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九届全军传染病学术研讨会
第九届全军传染病学术研讨会

第九届全军传染病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4

主办单位:解放军302医院

会议文集:第九届全军传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全世界约有20亿人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现症或既往感染者,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15%~25%将死于慢性肝病(肝癌或肝硬化)。据2000年资料:乙型肝炎死亡数为75万,占传染病死亡数的第7位。据2002年中国卫生统计报告,当年病毒性肝炎死亡数为65.8万,居全部传染病死亡数之首位。本文提出了对慢性肝炎实施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部分双链DNA病毒,不仅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全世界约有3.5亿人受到HBV感染,危害严重。但目前除了一小部分患者对干扰素α(IFNα)或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的治疗有一定应答之外,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技术和方法。1979年Gelibert等首次报道了HBV DNA的全基因序列,并确定4个主要的开放读码框架(ORF)之后,一直沿用至今。HBV基因组只有3.2 kb,其结构特点是结构基因与调节基因序列之间重叠,甚至结构基因序列之间重叠,HBV DNA序列的利用率之高实属罕见。关于这一紧密DNA结构中是否存在新的编码序列,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最近,笔者对于中国HBV流行株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发现了前-前-s和前-X基因序列,改写了HBV DNA编码基因序列研究的历史。
  • 摘要:近来,基因研究的两个重大进展使传染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一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促进了许多传染性病原体基因组密码的破解;其二是Microassay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是我们能够深入、全面地研究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例如:在病原学的研究方面,该技术有助于我们鉴定已知和未知的病原体,同时研究基因的进化、调查其病原性和毒力的关键分子。该技术应用与宿主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阐明机体抗感染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发生、激活过程和动态变化的特点,此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研究宿主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整体上分析传染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概况,从而有助于弄清传染病的致病机制,科学地指导临床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这里强调的是希望传染病方面基础和临床人员应该了解上述两个方面的重要技术和方法。不过,本文的重点是着重于一年来国内外实验室在SARS冠状病毒(SARS-CoV)基因,特别是该病毒准种组成、基因变异特点和临床方面相关性的研究。
  • 摘要:医院感染不仅是一个严重的医学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长期困扰医疗机构管理工作者的问题。医院感染所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直接受害者是患者及其家属,表现为身体的、精神的、经济的损害和损失,甚至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作为收治患者的医院,既是感染发源地,似乎是肇事者,同时也是间接的受害者,包括正常医院秩序的打乱、工作量的额外增加、经济上的损失,等等。笔者现就目前在医院感染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些个人看法。
  • 摘要:病毒性肝炎与非病毒性肝炎肝病(NVHLD)诊断与鉴刖诊断的临床意义重大。NVHLD是嗜肝病毒与非嗜肝病毒性肝病以外的肝病总称,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各种遗传代谢性肝病、肝血管病变、药物性肝损伤等一大组肝脏疾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某些情况下其临床表现,乃至肝穿病理改变酷似病毒性肝炎/肝病,并且病毒性肝病与NVHLD重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病毒性肝炎/肝病与NVHLD的临床治疗策略存在差异,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对该2大类肝病的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临床肝病鉴别诊断中的难题之一。通过肝穿或肝活检对疑难肝病进行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是相当有效的,多数情况下可以作为“金标准”,能够解决多数临床肝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难题。本文结合临床病理实践就病毒性肝炎与NVHLD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予以概述。
  • 摘要:生化武器的研制和预防一直是受到密切关注的问题,早在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制定了一项计划,针对生化武器袭击进行应急处理。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以后,全球对生物恐怖袭击高度警惕。2002年WHO对原计划进行修改、完善。2003年5月正式发布了修订的生化武器应急处理方案。美国CDC也先后数次修订生物恐怖应急计划。我国发生SARS疫情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为重视,出台了相应的应急条例。本文现将有关文献中常见的生物恐怖相关传染病及应急处理措施进行介绍。
  • 摘要:本文介绍了传染病的三要素与应对措施,探讨了抗病毒性疾病的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控制,对肠道细菌性传染病抗菌药的应用和深部真菌感染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指出了抗菌药、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 摘要:1988年Okamoto认为全基因序列差异≥8%即可定为HBV不同的基因型。Norder补充并完善了HBV基因分型,将HBV分为6个基因型(A-F)。近些年又发现有G、H型。随着HBV毒株全基闪序列测定的增多,人们开始根据生物系统发生学中的基因分类法建立HBV的基因分型技术和标准。本文探讨了HBV基因分型的方法和分型的意义。
  • 摘要:1981年美国报道首例AIDS。20多年来,AIDS风糜世界各国,我国1985年首次发现AIDS,现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HIV/AIDS已进入增长期。艾滋病病毒(HIV)主要经血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受经济利益驱使,某些地区大虽设立非法血站,在不具备严格管理、消毒和榆测的条件下,滥采血液、血浆,致使一些职业献血员不幸感染了HIV。并在距献5~6年后,其中一些人成为了AIDS患者。1998年2月我们收治第l例血源感染AIDS,1999年增至15例,2000年8例.2001年19例,2002年14例,2003年12例,2004年2月l例,6年来我院共收治艾滋病患者70例。这70例艾滋病患者均为血源传播,本文现将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 摘要:细菌性腹泻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伴随着战争与自然灾害而来的腹泻的暴发流行不可避免。我国细菌性痢疾被列为传染病发病率的第3位。要真正做到有效防治,需要有针对性地预防,药敏指导下的治疗。为此,笔者总结北京地区2000年-2003年与腹泻有关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治疗及疫苗的开发研制。
  •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引起肝硬化后,继续炎症活动的是活动性肝硬化或称肝炎肝硬化;肝炎已缓解的是肝炎后肝硬化。在肝硬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是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病变。活动性肝硬化多伴有复制状态的病毒感染,有轻重不等的炎症坏死。非活动性病变是稳定的病变;活动性的病变是在进展中的病变。本文讨论了活性肝硬化的病变的发生和临床学要点,活动性肝硬化的特征是有炎症活动的肝硬化,可以代偿或失代偿。
  • 摘要:肝衰竭是机体在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肝脏在短期内出现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所致的肝衰竭的一类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80%以上,迄今仍是肝病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题。rn 本文探讨了肝衰竭临床和病理诊断,重型肝炎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强调基础综合治疗。笔者认为,重型肝炎的形成是肝细胞的不同速度发生肝脏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的过程,肝功能衰竭能否逆转,取决于存活的肝细胞的数量多少,如果肝细胞坏死殆尽.即:丧失了再生的基础,采用药物治疗,即便生物人工肝的使用,也很难逆转肝衰竭,只能依靠肝脏移植。在内科治疗中要提高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存活率,还应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预防和治疗重型肝炎几种主要的并发症。因此,根据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发病机制,进行综合性治疗是十分合理的。
  • 摘要:2002年11月中旬开始,首先在广东省局部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干咳,以肺部为主要病变部位,部分病例很快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广东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将其命名为传染性的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AP)。AP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典型性肺炎通常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症状比较典型,有发烧、胸痛、咳嗽、咳脓痰,血常规化验白细胞通常会增高。而非典型性肺炎是指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军团菌等引起的肺炎。多半表现都是干咳,症状相对典型性肺炎来说不典型。这些病原体亦称非典型病原体。对它的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非常有效。本文介绍了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了其诊断结果。
  • 摘要:世纪之交是我国感染病学界的变革时期。病毒性肝炎的居高不下,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回潮,艾滋病迅速增多的威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及禽流感等新发感染病(EID)的出现,使得学科的变革关系到国家及军队的兴亡,成为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事。作者曾多次就有关问题在国内专业大会上进行专题报告,发表多篇文章讨论学科的改革和复兴。当前随着EID的频繁发生,吲家及军队行政部门纷纷作出反应,新近正在修改《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方法即为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在此讨论有关学科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希望通过学科的复兴,为我国/我军EID的防治作出贡献。
  • 摘要:汉坦病毒属病毒(HV)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有2类,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前者主要在欧亚国家,特别是中国、韩国、俄罗斯和芬兰等国流行,后者主要见于北美和南美的一些同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HFRS在我同的发病虽然较80年代明显下降,但是近年该病的年发病数仍保持3.5万~6万左右,防治工作不容松懈。本文综述近年HV及HFRS、HPS研究的若干进展。
  • 摘要:旅行者腹泻(DT)定义为在旅行期间或旅行后,每天有3次或3次以上未成形粪,或未成形粪次数不定,但伴有发热、腹痛或呕吐。该定义的范围也可进一步扩大,包括更多较轻微的、但足以影响商务日程或旅游计划的肠道紊乱。DT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多能自限。本文就旅行者腹泻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 摘要: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其中传染病南于其传染性明显,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较大而格外受到关注。传染病可以在社会上甚至全球广泛流行,还可以在医疗机构内传播。医疗机构中的患者(无论他们是否是传染病患者)和工作人员,一旦发生符合医院获得性感染定义的传染病,就应该认定为医院感染,这在医学界已取得广泛的共识。任何一个医疗机构,任何一位医院工作人员都有机会接触到传(感)染性疾病患者,尽管已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有效的,针对全部医疗机构与所有医院工作人员的预防措施,可是并非全部医务人员在任何时侯都会全面做好防护措施,并非任何时侯都有条件真正做好全部措施。加之,近二、三十年来又陆续发现与证实几十种新传染病,尤其2002~2003年SARS在中国的出现,并引起收治此病的医疗机构内医院感染,不少医护人员亦罹患此病,在全部发病者中,医院工作人员竞占20%上下。面对这一现实,不得不重新评估,现行防护方案是否能满足适应预防控制这一新传染病的需要。本文将基础性预防措施和特殊预防进行简单介绍。
  • 摘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HV)属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动物实验表明,汉滩病毒特异性CTL在清除和防护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但CTL表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EUSPOT方法鉴定中国HTNV感染者NP C端T细胞表位,为HFRS发病机制、疫苗研制及抗病毒免疫反应研究提供资料。
  • 摘要:本文分别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长效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其治疗前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了解2种药物对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的改善。
  •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微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对细菌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细菌的诊断方法也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方法呈现在临床工作者面前。细菌核糖体RNA(rRNA)是细菌生命的标志,其16S rRNA基冈足以多拷贝形式存在于所有细菌染色体基因中,故对细菌的16S rRNA基因区的研究较多,本文利用其保守区高度保守性这一特点,构建了用于细菌检测的基因芯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