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问题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24篇,会议文献有17篇,学位文献有46篇等,民族问题的主要作者有唐鸣、王龙胜、于春江,民族问题的主要机构有中央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美国是如何支持上世纪五十年代西藏叛乱的(下)——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小彬
摘要: 五、在青藏边境大量空投特务,妄图破坏公路交通运输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获悉在青藏交界地区有一大股叛乱武装在活动,立即准备在这里建立另一个“游击根据地”。...
2.[期刊]
摘要: 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是逐渐摆脱地方性、地域性、特殊性,走向政治、经济、语言文字和社会生活一致性的过程,是族群融合并形成民族和国家共同体的过程.为建设现代民...
3.[期刊]
摘要: 徐益棠先生作为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杰出的民族学家,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他极为关注社会现实,进行了大量边疆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从维护边区民众合理权益...
4.[期刊]
摘要: 广西位于中国的南疆边陲,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自治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西从昔日“老、少、边、山、穷”的边疆地区发展为今日经济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5.[期刊]
摘要: 本文从康区(今甘孜藏族自治州)自晚清以来战略地位不断抬升的历史背景下,重点关注了刘文辉主康初期(1927年~1939年)的民族政策。刘氏在此期间实现了康藏划界...
6.[期刊]
摘要: 国民政府设立蒙藏委员会作为中枢边政机构,然其存在诸多制度缺陷,难以有效治理边疆地方,为此,国民政府时期知识界积极呼吁改组蒙藏委员会。由于区域主义与族际主义的理...
7.[期刊]
摘要: 北部边疆问题,是作为政治家的章太炎所持续关注的重点之一。民国初建,章太炎主张定都北京,以此东控辽沈,北制蒙回。袁世凯当政后,面对北部边疆危机,由章太炎出任东三...
8.[期刊]
摘要: 国民政府成立之初,主司边疆民族事务的蒙藏委员会陆续向边疆地区派遣考察专员、调查组,展开大规模的实地调查,获得当时极为珍贵的一手资料,为国民政府制定或调整民族政...
9.[期刊]
新时期纪录片的时代主义美学精神——兼论《我们的青春》主题特征
摘要: 新时期纪录片的主题精神更多地承载于美学的呈现方式,在彰显社会思潮和时代精神的同时,重视大我和小我的价值融合。本文在研究当代纪录片主题的美学内涵和类型的基础之上...
10.[期刊]
摘要: 庆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抗战文化遗址国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员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主干道中山一路,是一幢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共9层。193...
11.[期刊]
摘要: 辛亥以后,旗人特权丧失,身份随之变化,迅速由统治族群转变为被统治族群,其近代社会转型因此而展开.从旗民向国民转向的过程中,旗人群体虽然面临生计困顿、社会歧视、...
12.[期刊]
摘要: 1949年7月8日发生噶厦政府“驱逐国民政府驻藏官员事件”。该事件看似由噶厦政府突然发动,实则是噶厦政府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暗中筹备与周密部署之后,在英人的挑唆...
13.[期刊]
摘要: In 1939, Xikang province was established. From then on, Xikanginitiated a compr...
14.[期刊]
摘要: 台湾当局行政机构2017年8月17日通过废止“蒙藏委员会组织法”,“蒙藏委员会”的桐芙业务将分别由“外交部”“文化部”及陆委会承接。在送请“立法机构”审议废止...
15.[期刊]
摘要: Due to the deep promotion of opening -up policy,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
16.[期刊]
摘要: 政治社会化是通过政治文化传播塑造民众的思想和行为,保证边疆少数民族对政治系统认同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与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相契合...
17.[期刊]
摘要: 广西民族团结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加快民族教育文化事业、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广西在维护祖国统一、形成民...
18.[期刊]
摘要: 民族国家并不完全是想象的共同体,仅仅通过教育和宣传难以达到构建国家认同的目的。如果民族利益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受到损害,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就会减弱甚至丧失。作为一个...
19.[期刊]
摘要: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文化治理与国家文化安全密切关联.边疆民族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完整性、先进性和多样性的构成要素.同时...
20.[期刊]
西部民族地区水电开发负外部性及其补偿策略——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摘要: 当前,我国在西部民族地区,如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进行了较多的水电开发.水电开发一方面带来了优质的能源,同时也形成了较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负外部性.为此,应...
1.[会议]
从民国报刊资料看彝族土司岭光电两次赴南京请愿事迹——以四川、南京报刊为核心
摘要: 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民族政策方面对西南少数民族始终未给予足够重视,1936年、1947年国民政府先后两次筹备召开国民大会时,相关的组织条例当中也未对彝族代...
2.[会议]
历史上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基本经验——以广西、云南、西藏为中心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历史上各朝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模式的分析,探讨少数民族治理模式的基本经验,为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向善治转变提供借鉴.
3.[会议]
摘要: 1942年"噶厦"(西藏地方政府)擅自设立"外交局"、及此后不久发生的"藏警案",使得西藏地方政府与重庆国民政府(中央政府)双方的关系跌入了最低谷.可以说,"...
4.[会议]
摘要: 民国初年,康藏地区爆发数起较大政治事件,其中尤以诺那事件影响深远.以往“诺那事件”相关研究强调人物事件考据式研究.本篇论文注重探讨人物/事件背后的社会结构延续...
5.[会议]
民国时期的滇南哈尼族土司权力结构演变——兼论滇南土司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 土司制度是发端于元朝、通行于中国西南、西北诸省的地方政治制度,其核心意义在于任用少数民族头目为土官、运用少数民族习惯法和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治理,是一种间接...
6.[会议]
丝绸之路上的多民族迁移和定居——以居延E.P.T59.582汉简和敦煌汉简悬泉置里程简记载的驿站名为考察中心
摘要: 中国河西走廊地区,秦汉时期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如乌孙、匈奴、月氏、羌族、焉耆、氐族、卢水胡、吐蕃、回鹘等等,这些民族的游牧地和居住地由于战争与和平、经商往来、...
7.[会议]
摘要: 本文探讨了辛亥革命前后时期,革命派和改良派在对待和处理国内各民族间的关系的观点和分歧。介绍了孙中山的“五族共和”的民族思想。
8.[会议]
以行政区域统驭民族:国民党国内民族政策管窥——兼谈国民党对西南夷苗请愿的处置
摘要: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对国内非汉民族,逐步确立了以行政区域进行统驭的基本政策,与以中共为代表的以民族为单位施政的主张截然不同.其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国...
9.[会议]
"国语"与"边语":中国国民党边疆党务中的语言文字问题——以1943年西康省党部藏语研究班为中心的讨论
摘要: 清季民国以来,"国语"与边疆语文之间的隔阂成为近代中国"国族构建"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国民党自北伐后,大力推动边疆党务,在建立组织与传播意识形态的过程中,亦须直...
10.[会议]
国家权力扩张下近代藏边民族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以甘青藏区为例
摘要: 藏边以藏、汉、蒙、回、撒等多民族聚居区镶边青藏高原,将藏族主要居住的西藏包裹其中,近代国家社会变革激烈,国家权力不断向边疆扩张.以国家权力扩张为视角的民族纠纷...
11.[会议]
摘要: 本文试图以苗族这一古老而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为主体,去考察二十世纪上半叶"五族共和"下处于失语状态的苗族是如何参与现代国家建构的,着重以知识分子尤其是史语所在其中...
12.[会议]
"民族"与"宗族"的艰难调适——蒋介石《中国之命运》"宗族论"的命运
摘要: 本文介绍蒋介石“宗族论”的提出和国民党外对“宗族论”的迎拒,蒋介石的“宗族论”并未取得成功,原因相当复杂,可从法理依据、新疆问题、美苏施压以及非汉族的实际态度...
13.[会议]
国家与乡村精英结盟、通胀与保护型经纪:国民党新疆政权与汉族乡村的关系——以绥来为例
摘要: 1940年代,国民党新疆政权与北疆汉族乡村社会的关系呈现出复杂特征。一方面,通过与县以下乡村社会的精英结盟,政权强化了对基层乡村各种资源的掌握和管控。通过对县...
14.[会议]
从“中华民族是一个”到“多元一体格局”民族理论——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史学史考察
摘要: 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在20世纪得到空前的加强。抗日战争初期,顾颉刚在昆明《益世报》创办《边疆周刊》,并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从而引起了众多学者的争论。顾氏...
15.[会议]
摘要: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取得长足的进步, 并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另一方面,该学科与中国历史学的其他一些学科类似,也出现选题与研究方法较陈旧,一些研究趋于...
16.[会议]
摘要: 天津犹太社区系俄国阿什肯那兹犹太人所建,以1906年天津犹太公会的成立为发端.犹太人主要在英法租界一带聚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生活设施等方面已经超过哈尔滨犹...
17.[会议]
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旨,乃是将特定条件下拥有重要政治地位的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合理念作为考察对象,从近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及民族国家认同与统合的角度,探究此...
1.[学位]
摘要: 古代云南交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先秦至汉晋时期为开启阶段,南诏大理时期是延伸完善阶段,元明清时期则进入了全面开通发展阶段。元代以来,云南作为一个行省使其交通...
2.[学位]
摘要: 古代云南交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先秦至汉晋时期为开启阶段,南诏大理时期是延伸完善阶段,元明清时期则进入了全面开通发展阶段。元代以来,云南作为一个行省使其交通...
3.[学位]
摘要: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同时,中国北方的外蒙古在这一时期宣告“独立”。外蒙古的独立,加剧了蒙古民族对国家的离心力,内蒙古地区的“自治”“独立”运...
4.[学位]
摘要: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自元代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历经明清始终同中央王朝有着从属关系。尤其在清代,经过不断的探索,清政府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西藏的制度。但...
5.[学位]
摘要: 1911年的外蒙古“独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给予关注的问题有:外蒙古“独立”分裂思想的起源,什么样的经济状况和民族心理促成了该分...
6.[学位]
摘要: 从大革命失败到全面抗战爆发的这十年,中国共产党逐渐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十年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革命根据地和苏维...
7.[学位]
摘要: 本文以20世纪20-30年代的几部同名著作《蒙古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比较几部著作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编撰特点,力图剖析蒙汉学者在当时对...
8.[学位]
摘要: 本文以清代至民国时期呼和浩特市的满族人群作为独立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活状况的考察来探寻这一历史时期当地的民族构成、民族关系、文化交流方面的变迁。就来源而言,呼...
9.[学位]
摘要: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跟北京政府建立初期一样,面临着少数民族管理问题。因此设立了蒙藏委员会,对蒙古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体现在改省设县和开垦蒙地。改省设...
10.[学位]
摘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局势十分紧迫,东北沦陷使得西北的战略地位凸显,国人在此种危机情景下,认识到西北的重要性,于是大批考察家赴西北地区进行调查研究,...
11.[学位]
民国广东省政府对连阳瑶族的治理与开化研究(1927-1949)
摘要: 现代化是百年中国的历史主题,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从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到内地边缘与边疆民族落后地区,次第开展了早期现代化的历...
12.[学位]
摘要: 马安良是近代西北历史上割据一方的回族军阀,也是其家族势力形成的重要人物。其家族的开创者为马占鳌,从反清起事的首领转换为清朝的政府官员,其身份的转变为家族的兴起...
13.[学位]
摘要: 本文以历史的演进嬗变为纵线,通过对清末、民初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史地学发展概况的梳理,体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西北史地学的发展脉络及所取得的的成就。进...
14.[学位]
摘要: 西藏驻京办事处的设立,是国民政府时期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关系改善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因为资料匮乏等原因,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专题研究民国...
15.[学位]
摘要: 本文探讨了蒋介石对抗战前后在帝国主义侵略背景下不断演变的内蒙古自治、外蒙古独立问题的分析、决策和处理过程,分析帝国主义侵略对蒙古问题的决定性影响,论述蒋介石对...
16.[学位]
摘要: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虽然民国社会一直处于外患内忧的动荡时期,但是在治理西藏方面,民国政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