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珠海
  • 出版时间: 2015-11-18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是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上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均匀一致增厚,有弥漫性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不伴有明显细胞增生的独立性疾病.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有部分表现为慢性肾炎,35岁以后发病多见.rn 本文从原发因素和继发因素两个角度概述了发病原因,以及膜性肾小球肾炎引发的并发症,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大部分病人诊断时己超过3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发病年龄高峰为30-40岁和50-60岁两个年龄段,膜性肾病大多缓慢起病,一般无前驱上呼吸道感染史,少数病人呈无症状性蛋白尿,多数病人(70%-80%)有大量蛋白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rn 本文介绍了临床特点和检查症状表现,据统计,除原发MN外,MN中10%~20%是狼疮肾,1 %~3%为金制剂所致,7%是使用青霉胺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还有与乙肝密切相关的MN,继发性MN一般具有其原发病的临床特点,除临床特点外,原发与继发MN仅凭肾活检较难区别,故应结合临床特点,实验检查,病理检查及试验性治疗等协助诊断。原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是建立在排除继发因素的基础上的,本文提出了几种常见的继发性膜性肾病辨别诊治,如膜型狼疮性肾炎、肿瘤所致的膜性肾病、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等。rn 长期以来对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一直存在着争议。因部分病人在起病后几个月甚至数年可能出现自发缓解,而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本身存在副反应。为避免观察时间过长延误病情,有专家主张对于持续性蛋白尿病人,不管程度轻重在实施治疗前先进行6个月的密切动态随访,并给予一般对症处理,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rn 最后,提出了膜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疾病预防,以及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的饮食原则。
  • 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改变,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增长迅速,在有限的医疗资源有限下对ESRD患者的治疗成为巨大的挑战.而腹膜透析具有简单易行,治疗费用低,适合居家治疗,以及透析患者有更自由的生活方式等优点,尤其适合中国国情.随着透析技术的提高,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发生率和住院率逐年下降.但是随着腹透患者透析龄增加,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目前腹膜炎仍是腹透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仍是导致腹透技术失败、拔管以及退出的重要原因,是腹透患者住院率、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任重而道远。rn 本文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述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结局,给出了腹膜炎的诊断标准,以及腹透相关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尽早有效地治疗;目标在于迅速控制感染以及保护腹膜功能:在经验用药前留取标本培养;正确选用抗生素并足疗程治疗;适时拔出透析导管,重视腹膜保护;对于长透析龄及免疫功能低下腹透患者,重在挽救生命:纠正腹膜炎发生的原因,预防腹膜炎发生。具体治疗包括初始治疗和后续治疗。rn 综上,我国腹透患者日益增多,腹透相关腹膜炎也成为一项严峻的挑战。应注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有拔除导管适应症的患者应适时拔除,保护腹膜功能而不是导管。对不同致病菌所致腹膜炎应注意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同时应积极寻找和纠正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多方面预防腹膜炎发生。
  •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定义为慢性HBV感染导致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疾病,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可伴有镜下血尿,部分病人可发展至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它是我国儿童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儿童膜性肾病的主要病因,随着免疫功能的发育和健全,部分病人可自发缓解.成人也可发病,但很少自发缓解,预后较儿童为差.rn 本文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该病症的1.发病率和病理类型分布,研究了病症的发病机制,针对具体的病例,给出了HBV-GN的抗病毒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替比夫定替比夫定抑制HBV复制的活力较拉米夫定强,但两者有交叉耐药,1年后基因型耐药发生率为2.7%-4.4%,成人剂量为600mg/d。目前尚未有用于HBV-GN的报道。在肾功能衰竭时应根据GFR减少药物用量,同时需注意本药可导致神经肌肉病变。 一般治疗:避免疲劳,感染,给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严重肾功能小全者控制蛋白摄入并给与保肾治疗。需要强调的是HBV-GN抗病毒治疗后肾病的改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快的3-6月,慢的甚至要1年左右才开始起效,因此必须要做好长期坚持治疗的准备,切忌随意停药、换药。
  •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且以免疫反应介导的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肾脏病变通常表现为一种免疫复合物肾炎-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 LN).出现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者占SLE患者的35%-90%.结合免疫病理检查,可发现80%-100%的SLE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受累.随着对SLE诊治水平的提高,过去的20多年SLE患者的存活率有大幅度提高,目前,SLE患者的20年存活率己经达到60%以上。SLE好发于育龄期妇女,而女性LN患者的生育能力本身与非LN的同龄女性相比没有差异,因此,随着这些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婚育己经成为重要的临床问题。rn 本文讲述妊娠和LN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相互作用危害,重点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妊娠管理问题详细讲述,包括对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LN患者妊娠需要满足的条件,LN患者妊娠期间的随诊频率及随诊内容,分娩和哺乳方式选择和注意事项等。rn 随着临床医学和围产期监护手段的进步,妊娠不再是女性LN患者的禁忌。正确认识SLE与妊娠之间的不利因素,选择正确的妊娠时机,各相关学科医生协作,加强妊娠期间母亲与胎儿的管理与监护,正确选择对母儿无不良反应的药物控制病情活动,多数LN患者可以完成妊娠而无严重的并发症。
  •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己成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首要病因,而在我国则为ESRD的第二大病因,且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目前DN己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难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并为社会带来越来越大的经济负担.rn 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患者根据肾脏病理可以分为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及既有糖尿病肾病又有非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目前与病理相关的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诊治存在以下问题,糖尿病合并CKD患者临床诊治是否需要病理来指导;DN病理改变与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上是否应常规行肾活检用以指导临床诊治;现有的DN病理分型是否可以提示预后及指导治疗;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DN,是否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rn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病例机制进行详细分析。其次,研究了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以及不同病理改变与预后的关系,针对目前主流病理分类及评价,得出了结论。NOD/DIF分型中NOD肾脏预后差于DIF。Tervaert小球分型对肾脏损害及预后的判别有一定作用,但并不完全对应预后级别,Ⅱa型临床表现较轻、肾脏预后较好,Ⅱb、Ⅲ型次之且程度接近,Ⅳ型最严重,提示b型与Ⅲ型可能为不同发病机制引起的两种独立的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病变是肾脏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对肾脏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而肾血管病变无明显预后意义。肾小管间质病变是肾脏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对肾脏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而肾血管病变无明显预后意义。
  • 摘要:CKD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和严峻的卫生经济问题,目前我国成年人CKD患病率达10.8%.伴随肾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CKD患者罹患高血压的比例大幅度提高.降压达标、延缓CKD进展、降低CVD风险,是CK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三大治疗目标。关于降压药物的选择,目前观点认为,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以及由这些药物所组成的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综上所述,CKD与高血压互为因果,CKD高血压的治疗应有效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减少CVD事件发生。CKD高血压管理强调生活方式调整,无论单药或联合用药,都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AS阻滞剂对大多数CKD高血压患者而言是首选药物。顽固性高血压在抗压药物以外,去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是可以探索的方案.
  • 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并非单一疾病.不同病因、不同类型的AKI,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总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识别并纠正可逆性病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肾脏受到进一步损伤,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适当营养支持,积极防治并发症,适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总之,由于不同类型的AKI及不同临床状况可能对RRT的要求不同,需要的RRT开始时机、模式及剂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危重AKI患者,应针对临床具体情况,首先须明确患者治疗需求,确定RRT具体治疗目标,然后根据治疗目标决定RRT的时机、剂量及模式,并在治疗期间依据疗效进行动态调整,实行目标导向的个体化肾脏替代策略。
  • 摘要: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上首先应区分患者的肾病综合征属于原发性抑或继发性,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是诊疗的第一步.因为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发病因繁多,治疗的方法因病而异,许多治疗措施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原则相去甚远.本文讨论的难治性肾病综合症仅涉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范畴.对于真难治性肾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很多患者可获得良好效果。针对机体免疫机能亢进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短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冲击疗法和/(或)合并细胞毒药物可增加巩固疗效。抗凝、降脂和ACEI或ARB等非特异性降蛋白尿等辅助治疗可增强降尿蛋白疗效。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在不断探索中,免疫抑制药物目前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优化免疫抑制方案是解决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根本出路,根据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及治疗优势,针对肾病综合征的不同难治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另外,需要对优化方案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不断积累循证医学证据及治疗经验,必然会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安全治疗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必须积极探讨较新的免疫抑制剂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的前景。近年的一些观察性研究显示美罗华在控制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疾病活动,减停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有相当优势,但对于FSGS的患儿疗效相对欠佳。未发现严重副作用。但本研究病例数较少,尚需累积更多病例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恰当的应用美罗华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RTX)目前仅推荐试用于多种药物依赖或反复复发的难治性病例中。同样缺乏RCT研究和临床使用经验。
  • 摘要: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合并症,循环或原位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导致肾小球固有细胞增生和损伤、毛细血管基底膜破坏和炎症细胞浸润.LN的病理改变多样,经历多种分型演变,目前最常采用的是2003年ISN/RPS分型标准.经历多种分型演变,目前最常采用的是2003年ISN/RPS分型标准。SLE还可引起一些特殊的肾脏病理改变,包括SLE相关的血栓栓塞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es, SLE-TMA)和狼疮足细胞病(Iupus podocytopathy)。此外,SLE患者也可出现非LN的病理改变或LN与其他肾脏疾病合并存在的情况.尽管造成TMA的原因有多种,但其病理表现相似。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病理改变有所不同。狼疮足细胞病临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AKI发生率高,部分病例早期SLE表现不典型。肾小球病变不均一,不同病理形态间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肾小管损伤及激素治疗反应存在差异,表现为FSGS者肾脏损害更为严重,治疗反应更差,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损伤机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