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首届地学文献学术研讨会
首届地学文献学术研讨会

首届地学文献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1-11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图书馆

会议文集:首届地学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76条结果
  • 摘要:地质档案在现代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地质档案部门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主要切入点,这就对地质图书馆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仅要注意地质档案人才的合理配备,保持地质档案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还要 加强对地质档案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以及建立和完善地质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人尽其才的机制。
  • 摘要:本文分析了基层单位图书队伍的现状,指出了图书工作者综合素质自我建设在做好图书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加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知识,还要提高外语水平,以及掌握专业知识。
  • 摘要:本文利用SCI数据库的基金项目检索功能,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2008年至今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基金资助的论文分别从论文产出情况、论文机构分布、论文国家/地区分布、学科分布、期刊分布、作者排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由于基金名称翻译书写不规范,还有一些论文只写了具体的项目名称或只写了基金号,没有写地质调查项目基金的名称,而具体的项目名称数量庞大,很难用一个检索式表达出来,所以,不管用多么优化的检索式都很难避免漏检,这也是目前文献计量分析工作的一个难点。为了提高计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加强科研基金项目名称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目前,国内的CNKI和CSCD数据库都有基金资助分析功能,对统计和分析我国的科研论文有着重要的意义。而SCI数据库新增的基金资助分析功能则使得对世界各国科研基金资助科学论文情况的研究成为可能,虽然这个功能开展的时间还短,数据回溯量还比较小,但是可以预计,随着这项功能的完善,对于推动和繁荣世界各国科研投人产出力及成果影响力和相关科学计量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进而推进科学基金制的科学完善和良性化运作,加速世界科学技术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需求与开发矿床数量的比例失调,为确保俄罗斯矿产资源的长期有效发展,俄罗斯对新矿床的勘探意义变得极为重要.俄罗斯矿物原料基地建设是依靠矿产勘查,并开发新的能源与矿物原料生产基地。主要以勘查油气田、贵金属和金刚石矿床为重点。总的来说,俄罗斯矿产资源从生产和贸易的角度可分为,有发展前景的原料基地,潜力型原料基地,改造型原料基地,以及缺陷型原料基地。近20年来,由于矿物原料基地资源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大力开发,致使它的潜力明显削弱,首先表现在老矿区的原料基地日趋枯竭。因此,俄罗斯目前主要是开发原料新区的可能性。原料新区已进入大力补充勘探、基础设施设备安装和工业开发阶段,这是保持生产规模以及为经济增长提供原料的必要条件。
  • 摘要: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研究直接产出的重要形式,也是全球科技共同体确定和评价科技贡献的重要依据。科技论文可以从不同层面反映我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国内外科技界交流的情况。运用文献计量方法来统计并分析科技论文在国内外数据库中的收录与引用情况,已经成为定量判断学科研究水平和评估科研人员学术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要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必须确保源数据的准确性,源数据的误差将导致分析结果产生偏差。因此,必须首先将这些源数据进行清洗。
  • 摘要:定量优化方法在国外很早就被运用到长期性地下水监测网(LTM)的设计中,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在我国全国地下水监测网络的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引进和吸收国外近年来有关地下水监测网的定量优化设计的新方法和新理念.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上当前主流的几种LTM定量优化设计方法的特点和典型应用案例,并指出了其适用范围与不足,最后对国内地下水监测网的优化设计与建设提出要充分发挥定量优化设计的优势,一是在实际部署监测点以前判断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二是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以便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地下水监测网的使用效率。并且要提高地下水动态数值模拟的精度和可靠性,促进定量优化设计,还要开发与优化设计算法相关的软件,逐步提高定量优化设计的水平,以及在局部场地地下水监测网的基础上,向区域性乃至国家级监测网的定量优化设计方向发展。
  • 摘要:中国地学索引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编制的各类专题索引、系统索引、检索工具书等多达几十种.本文以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为例,详细地介绍了30种中国地学索引出版物情况及编制方法,我国地学索引编制具有起步较高、收录范围广、报导年限长、编排有序、编辑质量较高等特点。由于多种因素期间在索引编制中出现重复编制,如《中国地质文献目录》(1962-1981)第四编;《馆藏地质新书目录》(1967-1970 ) ,(1971-1972),(1973-1979);《地质期刊资料论文索引》(1973-1977 );《国外地质期刊论文索引》(1977-1978);《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地质学》(1978-1988);《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地质学》(1979-1985 )。在索引的编排及形式上基本还是采用传统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编索引和数据库技术在我国开展,索引工作全面实现了计算机化,款目著录均采用国家标准GB3468-83,GB3793-83格式进行,在索引编排上进一步规范化,但在“分类目录”编排却是各自为政,多种多样。如用“中图法”或“自编分类表”等。
  • 摘要: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信息技术发展等几方面分析了新时期地质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和新的要求.结合地质图书馆的自身特点与优势,提出了建设移动地质图书馆的构想,并指出了移动地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丰富数字文献资源馆藏,开发移动地质图书馆管理平台,培养和建立图书馆职工的服务意识,以及建立多学科、多样化的战略性人才储备机制。
  • 摘要:中国地质图书馆在为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科技查新服务的同时,为各大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服务。随着馆领导对科技查新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在制度、人员结构、激励机制和工作流程方面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今后中国地质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的重点是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查新服务单位,扩大查新量,优化查新员专业结构,提高查新员的自身素质,提高查新工作质量,以及进一步完善查新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格按照IS09000质量认证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 摘要:在简要分析图书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服务要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要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资源保障体系,开展多元化信息服务,研究用户需求开展深层次知识服务.并通过对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的分析研究开展服务,实现增值服务.
  •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来临,给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导致图书馆在形态、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图书馆作为信息的主要集散地,在网络环境下,只有提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读者服务,以适应网络环境引起的变革、深化,拓展图书馆服务,才能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为了适应地质工作改革发展转型的新形势,中国地质图书馆重视常规服务功能延伸与新型服务功能深化,加强服务领域拓宽与服务深度拓展,从而不断提高了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机制,切实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快捷、全面的服务。用“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理念,用网络化、数值化、个性化、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来重新审视图书馆现在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布局、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设施、服务戒律、服务行动、服务形象。平时,在工作过程中多问一下为什么这样做或必须这样做,多考虑一下目前这样做是否以读者为本,是否方便读者,是否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否能够引领读者走向未来。这种思维角度的转换和创新,必然会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发展动力。
  • 摘要:本文论述了读书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图书馆在全民读书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是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阵地,图书馆起营造读书氛围、掀起读书热潮的主要作用,以图书馆为基地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图书馆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以及以读书活动为主体,创新图书馆服务。阅读是美丽的,也是美好的。图书馆在“读书活动”这块沃土上,将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为传播文化信息,推进科学技术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学渊源、地学文化的概念、地学文化的文化渊源、地学文化的美学内涵入手,对地学文化中的美学元素、地学文化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在地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地学文化的旅游价值进行了探讨,对地学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摘要:地质矿产图件是地质矿产开发的第一手基础资料.本文在课题工作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地质图书馆境外地质矿产图空间数据库初期建设的意义、概况,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境外地质矿产图件空间数据库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中国地质图书馆藏境外地质矿产图信息索引库,扫描索引库中境外地质矿产图件,重要境外地质矿产图图例和注释的翻译,重要境外地质矿产图矢量化。而中国地质图书馆境外地质矿产图空间数据库初期建设成果主要有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国外地质矿产图信息索引库,2000幅国外地质矿产扫描图件,地质矿产图图例和注释译文,以及30幅国外地质矿产图空间数据库。目前,中国地质图书馆藏境外地质矿产图空间数据的初期建设,经历了近一年的辛苦过程。工作过程中工作组通过与相关单位积极沟通,聘请相关专家做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等途径,克服了较多难点问题。在总结收获和不足的同时,将进一步努力做好做强中国地质图书馆藏境外地质矿产图空间数据的后期建设,力争尽快打造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境外地质矿产图空间数据在线服务平台。
  • 摘要:文章在阐述数字图书馆概念的基础上,以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权与著作权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国内有关数字图书馆著作权法律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从立法方面、技术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著作权,以期达到数字图书馆与著作人、公众的利益协调发展的目的.
  • 摘要:本文阐述了数据库及电子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电子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法律问题,结合欧美国家关于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实践与探索,针对我国应对电子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出稳健地推进我国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探索,积极推动我国数据库产业的快速发展,酌情借鉴欧美关于数据库特别保护立法经验。结合我国著作权法实施以来的经验和实情,在著作权法中规定专门的条款,适当降低对数据库独创性的要求,并指明数据库特别保护方向和分寸,以作为一种过渡性的保护措施。而对于数据库的内容,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或者世界贸易组织明确要求成员国承担义务之前,不应予以保护。
  • 摘要:科学普及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性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上的每一个单位或个人都是科普对象,而每个单位和个人又都可能开展科普工作。作为具有公益性服务性质的地质图书资料馆藏机构有义务和社会责任,开展地质知识的科普工作,同时也是图书资料部门拓宽服务领域、扩展服务对象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提升地质图书资料服务部门的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地质知识的科普水平。因此,领导要重视,并且把科普工作纳入常规工作,还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作科普读物的热情,精心选材,要有编写科普读物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及向现代科普转型。
  • 摘要:程朱理学由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始创,其间经过弟子杨时等人的传播,到南宋由朱熹完成.湖南士人自宋代湖湘学派创立起就奉程朱理学为正统,此风近千年不变.又因岳麓书院的长期影响,才使得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一批较有名望的学者及领袖人物.它是近千年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也是东亚文明之根。程朱理学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儒学思想,而且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自己,同时还保留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影响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教育源远流长,湖湘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演进和擅变的过程中,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湖南教育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湖湘文化的传承是湖南教育发展的 。当今世界正在走向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程朱理学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影响,“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它以传统理学心性之道和践履思想、乡土情结为内核,讲求经世致用,以区域意识和乡贤崇拜来延续自己的传统,不断强化区域象征话语体系,构建起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其必将对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继续产生一定影响。
  • 摘要:从2003年6月6日就任中国地质图书馆馆长,到2009年6月6日就任国家土地督察专员,笔者在图书馆工作了整整六年.图书馆这六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前三年是改革探路,后三年是创新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具体工作思路主要体现在2003年重点是理思路,促改革,2004年侧重拓展服务,创收治穷,2005年工作主题是治学,积极倡导岗位学习、岗位培训、岗位研究,营造学术氛围,提高队伍素质。自2006年开始,图书馆开始走向创新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体制创新、服务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四个方面。
  • 摘要: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咨询服务工作是我们的职能和义务。21世纪初,作者对咨询作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总结,把服务分为若干类,每一小类冠有名称并附有实例说明,附的实例有简单的、有复杂的,简单的一两句话即可表达,复杂难的要几个小时或一两个月才能完成。这个整理成册的本子馆内不少同志看过。理论上归纳为火花理论。火花是指咨询需要专业知识,情报知识和图书知识,经由量变到质变交叉反复所迸发出的火花。收藏是立馆之本、服务是立馆之标、文化是立馆之翼。这三方面的工作都是要通过量与质的工作和认识互动来实现的。量是基础、是积累,质的认识才有深度和高度。如果说科学家的本事是头脑敏锐,有能力破解自然奥秘;作家的强项是笔头过硬,能提供有价值和美感的精神食粮;教师的优势是口吐莲花,能巧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一个图书工作者的能耐就是在图书馆的收藏、服务和文化研究上有所见解、有所建树、有所创新。
  • 摘要:“在新时期下如何建设好地质图书馆”是一个长久且需要不断摸索的问题。首先,新时期要求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看准时机,找准抓手,快速进入角色,抢占先机;作为地学专业馆就是要在地质学专业上做到最好,要逐步加强各学科的人才建设力度,有层次有计划地把业务团队打造好;图书馆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所在,是人们的身份和标志的象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是人们的服务理念,文献资源量是人们的生命,有效利用资源、二次开发资源是人们的生存质量的体现,多种渠道增加馆藏量,通过采购、交换、上缴、赠予等形式,使得本馆地学文献种类多元化、平台全面覆盖化。发展要求已经将“新时期、专业馆、图书馆”三个概念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三者不可或缺,不可单独发展,所以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和形势已经形成,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秉承着前辈的期盼,继承了宝贵的财富,发扬塑造自己的精神,应祖国富强进步之需要,为地质事业的蓬勃发展,以“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为己任,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地质之魂为信条,甘为人梯,开拓进取,做一块为地质事业发展进步、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基石。
  •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过去传统的纸本印刷也逐渐被各种各样的数字介质取代,但是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网络攻击的盛行,使得数据安全越来越重要.为保证《中国地质文摘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应该从保障网络安全、避免人为错误、防止硬件损坏等多方面入手,保证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或更改.
  •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表现形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数字图书馆开始走向舞台。数字图书馆总体上表现为两种形式,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经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和重新组织而建成的数字图书馆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形式,直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上图书馆则是另一种重要的存在模式。后者与前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资源并非基于某一个或几个传统图书馆,而是直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加工、整理,并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这种数字图书馆通常是由图书出版、经营部门及数据库生产部门,或者由专门提供电子图书借阅的网站等建立起来。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过去只单纯从事图书出版的机构或商家将出版物与网络发行相结合,通过建立自己的主页提供图书信息,并开展网上售书服务,构建自己的网上图书馆,出现了数字图书馆这种表现形式。它同样具有存储数字化、传输网络化、服务用户化、资源共享化这些数字化图书馆必备的特征,具备数字化图书馆的表现形式,可以从图书借阅及收取信息费中创造利润。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发展数字图书馆并占据主导地位是图书馆义不容缓的责任,而搞好图书馆网站的设计是首要的任务。而图书馆网站设计的原则主要有内容第一原则,永葆新鲜原则,形式多样原则,以及互动服务原则。因此,图书馆网站设计策略要明确内容,规划结构,注重形式,美化页面,加强服务,体现互动。
  • 摘要:加强地质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依托丰富的馆藏地学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优势,实施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全过程的跟踪服务,使地质图书馆的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家规划需求、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地质文献情报在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中的作用.
  • 摘要:对特藏文献的保护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图书馆事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保护,开发和利用就无从谈起,而整个图书馆事业也就无从发展。要使图书馆、博物馆等收藏单位的特藏文献得到有效的保护,那么建立特藏文献室,对特藏文献进行特别、特殊的收藏和保管就是保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特藏文献室的建设与管理主要包括库房建设和库房管理。图书馆特藏文献室的建设,从有关部门宏观管理的角度讲,只是认为这种方式很好,应该提倡;但从具体工作来讲,这是文献保管单位的事情,要结合馆藏情况适时安排。对全国范围内数量众多的图书馆来说,目前还不适于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来要求。特别是地处偏远的民族地区图书馆、博物馆等民族特藏文献收藏单位,其建立特藏文献室的条件还远不成熟。国家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先在条件较好的单位发展试点,有步骤地在一些大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建立特藏文献室,待取得一定经验后再行推广。
  • 摘要:本文结合开展学科馆员上门服务调研活动,分析目前中国地质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就目前学科馆员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便促进并推动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总之,中国地质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不少基础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相信随着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学科馆员的工作将会逐步得以开展和深化,对于中国地质图书馆今后的创新服务将起到重要作用。
  • 摘要:地质科技情报是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不断促进地质科研进步的桥梁.除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杂志、报纸、网络外,内部论文、研讨资料等也是地质科技情报的主要来源;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新形势下,充分利用科技人员的优势,收集整理科技信息,加强科技情报研究,促进单位发展是新时期的工作要求.
  • 摘要:情报信息是科研工作的基础.由于地质行业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生产一线与图书情报机构脱离较为严重.因此生产一线对图书情报机构的有针对性的主动服务需求更为突出.目前我国地质行业图书情报机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地质行业图书情报工作服务还存在更新缓慢,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存储混乱,电子化不足,服务质量低下,人性化不足,以及动态信息把握不足,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为此,提出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型情报搜集平台,完善纸质情报的电子化,培养专业人才,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建立监督、评价系统,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 摘要:文献检索是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是从事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科技文献可使科研人员在设计和工作中继承和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减少人力和投资方面的重复与浪费,以最少的代价和最佳的方案取得最满意的结果.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国外地学数据库及其检索的相关技巧,介绍了科技文献检索的步骤,而常用的科技文献检索途径一般包括选择合适的关键词,适当缩小查找范围,适当扩大搜索范围,以及逻辑查找与高级搜索。妥善的利用检索技巧不仅有助于提高检索效率、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助于科技情报研究和文献工作人员思考与建立检索策略。同时,能减少人力和投资方面重复与浪费,以最少的代价、最佳的方案取得最满意的结果。
  • 摘要:本文在详细分析中国地质图书馆职工队伍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引进高层次专业骨干和管理骨干,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人才使用和管理机制,以及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总之,在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中,人才发展和职工队伍建设工作既要“开源”,又要“节流”。既要在现有的人才资源中挖掘和培养出数量多、质量高的各类专业人才,还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科研、生活环境和条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同时还要建立起“开放、动态、竞争、激励”的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机制、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以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 摘要: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它是广大地质工作者通过艰辛劳动而获得的宝贵财富,是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信息资源.本文是档案管理人员在接触各种地质资料的同时亲身感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对地质档案所付出的"情"与"爱".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管好用好地质资料可以为矿业发展、工程建设、环境建设、科学研究、科学普及等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 摘要:近年来有关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在馆员队伍年轻化、知识结构合理化、学历层次大幅提高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进修渠道不畅、发展空间比较狭窄等因素,馆员普遍缺乏职业成就感、工作满意度不高。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图书馆应改变员工工作内容的单一性和简单性,在一些有能力员工的现有工作中安排执行特别的项目,探索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新途径,适当增加工作的内容、领域或难度等,使员工们的工作更加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面对当今资源数字化网络四通八达的挑战,图书馆员理应充实自己的技能,以适应这些变化。图书馆员理应寻求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中,做出成绩来。最后,转化自身的认识也很重要。
  • 摘要:地质资料是城市规划建设必需的基础信息,高效地利用地质资料对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明确滨海新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就系统建立所涉及的开发技术路径、系统体系架构、功能实现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使用此系统可实现基于空间地理位置的地质成果资料的网上阅览、查询与分析,对于创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方式,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程度也日趋完善.尤其国家级、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在硬件设施和软件开发上较20世纪已有了巨大的飞跃,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合理、全面的管理模式.而众多的基层地质资料管理单位在这些方面远远却落后了.基层地质资料管理单位作为地质资料的形成和汇交人,探索管理模式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基层地勘单位地质资料管理存在现代化管理程度较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资料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及资料“地方保护主义”观念较强的问题。为此,提出不仅要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要加快地质资料数字化以及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
  •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字图书馆概念、功能等的介绍,结合现今数字图书馆的状况及特点,分析了目前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固有投资机制与数字图书馆运营模式的冲突,文献资源重组工程浩大,资源共享及其安全性保护问题,技术支持不足,以及数据库信息的使用期限的挑战。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在硬件方面,不仅要加强对数字图书馆各项指标技术的规范化建设,还要加强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也要加强关键技术的引进,人才培养,并且加强合作避免重复建设,开拓其他服务项目,以及进行数字图书馆的管理。而建设好数字图书馆,更是标志着一个国家图书馆水平的发展及进步。建设维护好数字图书馆,不仅会方便广大读者,更是彰显一个国家文化实力文化底蕴的方式。我国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时,要充分借鉴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依据本国国情进行建设,同时融入本地区特色文化。重视资源充足及整合,使数字图书馆既是数字联合体,又是数字信息库。总之,合理、高效、科学的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 摘要:文献数据库是重要的文献情报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在简介本数据库发展历程、数据库建设、开发利用基础上,提出了数据库的发展趋向是打好数据库基础,体现二次文献数据库的优越性,优化数据库检索平台,提供多种服务方式,增加数据库统计功能,开展文献计量学研究,加大数据库产品开发,提供多方位服务。
  • 摘要:编目数据质量是联机编目书目数据(以下简称联机编目数据)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分析了联机编目数据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统一编目规则和机读目录编目手册,提高编目人员的素养,建立数据质量审查团队,搭建信息反馈平台来控制联机编目数据的质量。
  • 摘要:为了共享文献资源,就需要联合编目。建立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各成员馆按统一的要求对文献资源进行整序、加工,揭示文献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使其从无序化转为有序化,使编目数据规范化、标准化。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一个符合要求的高质量书目数据库,才能实现共建共享的数据管理、数据交换、数据检索。编目是数据库建设的核心环节,图书馆的文献编目工作即是按照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文献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所做的记录。编目的过程由于数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原始编目和套录编目。不标准、不规范甚至错误的书目数据会使数据库质量下降。影响读者的检全率和检准率,也会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采访编目、流通管理、检索咨询等多项工作。数据库维护是极其必要的,数据库的维护工作是一项繁杂的、长期的、时时要做的工作。把数据库的维护纳人日常工作,把错误降到最小范围。数据库维护工作的内容多,数量大,有数据更新、替换、合并、删除、数据修改和整理、重复数据的处理等。健全的维护制度是标准化、规范化书目数据库的保障。
  • 摘要:阐述了开展图书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国地质图书馆继续教育的现状,提出不仅要有创新观念,还要加强学术研究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馆际合作交流以取长补短,也要培训与馆员自主学习相结合,引进激励机制,以及开展远程教育,实现制度化、数字化、知识化和技术化。
  • 摘要:本文利用分形几何学原理对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北中矿带、中矿带三个矿带断裂构造体系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显示三个矿带断裂构造体系都有很好的统计自相似性,中矿带分维值最高,其次是北矿带,北中矿带的分维值最小,显示了中矿带断裂体系结构最复杂、构造活动最强烈.据现有的勘探资料,三个矿带中矿床的分布与断裂体系分维值的大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中矿带发现的矿床数量最多,其中大型金矿床数量占三个矿带中大型金矿床总数的75%,三个矿带矿床的平均品位也与分维值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 摘要:本文采用科学计量研究方法,以CNKI平台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所收录论文为依据,检索2001~ 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基金资助研究论文5914篇,对其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力求全方位展示10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基金资助的成果,同时反映了我国科学研究的热点.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进一步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 摘要:本文通过抽样选取了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和SCI数据库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对其论文基金项目的表达形式进行了调查,并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基金项目资助论文表达形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基金资助机构制定统一的研究成果标注规范来指导申请者,并制订相应的成果汇交制度,便于以后对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由期刊编辑部规范基金标注格式,对于基金资助机构明确要求的标注规范(可查阅相关基金管理条例(办法)获得)应严格执行;对于基金资助机构未做明确要求的项目标注,编辑部可以通过资助机构的公开出版物或网站获取正确的中英文表达形式,制定统一的标注规范,并在投稿指南中明确进行规定。同一期刊其基金项目的表达形式一定要统一,不能作者怎么表述,期刊就怎么刊出。作者在撰写科技论文时,对基金项目的标注进行自我检查、核实,有效的个人规范行为可有效减少无效标注。建立基金规范数据库,将名称表达不一样,标注形式不一样,但是符合相关条件的就自动归到同一基金类型里面,有效地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 摘要:地质专业翻译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译者,首先,要认真学习地质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对地质领域的基础知识要有所了解,不懂的东西要主动请教,勤于动手,经常查阅工具书和地质词典,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应该经常查阅纸介质地质词典。有些译者喜欢使用网络和电子词典,当然,不反对使用,但是这些都没有纸介质的词典词汇丰富,例句解释到位。其次,要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译者要尽可能多地学习翻译理论,充分把握英汉语言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要及时善于总结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多学习掌握一些技巧,这样可以使翻译少走弯路,使文章译的更快更好。再有,要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学仅仅是为了知道和了解,将所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在翻译实践中才更为重要。不会用翻译技巧则说明这些技巧仍是人家的经验,会用才将其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东西。最后,要善于总结提高。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工作,总结出适合地质专业英汉翻译的技巧,在翻译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和译作的质量。提高地质科技英语翻译的能力绝非一日之功,对译者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要求都很高,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反复实践,才能有所成。地质专业英语翻译工作是进行地质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的前期基础工作,对做好地质科技情报研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地质科技情报研究发展的主体。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做好国外地学领域的科技情报研究工作就是一句空话,如果这个前期工作没有做好,地质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报告的质量就无法保障,错误的信息导致错误的结论,科学决策服务就更是纸上谈兵。随着政府和社会对地质科技情报研究提供的决策服务的需求的增加,对从事地质科技情报研究的地质专业翻译工作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科技体制改革和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质科技情报机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业务结构和业务方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此对从事这些研究工作的地质专业翻译工作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地质专业翻译工作是地质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的奠基基础,是地质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要想搞好地质科技情报研究,就必须有一个精良的具有良好的地质专业翻译水平和多学科综合分析能力的团队。
  • 摘要:情报研究是以信息和情报为对象,对其内容进行识别、整理、分析、综合、选择、推荐或加工出新的信息的过程。科技情报即科学技术情报,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带有科学技术特征的情报和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服务的情报。对于我国的科技情报研究而言,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科技情报的获取途径主要是通过传统公开的媒介获取和通过网络获取。地质科技翻译是以地学领域的科技信息为对象而进行的 情报、传播先进技术的工作。地质科技情报研究人员在进行地质科技翻译时,应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及时、准确、有效地为地质部门提供国内外地学领域的前沿信息和技术动态。所以,地质科技情报研究中的地质科技翻译具有更强的超前性和实用性,对地质科技情报研究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地质部门的发展研究和地调工作提供有效及时的信息。对于地质科技的翻译工作,要求具有扎实外语基础和较高的外语阅读能力,具有熟练自如地运用汉语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丰富的地质科技知识,熟悉相关的翻译理论、掌握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考据求证、译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地质科技翻译已成为地质情报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质科技翻译可以传播全世界地学领域的先进科技信息、研究技术和科研成果,在地质科技情报研究中能够起到前瞻性、实效性和可靠性等作用。此外,对于我国了解和借鉴国外地学领域的各种先进技术、发展战略等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摘要:通过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与《地质图书分类法》的结构与特点进行比较,旨在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特长,从而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组织与挖掘,加强专业与综合文献之间的融合,通过比较促使《地质图书分类法》尽快加以革新与发展.
  • 摘要: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文献流通速度明显加快,图书馆用户获取文献的渠道越来越集中在大型的数据库和大型的图书情报机构,用户数据的价值在科技竞争中表现数来,并为用户数据研究、开发提供了技术可能.本文重点从图书馆数据库用户数据的特征、价值发现、科技价值分析等方面探讨图书馆用户数据价值.科学计量评价长期以“被引”为主要标准,这一标准掩盖了文献学术性与应用性的差别,文献用户的使用数据(数据库下载和图书馆流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从而实现一种更合理文献计量评价,使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等获得比较平等的评价。推动建立一种更加丰富科学映射。海量用户信息的出现使图谱化的科学映射更加丰满,使每一个映射节点和映射关系背后出现一个内容丰富的文献群,并能够对传统计量结果进行二次验证。
  •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形态已渐渐地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知识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知识经济的显著特征在于知识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在于产品和服务的日益信息化、知识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及竞争力更主要体现在其知识含量。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是知识和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是社会机构核心能力的知识含量和如何不断发展这种核心能力的知识含量的竞争。正是这种核心能力保障了知识化服务的竞争力、利润来源和市场地位。传统文献信息化服务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文献的组织、检索与传递上,其有效知识含量少,不能有效地融入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核心过程中,难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必须将核心能力定位于知识化服务,并将这种核心能力融入用户问题的解决和环境分析之中,从而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创新的服务。
  • 摘要:本文从树立品牌意识入手,改变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用强化特色服务来树立品牌形象,拓展延伸服务来扩大品牌覆盖面,提供个性化服务来彰显品牌风采,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 摘要:信息资源网络化是信息资源的一种新型运动形式,其飞速发展使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也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向更高层次迈进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图书馆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促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迅速向着信息资源扩大化、信息需求多样化、信息服务社会化、服务方式多元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水平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图书馆应当适应这些新变化的要求,全面更新馆藏观念,加强信息需求研究,不断扩大信息服务范围,及时更新服务手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努力构建有特色的专业化信息服务体系.而开展信息化服务模式的三个阶段主要包括信息录入,信息发布,以及服务功能多元化。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兴起的社会地质学和地球科学文化研究为我国地球科学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国外地球科学文化及其产业化发展的信息追踪将为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运作提供有力的借鉴.在对国外地球科学文化及其产业化的发展进行了信息追踪之后,笔者发现国外地球科学文化产业的发展掣肘于重娱乐,轻知识且创意过度分散的缺点.而其资金和科技投入相辅相成的优点却是值得借鉴的.
  • 摘要:针对中国地质图书馆特藏文献的损毁现象非常严重,保护工作亟待解决,以及比较系统的研究工作还没有科学的建立起来的现状,论述了中国地质图书馆特藏文献的保护工作和研究工作,作为保存着某一专业珍贵文献的专业图书馆,对这些不可再生的纸本文献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是继承和发扬我国某一学科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和保护手段,这些特藏文献和珍本文献的保护和研究工作目前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因此,提出加大现存特藏原本文献的修复、保存工作,加大特藏文献的数字化程度,建立特藏文献数据库,以及做好珍本再造工程。
  • 摘要:本文结合国际、国内图书资料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当前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图书资料现有的信息化程度,对阻碍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图书资料信息化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中国地质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资源基本上是地质类的学术资源,用户在地质领域拥有的独特资源可以借图书馆这个平台与其他用户共享,而其他用户需要资源时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地质图书馆,这是中国地质图书馆资源交互的先天优势。中国地质图书馆利用现有的资源,可以以建立互助吧、论坛等形式,为用户建立一个交互式平台,帮助用户了解中国地质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以获取所需的信息,并进行规划与协调,统一标准,规范制度,建立特色数字馆藏,融入网络服务,以及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还可完善现有的地质文献资料共享服务的客户端软件系统,使其方便、简洁,使学科馆员制度不流于形式,学科馆员核心价值应放在馆藏建设上。
  • 摘要:在中央政府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地质文化产业正在孕育而生.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业态,地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还将促进地质文化事业发展,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地质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地质文化产业示范园,带动地质文化产业发展,开发有吸引的地质文化产品,积极吸引更多的外国和民间资本进入地质文化市场,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与推动作用,推动地质文化产业经济研究,科学把握文化硬件与文化软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
  • 摘要:把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来开发,大力推进地球科学文化建设。推出一批具有地球科学文化特色的影视、网络、文学、艺术等文化精品。激励科技企业、文化企业、旅游企业等对地球科学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在影视动漫、图书出版、网络、旅游等领域发展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地球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向大众文化进军,这将是一幅极为诱人的文化图景。通过分析地球科学文化队伍的现状,提出不仅要加强地球科学文化产业高级专业人才培养,还要有计划地培养造就一支地球科学文化队伍,进行文化创新,并且鼓励地球科学科技人员投身文化创作,树立地球文化人才标准,对人才进行引导和筛选,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以及加强地质工作,营造地质人才成长的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 摘要: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的办馆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得,体现为图书馆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馆风等。而建设图书馆文化,不仅要构建图书馆物质文化—以馆藏文献、环境等为载体,还要构建图书馆行为文化—以图书管理、读者服务等为载体,也要构建图书馆制度文化—以规则、章程、守则为载体,以及构建图书馆精神文化—以理念为载体。所谓打造图书馆文化体系,就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建立图书馆文化系统。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图书馆文化的渲染,促成馆员对图书馆事业的认同,凝聚馆员力量,导向创新的发挥,激励馆员的奉献精神,规范馆员的行为,从而实现图书馆应有的价值和馆员个人的职业理想,同时使读者在协调的气氛和良好的条件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
  •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图书馆不仅保存着人类共有的文化知识遗产,而且还承担着进行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技术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等重要的社会职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尽管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但图书馆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因为,图书馆和图书馆事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其功能也日益多元化.中国地质图书馆的馆史就从一个层面深刻的反映出图书馆与时俱进的状态.中国地质图书馆走过了九十五个春秋,在风风雨雨中壮大发展。从她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助力地球科学进步和开拓国土资源事业的重大使命。今天的地质图书馆不仅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包括海量的网络文献),先进的检索和文献数据库等资源技术保障手段,完善的服务设施,优雅宁静的学习环境,而且已成长起一批具有丰富经验、高素质的知识信息检索和研究专家,能够主动服务和引导读者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并能顺畅获取新知识、新信息。
  • 摘要:本文对作者在地质图书馆从事资源总量预测,“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建库和《中国地质文摘》出刊工作的经验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一个国家级专业图书馆会避险到一个边远小镇,反映出国家强大是多么重要。同时也可以看到,当年那些图书馆工作者是多么伟大,他们不知要付出多少艰辛才把图书馆转移到安全地点,才有了今天地质图书馆存在的基础。图书馆主动为一线地质工作服务,改变野外地质队缺书、少信息的局面。作者为地质图书馆不断提高的服务意识高兴,也为一线同志能得到及时、便捷的服务感到庆幸。希望地质图书馆能发挥其专业性、公益性,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 摘要:地质图书馆经过这许多年的发展,其规模和服务功能已今非昔比。馆藏资源巨大而服务功能完善,为我国的地质人才培养,地质科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时代发展,或许未来图书馆的功能还是要朝着争取更多的读者,更加经常的利用馆藏资源这一方向发展。衷心祝愿图书馆能够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将青年学子们更多地吸引过来,更加多的借阅书籍和文献,成为地质学子的学习天堂。
  • 摘要:图书馆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时应注重提高藏书质量,增强藏书活力,保持藏书“新陈代谢”。只有不断地剔除旧书,藏书建设才能健康地发展,才能保证馆藏更好地为读者所利用。每个图书馆都有其自身的馆藏特色,不同时期的图书剔旧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要使藏书剔除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必须制定剔旧原则,总的原则是藏以致用、高效服务,发挥馆藏功能,满足读者使用。在藏书剔旧前,应确定每次下架的范围,然后剔旧工作成员依此操作,将库藏的那些内容陈旧过时、外表残缺破损、流通率极低的藏书清除出库,以保证藏书的质量与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学习场所。而剔旧工作的善后处理主要有移库、捐赠、报废、以及做好账目管理工作。 总之,剔旧工作是藏书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意义和作用还在于改变那种重“藏”轻“用”,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错误倾向。在新形势下,应意识到藏书剔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定期开展剔除工作,才能保持整个馆藏结构的有效性、新颖性,不断完善图书馆的藏书体系,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更好的体现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训“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
  • 摘要:应用物联网关键技术的RFID图书管理系统没有对原有图书管理系统做任何改动,成功与原有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自助借还系统的实施简化了读者借还书手续,缩短了图书流通周期,提高了图书借阅率,提升了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推车式和便携式盘点系统的实施为图书馆提供了全新盘点模式,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提高图书盘点及错架图书整理效率。智能查找系统,使得错架图书的查找变得更为快捷便利,进一步挖掘出潜在图书资源,提高图书资料利用率。远距离RFID安全门的投人使用,安全门摆放距离更加宽阔,读者进出更加自如,由于RFID安全门不会产生误报,避免了读者与管理人员之间发生不必要争执,融洽了读者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必然会使读者的到馆体验大大增加,提高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和好评度。从而促使图书馆向更好的服务迈向前进,起到更好的公共服务的目的,有利于促进民族素质的提高。综合来讲,物联网技术实施应用后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也会在图书馆地建设和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摘要:本文简述了无线局域网在大型建筑物中的部署模式,中国地质图书馆局域网初步建设目标为建立以有线网络为主体,提供与馆主体网络相连接的无线网络为补充的馆内局域网。在读者服务区包括阅览室、查询区等开放区域提供高速的无线网络,满足读者移动设备接入的需求;对已部署有线网络但信息点不够的办公区域运用无线网络进行扩展和补充。地质图书馆的WLAN建设技术需求为:实现高速移动时数据的纠错功能、解决误码问题、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无缝切换以及一定级别的安全认证功能。地质图书馆现有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已经能够满足现阶段读者对馆内网络移动接入的需求,并为现有无线网的扩充提供了兼容性。网络接入的完善将为图书馆良好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地质图书馆近15年来从传统手工借阅服务方式到图书馆全面实现读者服务工作计算机管理所走过的三个历史阶段.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中国地质图书馆纸本文献典藏流通方法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飞跃。但是人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馆藏文献数据的整合及进一步完善馆藏书目和流通数据库、纸本文献典藏流通工作统筹合理安排,为地质找矿“358”目标的实现做好应有的服务工作。
  •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应寻求各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式,探索更加优化的服务运行方向,加强资源建设为社会和科研的需要提供资源支撑服务.为此,不仅要强化图书馆知识管理,促进知识传播与创新,还要建立一支精炼的多学科化的服务团队,建立创新服务机制,以及加强学科馆员的创新服务意识。挖掘知识资源,做好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服务由文献提供服务向深化知识服务转变,在继承传统的知识服务基础上,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挖掘、重组,使静态知识获得活力,实现高层次的知识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的社会价值和现实价值。
  • 摘要:通过明确知识服务的概念,结合中国地质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对专业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体系和理念进行分析,明确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体系和理念,由此得出,知识服务在图书馆对外服务中不断占据主流的今天,只有具备人本理念、特色理念和创新理念,形成自己特有的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服务.
  • 摘要:文章通过对基层地勘单位图书情报工作所存在的地位及心理、管理及服务、人员及队伍、资源及馆藏、法规及政策等弱势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从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创新管理理念、构筑服务平台、加强队伍培训等方面入手,通过自身努力和社会多方关心等途径,从而达到改变图书情报工作弱势的思考.
  • 摘要:IS09000标准是多年来国际质量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结晶.我国自1988年开始等效采用该标准,目前很多行业已引入该标准用以规范行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本文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例,就IS09000标准在专业图书馆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并介绍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专业地质图书馆中建立、实施,提出专业图书馆实施IS09000标准应注意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一切以事实说话,以及加强领导,全员参与是关键的问题。
  • 摘要:在知识信息大爆炸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建设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中国地质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中国地质图书馆图片档案数据库是建设中国地质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全新的图片档案数据库,可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快捷的检索和查询方式,能够提高检索效率,更加方便研究工作和宣传工作的开展。数据库中不断充实和更新的图片资料,能够全方位的展示中国地质图书馆迅速发展的崭新面貌。而图片档案数据库的建设要坚持实用性原则,质量原则,真实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以及标准化原则。图片档案数据库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包括收集与整理,导入与加工制作,分类和标引,以及审核。
  • 摘要:我国的图书馆立法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很多图书馆界人士都期待着图书馆法的制订和实施能够解决图书馆长期以来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如经费问题、文献资源协调问题。但单靠图书馆法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图书馆法不能制约其他非图书馆部门。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生存在社会大环境中,无疑会受到各种制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仅仅依靠图书馆专门立法是远远不够的,在许多与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涉及图书馆的行为范畴,图书馆应予以参考,以规范和保护图书馆的活动。
  • 摘要:研究表明,今后一个时期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为:注重各类最新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工作重点;海量信息导致“信息过载”与“信息缺乏”并存,急需探索新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方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构建符合各单位自身特点、具有优势资源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根据国家赋予的职责和任务,以一定的组织形成、工作要求、标准和规范,通过多种采集渠道,利用采集系统,收集、整理不同国家、不同载体和不同类型的地学文献信息资源,构建国家地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国家地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催生了一些全新的服务模式,这些服务基于海量分布式数字资源体系,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新传播媒体为支撑,跨越了时空限制,必须为用户打造一个专业化、集成化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平台,才能满足新的需求。其中数字资源门户、集成检索、机构知识库、维基、RSS与网格服务等成为知识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时代,要把知识服务作为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转变服务方式,全面提高文献信息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为专业馆的中国地质图书馆,对于基于复杂资源类型、海量资源的信息网络化服务,只有针对用户的工作流程、用户的信息牵引条件、用户需求的分类、用户行为习惯的分类建立的知识组织和服务,才能有效地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出了情报决策支持、计量评价和地学文化传播等知识服务模式。
  • 摘要:黄老介绍了从1916年地质图书馆建立后的全部历史,特别介绍了抗战期间地质调查所人员对图书的安全转移、保护和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图书馆的馆舍建设两段历史.周总理召集会议前后,对地质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了解,地质部也作为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地质图书馆的性质,服务方向、管理制度作了明确的指示,一是地质图书馆要为全国地质工作者服务,并将其定名为“全国地质图书馆”;二是明确地质部是全国地质图书馆的归口管理机构;三是要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管理机制,成立全国地质图书馆筹备组和管理委员会。黄汲清先生与地质图书馆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除时时不忘周总理之托,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关心图书馆的发展、管理和服务外,在抗战期间,黄汲清先生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视图书为地质调查所的生命,为保护图书,把书从南京向内地搬运,耗费了极多的心血。正因为如此,他对地质图书馆既爱护有加,又批评严厉,特别是时时用钱声骏时期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作比照,要求人们一定切勿怠业,要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周总理亲自主持会议研究地质图书馆的馆舍建设,是本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由此可深刻地感受到当时中央领导对地质工作的重视。
  • 摘要:建设地学文献专题数据库是建设一流数字化专业图书馆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地质工作重点领域文献信息服务能力的基本保障,是图书馆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全面调研分析我国专题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提出要遵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突出重点,阶段推进;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原则,在重要成矿区带、地调重大关键领域、会议论文、非书资料、地调局出版物等领域建设一批专题数据库建设体系,全面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地质图书馆早期的文献国际交换历史、交换情况,认为当年地质调查所的办刊模式及图书馆前辈的工作经验应当值得借鉴.而地质调查所早期刊物对图书馆交换工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地质调查所为了能及时公布其研究成果,于1919年开始出版科学期刊,地质调查所的早期刊物,从创办之初就明确了走国际化道路的办刊方向,学协会的影响,早年地质调查所外籍专家的办刊理念与运作模式也是地质调查所刊物很快被世界学者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 摘要:信息时代,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其作用已经越来越凸显.本文主要介绍了地学媒体信息库的重要性以及媒体库的内容体系包括视频库,音频库以及图库。媒体库是一个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有着自己的流程和内部结构,重点对服务体系的资料收集,数字馆藏,媒体编目,查询服务,以及阅览服务层面进行描述。而媒体库的技术结构主要有采集,存储,建库,站点,以及编目。本着服务地学领域,服务全民的态度,中国地质图书馆构建了地学媒体信息库的建设宏伟蓝图,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地学领域媒体信息汇聚及分析的新篇章。在一段并不长的历史时期过后,庞大而完善的地学信息媒体库将建成投入使用,这将带领地学研究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 摘要: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文书档案的自动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本文结合工作中出现新需求特点,指出当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提高重视程度,增强档案管理人财物配备,拓展档案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档案库室硬件建设,提高每个人“档案意识”,要对每个人在立档工作中的职责进行明确,特别是要加强文书处理和立档之间的联系,设置专职人员且保持相对稳定;加强业务培训,为管理人员创造学习条件,进行做到无缝对接。同时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要做到保障到位、快速跟进。档案工作也要讲求规范性和时效性,如果拖延,很多资料就会因遗忘、丢失或损坏而无法顺利归档,就会给档案工作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要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和效率,应充分利用当前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推进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向深层次的自动化管理和应用方向迈进。深入挖掘、整合档案的知识资源,达到知识化管理水平。对于档案管理系统,应该强调实用性,在档案生成和利用查询方面,力求做到简单、实用、高效,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完备的查询利用功能。
  • 摘要:本文探讨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对图书馆在培养、引进人才,稳定队伍,提升服务方面,提出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更新知识,加强馆员培训及再教育,完善人力资源岗位配置,以及建立和完善馆员的激励机制。
  • 摘要:现在图书馆不仅仅担负着存储知识,传播知识的使命,同时也担负着管理知识,服务社会的重任,因此在图书馆这个知识的种子库中,就更需要知识服务体系的贯彻和执行,从而在基础上就形成新型社会的动态知识管理架构,根基打好了,那么上层建筑就会稳固。知识服务是用户目标驱动的钥匙,是面向知识内容的灯塔,是面向解决方案的界碑,是解决问题工程的杠杆,是面向增值服务的桥梁。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