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一届国际肿瘤干细胞学术会议
第一届国际肿瘤干细胞学术会议

第一届国际肿瘤干细胞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07-10-12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

会议文集:第一届国际肿瘤干细胞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内是否存在视网膜干细胞样的肿瘤干细胞。方法:新鲜Rb组织经酶消化法获取单个瘤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化学限定培养基培养。对培养7~15天的神经样球体,分别进行克隆形成、增殖能力、分化能力及肿瘤形成能力等特性鉴定。结果:Rb肿瘤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可以形成神经球体样肿瘤球体,后者可以多次传代,具有自我再续能力。这些神经球体表达神经干细胞或视网膜早期发育的相关基因Nestin,CD133,Bmi-1,Pax6,RX及Chx10。在分化培养基上,肿瘤球体内细胞可以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形成神经网络样结构,该分化细胞部分表达GFAP,MAP2,GAP43,PKC-a,Syntaxin及Recoverin等。移植到眼内可形成肿瘤,后者组织学特性类似原发视网膜母细胞瘤。结论:本研究揭示Rb中存在具有自我增殖及分化能力的视网膜干细胞样的肿瘤千细胞,通过对其进行干预调控,不仅有望治愈Rb肿瘤,还可能为视网膜变性性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种子细胞。
  • 摘要:目的:运用有限稀释法体外培养单个细胞,证明在肿瘤细胞系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样的等级结构;建立致瘤性不同的人胃癌细胞系BGC-823亚克隆,为研究肿瘤异质性提供较好的实验模型。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亚克隆,初步分离并建立了1个亚克隆细胞系,并利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析,软琼脂克隆形成和NOD/SCID鼠体内异位移植方法对母株和亚克隆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和鉴定。结果:1)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亚克隆。筛选了1株亚克隆,其形态学异型性较母株大,很多细胞像神经元细胞,伸出细长的突起。2)亚克隆生长速度明显慢于母株细胞,细胞周期实验显示亚克隆G1期细胞增加,S期和G2期细胞减少,表明细胞增殖速度慢(G1期64.75﹪,S期24.18﹪.G2期11.07﹪),而母株则分别为(G1期51.78﹪,S期32.20﹪,G2期16.02﹪),BGC-823和亚克隆软琼脂克隆形成数分别为:21.0±2.3和3±1.9,两者间软琼脂克隆形成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D/SCID鼠皮下成瘤实验显示BGC-823在成瘤速度和致瘤率上都比亚克隆强。结论:肿瘤细胞系中也存在肿瘤干细胞样的等级结构;不同致瘤特性人肿瘤细胞系BGC-823亚克隆细胞系的建立,能为研究肿瘤异质性提供较理想的实验模型。
  • 摘要:目的:探索和建立分离肝癌远处器官转移灶中干细胞样肝癌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并探讨肝癌肿瘤干细胞与肝癌发生及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建立大鼠肝癌肺转移灶模型;组织块原代培养法扩增培养肺转移灶中的肝癌细胞,在此基础上应用Hoechst33342结合FACS分离边缘群的方法分选肺转移灶肝癌细胞中的边缘群细胞亚群,自增殖实验、软琼脂克隆、免疫组织细胞化学、裸鼠荷瘤等实验分别对边缘群肝癌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及成瘤性予以鉴定;结果:成功建立大鼠肝癌肺转移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性质较为均一并可稳定传代的肺转移肝癌细胞系;Hoechst33342结合FACS分析表明肺转移肝癌细胞中的边缘群含量占总细胞量的0.5﹪。
  •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上皮干细胞相关表型标记CK5、CK8及BCRP蛋白在乳腺上皮良、恶性增生病变中的表达情况,追踪干细胞相关表型在肿瘤组织中的演变情况,阐明其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中BCRP的表达情况,用Hoechst33342染色MCF-7细胞,计算染色阴性(SP)细胞比率,比较BCRP的表达与SP细胞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5、CK8及BCRP在89例乳腺组织(正常乳腺组织13例,乳腺增生病16例,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12例,导管原位癌6例,浸润性导管癌42例)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RT-PCR方法检测37例乳腺病变(包括乳腺增生症4例,浸润癌27例,癌旁组织6例)中BCR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CF-7细胞中BCRP的阳性表达与SP细胞计数存在显著相关性;BCRP在乳腺正常组织、增生、非典型增生、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多,在正常组织和增生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P<0.05);BCRP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CK5和CK8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增生病、非典型增生及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部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K5阳性染色主要集中在外层尚未浸润的基底层细胞中,表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程度不一,而在肿瘤细胞中没有表达或很少表达,而CK8的表达与CK5恰好相反,即CK8主要在肿瘤细胞中表达,而在基底层细胞中完全不表达。绝大多数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呈CK5-/CK8+表型。结论 MCF-7细胞中有SP细胞,SP细胞排除Hoechst33342与BCRP表达有关,但其阳性表达率高于SP细胞量,故不能认为BCRP阳性表达细胞就是SP细胞;CK5和CK8联合使用可用于对乳腺干/前体细胞分化表型的研究,CK5+细胞中存在干细胞。
  •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脑肿瘤干细胞耐药的原因和预测脑肿瘤干细胞药物敏感性的方法,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研究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神经上皮来源肿瘤新鲜标本,原代培养脑肿瘤干细胞和肿瘤细胞;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方法定性检测三种耐药酶TopoⅡα、MGMT和LRP在脑肿瘤干细胞的表达;用MTT比色试验法比较脑肿瘤干细胞和肿瘤细胞对三种化疗药物(Vm-26)、卡莫司汀(BCNU)和顺铂(DDP)的敏感性。结果 三种耐药酶TopoⅡα、MGMT和LRP在脑肿瘤干细胞表达;脑肿瘤干细胞对三种药物Vm-26、BCNU和DDP的敏感率分别为39.3﹪、64.2﹪和16.7﹪;脑肿瘤细胞对Vm-26、BCNU和DDP的敏感率分别为71.4﹪、89.3﹪和53.6﹪。脑肿瘤干细胞化疗的敏感性显著低于肿瘤细胞组。三种化疗药物中,脑肿瘤干细胞对BCNU最敏感。结论 脑肿瘤干细胞的耐药可能与耐药酶的表达有关。MTT比色试验法可以用来筛选化疗药物。
  • 摘要:目的:探讨ABC超家族转运体蛋白在CD133<'+>胶质瘤干细胞多药耐药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标本中的CD133<'+>胶质瘤干细胞(悬浮细胞)和CD133<'->肿瘤细胞(黏附细胞),并进行分选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传代与鉴定,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中MDR1和MRP1的蛋白及其活性表达情况。结果:3例胶质母细胞瘤来源的CD133<'+>细胞能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形成肿瘤干细胞球,并进行1~3次传代;MDR1与MRP1耐药蛋白在CD133<'+>细胞中高度表达,阳性细胞比例范围分别为18﹪~67﹪和23﹪~73﹪;MDR1与MRP1在CD133<'+>细胞中的表达活性分别为在CD133<'->细胞中的16.1倍和19.6倍;多药耐药蛋白的阳性细胞比例和其表达活性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而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的病理级别无关:MDR1与MRP1在CD133<'+>细胞中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神经上皮肿瘤中仅有小部分细胞亚型(CD133<'+>胶质瘤干细胞)具有内在耐药性(天然耐药性),而ABC超家族转运体蛋白MDR1与MRP1在CD133<'+>胶质瘤干细胞中的共同过度表达是胶质瘤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CD133<'+>细胞是胶质瘤化疗的关键性治疗标靶。
  • 摘要:目的: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s)体外分化过程中的回逆现象,为研究其分化抑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CD133免疫磁珠筛选系统,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获得的CD133<'+>细胞[脑肿瘤干细胞(BTSCs)]分成4组进行培养:<'[1]>含10﹪胎牛血清(FCS),<'[2]>10﹪FCS+丙戊酸钠注射液(VPA),<'[3]>无FCs+生长因子,<'[4]>无FCS+生长因子+VPA。取不同时间点上的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分化相关的标志物、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利用免疫激光共聚焦分析与分化相关标志物的共表达情况。结果 无FCS条件下培养的BTSCs呈悬浮球状生长,高表达CD133和巢蛋白(Nestin),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Go/G<,1>期细胞占大多数,G<,2>/M期细胞接近0﹪,DNA都是异倍体,对VPA反应不敏感。含FCS培养原本悬浮的细胞约4h开始贴壁,均呈圆形。此后逐渐向多形性分化,至7d时分化的细胞部分又返回至圆形,至10d~21d时,有的还能重新恢复球形,并呈悬浮生长。培养3d、7d、10d和21d时,CD133、Nestin阳性细胞数先降后升,GFAP<'+>和β-TubulinⅢ<'+>细胞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含FCS培养液中加入VPA,细胞形态上未见上述的回逆现象,CD133和Nestin表达的先降后升现象消失,GFAP和β-TubulinⅢ在第7d以后表达明显升高,但极大部分细胞共表达Nestin。而神经干细胞(NSCs)在含FCS培养至10d时,即以GFAP和β-TubulinⅢ表达为主,未见CD133<'+>细胞。此外,含血清培养时BTSCs仍以异倍体为主,含少量的G<,2>/M期细胞,加VPA诱导后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不明显。结论 BTSCs在含血清条件下培养出现的多向分化表型不稳定,时有去分化所导致的回逆。加入诱导分化剂VPA培养,虽然能阻止回逆现象出现,并有代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标志物表达上升,但因其共表达Nestin而仍属于未完全分化细胞,表明BTSCs分化始终处于受抑状态。细胞周期无显著差异。
  • 摘要:目的:比较体外培养的脑肿瘤干祖细胞(brain stem/progenitor cells, BTSPC)与神经干祖细胞(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 NSPC)的超微结构的异同。方法:在与培养神经干细胞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所得的BTSPC,和自流产胚胎体外培养所得的NSPC。经鉴定后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定性或定量比较二者超微结构的异同。结果:BTSPC和NSPC共同点如下:细胞器不发达,少数细胞中可见神经微丝、微管,核质比高,核内常染色质均多,异染色质少。二者形成的细胞球内的细胞间均存在特定的细胞连接,球内细胞电子密度不一,可分为明细胞和暗细胞。不同点:BTSPC的细胞体积比NSPC大;BTSPC的微绒毛丰富;BTSPC中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与蛋白质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较NSPC发达,BTSPC中线粒体数量较NSPC多;部分NSPC中自噬小体多见,而BTSPC罕见自噬小体,BTSPC胞核体积较NSPC大,但核质比较NSPC小,BTSPC核内异染色质的相对含量比NSPC多,BTSPC多有两个或以上核仁。NSPC球的相邻细胞间可见突触样连接、胞膜融合等结构,BTSPC球内相邻细胞间仅可见桥粒样结构。结论:BTSPC和NSPC的超微结构间既有广泛的相似,又有很多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有利于解释BTSPC的增殖失控和分化抑制。
  • 摘要:目的:研究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介导的对临床耐药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靶向杀伤活性。方法 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本室构建的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可溶性表达产物,并用SDS-PAGE, Western blot及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纯化产物;应用<'51>Cr释放实验测定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所介导的T细胞对15例临床耐药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纯化的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具有与Jurkat(CD3+)和K562/A02细胞(Pgp+)的结合活性;在抗Pgp/抗CD3双特异双链抗体存在的情况下,激活的T淋巴细胞能够裂解耐药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且随着Pgp表达的增高而增高。结论 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微型双功能抗体在体外能介导人T细胞杀伤表达Pgp抗原的耐药肿瘤干细胞,是一有望用于耐药肿瘤临床治疗个双特异性抗体。
  • 摘要: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可以分化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各种成熟细胞。近年来研究显示许多肿瘤的发生与干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在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调控机制等诸多方面有着极其相似的生物学行为,从而将干细胞理论应用于肿瘤学研究领域产生了肿瘤干细胞理论。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与证实使人类对肿瘤的发生、转移、复发有了新的认识,对肿瘤治疗及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之间的关系以及肿瘤干细胞分离鉴定的方法作一综述。
  • 摘要:目的:探讨DNA永生化链的分配方式与肿瘤干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启动和促进两阶段化学诱癌方法在小鼠背部诱导皮肤肿瘤;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掺入法检测DNA永生化链在发育期、成年期小鼠皮肤成体干细胞及皮肤肿瘤干细胞中的滞留时间;图像分析DNA含量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倍体变化。结果:诱癌4mo后,40只小鼠中有17只背部分别长出1~3个皮肤肿瘤。BrdU阳性细胞变化情况检测结果:24h后发育期、成年期标记的小鼠皮肤上皮细胞和肿瘤组织的细胞均为阳性,阳性部位为细胞核;60d后,发育期标记的小鼠皮肤上皮中仍有少数细胞为阳性,它们主要存在于毛囊的隆突部位(bulge),少数位于皮肤基底层。标记后30d检测成年期标记的小鼠皮肤上皮细胞,结果均为阴性。标记后30d检测肿瘤组织发现仍有少数细胞BrdU阳性,这些肿瘤细胞主要分布在肿瘤实质组织和间质组织的交界部位;标记后60d检测,肿瘤组织中不再有BrdU阳性细胞。图像分析DNA含量方法发现上述17例小鼠肿瘤都是非整倍体核型。结论:小鼠皮肤成体干细胞存在DNA永生化链,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非随机分配,肿瘤干细胞中可能存在DNA永生化链,其分配方式趋向随机分配。
  • 摘要:脑肿瘤干细胞的问世,是继神经干细胞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后神经医学界又一重大突破,其研究方兴未艾。本文结合自家的工作,介绍其分化抑制、与其起源组织的重构、耐辐射和耐药等方面目前刚涉及的研究情况和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 摘要:目的:深入探索胶质瘤干细胞和正常人神经干细胞在基因组DNA水平和cDNA表达谱水平的分子差异,为探索胶质瘤发生的分子病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CD133免疫磁珠从新鲜人脑胶质瘤手术标本中分离CD133<'+>的胶质瘤干细胞,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阳性细胞纯度。同法从人工流产的人胎脑组织中分离纯化CD133<'+>的神经干细胞。分别抽提两种细胞基因组DNA后,采用包含2632个人BAC克隆的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CGH array),从全基因组水平检测两种细胞的基因谱差异,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还抽提两种细胞总RNA,采用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建立两类细胞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经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 以CD133免疫磁珠法分离CD133<'+>细胞(胶质瘤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所获得的细胞纯度为87﹪-94﹪。CGH array,结果显示,在2457个分布于非性染色体的克隆中,与正常神经干细胞相比较,共有132个克隆发生DNA拷贝数的改变。
  • 摘要:目的:从转基因小鼠脑肿瘤模型中分离鉴定肿瘤干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其起源奠定基础。方法:将转基因小鼠脑肿瘤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培养于无血清培养基(DMEM/F12,添加bFGF、EGF和B27)和含血清培养基(DMEM+10﹪FCS)。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oechst33342阴性SP细胞,以及其细胞周期和染色体倍体,免疫荧光检测球体及其分化细胞中的Nestin、NSE、GFAP表达情况。结果:转基因小鼠脑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DMEM/FF12,添加bFGF、EGF和B27)条件下,呈悬浮干细胞球体生长,在含血清的培养条件下,贴壁分化成类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电镜结果显示其具有核质比高,细胞器不发达的干细胞特征。通过Hoechst33342标记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干细胞球体中SP细胞比例为17.27﹪,其中异倍体细胞比例为26.77﹪。细胞球体中大部分细胞表达Nestin,少数细胞表达GFAP和NSE,并且这些细胞在含血清培养液条件下,大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标志物NSE和GFAP。结论:转基因小鼠脑肿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并能在无血清干细胞培养条件下长期培养。
  • 摘要:侧群细胞是在对造血干/祖细胞分离纯化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能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法结合流式细胞分析获取,分布于成体多种组织、某些肿瘤细胞系和肿瘤细胞中。具有与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表型标记,对肿瘤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侧群细胞的获取、分布、生物学特性、表型标记和对肿瘤治疗的意义作一综述。
  • 摘要: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大部分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都不理想。而根据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学说,只有针对这一类细胞的靶向治疗,才能使肿瘤治愈。随着对调节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机制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使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成为可能。
  • 摘要:目的:对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获得白血病干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培养急性髓系白血病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其形态学特征、长期存活及增殖特性,采用染色体分析和流式分析技术研究其核型和细胞表面标志,应用RT-PCR技术分析其Nucleostemin、Bmi-1及ING4等基因的表达。结果:所培养的白血病细胞能够在体外12个月以上存活并保持其增殖特性,呈集落样悬浮生长。染色体核型呈亚四倍体。表达Nucleostemin、Bmi-1,不表达ING4。细胞表达CD38、CD29、CD44和HLA-DR等抗原,不表达CD34、CDl3、CD2等抗原。结论:经长期培养获得的白血病细胞,具备肿瘤干细胞的一些特征,可能是白血病干细胞。
  • 摘要:目的:本实验拟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将间充质干细胞自骨髓血中分离出来,并加以纯化、鉴定,进一步在体外的培养条件下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的特性,从而探讨为组织工程化血管研究提供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成人骨髓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生长的方式,提取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收集第2~3代(P<,2>~P<,3>)细胞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抗原表达(CD34、CD45、CD11a,CD14、KDR、 CD105、HLADR);采用细胞计数的方法,绘制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生长的方法,可以获取具有一定形态特点、贴壁生长、增殖活跃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表达KDR、CD105,但不表达CD34、CD45、CD11a,CD14、HLADR等:原代培养曲线显示,第2~6 d为生长潜伏期,第7~8d开始,贴壁细胞已形成大小不一的多个细胞克隆,第8~10 d进入对数增长期;第12~14 d进入个平台期:传代培养的细胞多于P<,10>后开始出现衰老的现象,传代培养的潜伏期为24~48 h,传代培养的对数增长期为4~6 d,接种后8~9 d,细胞的增殖、生长逐渐缓慢,进入平台期。结论 1.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的方法可以获取较高纯度的BMMSCs;2.该BMMSCs具有大量增殖的功能,可满足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需要:3.BMMSCs表达CD105、KDR,不表达HLA-DR、CD34、CD45、CD11a、CD14。
  • 摘要:眼球是一较为独立、并与脑组织密切相关的视觉器官,可发生各种各样的肿瘤,但其起源、结构与生物学某些特性均有别于全身其它处的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和恶性黑色素瘤为最常见的眼内肿瘤,前者多见于婴幼儿,后者多发生于成年人。抗癌基因学说的提出始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而最新较为研究热门的血管拟态也是首先报道于眼内恶性黑色素瘤。故研究以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瘤为代表的眼内肿瘤干细胞极有可能带来新的发现。本报告总结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国家眼科实验室病理功能实验室近10年来,对眼内肿瘤干细胞所作的全部研究,并将一些尚未发表的最新的研究结果呈现出来,拟从实验结果出发,结合临床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探讨眼内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和最新进展。
  • 摘要:光动力疗法(PDT)已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肿瘤治疗方法,PDT诱导的血管损伤是杀死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为了在活体肿瘤模型上实时监测PDT导致的血管损伤效应,使用稳定高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GFP),建立了基于鸡胚尿囊膜(CAM)的肿瘤模型。应用荧光成像技术对肿瘤的生长位置、大小,以及治疗区域进行方便精确的定位;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实时监测CAM上肿瘤周围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不同光动力剂量所导致的血管损伤有显著不同,该结果表明,荧光标记的鸡胚尿囊膜肿瘤模型为研究PDT导致的血管损伤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激光散斑成像技术适用于实时监测PDT过程中血管结构、血流速度的变化,由此得出血液灌注率可用以评估PDT对肿瘤周围血管的损伤效应。
  • 摘要:目的:建立和优化从原代大肠癌组织中分离大肠癌干细胞样细胞方法,并初步探讨大肠癌干细胞样细胞与普通大肠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异同。方法:新鲜大肠癌组织先用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成单个细胞悬液,再用MACS技术从细胞悬液中分离出CD133<'+>/EMA<'+>/CEA<'+/->阳性的大肠癌干细胞样细胞,接种含MEF饲养细胞的平皿,原代培养后收集细胞,提取mRNA经线性放大后,用Affymetrix U133 plus 2.0cDNA表达芯片分析大肠癌干细胞样细胞与普通大肠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异同,根据芯片分析结果经验证后,用PCR从HT-29细胞cDNA文库中克隆该基因,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表达载体,转染大肠癌细胞株,分析该基因对细胞主要信息通路的影响。
  •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是无法治愈的疾病。肿瘤的干细胞起源学说为根治肿瘤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而乳腺癌干细胞的发现(表面标志为CD44<'+>/CD24<'-/low>)更证实了这一学说。对于乳腺癌干细胞的多项研究表明,它与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可能是化疗失败以及肿瘤复发、转移的基础!
  • 摘要:目的:建立人神经上皮来源脑肿瘤中肿瘤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体系,观察其分化现象,鉴定其特异性标志物,为脑肿瘤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术中取脑肿瘤细胞,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使其中的脑肿瘤干细胞增殖,并进行单克隆形成实验及BrdU掺入实验:然后将增殖形成的脑肿瘤干细胞球接种于无生长因子的含血清培养基诱导分化:利用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法检测脑肿瘤干细胞在细胞培养或组织切片中CD133和Nestin的表达。结果:各类肿瘤标本中仅有少数肿瘤细胞能够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并悬浮生长,并增殖形成克隆性脑肿瘤干细胞球,传代后脑肿瘤干细胞仍保持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脑肿瘤干细胞贴壁分化;体外培养中脑肿瘤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D133和Nestin,在肿瘤组织切片中存在巢状分布的CD133阳性细胞。结论:人神经上皮来源脑肿瘤组织中存在少量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表达CD133和Nestin的脑肿瘤干细胞,并能在体外将其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脑肿瘤干细胞有可能成为脑肿瘤基础研究的新平台和临床治疗的重要靶细胞。
  • 摘要:目的:探讨氟波酯(12-0-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 TPA)联合常规剂量的伊马替尼对进入急变期且对常规剂量的伊马替尼已产生耐药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leukemia, CML)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1. BCR/ABL<'+>Flkl<'+>CD34<'->CML白血病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取耐伊马替尼、处于急变期CML患者骨髓,用CD45、GlyA及CD34免疫磁珠阴性选择经Ficoll-Paque分离液梯度分离得到的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后,将阴性选择所得细胞接种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l个细胞),96孔板预先以ECM胶(含5ng/mL BMP-4,30ng/mL SCF, 10ng/mL LIF及3﹪FCS)铺板,20天后,挑取单克隆细胞,扩增备用:2.耐药性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将BCR/ABL<'+>Flkl<'+>CD34<'->细胞分为三个亚群,即Go期、Gl期及S/G2+M细胞,分别评估TPA、伊马替尼、TPA联合伊马替尼对三个亚群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3.观察TPA(0.063mg/m<'2>/d)联合伊马替尼(400mg/d)对进入急变期且对伊马替尼(400mg/d)已产生耐药的9名CML的疗效。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