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军事史(1840~1949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49篇,会议文献有25篇,学位文献有81篇等,近代军事史(1840~1949年)的主要作者有唐宏、皮明勇、许华,近代军事史(1840~1949年)的主要机构有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小站练兵是甲午战败后清政府的一项自强军事行动,主持练兵的统帅袁世凯发愤图强、学习西方,短短四年就编练出中国第一支现代化陆军。长期以来,因为袁世凯及参与练兵的主...
2.[期刊]
摘要: 本文以报刊资料为核心,梳理了十九世纪中期以来我国朝野对海权的认知历程。介绍了二十世纪初期以前国民的海权意识与西方海权观念的传入。对于海权的认识:海上力量:以海...
3.[期刊]
摘要: 重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部重要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经历了近代工业萌芽发展期、近代工业蓬勃发展时期、新中国建设恢复期和三线建设四个阶段,域内拥有丰富多样的工...
4.[期刊]
成渝地区军工遗产群的形成历史、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以近代兵器工业为案例研究
摘要: 成渝地区是中国近现代军工集聚发展的重要区域,现有多处规模庞大、特征明显、时代感强的军工遗产群.本文以近代兵器工业遗产群为例,分清代、民国、全面抗战对成渝地区兵...
5.[期刊]
摘要: 甲午战败虽有多方面原因,但根源是国防文化的衰败.为使军队铭记屈辱历史、汲取惨痛教训,更好地推进新形势下的国防文化建设,从落后的国防思想文化决定了清军未战先败、...
6.[期刊]
摘要: 1894年张謇蟾宫折桂后,随即遭遇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国家变故.在如何应对日本侵略的问题上,张謇坚定"主战"并提出了具体作战策略.一介书生,以其治乱经衰的传统学...
7.[期刊]
摘要: 威海刘公岛是北洋水师重地,是那场中日甲午之战的海战场。2017年9月,我再次来到刘公岛,距离第一次上岛,刚好30年。岛上格局没变,老房子还在,建筑多了点,路修...
8.[期刊]
摘要: “真正的男儿你选择了军旅,痴心的女儿我才苦苦相依。世上有那么多的人离不开你,我骄傲,我是军人的妻!”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嫁给了军人,就意味着奉献;选择了军人,也...
9.[期刊]
摘要: 兵团纪录片以其独特的社会身份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文对兵团纪录片《新军垦战歌》展开研究,研究兵团纪录片在新时期下是如何向内地群众讲述新疆的故事,以及其在内...
10.[期刊]
摘要: 北洋海军是中国第一支现代意义的海军,完全采用西式的武器装备以及训练方法,其综合作战能力在1888年成军之时曾高居亚洲之首.国人对于北洋海军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
11.[期刊]
摘要: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清廷为扭转战局,采纳了北洋德员汉纳根编练新军的计划,命汉纳根与驻津办理粮台的广西臬司胡燏棻共同办理编练新军事宜,揭开了晚清新军编...
12.[期刊]
摘要: 厦门海防要塞作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福建海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清王朝最强大的海防要塞之一,而以花岗岩构筑的坚固的炮兵工事——石壁炮台为代表的厦门要塞炮台,曾...
13.[期刊]
摘要: 厦门是我国海防前线阵地,在海防线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鸦片战争后,厦门逐渐更易原来的海防布置,开始构划近代海防体系."牡丹社"事件后,厦门海防建设进展迅速,经...
14.[期刊]
摘要: 雷艇是以水雷、鱼雷为武器的重要舰种,深受李鸿章重视.在北洋海军购置雷艇的过程中,洋人日意格、柏专敬等皆曾产生过影响,而李凤苞则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他通过对各大雷...
15.[期刊]
摘要: 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军事技术差距悬殊,反思清朝前期国防科技由强到衰的社会根源,主要在于:相对和平的国内与周边环境导致国防科技的军事需求相对不足;"满汉畛域"与禁海...
16.[期刊]
摘要: 19世纪70年代,近代陆军留学教育开始兴起,留学活动一直持续到民国末期.陆军留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国外先进的军事理论和技能,陆续回国后供职于民国军事教育与军事管理...
17.[期刊]
摘要: 军事留学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留学教育形式,不仅具有自身历史性的内在结构,而且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了鲜明的社会性特征.近代军事留学...
18.[期刊]
摘要: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清廷为扭转战局,采纳了北洋德员汉纳根编练新军的计划,命汉纳根与驻津办理粮台的广西臬司胡燏棻共同办理编练新军事宜,揭开了晚清新军编...
19.[期刊]
摘要: 甲午一役后,日军军人意识得以进一步提升,这是其在日俄战争中取得完胜的重要因素.此后,日军更沿着军国主义路线狂飙突进,埋下了葬送自身的种子.20世纪初的中国军队...
20.[期刊]
摘要: 一个军礼,敬南昌起义的旗帜,始终指明前进的方向,枪声还在回响。九十年了,就像长城万里长一样,用生命捍卫和平年代。
1.[会议]
摘要: 1918年中国出兵西伯利亚可以说是北京政府在困境中的积极作为,其主动出兵,其实是以攻为守,虽然属于对外作战,但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恢复自身权益.在出兵西伯利亚的...
2.[会议]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开端的“二十年延误”——对洋务运动之前三场战争的若干回顾和分析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军事装备、军事技术以及有关的军事思想的角度,对这鸦片战争、天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一些问题进行...
3.[会议]
李鸿章与晚清装备建设中“买”与“造”的争论——兼论自主创新与全盘引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摘要: 晚清装备体系建设是清王朝在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的形势逼迫下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是在维护其自身统治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探索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外购与自制两种...
4.[会议]
摘要: 晚清海军舰船采购过程中曾出现过大船小船之争,这是一种在以制衡铁甲、破除海上威胁、构建坚固海防体系为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关于具体海防技术和方法的抉择分歧,它在本质...
5.[会议]
摘要: 作为晚晴洋务派领军人物的曾国藩,虽然是礼教的坚决维护者,但是经世倾向的事功观使他有可能突破礼教统摄下的传统政治经验的束缚。认为对外国先进科技的引进必须迅速发展...
6.[会议]
摘要: 在广州的珠江和虎门口晚清时曾以100多尊德国克虏伯以及部分英国阿姆斯特朗等海岸炮组建起了江防海防要塞.这批西洋大炮从根本上改变了广州防务的落后局面.购买克虏伯...
7.[会议]
摘要: 《中国丛报》是由美国传教士创办、1832-1851年发行于广州等地的一份综合性英文期刊.该刊旨在向西方社会全面介绍中国,其中多篇报道涉及广东海防地理.本文以《...
8.[会议]
摘要: 19世纪60年代见证了海盗活动在珠江三角洲下游地区的剧增.海盗猖獗的问题对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人民来说不仅不陌生,而且对于澳门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容忍还...
9.[会议]
摘要: 巴夏礼事件在火烧圆明园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事件可以被看作英军火烧圆明园的"催化剂".在《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中关于人质数量的记载相互之间存在冲突,主要是法...
10.[会议]
摘要: 达呼尔五百官兵是清朝廷於康熙二十二年决定编设的一支驻防八旗部队。因经历了一个编佐成军的过程,其前往戍所瑷珲,实际上是在康熙二十三年。由於官兵对待遇不公的不满,...
11.[会议]
摘要: 2016年7月14日,台湾"中研院"数位文化中心数位舆图网站新增128件大英图书馆所藏中文历史舆图(含中、英文内容),此次更新之内容仅有少部分已开放于大英图书...
12.[会议]
摘要: 国民革命军抗战史在战争期间便已赓续编纂,为留下作战纪录、作为借监、激励士气、军事教育等需要,国民革命军不断进行史料的保存、战史的编刊.战时史料的保存与编辑,主...
13.[会议]
摘要: 中国近代变乱纷呈,内忧外患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兵,成了近百余年来中国人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近代中国的命运,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就陷入不断的革命与动乱循环之中...
14.[会议]
摘要: 清朝封建政治和管理能力下降抑制军事技术发展;兵种设置、兵器配置等的不到位和错位;垄断严控思想的误导以及计划经济管理的制度弊端,使得兵器装备尚未达到当时的技术已...
15.[会议]
摘要: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鲍超所率领的霆军逐渐成为湘军集团的主力,为清军的最后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结束后,鲍超的幕僚陈昌编写了《霆军纪略》,作为霆军的专史....
16.[会议]
摘要: 在清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嘉庆朝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传统的观点认为,嘉庆朝的国力在内乱中不断损耗,最终导致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形势急转直下,长达十年的白莲教...
17.[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外洋军火需求与洽谈定购以及军火验收、转运以及稽私,从档案中可看出,早在光绪元年盛宣怀任职招商局时就已参与军火贸易。不过,由于财政困难等种种因素,军贸经...
18.[会议]
摘要: 总观刘铭傅误认垦户、隘首门,但呈一禀,不费rn一钱,即能抽收隘租坐拦山林田野,更以隘丁团綀自重,为朝廷强化边区行政的障碍,才会不分前后山,不问设隘先后别,一律...
19.[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晚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设厂造船,开始了近代海军的建设历程.由于统治者海洋意识的淡薄,国产舰船在晚清海军舰船装备建设中的地位日益边缘化,最终导...
20.[会议]
摘要: 边疆民族问题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问题,学术界从边防的角度研究民族边疆问题本来就少,且研究重心偏重北边的"塞防".历史上,"蛮防"问题一直存在,清代以来统治阶层开始...
1.[学位]
摘要: 清代以武功定鼎天下,以满洲八旗为经制武装主力,以绿营为辅助力量。在清代前期,凭借八旗、绿营的武力多次在内外战争中取得胜利。清政权的稳定除了依赖八旗、绿营经制武...
2.[学位]
摘要: 《驻粤八旗志》是关于广州驻防八旗的一部综合性志书,由长善等人主撰,光绪五年于广州龙藏街邵元阁刊印。该书内容齐全、广征博引,对广州八旗驻防的设置原因、军事编制、...
3.[学位]
摘要: 本文以清代东北驻防及失地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运用现有的史料对清代东北驻防情况进行探讨。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清代东北驻防体系的设置情况;第二部分主...
4.[学位]
摘要: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对中国近代的政治、教育、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最有影响、贡献最为突出的当属军事领域。
自...
5.[学位]
摘要: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航空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承担者有两个: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在抗日战争时期,航空研究院在中国航空史、科技史和抗日战争史上...
6.[学位]
摘要: 硝磺,即火硝与硫磺,是制作火药的基本原料。太岳区有着丰富的硝磺资源,晋城、高平、士敏等地盛产军需、民用的火硝,生产历史悠久。硫磺的产地则主要集中于阳城。解放战...
7.[学位]
摘要: 晚清官僚集团的“以德为师”在晚清对外关系中是一个特殊现象,纵观晚清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主要在军事上“以德为师”。晚清官僚集团的“以德为师”以胶州湾事件为分水岭划...
8.[学位]
摘要: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由于长篇小说《红岩》及电影《烈火中永生》等文学影视作品的渲染,曾被长期冠以反共“集中营”的恶名。长期以来,这个被简称为“中美合作所”的战...
9.[学位]
摘要: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最大规模的联合侵华战争,这场战争与义和团运动息息相关,由于受到“革命史观”的影响,义和团运动长期以来是史学界关注的焦点。但...
10.[学位]
摘要: 本文对刘坤一在甲午战争时期的军事思想及军事活动进行了评析。刘坤一(1830年-1902年),湖南新宁人,咸丰六年以秀才投入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经过十年征...
11.[学位]
摘要: 二十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中为挽救其自身危亡而主导的一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运动。在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中,练兵筹饷直接...
12.[学位]
摘要: 彭玉麟是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他是晚清水师的主要将领,在晚清政局中也是重要的人物。他早年家境贫寒,父亲早丧,与弟弟和母亲相依,经常遭受族人的欺凌,后...
13.[学位]
慎守勤敏中的渐拓开新:陈夔龙与清末河南新政研究(1903-1906)
摘要: 陈夔龙(1857-1948年)字筱石,又作韶石、小石。号庸庵居士、花近楼主等。贵州人,起于寒士,光绪进士。陈筱石思想保守而稳静,性格谨慎而圆润,处事务实而勤敏...
14.[学位]
摘要: 长江水师是由曾国藩编练的湘军水勇改建而来。1862年,清廷批准设立长江水师提督,并于战后改编湘军水师为经制长江水师。1864年5月,长江水师提督正式设立。随着...
15.[学位]
摘要: 炮台曾经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常常被布置于沿江沿海要地,用以抵御来自海上的敌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炮台因其较差的机动灵活性已经被现代战争所抛弃。但它也曾...
16.[学位]
摘要:
周馥是晚清海防建设的代表人物之一,四十余年的海防建设实践使其海防思想不断得到升华,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本文拟对周馥的海防思想做一个全面的研究。
...
17.[学位]
摘要: 海防炮台是沿海地区一项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起到保护沿海居民安全、保卫内陆重要城镇、捍卫海疆权益、防止侵略等重要作用。我国在明代抗击倭寇的斗争中,在沿海险要地区...
18.[学位]
摘要: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给中国传统海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晚清海防面临严重危机。自鸦片战争后,清廷中的有识之士便开始思考海防问题,逐渐意识到中西海防之间...
19.[学位]
摘要: 中法战争是一场打打停停、历时一年半(1883.12~1885.6)的中外战事。在军事与外交交相角逐的过程中,清朝内部对于要不要打、是继续打还是尽早停战的问题争...
20.[学位]
摘要: 海南岛作为中国第二大岛屿,是中国广阔海疆的南大门,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南岛海防在中国海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晚清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