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小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6713篇,会议文献有108篇,学位文献有4304篇等,新体小说的主要作者有王春林、吴义勤、张志忠,新体小说的主要机构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武汉大学文学院、西南大学文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叙述者在零碎、模糊的回忆中加以设计,自我欺骗、自我回避,再配合一些重复强调的语言,这一切构成了石黑一雄小说的不可靠叙述特征。他的长篇小说《长日将尽》中的叙述者...
2.[期刊]
“东北印象”的生成与应对——以双雪涛及《平原上的摩西》为核心
摘要: 在阅读《平原上的摩西》时,读者往往带有一种“东北印象”的期待视野。这种印象为“东北场景+悬疑故事”的组合,它因受到同类影视作品的影响而形成,并对读者接受有着持...
3.[期刊]
主题厚重与形式轻盈的“寻找叙事”——读杨志军《三江源的扎西德勒》
摘要: 杨志军的长篇儿童文学新作《三江源的扎西德勒》,通过“寻找叙事”的模式,抵达精神的高地;在多样的书写中,建构丰富的意蕴与厚重的主题;在精巧的构思与轻盈的形式中,...
4.[期刊]
摘要: 父亲是家庭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并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冰心散文奖获得者、著名小说家蒋兴强以巴蜀大地平凡人家为素材来源,创作了大量备受读者青睐的小说作品,父亲是...
5.[期刊]
摘要: 莫言对身体的描写细到极致,他善于从气味、声音等独特角度刻画身体的具体形态。莫言在小说《丰乳肥臀》中对人物身体的描写更是超越了身体的生理性意义,兼具内在的功能性...
6.[期刊]
摘要: 胡学文的长篇小说《有生》包含丰富复杂的经验性和体验性内容。小说在日常语境中还原性地呈现漫长而沉重的中国现代历史经验性图景。作家以个人经验、历史记忆、民间生存和...
7.[期刊]
摘要: 张天翼以讽刺小说享誉文坛,学界在高度关注其讽刺小说艺术成就的同时,却忽视了他早期小说--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实绩。张天翼在文学生涯伊始,即开始了讽刺小说的实...
8.[期刊]
摘要: 在近百年的中国文学中,乡绅叙事有一条完整但又明显裂变的发展线索,而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重写乡绅,无疑是乡绅叙事的一个重要转捩点。在近40年的重写实践中,重...
9.[期刊]
摘要: 小城是城市结构中带有半蜕化性质的地带,杂糅都市的文明与乡土的气息,它在现代化维度中的位置是变动不居的,既有着现代化的面向,也有拖曳着传统文明的沉重脚步。而张楚...
10.[期刊]
共和国初期“民族兄弟”形象的文学建构——1950年代三部短篇小说再解读
摘要: 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秉持新的民族观念、政治理想和国家设计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持续展开了大量的、多层次的工作。这堪称共和国建设和...
11.[期刊]
当代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基层官员的伦理叙事(1949-1966)
摘要: 从1949—1966年17年的农村题材小说表现的主题意蕴和伦理诉求来看,基层官员一心为公的宽阔胸襟和大公无私的博大情怀为小说主题,民众亟须改变的狭隘自私的伦理...
12.[期刊]
摘要: 《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九回回目与《金瓶梅》第二十七回回目中的“葡萄架”一词,含义并不相同,《金瓶梅》为实景描写,而《醒世姻缘传》一书则是用典,典故出处为明代笑话...
13.[期刊]
摘要: 铁凝是一位有着“大众文化的欢迎者,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者”盛誉的当代著名作家,她以女性成长为主题的系列创作向人们展现了各种思想、性情、命运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她...
14.[期刊]
摘要: 情绪作为一个通向自由的重要手段,时而遭到阻挠和转移,时而又在“节欲”的遭遇里生发美德。本文通过对萧红和沈从文的作品进行文本比较分析,揭示感情的压抑是如何一方面...
15.[期刊]
摘要: 海岩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悲剧美。海岩作品人物命运的悲剧性特色的形成大都是因为自身的“偶然”原因而走上悲剧的道路,悲剧性的根源在于人物命运的冲突,人性的冲突,价值观...
16.[期刊]
摘要: 张爱玲作为具有独特生活经验的女性作家,形成了特有的“五四”叙事风格,《五四遗事》即是其中的代表,它主要揭示了启蒙先天带有的男权特质如何支撑男主人公从自由恋爱向...
17.[期刊]
摘要: 空间是茅盾《子夜》结构故事的主要形式。不同物理空间的聚集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进而形成阶级斗争的基础。空间的政治属性决定了私密空间对公共空间的支配,也显示出资本...
18.[期刊]
摘要: 黄河书写是黄河流域特有的文学现象,从黄河书写的文学地图中得到的黄河书写时空规律可以看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流域的人地关系的变动。对黄河书写作品的具体内容进行...
19.[期刊]
摘要: 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通过“江南”、“大漠”和“南北融合”的“地域叙事”,彰显了独特的审美内涵。其熔铸华夏大地特有风情的东方地域叙事,传承发展了中国文学独特...
20.[期刊]
全景敞视视域下女性的生存悲剧演绎——以《妻妾成群》《红粉》为例
摘要: 在苏童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哲思是缠绕在叙事话语中的一条重要纽带。作者擅长从具体的场域探询女性生存的种种悖谬性,显示出全景敞视建筑下女性生存之“困”。这种情境下,...
1.[会议]
"新方志"书写:对"地方性"的有限招魂——贾平凹长篇作品《老生》研究
摘要: 论文试图完成对贾平凹《老生》中"新方志"书写的命名与评价.本文首先论述《山海经》作为全书结构枢纽所勾连起的中国方志传统,其次在标示出小说风格奇幻到写实的断裂后...
2.[会议]
摘要: 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这是汪曾祺先生的一个著名的论断.有点偏执,近乎一种偏执的真理.最初看到这句话,觉得这老先生实在是厉害,一句话就道破了小说的奥秘.小说是语言的...
3.[会议]
摘要: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老生》清晰呈现出历史"重建"与"重述20世纪中国"的努力,小说以"多文本"的"去历史化"的方式,将革命编年史还原成民间野史般的流言蜚语和传说...
4.[会议]
摘要: 开头之于小说的意义往往在非常重要和重要的两端来回摆动:对于有的读者而言,开头意味着他与作者缔结了一份契约,是否能接受这一契约直接决定了他将看完全书还是把书扔在...
5.[会议]
摘要: 近年来有两部小说引起了普遍讨论和关注,其影响甚至超出了文学界,它们出自两位文坛宿将之手:方方的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和余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尽管两部...
6.[会议]
摘要: 不论台湾或中国大陆的文学创作者,都同时面对着都市与乡土、资本与社会、历史与国族等不同面向的命题,不同的回应也各自形成其评论与研究体系中的美学判断与评价,也组构...
7.[会议]
摘要: 云南话属于北方方言,和普通话并没有多么巨大的差异,但这两种语言呈现出来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有些东西,永远只能用普通话表达;有些东西,则永远只能用云南方言表达。针...
8.[会议]
摘要: 作者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语言总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人类会有语言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为了彼此交流,无论是生存还是精神的需要——写作既然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行为,那就天然...
9.[会议]
在殖民、父权与资本主义的夹缝中——从里慕伊.阿纪的《怀乡》,思考台湾原住民女性的生存处境
摘要: 里慕伊.阿纪的《怀乡》,尽管并未正面触碰关联于政治事件或经济发展的那种历史,却透过主角怀湘的经历,勾勒了平凡原住民女性的生命现场.本文试着从个人生命史的背后,...
10.[会议]
现实主义:依然广阔的道路——"路遥现象"对当下长篇小说写作的启示
摘要: 当下,中国长篇小说创作,处于一种奇怪的态势中:一方面,是数量空前,近年,每年正式出版/发表的长篇小说都达四千多部,甚至接近五千部——从国家书号中心的统计数字看...
11.[会议]
摘要: 本文以吴明益的「复眼人」系列小说为范畴,聚焦作品中的重层叙事结构、环境意识、记忆辩证三方面,探索其中隐含的省思与关怀。首先,在小说结构上,吴明益安排作中人物阿...
12.[会议]
《第七天》中的鲁迅幽灵——一则个案,关于"文学传统与创作新变"
摘要: 在当下中国人关于文学传统的意识与视野中,20世纪中国文学传统所处的位置最为尴尬和模糊.对于中国当代作家而言,提起卡夫卡、福克纳、昆德拉、卡佛、村上春树等,往往...
13.[会议]
摘要: 在这个文学日益衰落的时代,应逆流而上,以最不可能、最不合时宜的长篇小说作最后一搏.从行动的性质来说,这是对无文学的世界发动的自杀式袭击.不过,从时间的持久来说...
14.[会议]
摘要: 本文阐述了耿村民间故事研究历程,初期阶段研究论文类,著作类和学术会议。第二阶段,一些民俗学学者继续关注耿村故事,并发表了多篇文章对其进行多角度深入研究。并将其...
15.[会议]
摘要: 妈祖信仰经由官方或民间长时间的推广,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日,妈祖信仰已不再纯粹只是民同信仰的一环,而是影响现代社会文化动脉的一股潮流.从古时至现代,妈祖传说故事...
16.[会议]
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丝路故事,是故事内容与丝绸之路相关事件的叙述,其核心内容特征是跨地区的相互交流.丝路故事据形成的时间,可分为历史故事和现代故事两大类.丝路...
17.[会议]
新故事创作实践与意识形态的对话——1960年代以来海派新故事家黄宣林作品的主题研究
摘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故事被用作在大众中传播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但是,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新故事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已远不是人们所说的那样简单和明了,它需要人...
18.[会议]
摘要: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一直存在两个缺陷:一是过于依附西方神话理论,二是缺乏从文献角度上的“实证”研究.针对这两个弊病提出上古神话研究需要关注三个层面:(1)历史考证...
19.[会议]
摘要: 纵观当前的写作教学,多数教师都将写作训练的重点放在了对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上,要求学生从文章的写作技巧、取材和创作结构出发,创作出工整的文章.在这样的教...
20.[会议]
摘要: 数字佛经故事研究是一种个案研究,指运用民间文艺学、东方文学与数字民俗学交叉研究的方法,立足于现代社会传播环境,借助数字化技术,研究佛经故事.在中国长期流传的佛...
1.[学位]
摘要: 作为1980年代国内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格非以其冷静低调的笔触构建了一个颇具知识分子气质的精神世界,从早期形式实验特征明显的中短篇小说到新世纪以来有意向中...
2.[学位]
摘要: 张炜在当代文坛中具有重要地位。四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文学的领域内探索,不断尝试各种文体和题材。本文以张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为研究对象,分析这部小说独特的叙事...
3.[学位]
摘要: 自张承志在《十月》上发表小说《黑骏马》以来,该作品便以草原题材、热爱人民以及两种文明冲突等话题被评论家和读者关注,引起了“张承志热”。《黑骏马》发表近40年,...
4.[学位]
摘要: 本文从空间叙事的理论出发将叙事功能与空间理念相融合,研究了空间叙事生成的语境、文本中的空间表现形态、文本中的空间叙事的艺术手法及其空间叙事的价值。以期对路翎小...
5.[学位]
摘要: 韩少功是新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80年代初其知青小说创作使他成为炙手可热的知青文学作家。80年代中期对寻根文学的提倡和实践又使他成为“寻根文学”的发起人。尽管...
6.[学位]
摘要: “身体写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文学现象,它是世纪之交特定的文化产物,是在整个社会进入转折时期各种潮流冲击形成的。从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到新世纪,学术界对于它的评...
7.[学位]
摘要: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也是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书写的永恒主题之一。莫言因其独特的生命体验与人生感悟,对人性内涵有着深刻的体悟和准确的把握,其小说多涉及人性...
8.[学位]
摘要: 格非具有作家和理论家的双重身份,作为著名作家,他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在当代文坛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理论家,他发表了一系列文学理论著作,所阐述的文学观念也具...
9.[学位]
摘要: 新时期,作为中国迈向新时代的节点,不仅经济政策发生变化,而且与世界交往频繁。此时,在文坛上,作家纷纷喊出文学“走向世界”的口号,学习外国文学创作技巧,形成多样...
10.[学位]
摘要: 鲁迅文学奖自设立以来,就秉承着鲁迅先生的文学精神,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论文一共分为四章。以中国新世纪以来,鲁迅文学奖获奖中篇小...
11.[学位]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创作至今,毕飞宇一直致力于对权力进行理性的思考与执着的批判,在不断的思考与批判中,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写作园地——“王家庄”,也找到了一条通向...
12.[学位]
摘要: 本文选取王十月最为重要的打工系列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以其“烟村”系列小说为参照,立足文本,采取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梳理王十月创作过程和打工文学的发...
13.[学位]
唐家三少网络小说中奇幻叙事研究--种文学生产与文化传播的关联分析
摘要: 网络小说常为人所诟病,文本之中妖魔鬼怪形象充斥、摘抄式“借用”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段落来掩饰网络小说本身艺术想象力的缺失。不少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对于传统文章的生搬硬...
14.[学位]
“故乡”“异乡”与“原乡”--论徐则臣小说创作中的“归来”主题
摘要: 徐则臣是70后小说家中的代表人物,无论在当代文坛,还是在一般读者当中,他的小说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徐则臣所代表的70后一代在“夹缝”般的历史与现实嬗...
15.[学位]
摘要: 以先锋派作家的身份踏入文坛,格非在当代作家中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特的文学气质。先锋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
16.[学位]
摘要: 萧红是现代作家群体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是一位能够把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生死感悟述诸于文字,创作出直击人心作品的优秀作家。萧红作品呈现出的极具张力的文本语言、冲突...
17.[学位]
摘要: 近年来,弋舟的小说以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受到批评界的关注。这一方面是他荣获的2018年鲁迅文学短篇小说奖,将其推上了更为光鲜而华丽的舞台;而另一方面则是他愈发...
18.[学位]
摘要: 彭荆风是当代军旅作家,早期作品围绕军旅生活与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书写,具有浓郁的边地色彩,是云南边地军旅文学的开拓者之一。文革时期中断文学创作长达22年。新时期...
19.[学位]
摘要: “越女剑”故事为人们所熟知,得益于当代武侠作家金庸对其的再演绎——《越女剑》。其实,传统“越女剑”故事由来已久。东汉时期,完整的“越女剑”故事第一次出现于赵晔...
20.[学位]
摘要: 本文在梳理施虐与受虐文学书写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文本细读法、分析法等方法,从“施虐与受虐的书写”这个角度切入王小波的小说,以文化研究、权力、美学等为理论背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