技术下,如何合理划分工作界面和深度,产生新的工作交付标准,将是整个建设行业BIM技术推动的关键核心。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