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与中观思维

摘要

从语源学和概念范畴的角度考察,"中观"或"中观思维",有两个来源.一源自佛教。二源自哲学。本文之论“中观思维”,与上述二义均有不同。本文虽用“中观思维”一词,但不是在佛学或哲学意义上,而是在学术思想的方法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本文所论“中观思维”,是基于中庸思想所形成的一种学术思维方式,其基本特征是指一种善于融会贯通研究对象的两端,在两个已知的学术观点、学术视角的中间地带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独特视角和学术切入点的思维方式。它有一个从处世态度、哲学思想到学术思维的演变转型过程。这种演变和转型,是在刘勰手中完成的。从学术思维的角度,中庸思想之转变为“中观思维”,“唯务折衷”是一个重要的思维中介。“唯务折衷”之于《文心雕龙》,具有整体性、全局性、指导性,是刘勰分析评价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亦可称之为“中观思维”。本文虽然分析刘勰和《文心雕龙》,但不是沿用传统,就事论事,就篇言篇,而是侧重指出在刘勰“唯务折衷”这一中观思维的视角下,蕴藏着一种“形成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学术切入点的思维方式”的创新意义。刘勰之持守“唯务折衷”的学术态度,收获的不仅仅是较为客观、公允、通融地看待问题,避免走极端,导致思维偏见,更重要的是,它其中还蕴含着很强的思维上的创新性。这种创新的体现,就是在文学史上,是刘勰首次较为清楚且系统地提出了“融合南北文学两长”的问题,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早了近100年;而这种问题的提出,无疑与其“唯务折衷”这一中观思维的视角有关。中观思维,善于在两个已知的知识点和范畴的中间地带发现一个未知的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视兔.此种研究范式或可称为暂两令已知与一个未知”。许多出色学者,如罗宗强先生、弗洛姆和梅洛维茨的研究都体现了这一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