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三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
第三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

第三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澳门
  • 出版时间: 2011-10

主办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会议文集:第三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科技馆肩负着对广大观众,尤其是对未成年观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重任.由于年龄、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等存在差异,因而,科技馆应该根据不同年龄的未成年观众的特点,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展览设计和展览教育工作.rn 关于辅导员的辅导和答疑,在科技馆常设展览中,展览和展品为主要教育形式,辅导员的辅导和答疑是为展览和展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辅助教育手段。因此,常设展厅中的辅导员应尽量避免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讲解,而是应该引导观众参与展项,从展项中自行获得收获和启发,当观众遇到困难和困惑时,展厅辅导员再伸出援手,进行辅导和答疑。rn 对于不同年龄的未成年观众,辅导员的辅导和答疑应做到态度诚恳、因材施教。面对这些最希望获得知识的未成年观众,常设展厅辅导员更应怀揣一颗真诚的心,耐心地为未成年观众答疑、解惑。在答疑、解惑时,辅导员不应用同一套讲解词和统一的讲解模式面对所有年龄层次的观众。当面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观众时,辅导员应根据未成年观众的年龄、观众数量和现场反应情况,及时更换角色,改变语气,变换语言,回答未成年观众的疑问,为他们排忧解难。rn 对于表演台项目,表演台是一种非常符合科技馆教育特点的展教形式,是常设展厅较好的辅助教育手段。表演台项目通常是一些难以设计成通过机械或机电手段自动运行的展品,但又是较为重要的科学内容,并且具有较好的展示效果。采用表演台的形式,通过表演台工作人员的表演或实验进行介绍,可以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表演台项目深受观众喜爱。rn 面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观众,表演台的形式和内容也应有所区分。例如,以主要受众群体为幼儿观众的儿童展区,表演台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形式宜采用科普剧的形式,这样有一定情景和故事情节的表演更容易引起幼儿观众的共鸣,从而激发其参与热情。而面对儿童观众和青少年观众的常设展厅,年龄稍大的未成年观众对于奇特现象的实验有更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表演台可以更多地采用实验的形式,选取一些经典的、反常规的化学和物理实验,通过惊奇的实验现象,引导未成年观众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索科学。
  • 摘要:科技博物馆开展校外教育需遵循"学生中心"原则,即一切校外活动的设计实施应以学生需求为主体,否则将流于形式.同时,校外教育还应建立于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社会价值需求等基础之上.首先,科学有效的活动教育方案是决定博物馆开展校外教育的关键因素.其次,建立长期稳固关系,充分融合馆校资源,实现共享与互动,高效发挥各自优势,为博物馆校外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再次,深化学校、教师、家长对博物馆教育的积极认同,保障校外教育方案的有效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校方的重视与高度合作,是博物馆能否在学生中顺利开展校外辅助教育的决定性因素.最后,提升博物馆自身科研能力,发行相关科普教育出版物,将极大扩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触角,弥补博物馆空间及学生时间的限制,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的冲动.科普教育出版物应源自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提炼文化的精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博物馆的奥妙与迷人色彩,引发他们的兴趣.为此,一套优秀的博物馆科普教育出版物将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博物馆的"行销成本",在更大广度和更大范围内扩大社会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如何让观众参观博物馆时感觉到这里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领域,充斥着新鲜的知识,接受着文明的洗礼,这就需要博物馆人不断地探索和挖掘.
  • 摘要:科普场馆作为开展科普教育的非正式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补充与拓展.馆校合作是一种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良好方式.目前已经有许多科普场馆与学校友好合作,共同开展各项科普教育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当前馆校合作开展科普活动的现状分析为切入点,探讨更好的合作方式,提出了通过馆校合作进课堂,利用科普场馆专业、系统的设备材料资源及人力资源辅助学校科普教育课堂教学,提高学校科普教育的实效性.
  •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村的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就自然产生了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如何关爱他们,在农村寄宿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科学知识、科学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等综合科学素质是实践《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学校应加强与科技馆的合作,这对提升外出务工人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提升未来国民的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rn 科技馆作为校外科普资源,其功能定位要从初期的展览展示向科普教育服务和资源研发转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中小学校科普教育活动的有效衔接,共建共享科普教育资源平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教育,推动科教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为课程改革做好服务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不断拓展场馆功能和扩大服务范围,加强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才能使其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总之,科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科普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为繁荣科普事业贡献力量。
  • 摘要:本文结合湖北省襄阳市科技馆实际情况,将科普场馆资源划分为政策资源、科学教育资源、社会资源和媒体资源4部分,分别探讨如何开发和利用科普场馆资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科学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rn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普场馆的资源将呈现技术性、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开发和利用科普场馆的资源,将其与学校的科学教育相结合,是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对人们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唯有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经验,才能在这个领域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更好地服务于科学教育。
  • 摘要:调查表明,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在课堂上的感受等学习动机以及教师的教态和语言使用是影响小学生对学校科学教育课程学习的重要方面.rn 小学生对科学问题及科学课的兴趣是影响其喜欢科学课的重要方面,这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越大,就越喜欢上科学课。rn 小学生在科学课上的感受对小学生是否喜欢上科学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小学生在科学课程上有愉快、成功等方面的正向感觉时,更倾向于喜欢上科学课程。对小学生来说,由在科学课上愉快的感觉而带来的对科学课的兴趣大于由成功的感觉带来的对科学课的兴趣。这可能是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rn 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的语言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喜欢程度。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语言简洁、生动也使小学生更倾向于喜欢上科学课程。rn 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与对科学基金资助的了解有密切的关系,值得关注。小学生对科学课和科学问题的兴趣引起他们对科学基金的关注。
  •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地推动着科技馆自身的发展和科学教育功能的转化.本文探析了在中小学新课改工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科技馆资源拓展科技馆的科学教育功能,实现科技场馆与学校科学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等问题,为科技馆科学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提供思路.
  • 摘要:广西科技馆科普志愿者团队建设工作在取得系列成绩的同时,也给志愿者行为与馆校结合科普教育留下了一定的研究空间.本文以广西科技馆志愿者团队建设为基点,剖析志愿者行为与科普教育间的相互定位和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馆校结合科普教育的新形式.rn 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广西科技馆馆校结合科普教育模式下的志愿者团队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有关志愿者团队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得到建立和完善,各项志愿服务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广西科技馆不断加强科技场馆与教育部门及学校之间的联系协作,优化整合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实现馆校结合科普教育新模式,为科普场馆科学教育发展活动注人新的生机与活力。众志成城,志愿精神之花在广西科技馆这块热土上夺目绽放,结成硕果。rn 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一2010一2020年)》持续深人贯彻实施的大背景、大趋势下,科普教育活动的内容结构及活动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广西科技馆志愿者团队建设为基点,通过充分理解志愿者行为与科普教育间的相互定位和作用,深刻认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推行“大联合、大协作”和馆校结合模式,形成点线面覆盖态势,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共同努力,从而达到推动全民科普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 摘要:实验教育是科学技术馆常设展览的有益补充,与常设展览相比,既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共同要求,又因其高度的参与性另具特点.实验教育的宗旨,是通过动手操作,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根据湖南省科技馆实验教育中心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从项目设计、器材配备、人员要求和场所布置等几个方面,对科技馆实验教育提出粗浅看法.rn 科技馆的实验教育活动需从青少年的学习特点出发,以科学rn的方式让青少年体验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增长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科学方法、习惯和思维。实验项目的设计应注重启发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具有可操作性和时代性,重视对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实验教育的软硬件配置,都需要考虑科技馆非正规教育的要求。
  • 摘要:馆校合作是科学教育的有效方式,如何利用科技馆资源、加强馆校合作是学校教育和科技馆教育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以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为例,介绍了其在实现馆校有效衔接方面开展的实践活动,并从人力资源角度,提出了推动馆校合作良性运行的对策支持.rn 东莞科技馆一直致力于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影响,特别注重对在校学生的科技创新培养。为此,东莞科技馆在人力资源、人才储备逐步提升的基础上,总结往年馆校合作的经验,于2010年推出了建立“馆校战略合作伙伴”项目。本着互相支持、共同发展、长期合作的原则,自2010年4月至今,东莞科技馆先后与东莞市内23家学校签订馆校战略合作协议,并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东莞科技馆与东莞市内的学校共同努力,精诚合作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技素质涵养而共同努力着。
  • 摘要:馆校结合是整合校内外科普资源、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有效手段.在信息时代的新背景下,大众媒介已经成为实现馆校结合的重要桥梁.本文立足工作实际,结合经典传播学理论模型,致力于探索馆校结合应该如何借力大众媒介,开展行之有效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传播活动.rn 世界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摆在了教育的重要位置。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已成为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繁荣科技、振兴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rn 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既要对青少年进行责任感、团队精神、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等规范性教育,又要通过具体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必须认识到,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事业是教育与教学的统一,是一项需要多方紧密配合、共同实施的系统工程。为此,如何整合校内外科普资源,实现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 摘要:青少年是科普教育的主要对象,我国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兴建了大批科普场馆,科技馆就是其中之一.然而令人尴尬的是,目前科技馆对青少年群体的吸引力正逐渐下降.缺乏创意的科技展品、内容乏味的科普活动和僵化的管理体制使科技馆正逐渐失去科普的魅力,重庆科技馆也存在这类问题.本文以青少年群体为分析对象,从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科普教育环境出发,结合重庆科技馆的运营情况,探讨如何吸引青少年群体参观科技馆的方法、为广大科普场馆的建设和运营,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提供借鉴.
  • 摘要:科学实验教育是现代科技馆一种重要的科普教育手段.科技馆的科学实验教育活动更强调在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某些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掌握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本文分析了3种科技馆科学实验教育活动形式,阐述了开展科学实验教育活动的主要环节和方法,并指出了科技馆开展科学实验教育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rn 学生是科技馆教育的主要受众对象,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互为补充、互为加强的关系。在科技馆开展科学实验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场馆教育的融合作用。从内容上来说,学校的科学实验教育涉及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场馆的科学实验教育活动就应该选择学校实验教育以外的主题;从形式上来说,学校科学教育强调“学习”和“获取”知识,场馆的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更多地强调“发现”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从方法上来说,学校科学教育是以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单向传授,场馆科学教育应该注重以建构主义为重点的自主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从目的上来说,学校实验教育追求的是验证某一论证的结果,场馆实验教育看重的则是结果之外的观察、发现、探索、创新和协作的过程。只有将学校教育和场馆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既有利于学校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又有利于科技馆自身的完善和发展。rn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各有其独特的育人作用,不能分割或对立看待。科学教人怎样做事,人文教人怎样做人;科学是人文的基础,而人文则是科学的升华。开展科技馆科学实验教育活动应把公众科学素质的培养和积极健康的人生观的树立联系起来,通过科学活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rn 科技馆在研发新的科普资源的过程中充满了艰辛,每个实验教育活动策划的背后都凝聚着策划者的不懈努力,一个科学实验本身的生命周期并不是很长,但是一旦成为一种资源就可以增加其活力。最好的资源共享方式就是制作科学实验教育活动资源包,资源包是为科普工作者(包括学校的科技馆教师、场馆的辅导员、科普志愿者等)开发设计的用于组织科普活动的资源总和,包括活动内容、适用人群、组织流程、教材资料、传播方法、评估方法、工具器材等。如果将人们实施的优秀科学实验教育活动以资源包的形式归纳、整理和提升,将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 摘要:科技馆与学校结合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对科技馆和学校的科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科技馆在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对科学教育活动的项目策划、内容设计、组织方式和队伍建设等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实践.提高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关键是科学把握需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
  •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科普场馆科学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以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课程"骨骼——生命的支撑"的课程及教具箱作为案例,详细介绍分析其内容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具设计等理念,为有效利用科普场馆资源进行学生科学教育提供借鉴,并就馆校结合、发现并利用科学教育资源提出了建议.
  •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前沿、社会热点考验着科技馆展示教育的反应能力,拓展性教育活动日益发挥着重要的科学传播作用.科普讲座因其时效性和灵活性强,成为科技馆拓展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以上海科技馆科普大讲坛转基因讲座的策划为例,总结科普讲座的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和听众组织等方面的经验,分析不足,并进一步探讨可能的改进之道.rn 首先,提高服务质量,整合各方听众信息,形成动态听众信息库。以培育忠诚听众为目标,提高对于社会报名听众和团体听众的服务,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整合每一次讲坛的听众信息,将偶然参与活动的团体听众个人信息(主要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纳人动态听众信息库进行维护,通过e-mail等传播讲坛活动信息,使其转变成忠实听众。rn 其次,深化沟通,加大宣传力度,渗透相关机构。以培育集体观众为目标,与相关单位进行信息的沟通,在讲坛活动前后通过宣传单页等形式对讲坛进行宣传,将主动邀请与主动参与相结合进行操作。rn 再次,整合相关资源,实现双赢。可将讲座活动的宣传与科技馆馆校结合等项目进行整合,在合作过程中加强宣传、介绍和推广,使他们对科普大讲坛有所了解,产生兴趣,主动参与讲坛活动。rn 科技馆拓展性教育项目是科技馆教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需要更深人地研究和把握其灵活性、时效性、互动性的特点,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根据不同的项目定位和公众需求,科技馆可以推出形式各异的科普讲座,在促进形式和技术的交融以及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亟待研究和实践。
  • 摘要:教育功能是科技类博物馆的核心功能,教育活动是科技馆工作的重要一环,特色教育活动项目最能凸显科技馆的教育功能和品牌.本文从目标、理念、资源、模式、渠道、实践、评估和社会反响等方面对馆校结合特色科学教育活动的特征要素进行探讨,并以广东科学中心科学探究营地这一特色教育活动为例,对馆校结合特色科学教育活动特征进行案例式剖析.
  • 摘要:当前,科技馆正从展览展示中心走向科学教育活动中心,即面向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提高,提供优质的科学教育活动服务.本文以重庆科技馆为例,将其实施"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中的实践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从科技馆服务于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讨论科技馆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策略、途径,以期为全国的科技馆如何利用场馆资源为中小学校科学课程服务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非正规教育和教育传播学理论不断发展与成熟,为更好地认识和开展科技馆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科技馆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教育传播机构之一,有着独特的特性和作用.本文探讨了非正规教育和教育传播学相关理论指导下的科技馆教育的概念、传播要素及模式,最后分析了当代科技馆教育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提升策略.rn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它注重对公众科学思想、知识、方法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强调参与、互动和探究的方式,对促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馆教育要不断加强对教育传播要素、传播模式及传播效果评估的研究与实践。相信在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科技馆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 摘要:苏州平江区少年宫坚持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普及为主"的原则,结合区情实际,坚持以机器人科普教育为抓手,突出抓好科技活动、师资培训、机制保证,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政策保障有力的学校科学教育新格局,在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方面进行了可贵探索.
  • 摘要:科普场馆是知识普及、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目前,随着科普场馆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整个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普场馆科普教育面临大好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正确发挥科普场馆的教育功能和积极做好科普教育规划,是今后科普场馆教育理论和实践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rn 提高科普教育质量,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高的科普教育队伍。为此,科普场馆在制度建设和管理实施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和支持科普人员的发展,调动科普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在管理中提高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rn 科普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认识到科普工作的开展不是临时性的应急宣传活动,更不是针对少数专家的,它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艰巨任务。科普场馆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科普场馆可以尝试开展有争论问题的讨论,如克隆问题、人类起源问题等,为公众提供讨论的背景知识,促进大家在讨论中增进对知识的深人理解。rn 教育基地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瞄准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咨政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料建设、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普场馆应充分利用教育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国家级一省部级一地市级金字塔形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优势,发挥基地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发挥强大的辐射示范效应,推动馆校结合模式创新,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rn 科研项目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重要载体,是提高科学研究组织化水平的有力抓手。科普场馆可以委托高校科研人员开展科研项目,这样可以以重大基础性、整体性、交叉性问题为导向,汇聚不同学科视野,形成集合优势,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形式会逐步地拓展开来,捕捉热点问题的敏锐性、视野和洞察力会逐渐增强,从而有利于促进科普教育的发展,推动馆校结合,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增强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的能力。
  • 摘要:科技场馆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目前正在探索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挑战,也是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学习思维的拓展、科学素质的提升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方式.但是其发展方向、适应环境、教育理念改变程度以及教育政策制定和落实都是影响新模式形成的因素,因此,中国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 摘要:目前,中国的科普场馆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是,这些科普场馆普遍存在展教资源开发面临的研发经费不足、创新型人才缺乏、市场供给匮乏三大困境.为了破解当前科普场馆展教资源开发的困局,本文提出通过加强研发人才队伍建设、多元化融资、尊重展教资源设计程序,带动整个科普产业的发展.rn 通过进修、国内外交流等形式,建立科普场馆研发人员在职培训体系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相关专家,举办科普场馆展教资源创意、设计与活动开发等不同层次的中短期培训班、研修班;组织科普场馆的展览设计人员参与其他科普展览和活动项目的开发,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科普展教资源开发与制作的人才、团队与组织;鼓励和支持(培训)科学家、技术专家积极投人科普场馆展教资源rn的研发与设计;在实践中培养一批富有热情和创新意识及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化、管理型、专家型和技术型的优秀研发人才队伍。rn 在切实加大政府科普投人的同时,营造有利于全社会参与科普场馆建设与运行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国外经验表明,企业赞助是科普重要而稳定的经费来源之一。通过制定、完善和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及保障体系,改善社会资本的投人机制和渠道,提高企业投人的积极性;积极搭建知名度高、公信力好、管理完善的接纳科普投人的第三方机构,加强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赠、资助等形式参与科普场馆建设和运行,保障展教资源开发经费。同时,参与科普投人也是企业树立社会形象、获得优质劳动力的重要途径。rn 在以人(观众)为中心的基础上,提倡主题展开式、构建展示内容故事线(展示脉络)的设计思路,严格遵循理念研究、内容设计。展品设计三阶段的展教资源设计程序,创新科普场馆展教资源的开发、设计与制作。将展品设计之前的两个阶段理念研究与总体策划、展示内容设计与展品设计阶段同等对待,给予充足的创意周期。同时,给予创新型展教资源开发更多的经费支持,允许创新失败。这样,才能规范科普场馆展教资源的开发,吸引创新型企业的参与,提高中国科普场馆原创、优质展教资源的数量和质量。rn 在保障科普场馆自身开发人员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充足的开发资金和科学合理的设计程序,促进科普场馆展教资源的开发规模和质量,带动科普产业的形成,最终实现科普场馆通过市场协助获得优质原创的科普展教资源。
  • 摘要:根据笔者在西柏坡中学支教的教学实践,把大气压的有关知识有机融入科普剧中,在教学中和学生自编自演物理科普剧,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n 打开中小学的各门教材,很容易发现,教科书上的很多内容都与科技馆的展品或者教育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技馆为公众营造了体验科学、启迪创新的情境,是补充学校教育空白的最好平台,也是开启科技想象空间、激发青年学生科技热情的最好场所。馆校结合的模式在中国科技馆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更多的科普场馆和学校去探索和尝试。中国科技馆赵有利书记在西柏坡中学参观考察的时候,指示笔者要利用这次支教机会,紧密围绕“如何将非正规教育和正规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把科技馆非正规教育开展得更好”这一课题逐步摸索经验。rn 科普剧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科普形式。它将科普知识、科学实验等以表演剧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观看表演、跟随剧情发展的过程中接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参与科学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通过科普剧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中国科技馆展厅科学表演台本来就有关于大气压强的科学表演,于是,笔者根据教学安排和西柏坡中学的学生一起排练了这场科普剧。rn “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活动”。想象在科普剧创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创作科普剧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精心设计故事。也就是说,在创作时,需要具有天马行空的思维,但这种天马行空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需要教师熟悉教材,仔细揣摩,不断总结、体会,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好的题材。rn 实践证明,师生一起表演科普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整堂课充满着欢声笑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探究、互动交流、注重反馈的新课程理念,三维教学目标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得到了落实,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把物理学相关史料进行重新组织、构思,以科普剧的形式呈现,也算是在物理知识教学中渗透物理文化、展现物理学思想和方法的一种新的尝试。
  • 摘要:科技馆界一直都把科技馆教育归为非正规教育,各种理论文献也对非正规教育和正规教育进行了明晰的区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我国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这是由科学教育的特点决定的.2001年开展的"做中学"项目,使中国科学界第一次有组织地介入了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把关注点聚焦于正规教育,聚焦于对于培养公民科学素质具有基础作用的小学和幼儿园的科学课程,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2006年开展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了"校外科技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引导全国科技馆界对馆校结合方式和途径进行实践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通过对科技馆近年来推出的"科普剧进校园"、"物理衔接体验营"、"科普剧创作表演教师培训"、"科普志愿者风采展示"等活动分析,提出了对馆校结合方式和途径的自我认识.
  • 摘要:科技馆不止是地域上一座标志性的建筑,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标杆.近年来,科技馆在科普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不少城市加快了科技馆的建设步伐.如今,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青少年文化宫等科普场所已经成为科技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传播阵地、拓展阵地.场馆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科普活动开展的程度、成效息息相关,因而在时代背景下探讨科普资源的有效利用意义深远.
  • 摘要:作为新形势下的新型教育模式——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的承载体,科技馆的实验教育在课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关联性、差异性等科学教育原则,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重要作用.rn 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其核心功能是实施观众可参与的互动性科普展览和教育活动,以普及科学教育、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思维为目的,利用常设展览、短期展览和互动性的展品展项,开展互动性科普展览及具有科技馆特点的其他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等形式的活动,对观众进行科普教育。rn 随着科技馆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科技馆增设了实验教育中心,针对学生群体,结合学校现状设置实验教育课程,为开发学生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内容搭建了平台,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了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结合,发挥了更深层次的科普教育作用。
  • 摘要:结合武汉市院士的情况,探索设立院士展厅,办好常设展览,由单纯的展示教育向多种科普教育方式转变.rn 常设展览是科技馆科普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办好常设展览,使之常展常新,是科技馆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院士展厅应是科技馆科普工作的一部分。设立院士展厅是非常必要的,可开辟与院士对话的渠道。与院士对话,其实也就是同科技馆、同这座城市的发展理念对话。rn 武汉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将武汉港客运楼(总用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改建成为武汉科技馆新展区。新展区位于汉口江滩,毗邻武汉关、江汉路步行街,处于武汉旅游、商贸、城市休闲的中心地带。武汉科技馆现正筹备在新展厅中设立院士展厅。当然,既要吸取兄弟馆的经验,还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武汉科技馆新展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蕴含丰富的人文资源,寄托着百万市民的殷殷期盼,所有这些决定了新展区将成为科技馆建设中的点睛一笔。期待院士展厅是常设展览中的一份美丽画卷,这份美丽跨越若干年后,仍能在科技馆的建设中别具一格,光彩照人。
  • 摘要:科普剧是一种新颖的科普教育方式,自传入中国以来,已逐渐受到各地科技馆和学校等科技、教育单位的关注.目前,全国已有数十家科技馆在编排和表演科普剧,并尝试开展科普剧进校园工作.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于2007年成立了科普剧团,5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广科普剧,在科普剧进校园方面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借鉴意义的道路.rn 自2006年年底引人科普剧以来,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以下简称东莞科技馆)一直致力于打造科普剧品牌项目,2007年成立了科普剧团,并逐步建设成为一支以影视表演、音乐教育和幼儿教育等专业为主的专职科普剧演员队伍。2008~2010年连续3年举办了全国科普场馆科普剧大赛或邀请赛,同时在东莞市范围内开展科普剧选拔赛,将科普剧进校园活动由单纯的“到学校表演”发展为“帮助战略合作伙伴学校建立科普剧团”,并“激发学校自行创作与表演科普剧”,让科普剧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n 东莞科技馆的探索实践,从人员队伍、专业技能、学校支持力度等方面保证了科普剧进校园工作的有效性、长期性与持续性,使科普剧这一先进的科普传播形式可以真正走进校园并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笔者认为,东莞科技馆的探索,可以为与东莞类似的地区开展科普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 摘要:科技馆和学校是科普教育的主要力量.本文对目前科技馆和学校科普教育的合作方式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新形势下馆校合作的目标、原则,提出了创新馆校科普教育新合作方式的对策.rn 科技馆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力量,学生是科普教育最重要的对象,馆校合作开展科普教育是科普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新的时期,创新合作模式,在经费、人力资源、工作机制和工作平台等几个方面形成新的合作机制,必将有力地推动科普教育深入学校,深入学生,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好奇与热爱,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杰出的科技人才,有效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馆校结合青少年生物多样性教育,即在中小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中,采用学校教育与场馆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本文对馆校结合青少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活动内容与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青少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教育、保护意识培养、保护生物多样性道德观树立、保护能力提升;教育体系的构建,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因地制宜、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好教师与场馆相关人员的培训,理清场馆资源;在工作形式上采用课堂与非课堂形式组织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活动,积极推进青少年生物多样性教育.
  • 摘要:在国外教育中,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形态已有相当的发展历史和成效,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两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上的广泛重叠使得馆校合作成为可能.本文首先对馆校合作的资源基础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两者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平等和互利是馆校合作得以长期持续的基础,选择恰当的合作途径是馆校合作成功的前提以及明确的目标,同时,为实现目标而进行流程控制是提升馆校合作质量的保证.
  • 摘要:科技馆担负着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使命,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本文分析了科技馆与学校科学教育结合的必要性,重点以"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实践为依据,从博物馆学的视角阐述馆校结合的主要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馆校结合的思路与对策.rn 国外的科学教育已形成一定的体系,发展也较成熟,科技馆应积极引人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探索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应充分利用国内教育领域的新成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探寻有效的新方法,并及时将经验与兄弟馆进行交流与推广。与学校协手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应积极融合科技馆的展品展项、小实验、小讲台、科普剧、科普表演等多元化的手段,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rn 目前,不同的学校对科学教育的认识还有较大的差异,实施上甚至出现“作秀”的现象,以应付考核及检查,考试压力仍然是阻碍科学教育开展的最大因素,学校应重视校长、科学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应赋予学校更合理的课程自主权,形成有效的科学教育课程运行机制。学校方面应主动提出自身的需求,让科技馆方面能够详细了解、分析研究学校师生的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学校根据自身需求回应科技馆的提议,选用科技馆所提供的活动。针对学校、科技馆直接运作科学教育存在的操作环节的不足,建议由第三方介人,实现学生到科技馆学习的经常性、持续性和系统性。rn 要营造良好的科学教育大环境,除了馆校双方共同努力外,还离不开其他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学生家长也应充分了解并参与其中,逐步让整个社会对科学教育有更强的认同感。政府应重点加强引导和组织,制定各种政策和措施,加大对馆校结合的支撑力度,把科学教育融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中,各方职责明确,齐力推进,逐步形成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网格化格局。rn 人才培养是科学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技馆与学校应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与高校、国内外科普专家、机构等进行沟通合作,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主体的培训工作,制定培训标准。结合科普试点示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和项目,进一步了解学校科学教育的实际需求,调研不同形式的科普模式。依托课题和项目的策划和实施的方法,让每一位参与者能够学习并取得进步,达到锻炼人才的目的。
  • 摘要:作为一种引导学习的有效工具,学习单在博物馆与学校合作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学习单的特征、分类和学习策略等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小学1~5年级学生认知差异性的学习单设计及其情境化应用.同时,以小学3~5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分析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对于学习单在设计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rn 在内容设计方面,应当注意一份学习单的设计集中于一个主题或一个展区,每一个问题涉及一个科学原理或科学现象,知识点不宜设置过多,以1-3个为宜。否则,在参观体验的情境下,理解和掌握过多的原理和知识点,难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差。科学知识的专业性应当注意对应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避免出现越级的专用名词或术语,给学生造成理解困难和挫败感,打击其积极性和自信心。rn 强化合作学习的应用,设计一些需要与同伴合作完成的题目。也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的形式,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与他人分享观点和成果。rn 在形式设计方面,尽量避免使用不定项选择和主观简答的形式,多采用单项选择、图文连线、是非判断、绘画、发散型思考等题型。宜采用清晰简洁的展示实物图片,配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rn 题目的编排应当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果是一个主题展示区域,通常都包含特定的故事线或展示脉络,学习单的编排与其相吻合,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展示的内涵。也可以参照展示区域的动线设计安排学习单的内容,从参观体验的角度,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顺序参观体验。rn 情境化应用环节,在讲解和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低年级学生的辅导和指引,加强对男生的注意力和行为的引导。在参观体验活动结束后,应当预留一定的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场地,以利于学生完善学习单,提高教育效果。
  • 摘要:如何充分利用科技场馆的现有资源,开发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和热爱科学知识,为学校教育提供有益的补充,一直是"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重庆科技馆主题科学教育活动的实际,探讨了一些科普场馆资源开发与中小学校基础课程教育相结合较为紧密的科普活动,并提出了该类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步骤(程序)及活动效果的常规评价指标.
  • 摘要:作为科普场馆的一种,科技馆肩负着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启迪科学思想的重要使命,是正规教育的重要补充.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科技馆的教育功能逐渐彰显出来,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如何利用科技馆的现有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科技馆的新资源,是时代赋予科技馆的又一使命.本文以重庆科技馆为个案,试从科技馆的资源分析,透视科技馆的生存环境,并为新兴科技馆的发展开辟路径.rn 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各项硬件资源,还需要勇于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充实场馆内容,着重加强科技馆的软件建设,依赖各种社会资源,自主开发或共同合作,充分展现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进而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