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46篇,会议文献有6篇,学位文献有13篇等,传记的主要作者有弟吴贤者、赵纪彬、南怀瑾,传记的主要机构有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13世纪初,喀且班钦释迦室利入藏广泛传播佛教教义教理,翻译诸多显密经典,引介印度五明,促进了藏传佛教十明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对藏族传统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了较大影...
2.[期刊]
摘要: 本书以明末清初东渡日本创建黄檗宗的隐元隆琦大师(1592-1673年)为中心,在明清交界、早期德川政权的巩固、长崎贸易的增长以及日本人对中国学习和艺术追求的兴...
3.[期刊]
摘要: 作为宗教的重要组成元素,神异事迹一直备受重视,频繁出现于僧传中,反映了作者乃至社会普遍的认知。不论是对于记录者、叙述者、传播者,还是对于读者、信众而言,神异叙...
4.[期刊]
摘要: 季潭宗泐在明初佛教界有很高声望,诗文也有较高成就,同时也是元末明初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不少来华日本禅僧慕其名而随其参禅悟道,学习诗文创作。以季潭宗泐与...
5.[期刊]
摘要: 喇钦·贡巴饶赛是西藏佛教发展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是吐蕃时期和后弘期的连接点。一些重要的史书如《布顿佛教史》《红史》《青史》《汉藏史集》《贤者喜宴》等著作中,都对...
6.[期刊]
摘要: 对比早期佛教文献的描述,鸠摩罗什历史形象在唐代出现"圣化"。文本中不仅新增"吞针""纳镜于瓶"的神异传说,还将罗什纳入优填王旃檀瑞像流布中国的叙事。除此之外,...
7.[期刊]
摘要: 玄奘取经回国之后,地理位置的空间转换引起他心态随境应变,前后著述创作也有了不同的旨趣映现,经历了借势皇权、迎合皇室、退居入山的心灵变迁轨迹与书写走势。返归长安...
8.[期刊]
摘要: 藏族高僧传记是研究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学的重要文献资料,其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关于神异故事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蕴含着深刻的藏传佛教文化.根据创造神迹的主体,传...
9.[期刊]
摘要: 1937年以后,喜饶嘉措离开西藏常驻内地.作为宗教界人士,他风度儒雅、学问高深,深受汉藏民众敬重.喜饶嘉措以文化为载体、以宗教为平台,用实际行动力推民族间交流...
10.[期刊]
摘要: 唐代高僧悟空是西游天竺的著名高僧。他在出使过程中因病出家,得以巡礼印度各地的佛教圣迹。回国时携归佛牙舍利一颗及佛经三部,于龟兹、北庭等地参与佛经的翻译,将汉文...
11.[期刊]
摘要: 习近平同志将"丝路精神"的核心概括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鸠摩罗什是公元4-5世纪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人物,"丝路精神"深刻影响甚至决定...
12.[期刊]
摘要: 许季上在佛教文化整理与佛教教育的推广方面,最有价值和需要考辩的工作一是赴印度考察学艺教育,二是参加和组织中日密教研究会的学术活动,三是协助徐蔚如整理刊刻佛教典...
13.[期刊]
摘要: 僧伽大师是唐高宗时期从西域沿古丝绸之路来华的高僧。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半个中国,坚持将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弘法施教,济世利民,受到各阶层...
14.[期刊]
摘要: 九世班禅进京时,北洋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在京各社会团体对之表现出极大热情,给予其优厚礼遇.班禅进京途中,京中各相关政府部门和社团积极筹备迎接事宜,沿途各级地...
15.[期刊]
《洛阳伽蓝记》书写中的文史互见——悲剧性和宿命感笼罩的"洛阳"与"伽蓝"
摘要: 《洛阳伽蓝记》记录了北魏故都洛阳半个世纪内佛教发展的兴衰,在书写之中有着强烈的历史精神,深刻反映了北魏故都洛阳和"伽蓝"的命运.在《洛阳伽蓝记》中,故都洛阳带...
16.[期刊]
摘要: 珍藏于日本的《梧山旧稿》是京都黄檗山第四代住持独湛性莹早期的文稿汇编,记录着独湛性莹随隐元赴日之前的生活和思想。从《梧山旧稿》的爬疏和解读,可知独湛性莹出生名...
17.[期刊]
摘要: 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了四大菩萨道场,通常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其中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是以唐代入华求法的新罗僧金乔觉应化事迹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后...
18.[期刊]
摘要: 《宋书·夷蛮传》于天竺迦毗黎国之后记述刘宋佛教史事,是认识和理解此时期佛教发展及佛教中国化之重要资料,尤其其中所附道生、慧琳、慧严、慧议四僧传,更有其重要和特...
19.[期刊]
摘要: 九世班禅在内地活动期间,先后两次赴浙江,在杭州和普陀山两地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他在浙江的活动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大力支持,与当时僧俗两界的社会精英、普通大众进行...
20.[期刊]
摘要: 明末清初大批闽籍高僧东渡日本,开创黄檗宗,为长期萎靡不振的日本佛学界注入新的生机,对江户时代日本文学、语言、书法、绘画、建筑、造桥、医学、饮食、茶道、雕版印刷...
1.[会议]
摘要: 南朝梁僧人慧皎作《高僧传》,被认为是早期佛教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书中“神异”事例繁多,其中具体描述细节色彩的条目则超过50条.通过对“神异”故事中色彩用词的分析...
2.[会议]
摘要: 怀海疑年问题的症结在于塔铭与传世文献两大文献系统的歧异,从史源学角度可以理清该问题的基本线索.《全唐文》所收《怀海塔铭》与《敕修百丈清规》附录本史源不同,可以...
3.[会议]
摘要: 济公生于天台长于天台,自小受天台山文化教育,尤其是“那种“狂而疏,介而洁”、一种潜在的承接、联系。“勇于闯荡、敢于冒险”、“豪情满杯,台州式硬气”的陶冶、熏染...
4.[会议]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澄观的人生经历,包括五台山游历,撰写《华严疏》,在京城翻译《华严经》,以及他的官职法号,和帝王公卿大臣的往来,并于开成己未年圆寂。
5.[会议]
摘要: 本文对玄奘回归后晚年的社会活动和思想变化进行了试论,从玄奖回国后19年中的种种活动,看到他正视现实、应付现实、超脱现实的全部历程。他虽然坚持不入仕做官,但也得...
6.[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搜检《华严经传记》、《景德传灯录》、《佛祖统纪》等史籍,对史上泾川地区的相关佛教人物试做整理并略做考索.
1.[学位]
摘要: 作为佛教戒、定、慧“三学”与经、律、论“三藏”之一的戒律,在维系法脉运转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近代戒律湮灭、僧制松垮导致佛门腐化落魄。弘一法师从振兴...
2.[学位]
摘要: 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梁传》及相关文献的文献学研究,这里包括对《梁传》成书的研究,以及《梁传》与外典的比较等等,希望通过此文的写作分析出佛教史学与普通意义...
3.[学位]
摘要: 本文以赞宁及其《宋高僧传》为研究对象,第一章内容为赞宁的生平及其著述考。赞宁作为一代名僧,其著述弘丰,影响力大。但关于赞宁的生平,各书中的记载却不尽相同,或多...
4.[学位]
摘要: 清释圆鼎集《滇释纪》,是一部康熙年间成书僧传,该书详尽收录了云南籍以及活动於云南的僧人二百四十五名。讨论云南佛教往往离不开《滇释纪》,然而尚未有人对其进行系统...
5.[学位]
摘要: 赞宁是北宋著名的高僧和博物学大师,《物类相感志》是继张华《博物志》之后中国著名的博物学著作。佛教高僧著有博物学著作,这其中必定有思想联系与时代特色。赞宁人生的...
6.[学位]
摘要: 王维既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一位朝廷高官和佛教居士。他因清新超然的诗作而在中国文学史上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又因其诗富含禅趣而有“诗佛”之誉。以往的研究多注...
7.[学位]
摘要: 《比丘尼传》作为梁代释宝唱记载晋、宋、齐、梁四朝尼僧事迹的传记。释宝唱第一次系统地收集整理四朝之比丘尼事迹,通过“博采碑颂,广搜记集,或讯之博闻,或访之故老”...
8.[学位]
摘要: 中国近现代佛教发展的历史也是佛教革新和复兴的历史。在这个复兴的过程中,一代佛学大师巨赞法师作为“新佛教运动”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历史事...
9.[学位]
摘要: 法尊法师是太虚大师座下弘法干将,又是藏语及藏文佛学专家,被誉为当代玄奘。他青年时期即誓愿为法捐躯,二次入藏共逾十年,在内地先后住持汉藏教理院、中国佛学院等,终...
10.[学位]
摘要: 本文以二世嘉木样活佛撰写的《六世班禅白丹益西传》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六世班禅大师东行的动因。以当时时代背景为基础,从班禅大师与乾隆皇帝两方面进行分析,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