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0年浙江省肛肠外科学术大会
2010年浙江省肛肠外科学术大会

2010年浙江省肛肠外科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0-08-27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0年浙江省肛肠外科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通过国产吻合器和进口吻合器行PPH术治疗重度痔病的对比观察,探讨国产吻合器的优势及应用注意事项.方法:将172例重度痔病患者随机分为国产吻合器手术组(治疗组)和进口吻合器手术组(对照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例、外、切除粘膜重量、术后疼痛、经济费用等指标,并随访2~3年,对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诊治费用采用卫生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处理.结果:两组间在手术时间、手术效果、术后复发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经济费用上差异明显(p<0.01).结论:国产吻合器可达到进口吻合器同等效果,在价格上优势明显,适合国情.
  • 摘要:目的:了解3公司生产的3种不同型号吻合器+单纯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同时探讨痔围手术期无痛治疗的措施.rn 方法:对收治的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让病人自行选择不同型号吻合器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围手术期经术前、术中、术后采用不同手段来达到无痛的目的.rn 结果:通过对术中有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出血点数、吻合口打脱、术后大出血、吻合口狭窄、术后吻合钛钉拔除例数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经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措施后病人住院期间疼痛很轻.rn 结论:PPH术+外痔剥离术仍能保持单纯PPH优势,克服痔外剥内扎术的不足之处,各型吻合器以强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33mm圆形痔吻合器效果更佳,但费用大.如技术条件成熟可采用肛肠吻合器组件可明显降低费用;经围手术期正确的处理方法和超前的镇痛理念治疗痔疮可以达到无痛或基本无痛.
  • 摘要:本文介绍了结直肠息肉的电灼切除、经肛门切除、肛门镜下显微手术切除、开腹手术等手术治疗方法,结直肠腺瘤切除后,无论是单发或多发,约有10%-15%的再发可能,应该随访观察,定期复查。美国结直肠癌多中心工作组和美国癌症协会推荐结肠镜应作为随访的唯一检查手段。但息肉切除后的随访已经占据了内镜工作中的很大一部分,减少了筛查和诊断的资源。
  • 摘要:本文分析了2例直肠癌手术治疗应用医用胶水后出现的异物肉芽肿反应,尽管有作者在总结治疗经验中提出FG“组织生物相容性好,无局部异物反应,在2周左右可被组织吸收”。亦有对FG的体外实验研究显示,在FG中不加任何抗纤溶药物,一般只能维持2天左右即自溶。报道的2例患者术后形成异物肉芽肿反应,是否提示医用胶水所致医源性问题,需要引起进一步关注与验证。是否与局部应用胶水过多,喷涂不均匀造成局部的异物肉芽肿反应,尚有待商榷和研究。随着医用胶水应用愈加广泛,有必要对医用胶水进行深入的循证医学研究,更提示需注意应用安全,以保证医疗安全。
  • 摘要:结直肠癌术前介入化疗预防术后肝转移是一项适宜的临床技术,我院自2008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以随机的方式半年里共实行了13例介入,12例为对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访1年半,介入组发现肺转移1例,局部复发一例,未发现肝转移。对照组发现肝转移4例。两组目前均无死亡病例。尚需进一步扩大病例数及延长随访时间来验证该项技术的临床效果。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其次介绍了在胃肠癌手术病人手术前不再常规进行机械性灌肠,以避免导致患者脱水及水电解质失衡;患者在手术前不再整夜的禁食,反而鼓励患者在手术前夜和麻醉前2一3h喝含糖水,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术前口渴、饥饿和烦躁,而且有利于抑制手术后的胰岛素抵抗及分解代谢等更好地在临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措施,然后分析了快速康复外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介绍了术后早期进食、饮水,早期下床活动,加强了止痛,控制静脉液体的输注量等措施,首先有利于术后肠麻痹的缓解,而进一步地有利于逐渐增加口服进食量。术后早期进食不仅仅是营养问题,而且有利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及恢复,有利于控制及缓解术后炎性反应的发生等加速康复外科的措施,指出以后研究及发展的方向。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从作者个人观点而言,认为结肠癌Ⅱ期化疗的争议越来越少,个人倾向于应该常规给Ⅱ期患者推荐辅助化疗,但仅限于单药治疗(高危Ⅱ期除外),其次介绍了不同辅助化疗疗效群体的筛选,然后介绍了XELOX成为结肠癌辅助化疗的新的标准方案,在为老年患者选择辅助化疗方案时,虽然年龄不一定作为一个限制因素,但年龄背后的一般体力状况和伴发病也许更值得关注,也许只有不明显增加毒性、不明显降低剂量强度的化疗才能让患者真正获益,指出尚无证据支持在辅助化疗中的应用靶向药物。
  •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肛肠超声(3D-endoanal ultrasound)扫描并结合瘘管双氧水造影在肛瘘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2010年3月至2010年5月间解放军117医院大肠肛门病中心对14例肛瘘病例进行三维肛肠超声检查;将术前获取的三维超声重建图像资料与肛瘘手术结果进行比较.rn 结果:14例均经三维肛肠超声检查,10例为单纯性肛瘘,4例为复杂性肛瘘,其中低位肛瘘5例,高位肛瘘9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三维肛肠超声检查9例高位肛瘘中括约肌间瘘7例、经括约肌瘘4例、括约肌上瘘3例(而手术证实为括约肌间瘘6例、经括约肌瘘5例、括约肌上瘘3例).三维肛肠超声结合双氧水造影能准确提高瘘管内口及支管的显影,14例病例中存在15个肛瘘内口及2例支管,其中1例存在1个潜在内口.三维肛肠超声瘘管三维图像重建可清晰显示瘘管的具体位置(内、外口)、形态、走行特点及其与肛管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直肠耻骨肌的关系.rn 结论:三维肛肠超声结合瘘管双氧水造影是一种精确的对肛瘘进行定位、分型诊断的新型检查方法,可以为手术提供最直观、立体、准确的依据.
  • 摘要:目的:对10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各自的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进行p27基因表达的检测,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rn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检测.rn 结果:p27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 (106/106),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7.5% (61/106);Dukes分期A+B、C+D表达率分别为76.4% (42/55)和37.3% (19/51);低分化、高中分化表达率分别为24% (6/25)和67.9%(55/81);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别为26.8% (11/14)和76.9% (50/65).结果表明,p27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显著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等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n 结论:p27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关,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有利的参考依据.
  • 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刀经肛局部切除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恶性肿瘤的优越性.方法:将16例距肛3-9厘米,直径0.5-3厘米的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恶性肿瘤用超声刀经肛局部切除.结果:术中出血量5-25ml(平均10ml),手术时间10-50min(平均25 min),术后住院3-7d(平均5d),愈合时间8-15d(平均10d).术后无大出血、直肠穿孔、感染.结论:用超声刀经肛局部切除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恶性肿瘤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和术后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老年患者当中可行性及安全性.rn 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们开展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5例与开腹手术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诊断、合并疾病及ASA分期等术前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rn 结果:回顾性的研究了两组资料,发现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85.1mL±23.7mLvs.266.3±167.2mL,P<0.001)、手术时间(183.1±56.2min vs 150.1±57.3min,P<0.05)、术后排气时间(2.5±0.7 d vs.4.3±0.8d,P<0.05)、术后患者下床时间(4±0.7dvs.11±2.2d,P<0.05)与开发组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并发症方面,腹腔镜组呼吸道严重并发症要少于开发组(2vs12,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及反映肿瘤根治性指标如切除标本中淋巴结个数、下切缘距离肿瘤下缘距离以及随访效果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rn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腔镜技术要求较高,安全可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效果较为理想.
  •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腹腔植入中人氟安(5-氟尿嘧啶缓释剂)化疗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rn 方法:连续追踪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接受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01例,其中49例术中接受中人氟安(5-氟尿嘧啶缓释剂)局部化疗(剂量为600mg).52例未行中人氟安化疗做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追踪后续静脉化疗情况,观察有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rn 结果:接受术中化疗(治疗组)所有病人均随访至今,随访时间2年~3年,1人因晚期肿瘤多发转移姑息切除后于术后3月死亡,6人术后随访半年~3年因复发或多发转移死亡,其余42例患者健在,其中32例未发现肿瘤复发或新的转移灶出现.肿瘤指标CEA.CA199明显下降,对比有显著差异.对照组12例死亡,15例复发.rn 结论: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应用是安全的,疗效是可靠的,但其远期疗效仍需继续随访.
  •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保护性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ISR)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对56例无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给予经肛ISR联合经腹TME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造口组与未造口组患者术后吻合口和肛门部并发症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rn 结果:56例患者中16例行保护性造口(32.14%).未造口组术后吻合口和肛门部并发症分别出现14例(35%)、16例(40%),而造口组吻合口及肛门部并发症分别仅仅出现1例(6.25%),造口组患者吻合口及肛门部并发症明显减少.未造口组1例吻合口裂开肿瘤复发再手术永久性结肠造口,另3例吻合口及肛门病变需造口及二期手术治疗,再手术率10%.2组患者术后肛门控便能力均明显下降,造口组患者造口回纳术后3月、6月、12月肛门功能Kirwan评分达Ⅰ级比例分别为68.75%、86.66%、84.61%,未造口组患者术后3月、6月、12月达Ⅰ级比例分别为30%、37.5%、45%,术后同期造口组患者肛门功能明显优于未造口组患者.rn 结论:保护性造口不但有利于减少内括约肌切除超低位吻合保肛术后吻合口及肛门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有利于肛门功能的恢复,患者对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满意度更高.对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患者行常规保护性造口可以让患者受益.
  • 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肛肠疾病术后出血原因.rn 方法: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肛门病患者3855例,其中发生术后出血的有52例.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术者术中因素:出血点未结扎;结扎手术结扎线不紧或结扎后的组织残端留得过少;创面较大较深.二、术后护理因素:术后感染;术后创面压迫包扎不紧,或伤口填明胶海棉不仔细;术后换药时动作粗暴;术后扩张肛管时间过早,手法不当.三、患者因素:机体其他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出血;活动不当如活动量大、饮酒、食辛辣等;精神因素.四、药物因素:口服去痛片、吲哚美辛片等清热止痛药物,能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而使伤口出血不止.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创口时产生的气泡可能使止血痂过早脱落.rn 结论:稳定病人情绪,解除顾虑,并监测生命体征,估计出血量多少,尽快找出出血原因,如有休克,应尽快输液、输血纠正休克,同时应用止血药物及控制感染。常用止血方法有:结扎止血、缝扎止血、电凝、压迫止血等,局部处理均应在良好的麻醉环境下进行,并嘱病人限制饮食、控制大便。预防措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规范手术、换药基本操作;防止感染;注意饮食;术后24h应卧床休息,尽量减少运动;保持大便通畅;控制血压。
  • 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癌肿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rn 方法:于手术开腹后采集82例大肠癌患者的门静脉血,应用定量固相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水平,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这些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随访18月.rn 结果:肝转移组患者门静脉血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组(t=11.875,P<0.05);肝转移组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中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组(x2=7.752,P<0.05),门静脉血VEGF水平≥250μg/L患者的肝转移率明显高于VEGF水平<250μg/L的患者(x2=12.012,P<0.05);门静脉血与肿瘤组织中VEGF同时表达阳性者肝转移率高达75.00% (15/20)。rn 结论:门静脉血VEGF水平与大肠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与肝转移密切相关,门静脉血VEGF水平大于250μg/L且癌组织VEGF表达阳性者肝转移发生率最高,可作为早期预测大肠癌肝转移的方法,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定量评估金玄痔科熏洗散缓解炎性外痔及疼痛症状的效果.rn 方法:选择2009.4-2010.5解放军117医院肛肠外科炎性外痔住院患者198例,随机分为金玄痔科熏洗散组与对照组各94例,金玄庤科熏洗散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次洗完后用毛巾擦干净,外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连用7d.对照组用1∶5000高锰酸钾温热溶液坐浴,每天2次,外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连用7d.治疗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疼痛和病情轻重评估.疼痛评分标准:肛门疼痛的评分标准:0分:无疼痛;1分:偶有疼痛;2分:疼痛呈持续性但可以忍受;3分:疼痛比较剧烈,难以忍受,已经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病情轻重评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炎性外痔治愈标准: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显效:症状消失,痔核明显缩小;有效:症状改善,痔核有所缩小;无效:症状、体征及痔核形态无明显改善.评估治疗效果.rn 结果:试验组对炎性外痔的临床治愈率为53.19%,显效率为38.3%,愈显率为91.49%;对照组分别为30.9%, 36.2%, 67.1%,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对疼肛门疼痛的疗效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rn 结论:经金玄痔科熏洗散对,炎性外痔患者的疼痛有明显改善,炎性外痔的症状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临床应用也比较安全,可以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CD8、CD28变化及其临床意义.rn 方法:应用CD8、CD28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0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CD8、CD28进行测定,并与3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rn 结果:大肠癌组CD8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32.24±8.38)%比(22.18±7.55)%](P<0.01);而CD28、CD8+/CD28+的表达则低于对照组[(52.03±10.94)%比(60.60±7.98)%;12.18±4.28比16.38±4.94] (P<0.01).大肠癌组Dukes D期患者CD8+/CD28+的表达明显低于Dukes B期患者(P<0.01),淋巴结转移患者CD28、CD8+/CD28+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浸润浆膜层患者CD28、CD8+/CD28+的表达则低于未浸润浆膜层患者(P<0.01).rn 结论:大肠癌患者CD8、CD28的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观察淋巴细胞表型CD8、CD28变化,对大肠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巨直肠/巨结肠的认识,总结临床诊治经验.rn 方法:对一例特发性巨直肠/巨结肠合并生殖系统畸形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总结并复习文献.rn 结果:患者有多年便秘病史合并双腔子宫畸形,并发直肠阴道瘘.本次就诊临床症状由直肠阴道瘘引起,并未出现与巨直肠/巨结肠相关的肠梗阻、肠坏死等临床症状.术中发现乙状结肠、直肠肠管高度扩张,升结肠远端结肠肠管充气扩张明显,左侧卵巢囊肿,双腔双角子宫,行巨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左侧卵巢囊肿切除术+乙状结肠造瘘术.rn 结论:成人特发性巨直肠/巨结肠临床病例非常罕见,合并生殖系统畸形尚未见报道.目前尚缺乏相关的数据资料和对比研究,各种外科治疗方法之间未进行过对比研究,也没有长期的随访结果.
  • 摘要: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大肠癌细胞株CCL-187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规律的影响.rn 方法:大肠癌细胞株CCL-187与1.0μmol/1 As2O3,2.5 μ mol/1 AS2O3,0.2μg/mlDDP,1.0μmol/1As2O3合用0.2μg/mlDDP共同孵育1~6天,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对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rn 结果:不同浓度As2O3合用0.2μg/mlDDP均能抑制大肠癌CCL-187细胞的生长增殖,且具有时间依赖性.As2O3对CCL-187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随As2O3浓度的加大而加强.透射电镜显示:1.0μmol/1As2O3促进细胞分化但2.5μmol/lAS2O3,0.2μg/mlDDP,1.0μmol/lAS2O3合用0.2μg/mlDDP组诱导细胞凋亡,且合用组细胞凋亡的发生早于单药组.各用药组在细胞发生分化,凋亡的同时均可以下调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降低端粒酶的活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具有时间依赖性。As203对细胞端粒酶hTERT mRNA的下调,端粒酶活性的抑制随浓度的加大而加强。细胞端粒酶hTERT mRNA的下调,端粒酶活性的抑制早于细胞分化、凋亡的发生。rn 结论:三氧化二砷对人大肠癌CCL-187细胞有促进分化,诱导凋亡的作用,顺铂也有诱导CCL-187细胞凋亡的作用,其共同机制可能是下调细胞端粒酶hTERTmRNA的基因表达,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合用DDP对大肠癌细胞的作用强于单药组,并可以使药物起效时间提前。
  • 摘要:目的:探讨慢传输性便秘(STC)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STC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6例患者行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手术治愈率100%,术后大便次数(3±1.4)次/d.结论: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效果较好.
  • 摘要: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相关并发症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26例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中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7.2%;术中并发症发生率19.2%;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5.4%.结论:严格遵照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操作规范,重视关键步骤的解剖及操作,提高术中处置意外的能力,是防治腹腔镜结直肠癌并发症的关键.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直肠癌前切除技术实施途径,其次分析了高位前切除、结肠一直肠吻合术;低位前切除、结肠一直肠吻合术等直肠癌前切除术式分类,然后分析了直肠前、后、侧系膜的理解和解剖,介绍了选择性侧方清扫法,分析了直肠裸化、肛管游离,介绍了端-端吻合、端-侧吻合等新直肠重建,分析了新盆底重建方法及原则。
  • 摘要:目的:研究利用补片代肌肉修复外伤性肛门失禁的临床疗效。rn 方法:术前进流质3d,禁食12h。术前晚口服用20%甘露醇500ml术晨清洁灌肠,术前给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结石位在6点钟位距肛缘2cm处行1.5cm长竖直切口,在会阴中心腔上方行8cm长弧形切口,在6点方向切口处沿着肛缘两侧分离皮下组织,行皮下隧道直至与会阴中心键上方切口处引出。会阴中心键上方弧形切口分离肛周瘫痕及皮下纤维组织,切口两端分离至耻骨弓下方会阴浅横肌。将圆柱状补片条穿入肛周皮下形隧道。收紧补片条,肛门内食指感觉明显受压后,将补片条两端用丝线固定于会阴浅横肌外侧缘。彻底止血并缝合各切口。肛周纱布加压包扎。术毕,进行术后处理。rn 结果:优3例与正常人排便机能相同;良2例,干便能控制,严重腹泻直肠压力增加过快时会有少量稀便间歇漏出肛外;较好1例排气时常有稀便及肠液漏出肛外,污染内裤。rn 结论:用补片代肌肉修复外伤性肛门失禁,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远近期临床疗效.rn 方法: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我科同一手术组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275例及开腹直肠癌根治术16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远期并发症.rn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和肿瘤病理分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是82.1%和66.6%;开腹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是83.3%和5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出血量分别为(58±13.2ml)和(263±35.4ml)、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6±1.4d)和(4.1±1.8d)、术后住院日分别为(9.2±2.1d)和(12.2±3.5d),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1.6±2.9)枚和(12.4±3.4)枚,直肠标本长度分别为(16.3±3.6) cm和(16.8±4.1)cm,直肠肿瘤远端切缘分别为(3.1±1.2) cm和(3.4±1.8) cm,上述指标两组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开腹手术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机会多于腹腔镜组,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基本相同.rn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似,且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块、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以安全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rn 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我院行腹腔镜TME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收集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rn 结果:15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TME,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87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9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0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46h.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平均为3.1cm,清除淋巴结数平均为19.7枚.肿瘤下缘距肛缘6cm以上患者保肛率为98.6%(71/72).随访时间3~63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7%.无Troca置孔处肿瘤种植转移发生;1例盆腔复发,3例肝转移,4例肺转移,均带瘤生存;2例患者死亡.rn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能够达到和符合TME原则,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是可行的.
  • 摘要:目的:研究回肠胃粘膜异位误诊为克罗恩病1例。方法: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诊疗过程。结果:(回肠)胃腺异位并粘膜下血管脂肪组织瘤样增生。结论:对胃粘膜异位症的诊断最有价值的为放射性核素显像,本例患者的胶囊内镜提示“小肠溃疡、痰管或窦道开口可能(克罗恩病不能除外)”,术中发现“回肠近空肠处两处肠段质地僵硬,相距约30cm,系膜侧明显增生,肠管狭窄”,仍首先考虑克罗恩病,直至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两种疾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治疗手段却截然不同,克罗恩病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小肠胃粘膜异位症常引起消化道溃疡、穿孔、出血、肠套叠、肠梗阻等一系列并发症,故不论有无症状,一经发现都应手术治疗。
  • 摘要:目的:研究PPH术结合痔上黏膜折叠缝合术治疗重度痔临床疗效。方法:36例病例行PPH术后再行痔上黏膜折叠缝合术,观察临床症状。结果:待术后第一次成形大便无明显出血、感染,即予出院。随访2-15个月,无一例发生吻合口出血、肛周感染、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直肠阴道痪及痔块脱出复发者。结论:利用PPH术结合痔上黏膜折叠缝合术治疗严重脱垂性内痔、混合痔较单纯PPH术或痔上黏膜折叠缝合术更安全有效,两者可以扬长避短,相互补充。
  • 摘要: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是一种治疗直肠肿瘤相对较新的,经内镜能完成切除、止血、缝合等系列操作的微创外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经肛门切除术和一般的内镜下肿瘤电切术,刚开始做TEM,最好先选择较小的广基息肉,距肛6-7cm的直肠后壁病变,占据肠腔在1/4周左右较宜。距离肛门较近,如若TEM操作失败,可迅速改为经肛直视下操作,避免不良并发症发生。积累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后再做较复杂手术。初期如若发生较大并发症势必影响以后的进一步应用。
  • 摘要:排便功能障碍是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常遇到的困扰,临床上表现为排便次数多.目前,除了制作结肠J型储袋以及使用降低肠动力的药物以外,尚无理想的药物可以改善术后排便功能异常.非比麸(Fiberform)是小麦纤维素,是一种不能被人体内源性消化酶消化的膳食纤维.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3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患者服用非比麸2周,记录治疗前后大便性状的改变,以观察非比麸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障碍方面的疗效.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使用非比数耐受性良好,安全性高,可明显减轻直肠刺激症状,减少术后早期排便次数,显著改善肛门皮肤刺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肛周Paget's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rn 方法:回顾我科2003年至2009年期间的肛周Paget's病病例,分析它们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外科治疗方法,并进行密切随访,对出现的复发、转移及所进行的治疗均详细记录.rn 结果:自2003~2009年共收治肛周Paget's病8例(男/女:7/1),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为70.4岁.8例中有1例伴发直肠癌,另有3例伴发肛管癌.4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另4例行相应腹会阴根治术(Mile's).4例单纯肛周Paget's病患者有3例在随访期内无复发表现,最长随访为7年,另1例在术后2年3月发现有肛管粘液腺癌再次行Mile's术.4例伴发肿瘤的患者2例行相应的辅助治疗,在术后1年有1例发现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而行清扫术,余3例在随访期内无复发的表现.rn 结论:肛周Paget's病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中对此认识不多,容易误诊,对疑似病例需行组织细胞学检查,并要排除伴发恶性肿瘤的可能,治疗以手术为主,因复发率高必须进行术后长期的随访.
  • 摘要:目的:研究结肠次全切除术在巨结肠类缘病中的应用。rn 方法:进行结肠次全切除术+回肠-直肠(乙状结肠)吻合7例,1例保留扩张横结肠,并将横结肠翻转下来和直肠上段行端侧吻合,1例因狭窄病变范围广泛,直肠上段肠壁亦有增厚感,无法确定下切缘,行横结肠造疹术+明显狭窄肠管切除术,并取多处乙状结肠、直肠肠壁全层多处活检,确定神经节病变范围,3月后行回纳术。rn 结果:12例病例经手术治疗后均达到治愈目的,4例病例经两次手术,8例行I期吻合,术后无吻合口漏发生,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1例胃瘫,置入空场营养管后行空肠营养,术后3周恢复,术后住院时间6-25天,平均11天,术后2-5天恢复排便排气,随访6-24月,无便秘、肠梗阻、肛门失禁、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发生。rn 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一种非常有效、安全治疗巨结肠类缘病的手术方式。
  • 摘要:本文分析了173例手术病例中,男性99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60岁(13岁-90岁);疾病种类:良性病变CFAP、结肠无力症、溃疡性结肠炎)16例,恶性肿瘤157例;手术方式:全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术17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8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9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2例、直肠癌根治术97例(其中Dixon 90例、Miles 7例)。173例手术中,顺利完成170例,中转开腹3例,中转率为1.7%,指出具备微创技术,只需一约5cm切口(约三指宽),全腹腔镜取标本切口约3cm;Trocar口少,2-3个戳孔,一般为2个,全腹腔镜为3-4个;中转率低于全腹腔镜等优点,在结直肠外科以及其他腹腔脏器手术方面已经显示出优越性,相信随着腹腔镜器械发展,操作技能的提高和更多经验的积累,HALS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