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哲学流派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669篇,会议文献有77篇,学位文献有1197篇等,其他哲学流派的主要作者有王雨辰、张一兵、冯旺舟,其他哲学流派的主要机构有南京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自启蒙时代以来,权威概念受到了极大挑战,在人们的观念中也淡薄了。在自然主义的理论中,权威被看作是某种衍生性的东西或某种要消失的东西。在笛卡尔和帕斯卡的哲学中,...
2.[期刊]
视差分裂、减法政治与共产主义--齐泽克复兴共产主义的批判性反思
摘要: 齐泽克重新解读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它不是通过自身矛盾的展开而螺旋上升的一个过程,而是一种结构性的自我对抗即视差分裂。这一重新阐释确立了社会对抗的本体论基础,...
3.[期刊]
《启蒙辩证法》批判康德启蒙理性的独特视角——以“康德同萨德”命题为切入点
摘要: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第二篇附论中认为,萨德的小说《朱莉埃特》中的主人公朱莉埃特和康德在哲学中塑造的启蒙者是一致的,这便是“康德同萨德”(Kant ...
4.[期刊]
摘要: “机器智能”正处于从对人类解决问题能力形式上的模仿,到一种深层次的模拟的过渡阶段。当前机器智能研究不同进路所依托的三种哲学范式(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
5.[期刊]
死亡政治、生命政治与精神政治——政治批判的谱系与走向未来的共生政治
摘要: 在不同的时代,政治权力作用于社会的方式实际上都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权力的表现形式,另一个是权力的治理方式。在古代的主权社会中,主权者通过神话实现了自己统治的合...
6.[期刊]
摘要: 作为一种以情感高于真相、片面呈现真相、真相界定真空为特征的社交媒体传播现象,“后真相”现象生成于现代西方社会中真相需求消解、真相真实消解和真相权威消解的真相还...
7.[期刊]
摘要: 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本土化不是哲学普遍的具体化,而是具体哲学的有差别的展开。由于西方哲学阐释学本土化的理想性本质设定至今尚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故而需要运用“新格义”...
8.[期刊]
摘要: 后现代哲学讨论的“差异”,是不同于“存在”概念的差异,它可以追溯到尼采的“永恒轮回”命题,返回的,是一个不同于同一性的异样的思想情景,重复的真实内容是差异,差...
9.[期刊]
摘要: 逻辑语言作为一种形式语言,其起源根植于逻辑对日常语言的把握。谓词来源于日常语言中任何描述对象的性质词和关系词,普通名词也通过改写被纳入到谓词的范围。专有名词和...
10.[期刊]
摘要: 强制阐释是张江教授提出的一个阐释学概念,用以批评那种以阐释者主观意志强力侵入文本,对文本进行符合己意之解释的阐释方式。然而,阐释活动是否存在强制现象?这种现象...
11.[期刊]
摘要: 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化发展的复杂未知局面,符合当今时代人类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存在论诠释学的角度对文明交流互鉴进行阐释,对于...
12.[期刊]
摘要: 阐释学的任务在于一方面需要拒斥海德格尔的强制阐释,但不拒斥精神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需要拒斥还原的强制阐释,但不拒斥精神的客观性。我们时代哲学阐释的核心任务,乃是...
13.[期刊]
摘要: 广谱哲学正式提出20余年来,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另一方面由于它“不符合传统哲学的模式”,因而存在着不同的声音。这里通过对话的形式,对若干典型的问题做些讨论...
14.[期刊]
摘要: 文化概念是最复杂的概念之一,由于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不同,人们的认知也不同。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有大约200个文化定义。广谱哲学分析了文化概念的合理内核,吸取了...
15.[期刊]
摘要: 哲学阐释学的首要问题,便是追问阐释的本质、阐释的范围和阐释的有效性或规范性。反思阐释的规范性维度,近年来成了阐释学的热点议题,它要求在阐释的自由性和阐释的公共...
16.[期刊]
摘要: 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青年学生互为标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青年学生的反抗吸引着马尔库塞的目光,并把他从革命的悲观情绪中拉回,重新燃起对革命前景规划的希望。马尔库塞...
17.[期刊]
摘要: 保罗·斯威齐继承了马克思关于消费不足论的思想,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特点,批判巴拉诺夫斯基的比例失调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中的消费不足论。斯威...
18.[期刊]
摘要: 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逐步被新型高效的现代社会生产方式所替代。与此同时,人的精神世界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在传统工业社会所激发的人的批判能力与辩证...
19.[期刊]
摘要: 马克思的原始积累理论揭示并批判了资本诞生的暴力剥夺史。21世纪以来,西方学者试图重新审视和解读这一理论。在此语境下,大卫·哈维对马克思的原始积累理论进行了重构...
20.[期刊]
从宇宙论体验到超越性体验——沃格林论“天下时代”生存真理的分化
摘要: 在轴心时代或天下时代的精神突破中,最为核心的一点是突破宇宙论体验,而发现作为生存张力性结构的超越性体验。超越性体验的时间意识是永恒与时间的交叉点或居间点,它将...
1.[会议]
摘要: “二难困境论证”是对法兰克福案例的重大挑战之一.本文首先对“二难困境论证”中的第一个困境进行了必要的澄清,并在费希尔观点的基础之上,对第一个困境给出了回应:那...
2.[会议]
摘要: 时代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即挖掘马克思语境中的正义规范,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G.A.科恩是这项工作的极力助推者,他重构了马克思...
3.[会议]
摘要: 通过对中国古典解释学的源流考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的确有自身的解释学传统,也便是自孔子所开创的"寓作于述、信古而阙"的解释传统,而且很早(大约西汉时期)...
4.[会议]
摘要: 本文将尝试从当代诠释学的视野来探讨一种合理而可行的中西比较哲学模式。第一部分,通过运用自我理解、效果历史和前理解等分析工具来揭示中西比较哲学的内在动因;第二部...
5.[会议]
摘要: 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解释学问题(此问题讨论以汤一介、黄俊杰教授等人为代表),二是中国的实践哲学问题(此问题讨论以张汝伦教授等人为代表)。自从20世纪...
6.[会议]
摘要: 作为当代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早年曾刻苦钻研古典语文学,对于经典解释问题有着深入的了解,而且他终其一生与经典作品打交道,在他的全集中有大量作品是对于经典的哲学、...
7.[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梳理伽达默尔哲学中从本体性、知识性、实践性、传统观、游戏性以及语言性对文学的分析,阐明伽达默尔文论哲学性的基础,并提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和他文学理论之...
8.[会议]
摘要: 本文将简单地追踪并分析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上的思路及其争论,如胡适提出的文献考据问题,冯友兰在“观念先行”思路中的逻辑分析法,陈寅格在“了解之同情...
9.[会议]
摘要: 本文将从普遍的现代性运动的内在要求出发,即从客观的时代要求出发,探讨为何需要中国现代诠释学以及需要何种中国现代诠释学。所谓中国现代诠释学应是中华文明自觉建立的...
10.[会议]
摘要: 作为东亚文明共同资产的东亚儒学所谓"东亚儒学"指的是,源起于2600多年前的中国山东半岛、由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儒家价值理念,在其影响所及的地区所呈现...
11.[会议]
摘要: 本文以《论语》诠释为例,探讨中国注经传统与现代诠释学之会通,强调重新认识与诠释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并给予创造性的讼释,希冀儒家价值规范系统,能提供国人一...
12.[会议]
摘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这是因为它提出了很多“离经叛道”的观点,如无意识、本我、原欲等等,而无意识理论似乎就是与现象学的意识理论直...
13.[会议]
摘要: 伽达默尔早期一直致力于柏拉图哲学研究,而柏拉图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现其哲学思想,伽达默尔正是在柏拉图的“对话”中发现了诸多诠释学思想的范型,并通过对柏拉图“...
14.[会议]
摘要: 伽达默尔将他所主张的语言的普遍性建立在奥古斯丁所说的内在语词(verbum cordis)的基础上,这并非忽视外在言说出的具体的话语,而是要将语言置回其正确的...
15.[会议]
再思"寂静意识"——以耿宁对"视于无形、听于无声"的分析为中心
摘要: 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现象学反思是现象学者,特别是汉语现象学者未来的的职责和任务。本文将主要聚焦于其中的一个问题,即有关冥思沉定或寂静意识的问题。将首先概述耿宁...
16.[会议]
摘要: 伽达默尔着重提到了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他认为埃斯库罗斯是经验本质的重要见证人,是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公式:通过受苦而学习。在伽达默尔看来,这一公式表现了经验...
17.[会议]
摘要: 本文将化繁从简,只专注于说明,为何可说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是连贯一致而非相互矛盾的。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勾画了两幅差异巨大乃至截然相反的哲学风景画,这种差异大...
18.[会议]
摘要: 对于当代诠释学来说,哈贝马斯的诠释学不仅独树一帜,而且重新界定了诠释学的研究对象,特别是把诠释学规定了研究交往理解的学科,探索了诠释学理解的界限,把一般的诠释...
19.[会议]
诠释学的宇宙横跨中外、通达古今——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转型的反思
摘要: 自近代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传统哲学需要一个现代转型,似乎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似乎对此观点提出了疑义,这种疑义是从所谓中国哲学理论的"失语"状态...
20.[会议]
摘要: 由于技术对人类的威胁,人类是否应当以人类中心论的名义抵制技术,也就是抵制人类自身的力量?从哲学上说,人们不能无条件地接受这个假设.人掌握技术为自己的发展服务,...
1.[学位]
摘要: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是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彼此之间以及各领域内部之间“分裂”的现实...
2.[学位]
摘要: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葛兰西紧密结合 20 世纪20、30年代世界政治大动荡的时期,西方社会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主义革命失...
3.[学位]
摘要: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葛兰西紧密结合 20 世纪20、30年代世界政治大动荡的时期,西方社会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主义革命失...
4.[学位]
摘要: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是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彼此之间以及各领域内部之间“分裂”的现实...
5.[学位]
摘要: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葛兰西紧密结合 20 世纪20、30年代世界政治大动荡的时期,西方社会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主义革命失...
6.[学位]
摘要: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葛兰西紧密结合 20 世纪20、30年代世界政治大动荡的时期,西方社会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主义革命失...
7.[学位]
摘要: 阿尔都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深受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又在汲取葛兰西、拉康等哲学家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赋予了意识形态以国家机器职能...
8.[学位]
摘要: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该著作深刻剖析并批判性的吸收了施特劳斯、鲍威尔、费尔巴哈、施蒂纳等青年黑格尔学派代表...
9.[学位]
摘要: 二十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全球社会主义革命形势的变化,对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社会地位及所承担的责任给予了重视,掀起了一股对知识分子研究的热潮,提出了批判...
10.[学位]
摘要: 人的异化现象,可以说是哲学史上亘古不变的话题,历史上为其倾心的哲学家不计其数。但实际上人的异化现象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当今信息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11.[学位]
摘要: 现代性是当代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吸引着无数思想家研究它。查尔斯·泰勒在现代性研究领域成果显著,《现代社会想象》一书追溯现代西方道德秩序观的建立,并且叙述了西方...
12.[学位]
摘要: 20世纪中期以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逐步失衡,人类遭受着自然环境问题的威胁。频发的全球变暖、物种灭绝、水资源短缺等现象使人类深刻的认识到解决生态危机问题迫...
13.[学位]
摘要: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轫至今已有半个世纪,其产生有着特定的现实因素,也有丰厚的理论基石。其理论主要是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方法同生态学的思想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