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一届南方超声造影新技术临床应用研讨会
第一届南方超声造影新技术临床应用研讨会

第一届南方超声造影新技术临床应用研讨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08-11

主办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会议文集:第一届南方超声造影新技术临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我院近年来共进行肾脏超声造影587例。使用的造影仪器包括西门子公司SEQUOIA 512(对比脉冲序列成像Contrast Pulsed Sequence,CPS)、PHILIP公司iu22(脉冲反相谐波成像Pulsed Inversion Harmonic Imaging,PIHI)、GE公司LOGIQ9(编码谐波造影Coded Angio Harmonic CAH)、百胜公司MYLAB 30(造影匹配成像Contrast tuned Imaging,CnTI)。
  •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发生与演进过程中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变化规律。rn 方法: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MVI)技术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20例正常乳腺,20例单纯增生,20例非典型增生(AH),20例导管内原位癌,30例浸润性导管癌微血管造影特征及灌注参数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廓清时间(WOT),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Flk-1/KDR在各组的表达。rn 结果:随病程演进,MVI显示血管数目增多,结构趋于紊乱,各灌注参数PI、AUC、WOT逐渐延长(P<0.05),VEGF及其受体Flk-1/KDR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渐进增高(P<0.05),MVD增加(P<0.05)。但在病程初期各主要指标改变小明显,显著变化始于AH阶段。PI、AUC、WOT及MVD在AH与原位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VEGF及Flk-1/KDR的表达在AH与原位癌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血管生成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异常的血管生成可能是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超声造影MVI及各主要灌注参数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前病变阶段组织血管生成活性的变化规律,是用于高危人群监测随访无创而实用的手段。针对血管内皮细胞VEGF及Flk-1/KDR的表达进行乳腺癌新生血管特异性分子显像可能为解决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目的:探索包裹药物的微泡声学造影剂制备方法,观察其体内外显影效果。rn 方法:采用在体内能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成膜材料,通过双乳化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包裹阿霉素(ADM)和空气的PLGA微泡声学造影剂(ADM-PLGA声学造影剂)。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体外和动物实验观察其显影效果。rn 结果:采用本法成功制备了ADM-PLGA声学造影剂;光镜观察其形态规则,呈球型,大小均匀,其最大粒径<4μm;体内外显影效果好。rn 结论:通过本方法可以合成包裹水溶性药物的微泡声学造影剂,为应用超声波和微泡造影剂进行体内药物定位释放研究打下了基础。
  • 摘要:目的:制备液态氟碳脂质微球造影剂并研究其体外基本特性,再引入抗人肝癌细胞单克隆抗体,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法,进行体外靶向结合的研究。rn 方法:采用旋转蒸发法和高压均质法制备一种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造影剂,观察其外观、形态、大小及分布情况,计算其浓度,并测定其粒径、电位;制备生物素的抗人肝癌细胞单克隆抗体HAb18,用HABA/Avidin试剂盒检测抗体的生物素化程度;制备NBD标记的生物素化的微球,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法研究其体外靶向作用。rn 结果:所制备的液态氟碳脂质微球造影剂外观呈乳白色的混悬液,镜下观察,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一,性质稳定,平均粒径171.9nm;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法,制备的NBD标记的生物素化的微球可靶向结合到靶细胞上。rn 结论:成功制备出稳定的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造影剂,并引入抗人肝癌细胞单克隆抗体,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可将其特异结合到靶细胞上。
  • 摘要:目的:研究自制的脂质超声造影剂载基因及穿膜肽的能力,评价其物理性质及显影效果。rn 方法: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载基因及穿膜肽的脂质超声造影剂,检测微泡形态、分布、浓度、粒径、表面电位及载基因和穿膜肽的能力,并观察其对正常兔心脏的显影效果。rn 结果:自制载基因及穿膜肽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平均粒径为(2.17±0.76)μm,浓度为(3.07±0.41)×109/ml,表面电位为(1.95±0.46)mv。该造影剂中基因的包封率为32%,穿膜肽的包封率为35%。体内造影显示该造影剂能够有效增强心肌显影。rn 结论:自制载基因及穿膜肽脂质超声造影剂符合理想超声造影剂的要求,载基因及穿膜肽的效率高,可作为携带基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材料,为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基因释放技术的发展开辟新思路。
  • 摘要:目的:探讨正常、炎性和肿瘤转移淋巴结超声造影前后回声强度(EI)的变化和显像效果。rn 方法:1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肿瘤淋巴结转移组、炎性淋巴结组和正常淋巴结组。模型成功后,各组分别经足掌垫皮下注入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微泡造影剂,并按摩足底,用谐波显像方式观察各组胭窝淋巴结造影效果。rn 结果:造影前三组的EI值之间均有显著差别(P<0.05),肿瘤转移组最低,炎性组次之,正常组最高,造影后各组淋巴结EI均有不同程度增强,肿瘤转移组的视觉增强效果较其余两组低,其EI值低于其余两组,并可见不规则的充盈缺损。炎性组和正常组的EI比较无差别。rn 结论:声像图EI可在造影前区分肿瘤转移、炎性和正常的淋巴结;微泡造影后能更清楚客观显示其差别。
  •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载声动力药物的脂质超声微泡并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大小、观察其体内超声显像效果。rn 方法:采用机械振荡的方法制备载血卟啉的脂质超声微泡,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其包封率,用倒置显微镜及马尔文激光粒径测量仪测量粒径大小、分布和Zeta电位:观察60Co射线灭菌前后造影剂外观、形态、浓度和平均粒径的改变,并观察其在兔肝内的显像效果。rn 结果:载药脂质微气泡的浓度为(3.24±0.79)×109/ml,粒径范围为1.5~5.3μm,平均粒径为2.8 μm;脂质载血卟啉(1 mg)微泡的包封率为30.25%:Zeta电位为-(15.4±2.4)mV。经60Co射线灭菌后观察微泡形态、粒径及包封率无明显变化,其平均粒径大小及包封率分别为2.2 μm,27.39%。静脉注射此载药微气泡后,小鼠肝脏可见良好、持续的增强显像效果。rn 结论: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的血卟啉的脂质微气泡,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均一,体内显像效果好,有望实现实时监控下的体内定点靶向给药。
  • 摘要:超声分子影像学是一门新兴发展的学科,它以靶向超声造影剂为探针,能够在分子水平无创性显示炎症、血栓、肿瘤的血管形成等,并且可以进行靶向治疗。分子生物学和超声医学的发展前景将为超声分子影像学开辟更大的应用空间。本文对超声分子影像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 摘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二维超声造影显著提高了肝脏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在肝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在肝肿瘤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二维超声检查存在部分容积效应,会引起诊断过程中的混淆,以及超声检查在空间上的局限性,未能对病灶进行全面立体的扫查,容易遗漏微小病灶,使超声造影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
  • 摘要:@@血管内超声造影系指使用正规生产的微囊包裹微泡造影剂,经血管(主要经周围静脉、亦可经动脉)注入体内,而获得心血管系统、有关脏器、组织中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目的。其他少数系统(如:淋巴系统、泌尿系统等)的部分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或确定对病灶疗效的评估,亦包括在内。
  • 摘要: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肿瘤区域血流灌注的差异性及意义。rn 方法: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乳腺恶性肿瘤30例(33个病灶),乳腺纤维腺瘤30例(34个病灶)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廓清时间(WOT),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4、VEGF、Flk-1/KDR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特性。rn 结果:恶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下恶性组90.91%(30/33)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良性组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旺盛的瘤性特征,癌灶边缘以扩张、迂曲的大血管为多,癌灶中心常见狭窄、闭塞的幼稚新生血管及固缩、变形的内皮细胞、周细胞。恶性组MVD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微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VEGF及Flk-1/KDR在恶性组血管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尤其弥漫分布于癌巢边缘,在良性组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区域灌注参数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态、分布、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性是影像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针对VEGF或Flk-1/KDR为靶点进行新生血管特异性分子显像可能为乳腺癌的准确诊断提供新的思路,癌灶边缘可能是下一步进行乳腺癌分子影像观察的重点靶区。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盆腔开放式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检出方法进行探讨。rn 方法:采用双功能多普勒超声加超声造影对术后发生临床症状的11位患者进行检查,确认,并追踪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治疗结果相对照。rn 结果:本组研究对象被检出血栓栓塞时间在手术后9~12天,检出部位1例双侧,其余均在手术创面大,操作时间长之一侧下肢股总静脉之大隐静脉汇入处,其中3例栓塞伸延至股浅静脉末端和胭静脉,且经超声造影证实为完全性栓塞。鉴于术后早期患者不宜使用抗凝剂,仅以在下腔静脉置入筛网防止发生致命性肺栓塞而等待侧枝循环建立,8例患者分别在1周后肿胀的下肢疼痛缓解,3~4周建立微侧枝循环,肿胀逐渐恢复。rn 结论:应用双功能多普勒超声加超声造影对术后发生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查,确认,使盆腔开放式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的检出率接近100%。鉴于超声检查的手段方便,无创,可重复性强,可使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在术后5~6天即接受床边超声筛查,可以更早发现深静脉血栓栓塞前的静脉壁和血流的异常表现,使病人获得更早、更有效的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在超声微泡粒径分析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粉末状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溶于水后在数码显微镜下取不同部位摄相,同时用Malvern粒径分析仪进行微泡粒径测定。应用DFY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的微泡定量功能对所获图像中的微泡进行自动计数与粒径计算。rn 结果: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对微泡的计数与粒径分析结果与Malvern粒径分析仪高度稳合,分析结果准确、重复性好。rn 结论: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是国内用于超声微泡计数与粒径分析的一款软件,能够满足科研工作者对微泡粒径分析中的需要。
  •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定位辐照自制载紫杉醇脂质微泡(Paclitaxel-carrying liposome microbubbles,PLM)对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的抑制效应。rn 方法:将荷瘤鼠分为处理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处理Ⅰ组为超声定位辐照PLM组;Ⅱ组为单纯静脉给药组;Ⅲ组为超声定位辐照脂质微泡组;Ⅳ组为单纯静脉输注PLM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为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组。每天处理1次,连续7天后测肿瘤体积、重量,计算抑瘤率;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rn 结果:各组的肿瘤体积、抑瘤率及VEGF表达均显著不同(P<0.01)。处理Ⅰ组的抑瘤率最大,肿瘤体积与VEGF表达量最少。rn 结论:超声定位辐照PLM的方法具有较强的体内抑瘤作用,有可能成为新的肿瘤化疗给药方式。
  •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超声监视下双氧水造影对输卵管及宫腔病变的诊断价值。rn 方法:33例不孕患者在阴道超声超下行输卵管通液术。rn 结果:双侧输卵管通畅12例;双侧输卵管不全梗阻2例;一侧输卵管不全梗阻4例;双侧输卵管完全梗阻5例;一侧输卵管通畅10例。rn 结论:阴道超声监视下双氧水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对输卵管及宫腔盆腔病变有诊断价值。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