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术对猕猴痉挛型偏瘫脑瘫模型的建立
【6h】

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术对猕猴痉挛型偏瘫脑瘫模型的建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实验动物

2.2材料与器械

2.3实验方法

3. 结果

3.1一般情况

3.2运动功能障碍(Dyskinesia)

3.3姿势异常(Abnormal posture)

3.4肌张力(Muscle tension)

3.5头颅MRI检查结果

4. 讨论

1.模型的制备

2.模型制备过程的问题以及体会

3.模型评定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脑性瘫痪动物模型判别方法研究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猕猴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术,建立婴幼猕猴痉挛型偏瘫脑瘫模型和评价方法。
  方法:
  4只3月龄猕猴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手术模型组。手术模型组猕猴:运用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术,切除右侧大脑外侧裂以上至半球间裂的中央前回皮质及额上回后部(正前中沟以前约0.3-0.5cm)皮质,深度约0.5-0.6cm。术后进行连续摄像,观察有无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动静态的姿势异常;徒手检查和参考应用改良人Ashworth量表评定肌张力,应用自编粗大运动及精细运动评估量表检测两组运动障碍的量化指标,运用9.4T MRI检测颅脑的影像学改变。
  结果:
  ①手术模型组于术后立刻出现左侧肢体瘫痪,左上肢不能正常抬举,左下肢瘫痪,左侧肢体跛行明显,进食时主要以右侧肢体为主;手术组术后一周时活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评分也低于正常组;2到3周后活动量增加,评分也开始升高,直至8周后,评分基本稳定。手术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粗大运动评分在术后各个时期不完全相同(Friedman检验,χ2值为33.939,P<0.05),精细运动评分在术后各个时期亦不完全相同(Friedman检验,χ2值为37.526,P<0.05);②手术模型组术后姿势为静止时向左侧倾斜,蹲坐于猴笼一角,左上肢搭于猴笼网上以维持姿势平衡,运动时仍有向左侧倾斜,模拟出了人典型的痉挛型偏瘫脑瘫的临床表现;③徒手检查肌张力的改变:手术模型组术后即出现左侧肢体瘫痪和肌张力降低,5周后左侧肌张力逐渐开始增高,并逐渐加重至3级,持续到现在,肌张力在术后5周至术后14周术后各个时期不完全相同(Friedman检验,χ2值为20.713,P<0.05);④术后3周头颅MRI显示右侧运动皮层切除术后疤痕组织形成,支持偏瘫脑瘫模型的影像学改变。
  结论:
  ①应用一侧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方法可成功建立婴幼猕猴痉挛型偏瘫脑瘫模型;②通过摄像观察猕猴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表现,以及徒手检查肌力肌张力情况,结合自编适用于猕猴神经行为学评分和头颅影像学改变可准确评价猕猴脑性瘫痪偏瘫模型的建立;③真切地模拟出人类婴幼儿脑外伤性痉挛型偏瘫脑瘫模型,为脑瘫的病理机制和临床康复治疗的研究提供一个科学的平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