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4年河南省医学会感染暨肝病学术年会
2014年河南省医学会感染暨肝病学术年会

2014年河南省医学会感染暨肝病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郑州
  • 出版时间: 2014-08-22

主办单位:河南省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4年河南省医学会感染暨肝病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取得迅速进展.2009年《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在规范化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随着相关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委员现对《共识》的部分内容进行更新.本《共识》是基于目前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治疗最新成果,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编写的,介绍了PBC、PBC-AIH重复综合征、PSC、ICP、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各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胆汁淤积性肝病、以及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等常见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摘要:2013年2月美国肝病学会(AASLD)公布了第4版成人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新指南强调一些新的治疗理念,如维护患者动脉血压的重要性,平均动脉血压(MAP)82 mmHg的肝硬化患者,一年生存率70%,而MAP≤82 mmHg者一年生存率只有40%,因此血管收缩剂有较好临床疗效,如口服米多君可增加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尿量和尿钠,改善MAP和生存率;抑制血管收缩效应的药物应避免或谨慎使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服降压药的肝硬化伴高血压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和肾功能,以防肾功能的突然恶化,患者居家的血压监测数据对是否应减量或停用降压药非常重要。心得安常用于预防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但会加重低血压,不建议在难治性腹水患者中使用。新指南将治疗选择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和试验性治疗,指出了应避免或慎用的药物。普坦类利尿剂未能在大型随机临床试验中证明对肝硬化腹水有益处,甚至增加死亡率,其治疗肝硬化腹水尚需证实。尿中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可能有助于诊断肝肾综合征(HRS),其在健康人和肾前性氮质血症为20 ng/mL,慢性肾病50 ng/mL,HRS 105 ng/mL,急性肾损伤为325 ng/mL。新指南还增加了脐疝,肝性胸水等处理意见。
  • 摘要:肝豆状核变性[HL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编号:277900]又名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世界范围发病率为1/10万~ 1/3万,致病基因携带者约1/90,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且越来越多见.好发于青少年,是至今为数不多、可治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之一,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晚期或不恰当治疗可致残甚至死亡.要重视早期诊断、临床分型。诊断方法包括铜离子生化检侧、角膜K-F环。要根据临床分型和分期进行治疗,采取终身治疗的策略,重视锌制剂的使用。
  • 摘要: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发生于无肝病史患者的一种罕见临床症候群,患者因肝功能急剧恶化,表现为意识障碍和凝血功能紊乱.据估计,美国每年大约发生2000例ALF.ALF的常见病因包括药物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休克或低血压引起的缺血性肝损伤.然而,仍有约15%的患者病因不明. ALF患者多为年轻人,病死率高。肝移植前的年代,多数研究均报道ALF的生存率低于15%。目前,包括接受肝移植的患者,ALF的总体短期内(1年)生存率超过65%。除N-乙酰半胱氨酸(N-acctylcysteine,NAC)外,目前尚无证据显示,任何单一的(内科)治疗方法能改善所有ALF患者的预后。
  • 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肝病,若不采取治疗常可进展至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2011年英国胃肠病学会(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BSG)进一步更新了AIH诊断和治疗指南.包括肝炎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以及初始治疗、长期治疗等。
  • 摘要:肝脏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生物合成、生物转化及解毒等作用,不仅参与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等物质的代谢,也参与药物、酒精及毒物等的体内代谢过程。同时,肝脏也是各种致病因子或疾病常侵袭的器官,如代谢异常药物、微生物等均可造成肝脏损饬。已证实伴有炎症反应,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及癌变是最常见的肝病进展形式及转归。因此,对不同病因的肝病,均需充分了解其与炎症的关联,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rn 目前,尽管有多种抗炎保肝药物用于临床,但关于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抗炎保肝类药物仍存争议,对于药物种类和疗程选择等具体问题缺乏统一认识,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为规范肝脏炎症的预防和诊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该领域专家对近年来国内外肝脏炎症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形成共识,并根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提出推荐意见。
  • 摘要:最近发表的首部用于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诊断和管理的欧洲肝脏研究会(EASL)临床实践指南,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本指南主要是为了协助医师和医疗机构的临床决策过程而制定,描述了诊断和治疗Wilson病的最佳临床实践.该临床实践指南,根据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性回顾,提供了对于Wilson病的最佳的诊断实践和治疗实践.本指南的推荐意见以欧洲肝脏研究会(GRADE分级系统)和美国肝脏病研究会指南方式表达。
  • 摘要: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277900)又名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致病基因ATP7B定位于染色体13q14.3,编码一种铜转运P型ATP酶.ATP7B基因突变导致ATP酶功能减弱或丧失,引致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蓄积于体内的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等处沉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肾损害及角膜色素(Kayser-Fleischer ring,K-F)环等.常用的诊断方法有铜代谢相关的生化检查、血尿常规、肝脏检查、脑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方法有驱铜及阻止铜吸收的药物,对症治疗法、肝移植治疗、饮食治疗。
  •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根据我国2010年卫生统计学年鉴,肝硬化患病率从1.7‰下降到1.2‰,但年死亡率高达6/10万(人),其中近1/3的肝硬化患者死于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因此处理曲张静脉出血是临床常见棘手问题,如何恰当而及时的处理出血,不仅需要长期的工作经验,更需要与时俱进地了解国际上最新的治疗观念与策略.笔者结合目前国际最新的指南、研究成果和自身工作经验,就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策略做一简要阐述.rn 对所有肝硬化患者来讲,每年约有7%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发生出血其6周内死亡率为10%-20%,已经发生出血若缺少相应的预防措施其1年再出血率约为60%。因此选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处理方式,应当了解不同阶段的患者治疗需求并不相同。为方便记忆,笔者参考欧洲门静脉高压指南的归类方式,按曲张静脉病程进展分为一级预防,急性出血治疗和二级预防。国内外指南提供了规范但却机械化的治疗流程,因为临床情况并非是如此单一的。介入领域的飞速发展为治疗提供了诸多新选择。
  • 摘要:在结核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以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最为多见,危害性最大,也是我国DILI的常见类型之一,轻者表现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重者可致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因此不得不中止抗结核治疗,从而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了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分型、临床表现,重点介绍了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
  • 摘要: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性脑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2013年,重庆)》。本共识旨在帮助医师在肝性脑病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的决策,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认真分析患者具体病情,以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