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Kant,I.1724~1804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619篇,会议文献有25篇,学位文献有372篇等,康德(Kant,I.1724~1804年)的主要作者有邓晓芒、刘凤娟、刘作,康德(Kant,I.1724~1804年)的主要机构有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恩格斯数十年一直坚持批判康德的自在之物不可知论断。该论断是康德先验哲学的核心命题。它所蕴含的矛盾和多种发展方向,既是我们正确解答哲学基本问题的关键,也是恩格斯...
2.[期刊]
摘要: 本文尝试在与根本恶学说的关联中分析康德对意志与任性进行区分的意义。由于引入根本恶的概念,康德修正了以自律为核心的自由理论,纳入自由意志的另一面向——其作恶的可...
3.[期刊]
摘要: 学界对康德法哲学的研究主要以《法权论》为核心文本,但对《法权论》阐释路向的判定存在较大争议。康德的法权是一种先验的法权,法权之所以为法权的先天条件是人的实践的...
4.[期刊]
摘要: 康德的友谊观并非只是一种理念型的、不可企及的概念,而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康德的友谊观有两种内涵,其一是理念型的,其二是经验型的,二者并不是一种矛盾的关系,而是...
5.[期刊]
摘要: 康德的历史终结论不仅是他的历史哲学中的重要论题,对于他的道德形而上学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这个问题上,康德各个文本中呈现出来的观点似乎是不一致的。这需要从现象界...
6.[期刊]
摘要: “世界”不仅是一个日常生活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但它的合法性却不断遭受着质疑。当代德国哲学家加布里埃尔提出的新实在论主张,各种事物都存在,但世界不存在...
7.[期刊]
摘要: 在康德的先验哲学体系中,方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康德要为未来的形而上学打造一座包罗万象的大厦,就必须有明确的方法和工具。先验方法是哲学方法,不同于科学上的分析方...
8.[期刊]
摘要: 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理念深刻触及了人如何认知事实真相的问题,但同时又由于忽视了求知欲指向确定性的内在诉求,包含着将这种立法仅仅归结为随机偶然的现象以及主张物...
9.[期刊]
摘要: 作为启蒙哲学典范的康德哲学是以理性作为起点和最终目的的,这已经在汉语学界得到共识,重提其实践哲学的起点问题似乎是多余的。但实情并非如此。对"人是一种理性存在者...
10.[期刊]
康德与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之比较--关于若干基本哲学概念的探讨
摘要: 在康德看来,无论在经验层面还是在先验层面,他与笛卡尔都是彼此对立的,他把自己归为“先验观念论”和“经验实在论”,而把笛卡尔归为“先验实在论”和“经验观念论”。...
11.[期刊]
康德法权与伦理学说关系的两种解读及其内在困境——兼论一种先验观念论视角的解决方式
摘要: 关于康德法权学说与伦理学说的关系,学界主要有分离论和直接推导论两种解读方式。分离论者通常着眼于诸义务、法则、强制方式等具体内容而忽略了两个体系的根据之关联;直...
12.[期刊]
摘要: 康德和弗洛姆都是主张世界和平的哲学家,两人相距近200年。康德目的论哲学世界和平思想与弗洛姆人本主义哲学世界和平思想对人性、对和平实现的途径与方式存在理论上的...
13.[期刊]
摘要: 康德的目的论思想具有三种形式,分别为自然目的论、道德目的论和历史目的论。当用目的论思想指导宗教哲学研究时,目的论思想便转化为一种方法论。康德宗教哲学的发展有其...
14.[期刊]
摘要: 普通人类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出现自然辩证法,引发对定言命令有效性的怀疑,使纯粹实践理性批判成为必要。纯粹实践理性批判通过追问三个问题,防止实践理性的僭越,确立了定...
15.[期刊]
摘要: 为解决范畴如何有效地运用于现象之上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图型法学说以说明是图型使得知识的如此建构得以可能。康德同时声称,图型作为先验的时间规定纯粹是想象力的产物...
16.[期刊]
摘要: 在现代社会,尊严和人权是法律中的核心概念,是权利来源的根基。康德被誉为尊严大师,他的学说为尊严进入法律文件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传统地位、神性、天赋权利尊...
17.[期刊]
摘要: 康德所要驳斥的道德怀疑论的基本主张是:鉴于无法从实例和经验中找到纯粹的道德意向和德行,人们就有理由怀疑道德的纯正性和客观性。这种怀疑论的一个主要起源是经验主义...
18.[期刊]
摘要: 在康德看来,先于道德法则而确定的善概念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这种善概念被看作道德法则的根据,然而事实上却根本不能充当道德法则的根据。无论是把这种善概念等同于幸福...
19.[期刊]
摘要: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是现代公路建设中颇具代表性的技术形式,技术应用水平直接关乎工程建设效果。鉴于此,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原理,引入市政道路工程实例,提...
20.[期刊]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否定的辩证法》中关于“非同一性”的论述,从而阐明阿多诺的“非同一性”理论脉络一定程度上是在对康德与黑格尔进行内在反思的基础之上而展开:在阿多诺看...
1.[会议]
摘要: 历史上关于上帝存在的讨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以笛卡尔为代表,将“上帝存在”作为分析陈述,根据该陈述必然为真证明上帝存在:一种以康德为代表,由于实际上上...
2.[会议]
摘要: 康德的时间图形概念,经过胡塞尔、维特根斯坦、柏格森的发展,到海德格尔那里获得完全的综合,先验演绎的三重综合发展成为四维流形,原始而本真的时间成为四维时间.不过...
3.[会议]
摘要: 本文尝试面对康德哲学中的空间概念这一问题并试图论证,在康德哲学之中,空间是与时间概念同等重要的两个要素,因而,空间作为一个基本的感性直观形式也需要并可以进入到...
4.[会议]
摘要: 在《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第一篇中,康德着力探讨了人本性善恶的问题,他得出结论说人的本性中具有一种根本恶.然而,有关康德对根本恶论题的论证,学界存在广泛争...
5.[会议]
摘要: 在《纯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当中,康德为了解决因为不了解有效知识成立之基础而导致的形上学战场之间题,转而针对人类...
6.[会议]
摘要: 康德在其著作《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里,对人性进行了一个全面的阐述.从总体上看来,人既具有向善的禀赋,又具有趋恶的倾向.可人性究竟是什么,在康德的人性思想中,...
7.[会议]
摘要: 目的论判断力的二律背反是康德哲学中最具有价值和最富于争议的问题之一.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提出并解决了目的论判断力的二律背反.然而,许多研究者对其的解读与意...
8.[会议]
摘要: 跨文化交流,不同文明尤其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话,已成为当前学术界、文化界的热点.由此而来的问题是,这种交流和对话是如何可能的?在面对本体论语境中的主体间性问题...
9.[会议]
摘要: 随着对康德哲学研究的深入和其本人思想的发展,从20年代(20世纪)开始,胡塞尔开始用康德的“先验观念论”这一术语标识其先验现象学:“在正确理解的现象学还原中,...
10.[会议]
摘要: 康德的《遗著》是国际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国内学界对如此重要的手稿关注甚少,这种不对称的现状亟待改观。本文通过对与之相关的大量珍贵文献(主要是英文和德文文献,...
11.[会议]
摘要: 康德哲学被称为批判哲学或先验哲学,而批判本身就有划界的含义,《纯粹理性批判》防范知识越界,《实践理性批判》防范将信仰经验化或神秘化,同样有限定或约束之意。对知...
12.[会议]
摘要: 康德在其"三大批判"中,分别考察(批判)了人类的三种能力:认识能力、欲求能力、情感能力,并确立了它们各自的先天原则.他说:"一切灵魂能力或者机能都可以被回溯到...
13.[会议]
摘要: 康德是启蒙时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在国际关系思想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通过揭示康德国际政治观所蕴涵的三个特征——乐观主义、渐进变革和终极关怀—...
14.[会议]
摘要: 本文从外在自由、法权的视域看康德关于人、关于幸福同道德的关系、关于对于幸福的实现问题作出解释。所谓内在自由就是人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在实践上是善的。意志之所以...
15.[会议]
摘要: 科学与信仰的关系问题是康德哲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不仅在康德整个哲学体系中至关重要,也是理解康德哲学的关键所在.但是,为科学划界与为信仰留下地盘并不构成问题本身...
16.[会议]
摘要: 本文主要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相关文本出发,逐一梳理康德对从本体论、宇宙论和自然神学三种思辨理性方式入手证明上帝的存在的批驳,从而得出上帝存在证明的不可能性。...
17.[会议]
摘要: 佛教大小乘戒律和康德的诫律并不完全相同,大小乘戒律之间也有区别,要探讨彼此间的差异,从社会学意义上考察佛教戒律和康德诫律之间的异同,是一条比较恰当的研究路径....
18.[会议]
摘要: 本文对康德的伦理学著作中与自杀有关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联系康德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如"自由"、"理性"、"绝对命令"等来对一般意义上的自杀行为做出道德判断...
19.[会议]
摘要: 那些促成理论在跨学科领域发展的现代西方哲学家之中,康德的影响无出其右.正如康德三大《批判》所论述的先验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促进了德国唯心主义的发展那样,二十世纪...
20.[会议]
摘要: 自然必然性与人的自由问题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本文以康德对自然必然性与人的自由关系的解读为视角,康德认为人生活在双重世界之中,即感性世界与理智世界.事物也被相...
1.[学位]
摘要: 康德不是纯粹的启蒙思想家,但康德“启蒙论文”中对“启蒙”问题的回答及其批判哲学体系均蕴含着丰富的启蒙精神。康德从“人”的角度对启蒙时代的“理性”和“自由”问题...
2.[学位]
摘要: 善恶在康德这里是一个普遍的概念。它不是人的福与祸,而是根据人的行为的意志规定根据对人做出的道德判断;能够做出善恶判断的人的本性指的是出于自由的人的“本质之性”...
3.[学位]
摘要: “因果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作为一个先天正确的假设被人们所使用,直到近代经验论哲学家休谟那里才第一次被清晰而深刻地讨论。休谟站在纯粹经...
4.[学位]
摘要: 在西方文明中,数学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自然科学、雕塑、音乐、建筑等方面有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影响了一批哲学家的思想与研究方法。数学是人类运用理性能...
5.[学位]
摘要: 关于美和善(道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话题,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多次论及美与道德的关联,并在审美判断力的辩证论中得出“美是道德的象征”的...
6.[学位]
摘要: 定言命令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表现为“你要仅仅按照你同时也愿意它成为一条普遍法则的那个准则去行动”。本文认为,康德的定言命令存在着一个探寻,建立和寻...
7.[学位]
摘要: 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三个二律背反中,康德通过一对貌似相互反对的正论与反论,提出了自由与自然决定论的两难问题。这个难题部分基于康德在先验分析论中取得的成果:自然...
8.[学位]
摘要:
在康德哲学中,经验作为区分现象和物自体的标准及联结认识论和和形而上学的纽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本文即是对康德经验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的叙述和分析。
...
9.[学位]
摘要: 探寻康德法权学说的规范性价值,关键在于明晰康德法权学说的证成路径,主要表现为厘清法权学说与康德先行确立的道德哲学的关系。在法权原则和道德原则的关系问题上,康德...
10.[学位]
摘要: 如何回应对康德定言命令公式的普遍化、形式化特质的批评和诘难,始终是康德学派相关研究无法回避的重大理论课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考察和回应,也是理解康德实践哲学体系中...
11.[学位]
摘要: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他在自己的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中,把时间引入认识论的范畴,赋予时间以认识论的意义,开辟了时间研究的新领域。他认为,时间...
12.[学位]
摘要: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在其中,康德不仅对以往的认识论思想进行了总结和批判,而且为了走出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困境,提出了富有创造性和启...
13.[学位]
摘要: 梁漱溟是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新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以复兴儒学为宗旨,批判全盘西化的反传统主义道路,试图通过“援西学入...
14.[学位]
摘要: 康德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一位深刻的教育思想家。康德的教育哲学思想受到敬虔派、卢梭、洛克和泛爱主义的影响,但更多地立足于自己的哲学理论之上。康德的教育思...
15.[学位]
摘要: 康德的纯粹统觉在西方主体性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纯粹统觉是本源的自我意识,它是能够伴随我的一切表象却不能被任何表象所伴随的同一不变的自我意识。如果不能从纯...
16.[学位]
摘要: 康德“人是目的”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甚至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康德“人是目的”思想的提出,使德国哲学界的研究转向了对“人”的关注。但康德的“人是目的”...
17.[学位]
摘要: 康德的义务观贯穿康德的整个道德哲学体系,他认为德行义务是我们需要在道德领域所要把握的,也是其义务观的核心。在道德世界,人类是自由的,能够通过理性认识把握道德法...
18.[学位]
世界公民与人类普遍共同体——康德《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研究
摘要: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的法哲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其重要理论之一的世界公民思想更是引起了学界的格外关注。康德的...
19.[学位]
摘要: 英美康德道德哲学研究界关于道德法则的阐释有两个主流,即建构主义阐释和实在论阐释,前者由罗尔斯开启。罗尔斯认为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一种道德建构主义,从而对道德法则作...
20.[学位]
摘要: 康德致力于为人的道德寻找一种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道德法则。因此,在自由意志、上帝和灵魂不死三大预设下,康德提出了自己的“绝对命令”,为人性的尊严和价值高扬旗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