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875篇,会议文献有25篇,学位文献有105篇等,表演学的主要作者有孙世基、马向东、冯洪建,表演学的主要机构有吉林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自古以来,“口传心授”始终是中国戏曲主要的传承方式。无论是入门基训,还是高层次的点拨,这种教育方式均有独到的方法和要求。由于和戏曲的艺术规律相契合,与梨园界的...
2.[期刊]
摘要: 戏剧艺术是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结合。戏剧表演不是简单地做某些习以为常的动作,而是要赋予这些动作以一定的积极"目的",从而形成一个为了完成该"目的"的行为过程。...
3.[期刊]
摘要: 楚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湖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剧目丰厚,题材广泛,颇具地方特色.本人自幼坐科习楚剧,而今已扎根在楚剧舞台上近20年,对楚剧有了一定的认...
4.[期刊]
摘要: 台词和潜台词是戏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最终的表演效果,台词与潜台词之间的联系比较复杂及多元,潜台词的内在含义更加深刻,有助于更好地呈现不同的内涵.因...
5.[期刊]
摘要: 戏剧舞台表演中,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与台词语言诉说的内容不仅是表演中的基本元素,也是体现表演者能力水平的重要条件,且部分戏剧也对表演者的肢体动作标准和语言表达能力...
6.[期刊]
摘要: 在戏剧表演中,任何一个演员对角色塑造的能力都离不开自身的台词功底,台词结合人物的肢体动作共同展现人物独有的特征,进而推进剧情的展开,让观众更加能够领悟其中的文...
7.[期刊]
摘要: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在观赏电影、电视剧的过程中,故事情节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演员展现的形体语言则未...
8.[期刊]
摘要: 对演员来说,在进行戏剧表演的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就是想象力,这是因为在戏剧表演中,想象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简单来说,想象力是指一个人在自己脑...
9.[期刊]
摘要: 话剧是一种移植到中国的外来戏剧形式,是西方的舶来品,在表演的过程中,以演员的对话与动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因此,在话剧的表演中,演员的形体语言艺术表现力十分重要...
10.[期刊]
摘要: 让观众看到一场高规格的戏剧表演,是每位表演艺术工作者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角色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戏剧表演的效果,不同的角色具有不一样的特质,而演员的任务就...
11.[期刊]
摘要: 戏剧表演是一种十分受人喜爱的表演方式,其呈现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丰富人们的审美观念。为了确保戏剧表演的审美效果,在打造人物形象时要保证人物的生动性,使戏剧作品...
12.[期刊]
摘要: 即兴表演指演员在没有写好的剧本,也不经排练的情况下,直接演出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即兴表演作为一种训练方式,在演员培养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即兴表演训练对于培养...
13.[期刊]
摘要: 在戏剧表演的实际发展中,人物塑造是戏剧表演的灵魂。如果人物塑造足够丰富,戏剧表演就会更真实、更艺术,人们对戏剧表演就会更满意。因此,在戏剧表演的实际发展中,需...
14.[期刊]
摘要: 本文从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的区别入手,探讨演员如何创造出有气质的人物形象。首先,演员要明确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的区别,并比较二者的特点,分析二者在创造手段、演出方...
15.[期刊]
摘要: 在戏剧舞台上,演员与角色之间始终保持着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演员自身在扮演角色的同时还要克服矛盾进而实现自我的和谐统一。在戏剧表演中,演员应发挥个人的主导作用,加...
16.[期刊]
摘要: 演员的情感渗透于戏剧表演艺术呈现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是演员推动剧情发展、塑造经典人物形象、与受众实现亲密互动的必备要素。对于演员而言,掌握丰富的情感表...
17.[期刊]
艺术院校表演专业片段教学方法研究--以影视剧作品舞台化改编为例
摘要: 影视剧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演片段教学中所涉及的影视剧主要有两类:电影和电视剧。从表演片段教学阶段来看,学生经过了小说改编训练,进入影视剧作品改编阶段...
18.[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演员热身的准备与角色塑造的关系,主要目的是让演员把热身训练延伸到角色塑造中去,塑造形同各异的人物。本文主要介绍了热身训练和方法,希望能够更好的...
19.[期刊]
举讲话精神之旗建民族团结家园——记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提名奖剧目《共同家园》创演始末
摘要: 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创演《共同家园》的过程,也是文艺界跨地区、跨民族团结合作的过程。该剧体现了“西藏文化、全国视野”的创作理念和“身在高原、打造高峰”的指导思想,...
20.[期刊]
摘要: 意大利戏剧家卡尔洛·戈齐和德国戏剧家席勒以文人笔法完成了《图兰朵》从民间故事向戏剧的早期改编,将戏剧性转向人物的内心冲突;普契尼则通过对图兰朵行动动机的重置和...
1.[会议]
摘要: 西南石油大学面对非艺术类的理工科学生开设了表演基础公选课,对于非艺术类的理工科学生需要在表演课上得到什么,就在教学设计中加以体现,在教学安排中进行松弛与控制训...
2.[会议]
摘要: 戏曲表演是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平等交流活动,演员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技巧和艺术魅力的责任,观众有对演员的技巧及演出的有效性进行品评的责任.观众也是戏曲艺术的传承主体之...
3.[会议]
摘要: 弋阳腔是南戏的声腔流变的结果,其艺术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它的首要剧目是传统目连戏.本文认为,目连戏之所以能成为弋阳腔的看家戏,是受到宋元之际传入江西...
4.[会议]
摘要: 梅兰芳以兰花指为代表的手势表演是梅派表演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兰花指手势极其丰富,形态各异,美轮美奂,在1930年访美、1935年访苏演出后受到国外戏剧评...
5.[会议]
摘要: 作为20世纪戏剧研究(theatre studies)的基本工具,符号学的发展颇成气候.到了八十年代,其缺陷也露出端倪,症结在于文本中心思维的残余.因为意义的...
6.[会议]
摘要: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戏曲秉承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戏曲意象有自己固定的内涵,塑造艺术形象,是以意为主导,以象为基础,在象中有意、...
7.[会议]
传统韩国文化影响下的戏剧作品表达——以音乐剧《逝去的面庞1895》为例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传统韩国文化影响下的戏剧作品表达,并研究音乐剧《逝去的面庞1895》(Lost Face1895)中的表达技巧和含义.音乐剧《逝去的面庞1895...
8.[会议]
摘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和舞台实践,“莎剧”表现力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演出中存在叙事缺陷是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体现为,一是叙事缺乏对原有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照本...
9.[会议]
摘要: 多年来,舞台导演不仅仅是对文本进行简单解读,也就是说,还要在剧作家和观众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还要阐释戏剧风格及其社会和审美功能.传统上,"表演大纲"中的煽情想法...
10.[会议]
当代马华戏剧文本和演出流变——诞生于排演之后,演出之前的文本
摘要: 独立以后的马来西亚,戏剧演出开始注重导演和舞台技术,水平有所提升。1967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分家,自此严重缺乏文本创作。随后的20年来,当地的演出多采用中国...
11.[会议]
摘要: 戏曲互动演出是指在与戏曲表演有关的各方面之间互动.包括剧种与剧种的互动;戏班之间的互动;地方与戏班的互动;观众与演员的互动.通过对戏曲互动演出民俗的梳理和分析...
12.[会议]
摘要: 围绕传统表演艺术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5种主要的研究视角,即背景与渊源研究、主体研究、比较研究、分布研究、市场化研究等,这些研究为传统表演艺术研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
13.[会议]
摘要: 相对话剧艺术而言,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则主要通过程式化的“唱”、“念”、“做”、“打”等艺术表现手段来完成其在舞台上故事情节的构成。总的来说,在传统戏曲艺术中...
14.[会议]
摘要: 固安县戏剧家协会组织戏曲爱好者深入辖区中小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国粹传后人"主题活动.戏曲爱好者为学生们带来了京剧、评剧、川剧、河北梆子等传统戏曲表演,让他们近...
15.[会议]
Analysis of China’s Professional College Fashion Show Physical Training Mode
摘要: In a professional college fashion show physical training to begin, discussed cl...
16.[会议]
摘要: 本文以旅游艺术表演类专业为例,探讨刘三姐歌谣在高校文化传承及其文化传承人的培养问题,推进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推进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
17.[会议]
本土化视野下文化传承人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旅游艺术表演类专业为例
摘要: 本文主要从本土化出发,根据民族地区高等旅游院校的实际需求,着眼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解决.以本土化视野探讨旅游艺术表演类专业文化传承人的培养问题,推进高等...
18.[会议]
摘要: 艺术消费研究的部分学者采用市场或消费者导向的研究方法,另一部分学者采用产品或创作为导向的方法.本文旨在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基础.作者从两个层面对文化消费的理论...
19.[会议]
摘要: 在传统文人观念中,表演"技艺"与医卜以至书画之类的技能类似,均为一种"小技末道",不过是演员阶层的"戾家把戏",文人往往出言轻蔑或不屑一顾.与此同时,表演艺术...
20.[会议]
浅谈昆剧旦角不同行当的表演区别和联系——以昆剧《寻梦》、《刺虎》、《痴梦》的表演特色为例
摘要: 中国昆剧表演在长期发展当中,其旦角表演行当已形成了多达十种的细密分支。本文着重以《寻梦》,《刺虎》、《痴梦》三出戏的表演特色为例,意在使演员在能够准确把握人物...
1.[学位]
谭鑫培的表演活动及其艺术追求——基于申报(1886年-1949年)史料的分析
摘要: 民国以来,戏剧表演艺术飞速发展,尤其是诞生于清代中晚期的京剧,成为沪上大众最时尚的娱乐方式之一。“伶界大王”谭鑫培是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他对京剧艺术的改革与发...
2.[学位]
摘要: 表演是艺术创作的一种综合形式,演员在创作过程中对美的追求与思考是表演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这种激情与创作力能够促使演员努力塑造具有鲜明个性和富有魅力的人物角色。...
3.[学位]
摘要:
图像和表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相伴而生,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传承、发展的纽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像与表演的遗存所涉及的题材...
4.[学位]
摘要: 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有许多的种类与类型。无论从其纵的方面来概括它的发展,还是从横的方面来阐述经典歌剧作品,都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创作一部歌剧需要了解如历史...
5.[学位]
摘要: 陕北秧歌及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一大艺术瑰宝,秧歌剧是在此传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小歌剧,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
6.[学位]
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点及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探究——以其三部歌剧作品中经典唱段为例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威尔第之后歌剧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位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贾科莫·普契尼。普契尼在继承意大利传统歌剧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许多新鲜的音乐元素,大...
7.[学位]
试论歌剧《运河谣》中水红莲的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的演唱处理手法
摘要: 歌剧《运河谣》是中国首部原创民族歌剧,由黄维若、董妮编剧,印青作曲。歌剧讲述了明朝万历年间,在京杭大运河上俊俏艺人水红莲、文弱书生秦啸生和惨苦盲女关砚砚之间发...
8.[学位]
浅析民族歌剧《运河谣》的演唱风格——以“水红莲”的三首唱段为例
摘要: 《运河谣》是以京杭大运河为人文背景创作的一部民族歌剧,讲述了运河儿女身上平凡而伟大的爱情悲剧故事。从剧本、音乐创作等各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部成功的歌剧,对我们...
9.[学位]
浅析歌剧中男中音角色的塑造与舞台实践——以“费加罗”和“亚芒”为例
摘要: 歌剧中男中音角色的构成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代表着音乐的走向和发展,也体现着演员对作品的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而才能成功的塑造一个歌剧角色。现代人...
10.[学位]
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演唱实践探析——以咏叹调《思儿》为例
摘要: 歌剧是集音乐、戏剧、舞蹈和舞台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之一,具有高度的音乐性、戏剧性的综合审美特征。西方歌剧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来源。其美学特征、相关技术...
11.[学位]
试论戏剧性演唱思维对歌剧咏叹调诠释的必要性_以《去追随我亲爱的戈桑》为例
摘要: 本研究以歌剧《启明星》中“阿朱”咏叹调《去追随我亲爱的戈桑》为例,试论了戏剧性演唱思维对歌剧咏叹调诠释的必要性。全文分三个部分,依次从歌剧的剧本、戏剧性演唱思...
12.[学位]
浅析歌剧《白鹿原》小娥的形象塑造与演唱分析——以咏叹调“大,难道我就该死吗”为例
摘要: 本研究对歌剧《白鹿原》的作曲家简介、创作背景进行了阐述,分别从人物形象塑造与音乐演唱两个方面对小娥的选段《大,难道我就该死吗》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也对西安音...
13.[学位]
浅析民族歌剧《运河谣》中“关砚砚”的歌唱技法与情感表达——以《你为什么不来》、《好人啊,你还想瞒我到哪一天》为例
摘要: 《运河谣》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在运河上发生的一系列关于爱情、亲情、友情的故事。情节曲折推进、环环相扣。全剧采用了不同的音乐元素,如南方的采茶调、北方的京韵大鼓等,...
14.[学位]
摘要: 歌剧《白鹿原》是著名作曲家程大兆编剧并创作的,此部歌剧改编自陈忠实先生的同名长篇小说。本文以歌剧《白鹿原》中女主角田小娥及其唱段为研究对象,力求全面、细致地对...
15.[学位]
摘要: 陈素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的优秀代表,也是现今发展繁荣上党梆子艺术的领军人物,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山西二度杏花奖”等荣誉,国家一级演员...
16.[学位]
摘要: 本文通过《屈原》这部歌剧歌颂了勇于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论文主要对婵娟的唱段进行研究,而婵娟的形象就是整部歌剧的主题形象,婵娟就是追求真理的美...
17.[学位]
论花腔女高音的训练及特色分析——以《四周是多么寂静》《耳边响起他的声音》《啊,满园鲜花凋零》为例
摘要: 花腔女高音的唱段是每部歌剧中必不可少的华彩部分,它是以宽广的音域、圆润的声音、具有特色的音高、以及其高音的颗粒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花腔女高音的技术是所有歌剧...
18.[学位]
摘要: “二人台”是我国北方民间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地方小戏,它广泛流传于晋西北,河北张家口以及内蒙古西部地区,阳高县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地处于山西、河北及内蒙古交界地...
19.[学位]
摘要: 如果对戏剧艺术中的表演艺术进行深入的探究,我们发现,表演艺术的实质是一种模仿的艺术,和其它艺术种类一样,它来自于生活。只是单就表演艺术来说,它是一种“人演人”...
20.[学位]
摘要: 音乐剧作为20世纪新兴的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音乐剧在中国也越来越流行,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包括《悲惨的世界》、《歌剧魅影》、《猫》等在内的西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