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性瘫痪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742篇,会议文献有895篇,学位文献有282篇等,大脑性瘫痪的主要作者有李晓捷、张惠佳、史惟,大脑性瘫痪的主要机构有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郑州市儿童医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头皮针联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痉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定量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的形态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可行性。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
3.[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开窍祛痰方改善缺氧缺血后痉挛型脑瘫(SCP)大鼠运动行为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6只Wistar大鼠,其中46只采用双侧颈动总动脉结扎法...
4.[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巴士球联合虚拟现实(VR)体感游戏在脑瘫(CP)患儿康复中的效果及其对粗大运动、平衡功能及三维步态时空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CP患儿80例,随机分为...
5.[期刊]
补髓柔筋推拿配合平衡肌力训练对小儿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补髓柔筋推拿配合平衡肌力训练对小儿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9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脱落2例...
6.[期刊]
脑性瘫痪并发言语障碍的诊断、评估与康复:基于WHO-FICs研究
摘要: 目的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对脑性瘫痪并发言语障碍进行诊断、功能分析和康复干预研究。方法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
7.[期刊]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合并痉挛型脑瘫患儿脑灰质体积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合并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灰质体积改变及其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2月于遵义医科大学...
8.[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手术组(56例)脑瘫合并流涎患儿行双侧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术前、术后观察患儿流涎、颅内血流变化和...
9.[期刊]
摘要: 目的系统综述感觉统合治疗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主题检索方式,检索Web of Sciences、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
10.[期刊]
揿针按压疗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揿针按压疗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脑性瘫痪(CP)患儿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05例CP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3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推拿组...
11.[期刊]
脑瘫患儿血清瘦素、IGF-1水平变化与DQ、GMFM-88量表评分的关系
摘要: 目的研究脑性瘫痪(CCP)患儿血清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以及与发育商(DQ)、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GMFM-88)评分之间的...
12.[期刊]
触发点针刺联合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腘绳肌痉挛疗效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触发点针刺联合下肢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改善的影响。方法:将70例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脱落1例...
13.[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了解脑性瘫痪儿童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情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2月采用立意抽样方法选取在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
14.[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巴氯芬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痉挛的康复治疗疗效,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常规康复治疗...
15.[期刊]
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究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
16.[期刊]
康复治疗联合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CSI评分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联合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其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
17.[期刊]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学龄前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恢复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学龄前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4例学龄前SCP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
18.[期刊]
摘要: 小儿脑瘫是指孕期至出生后1个月内大脑病变引起的以非进展性中枢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脑损伤综合征。其发病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临床治疗难...
19.[期刊]
摘要: 目的对重复性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在偏瘫型脑瘫儿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系统综述。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s、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
20.[期刊]
个体情景训练对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情景训练对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82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
1.[会议]
摘要: 本文从病因病机、现代基础研究、临床疗效观察等方面论述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中采用活血化瘀疗法的重要意义.对脑瘫患儿的综合康复中,加强活血化瘀治疗,对疗效有积极的影响...
2.[会议]
头针久留针配合Brunnstrom分期电针治疗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头针久留针配合Brunnstrom分期电针治疗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3.[会议]
摘要: 目的:分析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引导组和对照组.对照...
4.[会议]
摘要: 目的:观察头皮针疗法对小儿脑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48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5.[会议]
摘要: 目的:观察“柔肝健脾”推拿法治疗痉挛型脑瘫(肝强脾弱证)剪刀步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者比例为2∶1,治疗组采...
6.[会议]
摘要: 由于皮质脊髓束的大部分纤维在延髓锥体交叉至对侧脊髓下行,少数不交叉的纤维则继续沿同侧脊髓下行,因此肢体运动功能主要由对侧大脑半球支配。通常颅内病变引起对侧肢体...
7.[会议]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96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8.[会议]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云平台的脑瘫康复管理系统的APP设计方法和过程.从云平台理念出发,通过对脑瘫康复管理系统的用户和产品分析,构建脑瘫康复管理系统APP基本模型,...
9.[会议]
摘要: 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70%.脑卒中急性期过后的功能恢复,主要依靠康复锻炼.当前中国医疗资源不足,且分配不均一,绝大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后回归家庭,其恢复期的...
10.[会议]
摘要: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发生的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引起的脑损伤,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生瘫痪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
11.[会议]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小儿脑瘫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将130例脑瘫患儿分为2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儿童上...
12.[会议]
摘要: 目的:研究头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血流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7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头针组(n=39).常...
13.[会议]
摘要: 目的:观察埋线针刀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探讨其治疗该病的机理.方法:采取埋线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患者2例,并判定其疗效.结果:2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
14.[会议]
康复病床精细化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科学的康复病床精细化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为康复病床管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
15.[会议]
摘要: 急性脑血管病和脑外伤后,80%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以偏瘫发生率最高.而偏瘫后3周内,其中90%会发生患侧肢体特别是上肢屈肌群肌张力异常增高,甚至出现痉...
16.[会议]
摘要: 目的:对近20年来针刺对于脑性瘫痪的治疗情况进行概述.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近20年所有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文献,从...
17.[会议]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揿针按压疗法对脑瘫患儿核心肌群稳定性的临床疗效,并与康复训练及传统针灸治疗进行对比,得出揿针按压疗法可以更好的改善脑瘫患儿的核心肌群稳定性. ...
18.[会议]
摘要: 目的:以经络穴位新理论体系为基础,经络主要是由人体的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等三部分构成.三者共同作用相互融合(建立在新成代谢,脏腑功能相对平衡状态下),...
19.[会议]
摘要: 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
20.[会议]
摘要: 目的:观察靳三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性瘫痪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随机将患儿分为靳三针组、语言训练组和综合治疗组.靳三针组给予靳三针治疗,语言训练...
1.[学位]
摘要: 研究1:对痉挛型构音障碍脑瘫儿童汉语普通话声调听懂度的分析。 目的:探讨痉挛型构音障碍脑瘫儿童与正常同龄儿童汉语普通话声调听懂度的差异,脑瘫儿童发声声调是否...
2.[学位]
摘要: 脑瘫患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受损,导致神经肌肉系统功能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患儿康复...
3.[学位]
摘要:
目的:
应用猕猴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术,建立婴幼猕猴痉挛型偏瘫脑瘫模型和评价方法。
方法:
4只3月龄猕猴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手术模...
4.[学位]
早产儿和足月儿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比较
摘要: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比较危险因素在早产儿脑瘫和足月儿脑瘫中分布的差异,为脑瘫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中的白质纤...
5.[学位]
松筋通督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福利机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通过采用松筋通督推拿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方式治疗福利机构中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寻求一种实用性强、操作简便、经济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福利机构痉...
6.[学位]
摘要: 目的: 运用卡伦系统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联合针灸在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偏瘫)下肢运动功能方面的作用。 方法: 随机将40名符合手术指征的...
7.[学位]
摘要: 近年来,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技术在运动控制、神经康复及特种工业环境下的智能作业等领域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从而该项技术得到了科技界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基于...
8.[学位]
摘要: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肢体残疾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脑瘫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因为出生前、出生时以及在出生一岁以内...
9.[学位]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SPR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远期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998~2000年期间在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行SPR手术的病人34例作回顾性分析...
10.[学位]
摘要:
目的:
从结构与功能、活动与参与两个维度探讨苯海索联合物理治疗对脑性瘫痪儿童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该治疗方法的影响因素,并记录该治疗方法的安...
11.[学位]
摘要:
目的:探索脑瘫相关医疗纠纷的发生及构成医疗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有益的相关信息,以利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方法:...
12.[学位]
摘要:
目的:
观察全身振动(Whole body vibration,WBV)训练对1~3岁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痉挛状态、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的影响及不良...
13.[学位]
摘要:
目的:
观察头穴长留针结合体针半刺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为脑瘫患儿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
14.[学位]
摘要: 目的:将脑瘫流涎患儿口腔功能训练与游戏相结合,最大限度的来调动流涎患儿的主观能动性及患儿的家庭康复氛围;同时对患儿辅以传统针灸、推拿、被动口腔活动等康复手段来...
15.[学位]
摘要:
研究背景: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期间至婴幼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活动受限症候群,主要表现为中...
16.[学位]
摘要:
目的:
结合文献研究及临床研究,观察靳三针治疗肝肾不足型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探索其临床优势、治疗机理及其存在的问题,为针刺治疗脑瘫患儿的睡眠...
17.[学位]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拟在文献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观察三针组穴健脾法(头针配合健脾组穴)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脾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并与常规针刺法对...
18.[学位]
摘要: 脑性瘫痪合并语言障碍是指患儿以明确诊断脑瘫为基础,同时出现语言理解、表达及交流问题,简言之,伴有语言或言语功能障碍。根据2015版脑性瘫痪康复指南,脑瘫患病率...
19.[学位]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温针灸经筋结点与温针灸常规穴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