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卫生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9069篇,会议文献有3885篇,学位文献有322篇等,中医预防、卫生学的主要作者有蒋力生、杨洋、孙清廉,中医预防、卫生学的主要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目的:明确真实世界针灸病例注册登记研究质量控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规范针灸病例注册登记研究质量控制中现场稽查工作,提高针灸病例注册登记研究质量。方法:基于针灸病...
2.[期刊]
摘要: 中医健康管理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健康管理服务。其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核心思想,融合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模式、技术及方法等,对人体生命活动全过程中与健康相关的...
3.[期刊]
摘要: 目的:本研究借鉴《伤寒论》“方证相应”思想,引入国际通用的症状群概念,采用相对固定和高度概括的症状群,将证候进一步客观化,并分析比较有效人群与无效人群的失眠症...
4.[期刊]
摘要: 在气功锻炼科学性的研究中,对脑的研究一直占据着重要席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面开展了研究,取得了一些较为优秀的成果。现介绍脑电检测技术在气功态和气功心...
5.[期刊]
摘要: 真实世界研究作为随机对照试验的重要补充,是符合中医临床研究科研范式的方法之一。病例注册登记研究是真实世界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以中医药临床诊疗特色...
6.[期刊]
摘要: 伴随着飘飘洒洒的雪花,人们迎来大寒节气。“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今年大寒正始于“四九”的第四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顾名思义是天气寒冷...
7.[期刊]
摘要: 伴随着2022年的脚步,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小寒,如约而至。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三个节气,《淮南子·天文训》曰:“冬至加十五日,斗指癸则小寒。”小寒是反...
8.[期刊]
摘要: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通过梳理海昏侯所处时代养生文化概况,结合其生平体质与生活方式,以及从海昏侯墓出土的多种与养生相关...
9.[期刊]
摘要: 本文立足于古代文献,从病后养生的概念与内涵、方式与法则两个方面对中医病后养生思想进行阐述,以期完善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构建,更全面地揭示中医养生思想的本质。
10.[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化聚方治疗脾虚痰湿型腹型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将60例脾虚痰湿型腹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
11.[期刊]
摘要: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别看“小寒”有小字,但却以小胜大,可比大寒冷。到了小寒节气,南北都经历着寒和湿两大阴邪,阴风、冷雨、雪或者雨夹雪很常见。低温天气会消...
12.[期刊]
摘要: “大寒时处三四九,天寒地冻冰上走。”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
13.[期刊]
摘要: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与立春相交接,阳气已逐渐升发,人体应顺应天时,固护精气,滋养阳气,将精气内蕴于肾,化生气血津液,促进脏腑...
14.[期刊]
摘要: 目的编制老年住院患者照护者健康素养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健康素养概念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咨询、预调查形成初始版老年住院患者照护者健...
15.[期刊]
摘要: 小寒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古人云:“冷气积久而为寒,小者,未至极也。”在古人眼里,寒冷是个不断...
16.[期刊]
摘要: 《遵生八笺》是明代高廉所撰的养生专著,是一部内容广博又实用的养生专著,也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主要文献之一,全书分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
17.[期刊]
摘要: 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推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实施,中医药高等院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中医药高等院校参与社区中医养生防疫,对于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
18.[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胆汁反流患者特征性体质(气虚质和阳虚质)与膳食的相关性。方法:对253例胆汁反流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量表、食物频率调查表问卷,分析膳食与体质的相关性...
19.[期刊]
摘要: 以象思维为出发点,通过中医藏象理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经络理论等,阐释中医导引术五禽戏中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分别配属肝、肾、脾、心、肺五脏的理论机制...
20.[期刊]
摘要: 中医养生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确定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健康...
1.[会议]
摘要: 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人口占中国人口总数的比例逐年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干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首先就要从营...
2.[会议]
摘要: "性"和"命",是重要的哲学与医学概念."性命"是认识人体生命的一种模式,人是性与命构成的统一有机整体,性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命是指人的生命."性命"是道家内丹...
3.[会议]
摘要: 调心原本是佛教术语,中医气功学赋予了这一概念更丰富的内涵,认为一切调控心理状态的操作活动的都属于调心.从本质上说,调心是一个意识逐渐变得精细的过程.中医学从气...
4.[会议]
摘要: 混元整体理论的道德论,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所描述的是混元气体用变化的核心内容,不仅与现代伦理学中的道德观有别,而且与传统气功的道德观...
5.[会议]
摘要: 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认为人身是一个形气神相统一的整体.练功是形气神三者合而为一的过程,这三者自然和合,人的生命自然而然就能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本文以形气神三...
6.[会议]
摘要: 调息古时亦称炼气、吐纳等,它是修炼传统气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历来为儒、道、佛、医所广为应用,由此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拥有各自的风格特点的门派.正因如此,各派的经验...
7.[会议]
摘要: 气功修炼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只有合理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气功修炼才能真正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其中,破除封建迷信是规避气功修炼风险的关键.
8.[会议]
摘要: 气功动功的基本功法是以意导气、气引形体、形随气动,以炼内气为关键操作,但有的认为是以动为主、以形引气、气随形动,把气功动功练成了体操.作者针对这种对气功动功基...
9.[会议]
摘要: 发展养生气功既符合当前的政策环境和人才现状,又具有广泛的"受众",且具有高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高效率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因此,养生气功应成...
10.[会议]
摘要: 医学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我国国力和影响力的日益提升,通过挖掘传统特色中华文化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并且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是每一个中华儿女...
11.[会议]
摘要: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练健身气功对于增强人的心理素质,改善人的生...
12.[会议]
摘要: 医学气功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如何推动医学气功的发展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21世纪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要让医学气功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学气功人才培养是重中之...
13.[会议]
摘要: 目的:探讨运用互联最新技术平台,高效推广传播科学的气功医疗的方法、经验与效果,综合分析互联网+医学气功传播模式.方法:运用喜马拉雅FM电台专题、微信公众号、腾...
14.[会议]
摘要: 中医气功健身祛病,防治一体,承载中华文明,强调重德为本,中医气功进社区不仅能大幅度降低医疗卫生成本,也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医气功推广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政治思...
15.[会议]
摘要: 健身气功有着悠久的气文化底蕴,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最新成果,对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和对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医融合,...
16.[会议]
摘要: 医学气功三调合一的忘我境界与德慧智教育中"恭熟忘合灵"的实践心决有一致性.三调法是一切气功的基本要素,也是气功修炼的高境界.德慧智教育立足于道德之境与天人合一...
17.[会议]
摘要: 医学气功融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医学气功学科发展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新方向.本文简要阐述了医学气功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教学内...
18.[会议]
摘要: 中文的气功由两个字组成:气和功."气"大体相当于现代科学所说的能量.在中医的本体论里,气是宇宙最初和基本的存在.这与现代科学的物理学观点很相似,许多物理学家认...
19.[会议]
摘要: 知识考古学是思想史研究较新的研究方法,其对传统史学观念提出了挑战,以历史还原的方法对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环境进行综合研究.中医养心理论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养心理论...
20.[会议]
摘要: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老子以"道"为统摄宇宙和人生的最高本体,以"道"指导人生实践."道"以"无"为体,以"有"为用,老子启示世人透过本体之"无",以觉...
1.[学位]
摘要: 中药代茶饮是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代茶饮具有自身的优点,但现代多数是以实验技术及临床观察为基础对中药代茶饮针对相关疾病的影响、疗效及机理进行研究,或是...
2.[学位]
摘要: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20世纪初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呈现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趋势,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养老服务短板。最大限度地主动发挥老年人自身的残存功...
3.[学位]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注重老年养生已经成为热门话题...
4.[学位]
摘要: 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是评价个人获取和理解中医药健康知识信息和服务、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以及对中医药文化常识了解程度的指标,素养的高低反映了个人和群体掌握、应...
5.[学位]
摘要: 中国被公认为文明古国,各种智慧层出不穷,为世界各国望尘莫及,养生也是如此,更是积累了各位先贤大家的不少智慧,《养生余录》是经典的中医学方面的著作,更是一部教人...
6.[学位]
摘要: 传统中医药文化在民族文化复兴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板块,尤其是屠呦呦诺贝尔奖效应之下,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大幅提升。但是,传统中医药文化如何通过设计思维和载体...
7.[学位]
摘要:
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健康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促进了几千年来中化民族健康事业的发展,在人民疾病预防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8.[学位]
摘要: 本文旨在以中医药文化中的艾草养生为主题,结合当代消费升级和大众保健养生的实际市场需求,以文化创意产业的思维,探讨艾草养生文化向文化创意转化的设计方法和创意路径...
9.[学位]
摘要: 研究目的:中年人由于年龄跨越比较大,身体素质的差异程度也很大。本文在通过研究对中年女性进行有规律的健身气功锻炼之后的身体形态变化、生理机能变化、身体素质变化,...
10.[学位]
摘要: 本文是关于一个村庄里的养生文化观察,首先它是一项人类学的研究,而不是营养学、医学、人口学的研究。其次它是一个文化描述的民族志,尽管与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志已相去甚...
11.[学位]
摘要: 目的:铁峰居士所著的《保生心鉴》是我国古代养生学发展过程中一部重要文献。书中涉及内容包括五运六气、脏腑经络、养生理论和导引疗病四方面内容。可谓简而未详,微而不...
12.[学位]
摘要: 《苏沈内翰良方》,俗称《苏沈良方》,或称《苏沈二内翰良方》。明嘉靖年间有图刊刻本为现存可见最早刻本。有腧穴图十一帧附于正文前。全书共分为十卷,约十万余字。分为...
13.[学位]
摘要: 目的:系统整理医学典籍中有关养生的内容,从历代医家的养生经验和养生著作中寻找原汁原味的养生思想和方法,去伪存真,汲取其中的养生智慧,对中医养生源流进行梳理和深...
14.[学位]
摘要: 中医“治未病”思想由来尚久,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地治疗疾病,更注重于追求健康的状态,此观点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一脉...
15.[学位]
摘要:
目的:
通过不同年龄段老年衰弱性疾病临床证型收集,总结老年衰弱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期待揭示证型在老年衰弱过程中变化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
16.[学位]
摘要: 目的:通过对我国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的梳理和明清时期八段锦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探讨八段锦的养生作用,为要更好的发展传统养生功法,了解它的发展和养生价值提供理论基础...
17.[学位]
摘要: 新安医学家徐春甫是著名的养生学者。通过对徐春甫的《老老余编》、《养生余录》等养生类理论著作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明代御医徐春甫的养生观是中医养生文化的宝贵财富,...
18.[学位]
摘要: 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为日常所需,更是民众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代民众已积累了丰富的饮食养生理论与方法,世代沿袭。尤其是明代,饮食养生得到了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