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解释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466篇,会议文献有27篇,学位文献有82篇等,哲学解释学的主要作者有何卫平、洪汉鼎、潘德荣,哲学解释学的主要机构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安徽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查尔斯·泰勒沿用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想象”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想象”概念,并用其阐述现代社会的出现、生长、成熟过程,现代社会想象以现代道德秩序为...
2.[期刊]
摘要: 张江教授的阐释学说以及强制阐释论,在形而上学和本体论上的要义是坚持对象自身的存在及存在的确定性,以及对象相对于理解、阐释和理论的独立性。其阐释认识论自然是符合...
3.[期刊]
摘要: 中国古代的文学阐释是一种整体性阐释。整体性阐释的创构基础在于语感想象的存在。中国语言及文学的独特性,使语音、语法、字形等形式感知在想象的参与下与“意蕴”同时发...
4.[期刊]
摘要: 哈贝马斯将诠释学引入社会科学,特别吸收了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成果以矫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客观主义,但他不满于哲学诠释学的保守倾向、方法维度欠缺和语言本体论,提出...
5.[期刊]
摘要: 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进入中国,但由于其长期局限于比较研究的“以中释西”“以西释中”“中西互释”单纯方法论视角,缺乏两种阐释学原理意义上...
6.[期刊]
摘要: 阐释活动主要由“理解”“解释”“应用”构成。“应用”作为阐释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自古典时期以来至少形成了技艺-方法论、本体论、实践论三种基本形态。它们分别以保存...
7.[期刊]
摘要: 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本土化不是哲学普遍的具体化,而是具体哲学的有差别的展开。由于西方哲学阐释学本土化的理想性本质设定至今尚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故而需要运用“新格义”...
8.[期刊]
摘要: 强制阐释是张江教授提出的一个阐释学概念,用以批评那种以阐释者主观意志强力侵入文本,对文本进行符合己意之解释的阐释方式。然而,阐释活动是否存在强制现象?这种现象...
9.[期刊]
摘要: 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化发展的复杂未知局面,符合当今时代人类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存在论诠释学的角度对文明交流互鉴进行阐释,对于...
10.[期刊]
摘要: 阐释学的任务在于一方面需要拒斥海德格尔的强制阐释,但不拒斥精神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需要拒斥还原的强制阐释,但不拒斥精神的客观性。我们时代哲学阐释的核心任务,乃是...
11.[期刊]
摘要: 张江教授的"强制阐释论"值得商榷.第一,"强制阐释论"的"强制"蕴含着"文本阐释学"与"阐释政治学"的双重含义.阐释政治学意义的"强制"问题应该引导我们思考后...
12.[期刊]
摘要: 解释世界是改变世界的先导.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理论的优先性与先导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世界的方式更加重要.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散见的与思...
13.[期刊]
2010—2020年伽达默尔诠释学、实践哲学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摘要: 选取2010—2020年我国学界有关伽达默尔诠释学、实践哲学及其应用研究,力图构建研究总体脉络、总结学者观点、归纳已有研究经验.从研究维度看,学界对于伽达默尔...
14.[期刊]
摘要: 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海德格尔对技术与器物的诠释学分析开创了技术诠释学的先河.但是,对技术进行现象学的诠释学研究是有局限的,还需要从文本的角度对技术进行诠释学...
15.[期刊]
七蠹:对老子"自然"概念解释史的批判——以认识理论的原创补写为基石
摘要: "自然"概念解释史的不争面貌是,在特殊存在领域内寻求概念定义成为普遍操作模式,并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论断.究其原因,在于它全面违背了概念解释的规范系统,即概念解释...
16.[期刊]
摘要: 在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这个大框架下,思考福柯理论与实践的"中国问题",尤其是福柯以及法国理论群体中的阿尔都塞、德勒兹等展现的历史化、元批评(症候式阅读)和问题化...
17.[期刊]
摘要: 哲学阐释学的首要问题,便是追问阐释的本质、阐释的范围和阐释的有效性或规范性。反思阐释的规范性维度,近年来成了阐释学的热点议题,它要求在阐释的自由性和阐释的公共...
18.[期刊]
摘要: “训诂阐释学”是学科建构方向的新设计。其目的是,充分发挥训诂学与阐释学各自的优势,互为根基,互为支撑,互为动力,为阐释学的发展奠定可靠的中国基础,为训诂学的生...
19.[期刊]
从宇宙论体验到超越性体验——沃格林论“天下时代”生存真理的分化
摘要: 在轴心时代或天下时代的精神突破中,最为核心的一点是突破宇宙论体验,而发现作为生存张力性结构的超越性体验。超越性体验的时间意识是永恒与时间的交叉点或居间点,它将...
20.[期刊]
审美何以与教育相关联?——论席勒游戏冲动概念的三层内涵及其诠释学维度
摘要: 从《审美教育书简》的现实诉求来看,人们通常将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定位为对审美乌托邦的构建;深入康德所开启的先验层面,席勒的美育理论则显示出其对于人性建构的重要意...
1.[会议]
摘要: 通过对中国古典解释学的源流考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的确有自身的解释学传统,也便是自孔子所开创的"寓作于述、信古而阙"的解释传统,而且很早(大约西汉时期)...
2.[会议]
论作为记忆和希望的生活世界解释学——基于利科对记忆、遗忘和想象的沉思
摘要: 以利科对记忆、遗忘和想象的沉思为主要基础,粗略地测量了生活世界的内容面向所覆盖的辽阔领域,这是胡塞尔通过发生现象学发现和初步勘测过,但却未来得及深入耕耘的领域...
3.[会议]
摘要: 伽达默尔的“历史性的解释学”以艺术作品的理解作为其典范,由此切入点而进入到对效果历史的理解,这是“历史性的解释学”的核心和重点,最后以理解的语言性作为归宿,建...
4.[会议]
摘要: 透过运用吕格尔的时间与空间的论点,本论文提出的看法是以一种时间中的叙事计画,继续其任务,在这个时间的轴列之下,每一个叙事都是一次现在与现场的机会可以重新得出诗...
5.[会议]
摘要: 早期弗莱堡时期是海德格尔创造性思想发端的时期,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他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性吸收,这种批评表现在对现象学的解释学化.在海德格尔看来,现象学的解释学化...
6.[会议]
摘要: 本文将尝试从当代诠释学的视野来探讨一种合理而可行的中西比较哲学模式。第一部分,通过运用自我理解、效果历史和前理解等分析工具来揭示中西比较哲学的内在动因;第二部...
7.[会议]
摘要: 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解释学问题(此问题讨论以汤一介、黄俊杰教授等人为代表),二是中国的实践哲学问题(此问题讨论以张汝伦教授等人为代表)。自从20世纪...
8.[会议]
摘要: 作为当代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早年曾刻苦钻研古典语文学,对于经典解释问题有着深入的了解,而且他终其一生与经典作品打交道,在他的全集中有大量作品是对于经典的哲学、...
9.[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梳理伽达默尔哲学中从本体性、知识性、实践性、传统观、游戏性以及语言性对文学的分析,阐明伽达默尔文论哲学性的基础,并提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和他文学理论之...
10.[会议]
摘要: 本文将简单地追踪并分析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上的思路及其争论,如胡适提出的文献考据问题,冯友兰在“观念先行”思路中的逻辑分析法,陈寅格在“了解之同情...
11.[会议]
摘要: 本文将从普遍的现代性运动的内在要求出发,即从客观的时代要求出发,探讨为何需要中国现代诠释学以及需要何种中国现代诠释学。所谓中国现代诠释学应是中华文明自觉建立的...
12.[会议]
摘要: 作为东亚文明共同资产的东亚儒学所谓"东亚儒学"指的是,源起于2600多年前的中国山东半岛、由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儒家价值理念,在其影响所及的地区所呈现...
13.[会议]
摘要: 本文以《论语》诠释为例,探讨中国注经传统与现代诠释学之会通,强调重新认识与诠释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并给予创造性的讼释,希冀儒家价值规范系统,能提供国人一...
14.[会议]
摘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这是因为它提出了很多“离经叛道”的观点,如无意识、本我、原欲等等,而无意识理论似乎就是与现象学的意识理论直...
15.[会议]
摘要: 伽达默尔早期一直致力于柏拉图哲学研究,而柏拉图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现其哲学思想,伽达默尔正是在柏拉图的“对话”中发现了诸多诠释学思想的范型,并通过对柏拉图“...
16.[会议]
摘要: 伽达默尔将他所主张的语言的普遍性建立在奥古斯丁所说的内在语词(verbum cordis)的基础上,这并非忽视外在言说出的具体的话语,而是要将语言置回其正确的...
17.[会议]
摘要: 伽达默尔着重提到了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他认为埃斯库罗斯是经验本质的重要见证人,是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公式:通过受苦而学习。在伽达默尔看来,这一公式表现了经验...
18.[会议]
摘要: 本文将化繁从简,只专注于说明,为何可说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是连贯一致而非相互矛盾的。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勾画了两幅差异巨大乃至截然相反的哲学风景画,这种差异大...
19.[会议]
摘要: 对于当代诠释学来说,哈贝马斯的诠释学不仅独树一帜,而且重新界定了诠释学的研究对象,特别是把诠释学规定了研究交往理解的学科,探索了诠释学理解的界限,把一般的诠释...
20.[会议]
诠释学的宇宙横跨中外、通达古今——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转型的反思
摘要: 自近代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传统哲学需要一个现代转型,似乎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似乎对此观点提出了疑义,这种疑义是从所谓中国哲学理论的"失语"状态...
1.[学位]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圣经》诠释活动中“字面意义”与“精意”的关系,阐明马丁·路德“《圣经》自解”理论的来源、基本结构与前提,将其归纳为一种“神圣作者中心”的《圣经》...
2.[学位]
摘要: 本文以伽达默尔解释学中教化(Bildung)与理解(Verstehen)两词的关系为引线展开研究。作为伽达默尔解释学思想中的两块理论基石,教化概念与理解概念对...
3.[学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史初探——兼论马克思文本研究的解释学视域
摘要: 自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以德文发表以来,对其解读和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从而形成了长达70余年的“解读史”。但遗憾的是...
4.[学位]
摘要: 本论文试图在阿佩尔诠释学思想的指引下探讨理解的可能性问题。既然在阿佩尔诠释学中“语用”是理解的基本维度,那么本论文第一部分就来讨论语言之使用。关于语言意义在于...
5.[学位]
摘要: 在哲学研究中,主体问题是无法否认和视而不见的,人们必然会遭遇主体概念,面临如何对待主体的选择。在这意义上,利科没有追随后现代对主体概念的解构。在现当代文化氛围...
6.[学位]
摘要: 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极具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熊伟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是20世纪闪耀不尽之一杰.他远溯...
7.[学位]
摘要: 到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经历了以语言为主线的本体论转向。诠释学本身有着一种强烈的实践倾向,它起源于修辞学和经典文本的解释,活跃于其中的是被运用的语言,所揭示的是...
8.[学位]
摘要: 伽达默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真理与方法》一书奠定了哲学诠释学在上个世纪的地位。伽达默尔的思想非常丰富,视野也极其广阔,提出了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
9.[学位]
历史与构境:从解释学走向出场学之路——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研究
摘要: 解释学最初是关于文本意义理解的理论,但由于对意义与真理问题、理解与语言问题的探讨使其本身赢得了普遍性,并在20世纪上升为西方的一种哲学流派。在这期间,伽达默尔...
10.[学位]
摘要: 从某种角度看,人是一种意义的动物,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意义的世界,人的一切活动都与意义有关,都是解决意义问题。解释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关注并试图说明意义问题...
11.[学位]
摘要: “莫邻诺问题”(Molyneux's Problem)是威廉·莫邻诺(William Molyneux)于1688年致洛克的信中提到的一个问题。当时大家对这个...
12.[学位]
摘要: 时间问题历来受到哲学家们的青睐,从亚里士多德到海德格尔无不对时间这一神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纵观先哲们的时间观,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飞跃。最初,他...
13.[学位]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Great Gatsb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s
摘要: 翻译是一项很复杂的活动,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不同文化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翻译涉及很多因素,影响翻译过程及结果的最关键因素是译者、源语文本、语言文化及目标语...
14.[学位]
摘要: 伽达默尔是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他在他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中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解释学理念,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他对“前见”问题的研究。他使前见摆脱了“理解的...
15.[学位]
摘要: 解释循环(也称为解释学循环、诠释循环或者理解的循环),是解释学的核心理论。在解释学从理解的规则集合发展到方法论,再到本体论,最后上升为哲学解释学的过程中,解释...
16.[学位]
摘要: 丹尼尔·克莱门特·丹尼特的意向解释理论为心灵哲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推动了心灵哲学研究的发展,协调了心理学、生物学和认知科学等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他将心灵...
17.[学位]
摘要: 现代性是当代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吸引着无数思想家研究它。查尔斯·泰勒在现代性研究领域成果显著,《现代社会想象》一书追溯现代西方道德秩序观的建立,并且叙述了西方...
18.[学位]
摘要: 阐释学在西方由来已久,它是一门理解和解释意义的哲学。早期的阐释学专门用来阐释《圣经》,它是从对神喻、法律条文、典籍和古代文献的解释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以施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