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哲学原理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9153篇,会议文献有137篇,学位文献有615篇等,科学的哲学原理的主要作者有郭贵春、木白、成素梅,科学的哲学原理的主要机构有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同济大学学报编辑部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库兹韦尔认为智能进化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事件,经历了自然进化与技术进化两个阶段,分别产生了人脑智能与人工智能,二者的结合导致奇点的出现。他把智能理解为类似物质、能...
2.[期刊]
摘要: 从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到数字孪生,人类逐渐在现实世界之外构建了一个能超越时空限制的虚拟世界,从而大大降低了认识世界的成本。尤其是数字孪生技术以去物质化、时空压...
3.[期刊]
摘要: 针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日益突出的环境恶化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佩珀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提出要返回新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还描绘了未来...
4.[期刊]
技术逻辑失序扩张下“智能”的宰制与“人”的复归——基于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民主思想的批判性审思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范式”正支配着现代人理解和标识世界的方式,形成了对人公开或隐蔽的无形宰制,导致人的主体地位面临新的挑战,体现为人的本质...
5.[期刊]
摘要: 考察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早在20世纪30—40年代针对纳粹的霸权主义批判而提出的“默顿规范”,我们会发现,在探讨“科学精神何以可能”问题上,“默顿规范”存在着...
6.[期刊]
摘要: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作为元宇宙重要基础的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健康等领域获得迅猛发展,其工具属性和价值属性得到了极大凸显,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
7.[期刊]
摘要: 斯蒂格勒在技术与时间的关系研究中发现技术的速度与当今人类的危机关系重大,尤其是产生了"实时"效应的光速技术。从形而上学的层面来探究,技术速度要达到"实时"效应...
8.[期刊]
摘要: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既内含着更加主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也是基于一定的哲学基础,对中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的探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9.[期刊]
摘要: 元宇宙的提出迅速掀起了一场热潮,它不完全是一场商业炒作,也不完全是新瓶装旧酒,而是一系列信息新技术的综合统一。元宇宙将20世纪中叶以来各种信息技术对信息社会的...
10.[期刊]
摘要: 技术哲学根植于现代化原发的西方语境,致力于追问现代技术“好不好”的问题。当代西方技术哲学,已从抽象的技术批判转向具体的技术解释,表现为建构主义工具论和建构主义...
11.[期刊]
摘要: 数智技术是新技术的汇聚,正颠覆性地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个人经智能算法中介形成的动态数据汇聚成数码人格。数码人格存在于数智空间,作为人格之外的一种有限的数码实...
12.[期刊]
摘要: 对于心灵哲学中的解释鸿沟,戈弗雷-史密斯通过建立主观性概念及其渐进起源解释,从生物学角度来弥合物质与心智之间的裂痕。他通过强调作为心智核心的主观性是多细胞动物...
13.[期刊]
摘要: 在“设计婴儿”中,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会因为发生技术异化而对社会造成各种风险,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对社会带来的不确定性后果、对社会心理和社会伦理的冲击、对社会平等的...
14.[期刊]
摘要: 高兹从对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技术的批判,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技术史是直接生产者地位下降的历史。核技术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技术,它导致把决定权集中于少数...
15.[期刊]
摘要: 人机关系在现代技术的演进过程中不断切换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桎梏。立足于现代技术背景,人机关系主要呈现出四种形式:“延展式”人机关系、“互嵌...
16.[期刊]
我国科技哲学学术研究的产出结构特征及趋势分析——以199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为例
摘要: 以199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为数据源,从学科分类、项目类别、名称等多维角度进行具体统计和分析,得出我国科技哲学学术生产的结构化特征及发展...
17.[期刊]
国内人工智能哲学研究知识结构与知识基础——基于CSSCI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摘要: 选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来源类别为CSSCI),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 6.1.R3,先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18.[期刊]
论实践哲学语境下科学实验认知的视角化辩护问题——一种基于科学感知的视角主义路径探究
摘要: 随着科学实践哲学的深入发展,新实验主义的局域化路径逐步成为科学实验认知合理性辩护的重要语境。在以新实验主义为代表的实践哲学看来,科学知识总是科学家立足于特定实...
19.[期刊]
摘要: 在语言转向之后,“日常语言”和“学科学术语言”的哲学分析受到许多关注。本文特别关注跨学科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对工程价值的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哲学分析,着重从创造论观点...
20.[期刊]
人工智能“以人为本”伦理准则反思——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思路
摘要: 针对人工智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西方社会提出的人工智能“以人为本”伦理准则事实上已经吸纳历史教训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但仍然存在着两个局限——逻辑性悖论和人性漏洞...
1.[会议]
摘要: 李德昌教授开创的势科学与信息动力学弥合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裂痕,具有很好的科学性和普遍性,为理解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想理念,也为从事跨学科研究开...
2.[会议]
摘要: 机械论自然观是基于某种实体来解释这整个自然界,"实体思维"构成以往机械论自然观的内在症结,此种抽象的实体思维造成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等一系列的二...
3.[会议]
重温自然哲学:文献研究与当代进展2——对一种重要传统哲学研究范式的反思与重建
摘要: 传统观点认为,自然哲学已经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而趋于消失,又被维也纳学派"拒斥形而上学"而一击致命.本文试图论证,自然哲学作为科学与哲学之间的思想中介,是一种用...
4.[会议]
摘要: 科学划界是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大数据的兴起不但带来了科学边界的巨大变动,而且带来了科学划界标准的变化,数据化成为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新标准.凡是能够被数据化...
5.[会议]
摘要: 就否定第一哲学的地位,强调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连续性这一自然主义的特征而言,虽然逻辑经验主义者、历史主义者和后经验主义者的科学哲学思想中都有自然化倾向,但是他们或...
6.[会议]
摘要: 近些年来,国际上的科学哲学界掀起了一股新虚构论热潮.事实上,早在二十世纪初,汉斯·费英格就在《"仿佛"哲学》一书中强调了人类知识中虚构的价值.由于亚瑟·法因的...
7.[会议]
摘要: 非人类中心主义承认宇宙、地球、生命都是主体,都有目的性,这与"生态纪"对自然的解读是一致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宇宙、地球和生命中都有"科学",都有"技术",这...
8.[会议]
摘要: 马克思和怀特海关于自然观理论各有侧重:马克思集中探讨社会历史哲学,并立足于人类实践活动来统领人与自然的关系;怀特海更多地关注自然哲学,通过诉之于审美与价值取向...
9.[会议]
摘要: 在精神认识自然的同时,自然也朝向精神自身呈现,这是两个相互补充的维度.黑格尔自然哲学对自然物的主动呈现进行了大量探讨.自然呈现自身的本源在于自然相对于理念的外...
10.[会议]
摘要: 科学理论的合理性和效果可以由理论与实践观察结果之间的调节关系来评判.然而,对自然进行解释的简洁性的根据不仅在于作为自然科学的解释理论本身,也不单单在于面对的自...
11.[会议]
俄罗斯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之二——凯德洛夫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
摘要: 俄罗斯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具有较大时空范围,可被划分为"俄国自然哲学研究"、"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和"(苏联)俄罗斯科技哲学研究"三个时期.其中,苏联自...
12.[会议]
摘要: 在中国古代,"自然"包含着三层含义:作为"自然"的实物形态;"自然而然"的特征描述;"自然为美"的审美标准.这三层含义密切相关,既指出了"自然"所包含的内容,...
13.[会议]
摘要: 不同的学界对科学技术哲学有不同的理解,包括其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的构成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经济的全球化,不仅加强...
14.[会议]
摘要: 本文在分析科学技术哲学内涵和起源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发展的历程及意义,并对科学技术哲学的未来发展做了一点展望.面向未来,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大体从横向与纵向出发。...
15.[会议]
摘要: 海德格尔接应到荷尔德林思诗同源的预言般的警告,欲担负起破译宿命的思的任务,并试图扭转此一深藏在欧洲历史内部的虚无主义命运,多层次透视从弗西斯到亚里士多德物理,...
16.[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把传统自然哲学解读为生态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显示出生态危机及相应的生态运动与自然哲学的本质关联.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阐述当代现有生态运动(以深生态学和...
17.[会议]
摘要: 从语源学和概念范畴的角度考察,"中观"或"中观思维",有两个来源.一源自佛教。二源自哲学。本文之论“中观思维”,与上述二义均有不同。本文虽用“中观思维”一词,...
18.[会议]
摘要: 自然主义是当下英美哲学界许多哲学家的基本立场,他们一般同意:在方法论上,科学方法是获得知识的最可靠方法;在本体论上,只有科学断言存在的事物才具有实在性.而关于...
19.[会议]
摘要: 技术与人是相互生成的,技术是人生存和解释世界的方式,是使人和自然出场的方式,是人在自然背景下的呈现和自然在人面前的呈现.在技术发展序列中,通过技术显现的人、技...
20.[会议]
摘要: 在科技理性的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及其应用也加剧了时代性、全球性问题的突显,特别是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矛盾日益突...
1.[学位]
摘要: 布莱恩·阿瑟是美国技术思想家、复杂性科学奠基人之一,他对技术的结构、本质、起源、发展、进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尝试对技术究竟是什么以及技术怎样在这个世界上...
2.[学位]
摘要: 万安罗盘是全国现在仅存的以汉族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的罗盘,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之实践应用的发展和延续,其制作和应用包含了阴阳五行、八卦、天人合一等中国...
3.[学位]
摘要:
本文从技术内涵、技术表征和技术世界三个方面考察了庄子的技术思想,得出了庄子技术思想的核心是“道”。
庄子的技术内涵是以“技”的本义为基础,以“巧”与...
4.[学位]
摘要: 所谓自然观,是指人类作为主体对人类的客体即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所获得的一般观点和一般认识。马克思自然观是立足于唯物主义,从实践思维范式出发,运用辩证法论述了...
5.[学位]
摘要: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生态马克思主义无疑是最具活力的流派之一。生态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之后,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自身鲜明...
6.[学位]
摘要: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在当代社会,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所反映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路径需要深入到人类社会...
7.[学位]
摘要: 综合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HPS)是科学哲学沉寂近三十年来科学哲学界诸多核心人物共同关心的主题,通过对过去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关系状况的反思,提出了重新结合的主张...
8.[学位]
摘要: 自然观作为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哲学理论的基础性观点之一。在马克思哲学理论形成的过程当中,自然观这一基本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学说都有着...
9.[学位]
摘要:
纳米技术的善治是近年来纳米技术与社会(Nanotechnology in Society)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STS研究中的新方向。
文章从纳米...
10.[学位]
摘要: Techné(τ(ε)xvη)是technique(经验性技术)和technology(现代技术)的古希腊词源。亚里士多德将其定义为“与真的逻各斯相关的制作品...
11.[学位]
摘要: 信息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伦理学科,研究的是社会信息生产、组织、传播与使用过程中人们应当遵守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并以此形成的伦理关系。多元主义视角下的信息...
12.[学位]
摘要: 人本主义工程(humanitarian engineering)是近来西方工程伦理界和工程教育界出现的一种新思潮。人本主义工程思想是人本主义与工程相结合而形成...
13.[学位]
摘要: 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技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但是在人类发明和运用技术的过程中,技术并不全是给人类带来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