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7北京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2007北京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2007北京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7-09-01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

会议文集:2007北京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本组GST共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6~71岁,中位年龄54岁。病程4月~2年。体检发现腹部肿块而就诊5例,有腹痛4例,有恶心、呕吐9例。18例均有完整螺旋CT检查资料,手术18例,均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病理诊断为GST。18例均行MSCT扫描,使用GE Light SpeedUltra 8排螺旋CT机行上腹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8例患者禁食6h以上,扫描前15~20分钟肌注654-2 20mg,随后口服凉开水800-1000ml充盈胃肠道:10例患者按上腹部CT扫描进行准备。常规取仰卧位。先平扫后增强,增强时从肘静脉高压注射欧乃派克(Omnipaque 300mgl/1)100ml,注射速率2.5-3ml/s,扫描参数120kv,290mAs,螺距0.875,增强扫描分别于注射开始后25~30s(动脉期)、65~70s(门脉期)进行螺旋扫描。结果:本组18例GST均为单发,均为恶性。病灶起源于胃体部12例,占本组病例数的66.7;胃底部4例,占本组病例数的22.2;胃窦部2例,占本组病例数的11.1。本组病例病灶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样肿块,大小不一,直径3~19cm,平均8.9cm。多为实性病灶,中心可有坏死。腔内型2例,腔外型13例,混合型3例。结论:通过对本组18例GST的检查分析,作者认为多排螺旋CT是目前检查GST的最佳手段,它能通过双期扫描显示其动态变化,应用MPR更清晰显示病灶各项特征,结合临床有关资料,显著提高了GST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对GST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摘要:本文就DR在放射科工作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与总结,以期更好的发挥DR系统的功能及优势,为临床提供更清晰的、含有更多信息和层次的影像学检查图像,使诊断更加明确,同时也提高了平片的阳性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
  • 摘要:目的:探讨在FAIR序列中结合ASSET技术后是否会对图像中磁敏感率变化最大区域的信噪比、灰白质的信噪比和图像的对比噪声比有所影响,其结果可能对该项检查的技术操作及其影像诊断有所提示和帮助。方法:首先,进行常规三平面定位扫描和ASSET校准(Calibration)扫描,然后进行全脑常规快速自旋回波(FSE)T2 AX扫描。第二步,分别8通道头线圈和体线圈进行相控阵列线圈一致性增强(PURE Phased ArrayUniformity Enhancement)校准扫描,之后参照T2图像在近颅底的颖叶区和额叶直回区进行两次FAIR扫描,其中一次应用ASSET技术。第三步,利用AW工作站上的FUNCTOOL2数据处理软件对两次的FAIR图像进行处理,并在处理过的图像上对近颅底区的颗叶区和额叶直回区、基底节区的灰质区和侧脑室角的白质区以及头部影像的外部噪声区进行100mmz感兴趣区的采样分析,读取并记录感兴趣区的信号密度值和标准偏差。第四步,对记录下的信号密度值和标准偏差进行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的计算,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数据分析。结果:1、近颅底的颗叶区和额叶直回区的信噪比在两种FAIR扫描中无显著差异( p=0.069,p=0.560 )。2、灰质的信噪比在两次FAIR扫描中有显著差异(p=0.002 ),而白质的信噪比无显著差异( p=0.611);并且应用了ASSET技术后灰质的信噪比有所下降。3、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在两种FAIR扫描中无显著差异(p=0.249 )。以上结果提示在FAIR序列中应用ASSET技术在颅底磁敏感率变化较为严重的区域对信噪比的贡献不大。由于采样人群的数量以及采样层面和感兴趣区选取的限制,也可能会对以上的结果有所影响,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 摘要:本文探讨了放射科磁共振室PACS-RIS的应用,充分发挥PACS-RIS在科室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其先进性和优越性。
  • 摘要:为充分发挥放射科PACS-RIS集成信息系统在常规预约登记,影像存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何体现受检者个人信息唯一性、准确性,以及如何保证影像数据和患者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充分保证PACS-RIS集成信息系统的无差错运行。
  • 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穿刺活检与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肺及腿部SFT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作文献复习。结果:7例SFT,男3例,女4例,年龄36~82岁,平均53.71岁。临床上无临床症状或因肿瘤压迫出现不典型症状。7例病人,共8个病灶。4例位于胸膜腔(其中1例同侧胸膜有两处病灶),另3例分别位于右下纵隔、左上肺前段和右大腿肌肉间隙内。7例肿瘤均表现为边缘光滑、锐利的球形、半球形实性肿块,较大的肿块呈浅分叶状。最大直径为2.0-18.0cm,平均8.75m。X线平片及CT平扫肿瘤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地图”样不均匀强化。
  • 摘要:本文结合医院的特点,通过六排螺旋CT一次造影头颈部血管系统造影入手,对头颈部血管六排螺旋CT血管成像的延迟时间、剂量等变量谈谈应用体会。
  •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膝关节损伤,伴有明显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平片检查阴性病例57例,男性36例,女性21例,年龄19-52岁,平均38岁。主要临床症状:受伤部位疼痛肿胀压痛、伤后不能承重、活动受限等。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0.2T永磁型磁共振检查设备,使用膝关节扫描线圈,采用SE序列,T2WI脂肪抑制序列,常规行失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SE序列T1WI TR550-650ms,TE17-25ms;T2WI TR3500-4000ms,TE101ms;T2WI脂肪抑制序列TR4570ms,TE103ms,翻转角:6.42°。扫描层厚3-5mm、层间隔0.2mm,成像矩阵256×256。结果:57例平片未见骨质异常,经MRI检查发现:隐性骨折19例、股骨裸骨挫伤18例、胫骨近端骨挫伤14例、膝关节韧带损伤11例、关节腔积液43例、半月板损伤53例其中半月板撕裂41例。隐性骨折在T1WI, T2WI上主要呈细线状、条带状及网状低信号,,STIR像上呈更清晰锐利细线状、条带状高信号。隐性骨折患者均合并骨挫伤,在隐性骨折周围出现片状长T1、长T2信号,抑脂像呈高信号。半月板损伤53例,正常半月板呈均匀低信号,损伤后可见高信号影,如见异常高信号与关节面相接则可诊断半月板撕裂。韧带损伤巧例,主要表现为低信号的韧带内出现高信号影,韧带信号增粗、弯曲、中断则提示断裂的发生。43例合并关节腔积液,表现为关节腔内(包括髌上囊)长T1长T2信号。软组织损伤49例表现为软组织内不均匀异常信号。隐性骨折是指骨小梁骨折,可伴有骨髓出血、水肿等,无皮质中断。X线片不能显示。膝关节是四肢关节较大的关节,为隐性骨折多发部位。骨挫伤与隐性骨折密切相关,骨挫伤包括骨髓水肿与出血,MR信号TIWI, T2WI呈片状稍低信号。在STIR上显示高信号影,TIWI低信号内出现模糊高信号影提示骨髓出血存在。T2WI不规则片状低信号周围出现稍高或稍低信号提示有明显骨髓水肿。压脂序列显示水肿更敏感、更清晰,水肿与骨挫伤部位互相重叠对应。半月板信号的改变可反映组织学的改变,MRI诊断软骨病变依靠软骨局部异常信号和软骨轮廓的异常,才可做出正确诊断。MRI显示韧带损伤的原理是;正常韧带中的氢原子固定在多肤形成的致密网架上,不能参与MR成像,在任何序列上韧带均为低信号。如有损伤(水肿、出血、炎性改变等)则表现出各种异常信号。胫侧副韧带损伤常合并其他结构的损伤,合并的损伤包括骨挫伤、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等。其中,骨挫伤以膝关节外侧部多见,因为胫侧副韧带的损伤是由于受到外翻力的作用所致,另外胫侧副韧带的损伤可合并大量的关节液渗出。韧带损伤:TIWI, T2WI呈低信号的肌键韧带内出现高信号影或韧带增粗弯曲连续性中断。STIR上信号明显增高。57例患者中11例合并韧带损伤、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率最高。53例合并半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是韧带损伤及骨折出血所致,本组57例患者有关节腔积液43例。结论:膝关节隐性骨折多数是膝关节过伸、过度收缩旋转牵拉等造成骨小梁中断,骨髓出血,并未造成皮质中断,不足以引起平片异常,平片无法显示。所以膝关节外伤患者仅做平片检查是不够的。MRI检查能发现膝关节损伤所致隐性骨折、骨挫伤、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撕裂等,平片不易发现的损伤,较常规X线检查具有绝对的优势,可以给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若患者症状明显如疼痛、不能负重、屈身困难等,行MRI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行CT检查并诊断肋骨骨折的患者68例,男50例,女18例,年龄21 -79岁,平均45.2岁,均有外伤史。使用美国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机,电压120kV,电流100mAs,扫描层厚Smm,螺距30,扫描范围从锁骨上缘至骼骨翼上缘水平,扫描完成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层厚2mm,间隔1 mm的重建,将重建数据传至工作站,应用MPR和SSD技术重建三维图像,并应用切割技术,得到全肋骨SSD成像图像,结合临床要求,任意调整角度,使图像显示最佳效果。结果:68例病人中,共发现136根肋骨骨折,其中不全骨折18例,多发肋骨骨折38例,肋软骨骨折12例。骨折发生率最高的是5-11肋。骨折线多为横形或斜形。胸部X线检查48例显示肋骨骨折,20例为阴性,未发现肋骨骨折,15例发现的肋骨骨折数目少于肋骨三维重建;CT轴面图像12例未发现肋骨骨折,10例发现的肋骨骨折数目少于肋骨三维重建。6例在三维图像中可疑或未显示骨折,结合二维重建(包括MPR及曲面重建)明确了骨折。结论:对于肋骨损伤,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胸部X线片,但由于肋骨的特殊解剖特点,如骨质扁薄,呈半环状,摄片时大部分肋骨不能贴近胶片,使某些细微的骨折及特殊部位的骨折难以显示而致漏诊,尤其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更是如此。此外,由于肋软骨在X线片上不显影,因此X线平片无法发现肋软骨的骨折。16层螺旋CT肋骨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较新的影像学技术,它能够客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全肋骨的解剖结构和细微的损伤,弥补了X线片和常规CT的不足。
  • 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low dose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on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hormone level, cognition scores, hippocampus volume, and MRS parameters.rn Methods: A total of 182 postmenopausal women aged 50-87 years were chosen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HR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volunteers of HRT group had taken a 1/2-1/4 dose for 4-33 years. The concentrations of estradiol (E2), progesterone, and testosterone were measured throug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gene types of (ApoE) were measured throug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fter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white blood cells, and the subjects with susceptible genes (ApoEε3/ε4)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were screened. Their hippocampus volumes and MRS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throug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results i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
  • 摘要:本文阐述了双源CT ( Dual-source CT, DSCT )在心脏成像方面具备的几项优势;通过分析证实DSCT在技术上能够为高心率患者提供诊断级质量的图像;DSCT对急诊胸痛三联症的鉴别诊断也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在12秒内完成全胸心电门控下的扫描,明确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狭窄和主动脉夹层病变的诊断。
  • 摘要:@@ 麻萨诸塞州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是美国著名的哈佛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是美国水平最高的综合医院之一。MGH放射科也同样在国际享有盛誉,拥有MR15台,CT11台,PET,PET-CT,动物实验用MR 3台,每年临床有35万人次的各种病人接受检查和治疗(不包括常规x线),在医教研各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以说是医学影像研究领域中的领导者。MGH放射科的临床科研工作既包括探索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基础研究,也有临床应用研究,以及对各种医学影像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工作。
  • 摘要: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社会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患病率及死亡率高,如何能够早期发现、准确分期及评估疗效一直是影像医学的研究热点。DWI成像在临床的应用己经经历了十余年的时间,然而其相关研究多局限于局部的组织器官,如早期的神经系统和近期的腹部及盆腔脏器,这与磁共振的成像时间长,对呼吸运动敏感,以及表面线圈无法进行大面积扫描有关。全身DWI成像在上述技术限制问题上有了重大的突破,满足了临床上对扫描方便、时间短、无创、无辐射的全身大范围扫描技术的需求,而且该检查方式病灶有突出的对比,图像的敏感性也较高。
  •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接受长期透析治疗后发生于肌肉骨骼关节的疾病称为肾透析性骨关节病。它是长期透析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本文介绍了骨关节病的表现形式、影像学检查、发病机制。
  • 摘要:介入性诊疗技术已广泛应用全身各系统多种疾病的诊治,而导管室是进行介入诊断、治疗的场所。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导管室的护理管理:组织管理、护理配合、预防感染管理、一次性器材消耗管理、自我防范管理。
  • 摘要:MRI因具有对人体无放射危害、无任何副作用,可对人体任意方向成像,针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以及可进行解剖和功能成像的优势,在临床诊治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护理工作在磁共振检查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优化工作流程,保证每位患者顺利、安全地完成磁共振检查。本文介绍了磁共振检查流程中的护理工作:接诊、预约登记、使用造影剂、磁共振安全等。
  • 摘要:目的:讨论和分析动脉内介入技术少见并发症的原因、如何处理和如何避免。材料和方法:收集1997-2006年在本院及其他医院动脉内介入技术发生的少见的并发症6例患者,例1是在作冠状动脉造影时髂动脉穿孔同时拌有夹层,应用球囊压迫,仍未止血,然后置入带膜支架1枚,出血停止同时夹层消失,血流通畅。其原因是术中操作不当造成。例2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经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支架内血流正常,但锁骨下动脉远端和腋动脉处出现严重夹层,导丝、导管通过支架,小心进入真腔,并将导管选至肱动脉内造影,证实在真腔内,然后在夹层处置入1枚支架,造影证实夹层消失,血流通畅,桡动脉搏动良好。形成夹层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不当造成,也有可能原来就已存在。例3肾动脉狭窄置入支架后腹膜后、肾包膜下血肿,肾实质内有渗血,停用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密切观察肾动脉支架血流情况、血红蛋白和血压变化,同时观察血肿的吸收情况。其原因是术中操作不当造成。例4锁骨下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经溶栓、球囊成形后患者肢体偏瘫,神志不清,经造影证实为患者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将导管插入患侧颈内动脉进行溶栓,应用尿激酶75万单位,溶栓后血流通畅,偏瘫明显减轻,神志清醒,语言不十分清楚,颅内有少量出血。其原因为左颈内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很近,撤球囊时,将血栓带出,使左颈内动脉栓塞。例5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打通置入支架后血流通畅,术后2天发生癫痛2次,可能是后循环再灌注量大引起。例6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锁骨下和椎动脉造影时发生大癫痈,经降血压、镇静等对症处理后住院期间未再发生癫痛,无脑出血和脑梗塞发生,肢体肌力和活动正常,神志清楚。其原因可能为造影剂刺激动脉瘤引起。结果:6例患者随访3-72个月,例1, 2患者置入支架后无狭窄,该血管供血区域良好,无出血和缺血发生。例3患者经保守治疗血肿消失,无再出血,’肾动脉支架无再狭窄,血流通畅,无需吃降压药,血压恢复正常。例4患者出血吸收后留有小软化灶,经康复治疗后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语言较清楚。例5, b患者出院后未再吃抗镇静药物,无癫痛再次发作。结论:动脉内介入技术应用广泛,除了一些常见的或可预见的并发症发生外,还可能发生一些少见的、罕见的、甚至是无法预见的并发症发生。发生后要详细观察介入技术的操作过程,系统分析并发症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和各种检查结果,才能明确所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对并发症的准确处理,同时可以更好的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本文探讨了层面内零点充填技术(ZIP)在磁共振3D T1 SPGR序列三叉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3D Tl SPGR三叉神经成像中有必要应用零点充填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更加清楚地显示三叉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同时不增加成像时间,为更加清晰地显示三叉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 摘要: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为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目前其主要治疗手段为内科治疗,如CPAP治疗,以及外科的手术治疗等。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对手术后的上气道进行评价分析,以明确多层螺旋CT对手术后患者疗效的判定价值。材料和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2月,17例我院耳鼻喉科新开展的资料完整的OSAS手术病例;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31岁-67岁,平均(42.00士9.24)岁;术前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and hypopnea index, AHI)为(64.52土29.91)次l小时,平均最低氧饱和度(lowestarterial O2 saturation, LSa02)为(66.27士20.53 )%;术后AHI平均为(24.72士26.80)次l小时,LSaO2均为(75.33士12.12)%,术前、后AHI, LSa02具有统计学差异。应用GE LightSpeed 16 CT机对全部患者进行上气道扫描。患者保持平静呼吸。扫描范围:上界为蝶窦中部,下界为颈5椎体下缘。扫描参数:螺旋连续扫描,16排探测器,0.625mm层厚,Pitch:1.375:1,100kV, 300mA。窗宽350HU,窗位40HU。CT测量内容:1.测量聘后区、舌后区最小面积层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及位置:2.从鼻咽顶部与鼻中隔后部相交处至颈5椎体前上缘重组等距的12层轴位图像,测量中间的10层咽腔的矢状位前后径及由此重组后的轴位像的咽腔面积;3.测量软腭悬雍垂的长度、厚度及软愕悬雍垂矢状位面积。 结果1.胯后区及舌后区最小面积层的左右径术后的增加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聘后区最小面积层位置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0 2.术后胯后区矢状位前后径及面积明显增加:术前后矢状位前后径第四层(约愕后区中下部)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第五、七、八、九,十层(鳄后区下部及舌后区)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第四、五、六层面积增大(悬尖上下水平咽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术后咽腔部分软组织容积变小,如平均软愕、悬雍垂的长径明显缩短(43.31士4.59, 27.80士5.93 } p <0.001);平均软腮悬雍垂矢状位面积明显减少(391.441g4.15} 293.45士84.70 } p <0.001)。4.术后AHI≤5次l,J、时的病例术后愕后区最小面积层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值<0.05 )。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选择恰当的CT上气道测量指标能够很好的显示术后解剖结构的变化,对手术效果的评价很好。最小面积层相应经线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大是评价手术疗效很有意义的指标之一。
  • 摘要:PACS其中文意思为图像存储、传输系统,是英文(picture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ystem)的缩写。CHKD是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ina HospitalKnowledge Database)的英文简称,这两项技术均是数字化技术与现代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兴起。PACS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数字信息,通过高速计算机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功能,使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本文介绍了PACS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CHKD的组成部分、PACS系统与CHKD相结合在影像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 摘要:虽然磁共振检查是一项无创的检查方法,但是由于检查费用比较昂贵,不具有普及性,受检者对检查过程不了解,以及做检查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和狭小的空洞型磁体间,都会给受检者带来恐惧心理,不能配合医生完成检查,不能提供临床诊断的影响资料。医院通过做检查时在充分和受检者沟通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的一些手段,最终使受检者消除恐惧,并配合完成磁共振检查。
  • 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进行下肢动CTA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5例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总结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操作和体会。结果:大部分患者有咽喉部灼热,浑身热感等症状,但扫描完毕即消失,未影响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结论16排螺旋CT进行下肢动CTA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而精心的护理操作配合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 摘要: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多发生于女性盆腔及会阴,临床具有易复发和局部侵袭性。本文介绍了一例有影像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AM,分析了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
  • 摘要:本文利用CT血流灌注参数对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脏缺血进行评估,分析肾动脉狭窄与肾脏皮质血流灌注参数之间的关系。为肾脏缺血提供更多功能信息,使患者通过积极诊断治疗可以保护或恢复患者的。肾功能,防止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或发展。
  • 摘要:本文介绍了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病例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成人肾母细胞瘤与囊性肾病及肾癌的鉴别。由于发病率低,本病至今尚未形成标准诊疗方案。
  • 摘要: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RCCC)CT表现,提高术前CT诊断准确率。方法:结合手术病理标本特征,回顾性分析4例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搜集我院2005~2006年间RCCC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31~73岁,平均51.5岁。3例患者均无相关临床症状,经B超或CT查体发现;1例间断无痛肉眼血尿(同时合并右输尿管膀胱入口癌)。4例中,右、左肾各2例,共4个病灶;分别位于右肾下极2例、左肾下极及中部各1例,CT平扫4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实性肿块,肿块3.5~9.0 cm不等,平均5.43cm。
  • 摘要:脑中风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预防中风显得非常重要。研究表明,超过1/3的患者脑中风的发生与颅外颈动脉的阻塞性病变,尤其是各种原因所致的颈动脉狭窄有关。颈动脉狭窄程度>75%的患者中,1年内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为10.5%,5年内为30-37%;颈动脉狭窄程度在70-90%且具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中,1年内会有26-28%的患者发生中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治疗(CEA)及血管腔内支架治疗(CAS)。为了减少术中脑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各国学者分别研究了脑保护装置并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了临床的试用。目前脑保护在CAS术中已作为常规技术应用。总之,及时发现并治疗颈动脉狭窄在预防脑中风中有重要意义。CAS是颈动脉狭窄治疗方面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尤其是脑保护装置的研究与广泛使用使CAS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
  • 摘要:目的:总结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和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疑难问题提出处理建议。方法:通过十二年的工作总结,对800余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病例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了临床研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介入治疗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对胆管引流方法和胆管支架植入的时机和适应证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对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抗生素和止血药物的应用也提出了见解。对止痛剂的术前术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对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和处理方法以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对于重症梗阻性黄疽病人,卡氏评分≤20时应避免采用介入治疗引流黄疽:对大于70岁的高龄老人,围手术期死亡率可达24%,应慎用。介入治疗后可引起出血,感染,胰腺炎等重要并发症,总的住院死亡率可达3%。多数病人可以采用局部麻醉,对于较重的病例、对介入治疗有恐俱和老年病人应采用全身麻醉。术中采用经胆管内钳取活检可取得较好结果,成功率较高。围手术期内强有力的支持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环节。术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谈话可减少术后医疗纠纷的发生,术后随访制度的建立对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时处理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疽的介入治疗,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外引流、内外引流和胆管内支架植入术,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了生存期,减黄后针对肿瘤的治疗对延长生存期可能有积极作用。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 摘要:双能扫描开启了CT扫描的新纪元,在两种不同X线剂量同时采得的数据中,能够较以往更深入的分辨一部分人体中不同的组织成分。目前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头颈部动脉扫描、痛风病情评估及肺栓塞肺灌注评估等。
  • 摘要:增强MRI是检出乳腺肿瘤的一种高敏感技术,其检测浸润性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4%-100%,诊断的特异性各家报道不一,为37%-100%。磁共振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方法主要有:形态学、动态增强、灌注成像、频谱分析和弥散成像等。
  • 摘要:目的:探讨MSCT三维重建在先天性肺隔离症及支气管肺前肠畸形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02年-2006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0例:女8例,男12例,年龄7天-14岁。因呼吸道症状就诊14例,其中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8例。胸片检查偶然发现5例。生后进食呛咳伴呕血、黑便1例。结果:叶内型(66.70k ),叶外型(33.3 %);均位于下叶。支气管肺前肠畸形3例,叶内型与食道下段相通1例,叶外型与食道下段或胃窦部交通各1例。CT横轴位表现:16例增强扫描横轴位共发现异常供血动脉10例(62.5%),直径5-lOmm,起自胸主动脉远端8例,腹主动脉2例未能确切显示回流静脉。CT重建图像:发现回流静脉9例(75%),左下肺静脉4例,右下肺静脉5例,较对侧增粗且走行迂曲8例,经发育异常右肺静脉(汇入左肺静脉根部)回流1例。重建图像支气管肺前肠畸形3例(100%),肺内病变与食道下段交通2例,与胃窦部交通1例。其它畸形12例(60% ),右肺未发育1例,右肺发育不良并马蹄肺畸形1例,椎体畸形1例,胸廓畸形6例,背部、肝左叶血管瘤各1例,隔膨升2例、副脾1例。结论:MSCT图像后处理为肺隔离症及其伴发畸形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诊断信息,其无创且便捷特点尤其适合于儿科病例,为儿童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 摘要:本文分析了眼部病变影像检查方法是否规范、适合;判断有无病变;病变的定位、范围及继发和/或伴发改变;病变的形态学、密度和/或信号表现以及强化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意见。
  • 摘要:MRI技术在各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在中枢神经和骨骼肌肉系统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在体部实质脏器的检查中也起到重要作用。但MRI在胃肠道疾病的检查中应用较少,本文就这方面的的应用进行介绍。应用MRI检查胃肠道疾病最大的优势在于MRI没有辐射性,而且是无创检查,检查者免去近台操作,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更大的宽容性。胃肠MRI检查的亮点在于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显示,胃肠功能性疾病人群发病率较高,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往往没有明显的器质性改变和特异的检查方法,以往影像检查能提供的较少。肠道的MRI检查要求检查时肠道充盈良好,通常要在小肠插管的情况下,注入1500m1以上的液体,利用肠壁和肠腔内造影剂产生的差异来显示小肠的形态,主要用于评价炎性肠道疾病,尤其是Crohn氏病的影响表现,包括影像诊断、活动性及继发改变。总之,随着MRI软硬件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快速扫描序列和厚层块采集技术的应用,MRI将更多地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检查。由于对检查前准备要求高、空间分辨率不足,显示一些细小病变有困难,目前应用并不普遍。但作为一种无辐射、没有创伤的方法,用于普查和功能性疾病的显示有较大的优势。
  • 摘要:医务人员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这种技能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完善一样,是能力不足的一种表现。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一切以病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关注人生的意义、主体的价值,肯定人格的尊严和权利,注重情感体验。求真、求善。人文精神体现在一个医院的学科和文化建设上,先进的学科、先进得文化体现着一家医院的竞争力。同时,努力培养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与思想素质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人文素质。
  • 摘要:目的:探讨影像检查对比剂产生的不良反应,处理原则和预防策略。方法:在治疗前,首先保持冷静,做出诊断。检查静脉输液通路,吸氧,熟练的急救操作技术对症处理。结果: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结论:应包括对比计不良反应的风险评估,应用心理干预以及使用对比剂前后的水化等预防治疗。影像检查已经成为临床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手段,对比剂作为辅助用药对于临床许多病变的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证明对比剂的使用降低了漏诊和误诊,提高了医疗质量。尽管目前使用的对比剂不良反应比较少,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因此对比剂增强整个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是增强扫描成功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单侧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50例单侧ICA/M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临床表现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常规头颅MRI检查均未发现脑梗死灶及其它异常改变。分别选择2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单侧颈内动脉系统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3.0T超导型MRI扫描仪(SiemensMagnetom Trio Tim)进行1H-MRS数据采集,ICA/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选取两侧半卵圆中心作为1H-MRS的感兴趣区,脑梗死患者选取梗死灶和对侧相应区域为感兴趣区。使用Siemens波谱分析软件完成代谢物识别和各代谢物谱线下面积的计算,主要观察的代谢物为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和乳酸(Lac)。其中NAA、Cho和Cr的相对含量以其波峰下积分面积的比值(NAA/Cho、NAA/Cr和Cho/Cr)表示,Lac的相对含量以病变侧Lac与对侧Cr峰高的比值(Lac/Cr)表示。结果:1.正常对照组两侧大脑半卵圆中心NAA/Cho, NAAICr和Cho/Cr无显著性差异。右侧与左侧半卵圆中心rNAA, rCho和rCr比值分别为0.99士0.07,0.99士0.05和0.96士O.lO。 25例健康志愿者均未检测到Lac峰。2. 50例ICA/MCA狭窄或闭塞患者1H-MRS均显示NAA, Cho和Cr波峰,其中12例于病变侧检测到Lac峰。病变侧半卵圆中心的NAA/Cho, NAA/Cr低于对侧和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ho/Cr高于对侧和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侧半卵圆中心NAA/Cho, NAA/Cr和CholC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25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中心NAA, Cho和Cr含量均显著下降,24例检测到Lac峰。ICA/MCA狭窄或闭塞、脑梗死与正常对照组rNAA值为:正常对照组>ICA/MCA狭窄或闭塞组>脑梗死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rCho值为:ICA/MCA狭窄或闭塞组>正常对照组>脑梗死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ICA/MCA狭窄或闭塞组与正常对照组两侧rCr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脑梗死组(r值低于ICA/MCA狭窄或闭塞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ICA/MCA狭窄或闭塞组Lac/Cr值低于脑梗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ICA/M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缺血脑组织存在代谢异常,1H-MRS能根据这些代谢异常改变评价脑缺血程度,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评价预后都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 摘要:目的:观察含铜金属节育器开始溶解的时间及溶解后的影像改变。临床材料和方法:2004年1月4日至12月31日期间共有3045例患者来放射科进行节育器照相随诊检查,年龄在25岁至60岁之间,以30-50岁之间居多。放置节育器3个月至20余年不等,多在5-20年之间。在3045例各种形态节育器照相检查中,发现各种节育器异常196例(6.44%),其中含铜结构节育器部分溶解及溶失170例(5.25%),占节育器异常所见的大部分(86.73%)。结果:X线照相检查除观察各种节育器支架形态影像外,还可见不同形状及数目的铜金属丝影像。正常节育器铜金属丝影像边缘光滑齐整,形状、长度、粗细相等。节育器支架上缠绕的铜金属丝一旦发生溶解或溶失,照相检查可见节育器支架上铜金属结构数目减少缺失、长度缩短、边缘不整、粗细不均、长短不一、距离增大、完全溶解消失而仅见节育器支架影像。结论:在节育器铜结构溶解或溶失的影像诊断中,发现部分铜结构减少、缩短、粗细不均、长短不一等可诊断为铜金属成分溶解。铜结构完全溶解消失仅剩支架影像诊断为铜结构溶失。放置任何形态含铜结构的节育器5年左右可见溶解。10年以上,铜结构可完全溶失吸收,致照相检查时铜结构组成部分无法观察。影像检查是观察和诊断节育器形态和位置改变、铜金属成分溶解,断裂和残留的最直接和客观的方法。
  • 摘要:本文分析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联合应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
  • 摘要:本文比较分析了GE 3.0T与1.5T MR在波谱分析扫描的信噪比,敏感性,分辨率及谱线分散性的差异。
  • 摘要:利用计算机图像重构技术建造虚拟人体,创建虚拟人体解剖、横断面、纵剖面、斜剖面的解剖图像。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三维虚拟现实进入医学打开了大门。它使走向成熟的三维重构图像处理技术以空前的速度进入医学。医学工作者从大量二维图像输出数据采用人工方式处理,这样做,不仅不能及时地得到有关数据的直观、形象的整体概念,而且还有可能丢失大量信息。三维图像虚拟空间可以通过构造出感兴趣的等值面、等值线,并显示其范围及走向,并用不同颜色显示出多种参数及其相互关系,从而组建一个互动三维图像。用交互方式、快速生成多种模态的图像,从而高效地诊断疾病。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