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广东省药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广东省药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广东省药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广东中山
  • 出版时间: 2011-07

主办单位:广东省药理学会

会议文集:广东省药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对17种毛叶黄皮提取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筛选,分别测定其IC50值,寻找出活性比较好的化合物,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开发抗癌作用的明确靶点;根据其中16种结构相似的生物碱类化合物IC50值做3D-构效分析,进而根据构建的模型寻找活性更好的化合物。本研究成功筛选出抗肝癌细胞增殖的化合物Clauszoline-Ⅰ并明确其初步可能的药理机制,包括细胞核内细胞周期检验点激酶chkl减少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以及对细胞骨架相关蛋白RhoA以及PKC的下调达到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成功构建了3D构效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为抗肝癌药物的筛选提供辅助。
  • 摘要:本研究拟在已经建立的,转染并稳定表达Cx32的HeLa细胞,观察Cx32表达对HeLa细胞生长、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同时实验发现,Cx32表达可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并认为 Cx32表达抑制HeLa细胞迁移及侵袭与非特异性细胞毒性无关。
  • 摘要:小生境(niche)为干细胞生存、自我更新以及分化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微环境,这一微环境由和干细胞相邻的各种细胞、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tix,ECM)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等构成。干细胞与niche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调节实现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平衡调控,其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两方面,一般认为,干细胞执行心脏修复的功能,需要一定数量的具有活性的干细胞作为基础。但是移植后的存活率极低。诱导MSC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作用于此过程的的各种调控因子也相继被发现,使得MSC的研究实现重大突破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摘要:通过观察缺氧/复氧(H/R)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及其各亚型活性的变化,分析其在心肌细胞H/R损伤中所起的作用,并观察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N-n-butyl haloperido1 iodide,F2)心肌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研究发现,心肌细胞H/R可引起PKC各亚型活性的变化,但其转位的部位及时间不一致,PKCα的转位可增加Egr-1蛋白表达。同时认为心肌细胞H/R过程中PKC各亚型活性的变化与H/R所致损伤有关,其中PKCα转位可加重细胞损伤与凋亡,而PKCε转位则减轻上述损伤。F2抑制钙依赖PKCα转位和激活非钙依赖PKCε转位可能是其抗H/R损伤的重要机制。
  •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SOD、MDA的影响及探讨丹参素的脑损伤保护作用机理。方法:7日龄SD新生大鼠78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n=6);缺氧缺血模型组(n=18);丹参素低剂量组(n=18);丹参素中剂量组(n=18);丹参素高剂量组(n=18)。通过结扎左颈总动脉和吸入8%低氧混合气制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缺氧缺血处理。丹参素各治疗组按低、中、高剂量分别于造模后0、24h两个时点按15mg/Kg、30mg/Kg、60mg/Kg腹腔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至0.5ml的丹参素注射液。缺氧缺血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于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假手术组于缺氧缺血后6h,HIBD组与各丹参素组于缺氧缺血后6h、24h、48h小时断头取脑,测定脑组织匀浆SOD、MDA。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氧缺血模型组新生大鼠大脑中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应用丹参素治疗后MDA水平水平回降,SOD活性回升,且呈剂量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摘要:综述近年小檗碱及同系物抑制心肌肥厚、心室重构的病理演变过程及机制。小檗碱及其同系物延缓或逆转了心肌肥厚和心脏重塑的主要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胶原合成和AngⅡ诱导的CFB增殖: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心肌细胞调亡;拮抗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脂,抑制氧化应激一糖基化作用;抑制多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生成和释放;抑制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及多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了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等5个环节。
  • 摘要:微渗透泵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的动物实验性持续给药方法,目前已有近四十年的使用历史。首先,本文简要叙述了微渗透泵的结构组成、作用原理及其优点,主要表现为给药系统稳定和能够实现靶向给药两个方面。为了阐明微渗透泵在现代药理中的应用现状,本文详细介绍了微渗透泵的主要给药方式及其研究应用,以及利用微渗透泵搭建的经典动物模型。微渗透泵的主要给药方式包括脑部给药、皮下或腹腔给药和特定部位给药三种方式,可以根据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目前利用微渗透泵搭建的经典的动物模型很多,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心肌肥大模型、低肾素高血压模型等等。尽管微渗透泵具有能够优化给药方案、帮助建立稳定的动物模型等优点,但研究者们的试验报告中显示其实验模型的成功率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仍需改进。为了使微渗透泵为现代药理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建议可以考虑将微渗透泵应用到现代药理的研究热点中来,包括热点研究疾病,例如肾脏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的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这类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案研究提供更好的研究基础,为现代药理研究发展做贡献。
  • 摘要:本实验首先研究了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对GJ功能的影响,从中选取一种作用最显著的化合物,观察其对顺铂细胞毒性的影响,并探讨该化合物是否通过改变GJ功能而影响顺铂的细胞毒性。本研究证实GJ能增强顺铂的细胞毒性;黄酮类化合物柚皮苷、木犀草素、黄芩素能增强Cx32/Cx26组成的GJ功能,其中柚皮苷的作用最强;柚皮苷可以提高Cx蛋白表达水平而增强GJ功能;柚皮苷可能通过增强GJ功能而增强顺铂的细胞毒性。
  • 摘要:探讨翘芩清肺冲剂对卵清白蛋白诱发大鼠哮喘的平喘作用及其机制。通过实验发现,翘芩清肺冲剂对OVA诱致的大鼠哮喘具有改善和延缓哮喘发作的作用:其对OVA诱致的大鼠哮喘的防治作用可能与降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含量,降低了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内皮素(ET)的含量,调节哮喘时Th1/Th2比例失衡有关。
  • 摘要: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Anti-angiogenesis therapies)是指阻止肿瘤建立新的血管系统,切断其血液供应而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至今,有四种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由美国FDA批准用于肿瘤的治疗,包括贝伐单抗(Bevacizumab)治疗结肠癌和肾癌(2004),舒尼替尼(Sunitinib)治疗肾细胞癌和胃肠间质癌(2006),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肾细胞癌和肝癌(2006),以及沙利度胺(Thalidomi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006)。后三者为小分子化学药物。大量临床研究和应用结果表明,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抗肿瘤疗效没有临床前研究中预期的好,病人不能获得满意的长期治疗效果,以至生存的延长时间也只能是以月,而不是以年来计算。二是药物长时间使用后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
  • 摘要:自1959年碘苷作为疱疹性角膜炎的治疗药物上市以来,在超过50年的时间里,仅有50余个抗病毒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而且其中一半为抗艾滋病药物。另外一半被批准的抗病毒药物用于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以及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的治疗,其中最新被批准的是两个HCV蛋白酶抑制剂,它们开启了丙肝治疗新的一页。所有这些抗病毒药物中,仅有3个是病毒进入抑制剂,分别为单抗Palivizumab、多肽Enfuvirtide和小分子化合物Maraviroc,为一类新的抗病毒药物。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不同,病毒进入抑制剂直接作用于病毒进入相关的蛋白。由于不同病毒的包膜蛋白及受体是特异的,缺乏同源性,因此病毒进入抑制剂也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此外,由于病毒进入抑制剂是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阻止病毒完成其生活周期,不仅可用于病毒性传染病的治疗,也可用于预防相应病毒的感染和传播。因此,这一新型的抗病毒药物在未来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摘要:喹诺酮类(quinolones)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DNA gyrase)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物。近年来,其开发的品种越来越多,临床应用也日趋广泛。通过检索、查阅国内外文献,归纳了喹诺酮类药物除抗菌作用外的其它生物学活性,对其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兰索拉唑及其代谢物兰索拉唑砜、5-羟基兰索拉唑浓度的液质联用(RRLC/MS/MS)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SB-C18(2.1mm×100mm,3.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O.002mol·L-1乙酸铵(用甲酸调pH为4)-乙腈(60:40,v/v),流量为O.3mL·min-1,柱温40℃,进样量5μL,正离子电离、多离子反应监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兰索拉唑线性范围为5~3044 ng·mL-1(r=0.9996),兰索拉唑砜线性范围为1.5~550ng·mL-1(r=O.9992),5-羟基兰索拉唑线性范围为2~549.5ng·mL-1(r=O.9947)。三者的提取回收率为81.55%~98.74%(RSD<10%)。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可用于临床上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血药浓度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人口服兰索拉唑肠溶片后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口服兰索拉唑肠溶片30mg后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兰索拉唑浓度,以DAS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和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在选定的色谱质谱条件下兰索拉唑与内标奥美拉唑及血浆杂质分离良好,在5-3044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批间和批内精密度RSD<10%,提取回收率>89.5%。兰索拉唑肠溶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2.806±1.436)h和(3.222±1.309)h,Cmax分别为(826.9±293.1)ng·mL-1和(677.3±179.O)ng·mL-1,t1/2分别为(1.542±O.360)h和(1.511±O.398)h,AUCO→14分别为(2781.8±1187.9)ng·h·mL-1和(2454.O±866.2)ng.h·mL-1,用面积法(AUCO→14)估算的兰索拉唑肠溶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2.7±32.2)%。结论:用HPIC-MS/MS测定血浆中兰索拉唑浓度,杂质无干扰,定量限低,重复性好,检测快速,准确度高。受试制剂的兰索拉唑肠溶片和参比制剂的兰索拉唑肠溶片生物等效。
  •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人口服头孢特仑新戊酯胶囊后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口服头孢特仑新戊酯胶囊1OOmg后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头孢特仑浓度,以DAS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和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在选定的色谱质谱条件下头孢特仑与内标头孢克洛及血浆杂质分离良好,在52.9-3174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批间和批内精密度RSD<10%,提取回收率>82.2%。头孢特仑新戊酯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53±0.53)h和(1.68±O:55)h,Cmax分别为(1263.66±594.85)ng·mL-1和(1340.68±780.65)ng·mL-1,t1/2分别为(1.68±0.41)h和(1.89±O.92)h,AUC0-8分别为(3565.77±1544.84)ng·h·mL-1和(3719.73±2000.71)ng·h·mL-1,用面积法(AUC0-8)估算的头孢特仑新戊酯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8.5±99.1)%。结论:用HPLC-MS/Ms测定血浆中头孢特仑浓度,杂质无干扰,定量限低,重复性好,检测快速,准确度高。受试制剂的头孢特仑新戊酯胶囊和参比制剂的头孢特仑新戊酯胶囊生物等效。
  • 摘要:目的:LXR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均具有相当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LXR在受到配基激活的状态下,能够不断的诱导自身的表达水平,并最终形成一个正反馈调节通路,使LXR的表达水平不断的上升。激活LXR能够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与抗糖尿病等有利于机体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当LXR在受到激活的情况下,容易引起脂肪肝、胆结石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本研究中旨在寻找在机体内与LXR自身诱导相对应的,能够使LXR在受到配基激活的状态下控制LXR表达水平,从而使机体内LXR在受到激活的状态下仍然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的负反馈调节通路。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并预测能够特异性识别LXR的miRNA;利用报告基因实验、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检测hsa-miR-613能否影响LXR的表达水平;利用real-time PCR、报告基因实验、凝胶迁移实验、染色质免疫沉淀等方法,考察hLXR能否调控hsa-miR-613的表达水平,并阐述该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利用siRNA和Anti-sense miRNA阻断LXR自我调控负反馈通路相关环节,进一步阐述该调控通路的关键环节。结果:利用Microcosm Target和Targetscan和PITA(ProbabJ lity of Interaction by Target Accessibility)在线数据库LXR基因的3’UTR序列进行分析,发现hsa-miR-613具有较高的几率能够与LXR基因相结合并产生相应的调控作用;LXR 3'UTR报告基因实验提示,hsa-miR-613能够通过特异性与LXR 3’UTR序列中613MRE相结合。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报告基因实验都提示,hsa-miR-613能够下调LXR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其转录活性;real-time PCR和报告基因实验提示LXR能够调控hsa-miR-613的表达水平,同时通过real-time PCR、凝胶迁移实验、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以及RNA干扰等方法,证实了LXR对hsa-miR-613的调控作用是经由SREBP-lc所介导。结论:在本研究中,首先发现并证实了hsa-miR-613能够作用于人源性LXR下调其表达水平;另一方面,hsa-miR-613的表达水平反过来受到LXR所调控,但是该调控作用并不是LXR的直接调控作用,而是经由LXR所调控的转录因子SREBP-lc所介导。基于研究结果,第一次提出了与LXR自身诱导作用相对应的,经由SREBP-1c与hsa-miR-613所介导的,能够维持人体细胞内LXR表达水平动态平衡的自我调节负反馈通路。该通路中包括了两个关键的调控因素:1)SREBP-lc:在受到配体激活后,LXR的转录活性与自身表达水平上升,诱导其目的基因SREBP-lc的表达;2)hsa-miR-613:SRBEP-lc的表达水平上升后,其转录活性随之上升,进而诱导hsa-miR-613的表达水平。由于hsa-miR-613能抑制LXR的表达水平,从而使LXR的自身诱导受到抑制。
  • 摘要:Sirtuin家族作为Ⅲ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衰老及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我们前期研究首次证实SIRT6能够阻断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由于SIRT6的酶活性依赖于NAD,因此我们推测干预NAD的合成过程可能会影响心肌肥大。Nmnat是NAD合成的关键酶,在体外心肌肥大模型中我们通过筛选发现Nmnat2表达水平变化最为明显。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Nmnat2在心肌肥大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通过研究发现,在心肌肥厚过程中,Nmnat2的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均明显降低。同时认为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过表达Nmnat2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而这种作用依赖于其NAD合成酶活性,沉默Nmnat2表达,能模拟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提示心肌细胞中Nmnat2可能具有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SIRT6参于了Nmnat2对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的保护作用。
  • 摘要:本研究拟建立“研究GJ功能与化疗药物细胞毒性的关系”的实验模型。在转染并稳定表达Cx32的HeLa细胞,用药物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改变GJ功能,探讨GJ功能与顺铂细胞毒性的关系,并通过分析三种不同化学结构的镇痛药(吗啡、曲马多和氟比洛芬酯)对顺铂细胞毒性的影响与其对GJ功能的影响之间的关系,验证此模型的有效性。成功建立了研究GJ与抗肿瘤药物细胞毒性关系的实验模型并发现:由Cx32所组成的GJ形成能够显著增强顺铂的细胞毒性;抑制GJ功能,可抑制顺铂的细胞毒性;增强GJ,可增强顺铂的细胞毒性。曲马多和氟比洛芬酯抑制Cx32所组成的GJ功能,抑制顺铂的细胞毒性;吗啡对Cx32所组成的GJ功能和顺铂毒性均无影响。这些结果表明研究模型的有效建立,为寻找能够通过改变GJ功能影响化疗药物细胞毒性的药物提供了有用的模型。
  •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近十年来有关真武汤在肾病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整理总结。真武汤适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等证,为温阳利水之经典方。本方具有改善肾功能、改善肾组织形态学的病变、调节下丘脑一垂体单位功能状态等药理作用。尤其在改善肾脏功能方面有明显作用,通过减少尿蛋白含量,降低血脂等从而起到对。肾脏的保护。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西药对肾小球硬化的疗效并不理想,但真武汤对肾小球硬化能起到多靶点的治疗作用,可以防止肾小球硬化,延缓肾功能衰竭,进而提高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方温阳与利水并用且佐以敛阴之品,使之温热不伤阴,敛阴不助邪,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在肾病方面,真武汤常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肾病综合征等的治疗,并可配合西药治疗,降低西药不良反应方面也疗效显著,明显弥补西药治疗的不足,具有极大的发展应用前景。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上始终认为脾虚是本病的共性,而本方是健脾补肾的经方,对其有很好的治疗。在糖尿病肾病方面,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含量及改善肾功能等作用。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方面,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排泄毒素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功效。针对肾病综合症,真武汤可显著减少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尿蛋白排泄。
  • 摘要:研究苦豆子总碱对DSS诱导的C57BL/6小鼠UC的作用机制。通过研究发现,TASA通过作用于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上游蛋白IKKβ、p65和下游蛋白IkBα蛋白不同靶点发挥其治疗UC作用。
  • 摘要:探讨小檗碱对高脂-高盐-果糖饮食诱致大鼠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左室肥大的抑制作用。高脂-高盐-果糖饮食可以诱致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心肌肥大样病理变化;小聚碱和卡托普利处理,对该模型大鼠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压和调节血脂作用,并对其诱致的心肌肥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小聚碱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TNF-α和TGF-β生成以及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有关。
  • 摘要:综述近5年白芍总苷(TGP)在心血管、神经、消化、内分泌代谢、泌尿生殖、皮肤和骨骼系统病变等方面的药理研究,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依据。综括TGP治疗上述疾病的作用机制,仍以拮抗氧化应激反应和调整导致疾病产生及发展的炎症细胞因子及影响其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调节相关的细胞凋亡等为主线。今后TGP研究层面,仍应从整体或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基因以及信号转导通路等水平不断深入。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