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位测量

原位测量

原位测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16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机械、仪表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360075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地学前缘、海洋技术、海洋科学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等;原位测量的相关文献由173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官保、阚光明、刘保华等。

原位测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60075 占比:99.96%

总计:360228篇

原位测量—发文趋势图

原位测量

-研究学者

  • 李官保
  • 阚光明
  • 刘保华
  • 刘波
  • 邹长新
  • 刘敬喜
  • 孟祥梅
  • 李强
  • 万寅婧
  • 唐晓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之岳; 陈灶灶; 朱利民; 张鑫泉
    • 摘要: 为了提高微透镜阵列单点金刚石车削的加工精度与一致性,提出了加工误差的理论模型,并针对其补偿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将微透镜阵列加工等效为自由曲面加工,通过建立单点金刚石慢刀伺服切削模型,计算了理论曲面在每一个切削点处沿切削方向的曲率半径;结合刀具等效倾斜角模型和机床加工时延模型,进一步得到了慢刀伺服切削微透镜阵列误差面形的理论预测值。然后,使用原位测量设备测量处理得到实际加工误差,将面形误差理论值与实际加工误差测量值比较,并将面形误差理论值预补偿到加工程序中。实验结果表明,面形误差理论值与实际加工误差测量值具有一致性,两者偏差在[-0.7μm,0.3μm];补偿加工后微透镜阵列的PV值从5.4μm降低到0.6μm。所提出的微透镜阵列的单点金刚石车削加工与补偿方法能够预测误差面形,显著提升面形精度与一致性。
    • 杜保鲁; 李萌; 郭金家; 张志浩; 叶旺全; 郑荣儿
    • 摘要: 海洋与大气交换的CO_(2)通量是研究海-气之间碳循环过程及海洋酸化问题的重要指标,其估算方法主要依赖于海水中CO_(2)的测量。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作为一种常用的气体浓度检测技术,因其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亦可发挥出水中溶存气体原位测量的潜力。为验证将TDLAS技术应用到海洋中溶存CO_(2)原位探测的可行性,将渗透膜脱气技术与实验室研发的TDLAS气体探测样机相结合,实现了海水中溶存CO_(2)的原位探测。为适应水下的复杂环境,样机整体被设计为铝合金密封舱结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耐压性与耐腐蚀性。激光光源采用中心波数位于4 990 cm^(-1)的DFB激光器,其波数扫描范围为4 992~4 994.5 cm^(-1),可覆盖CO_(2)在4 992.51和4 993.74 cm^(-1)的相邻两条吸收谱线。渗透膜采用具有优秀耐压性与透气性的Teflon AF-2400 X,可满足样机在深水区长期探测的目的。为兼顾较高探测灵敏度与较快响应速率双重指标要求,样机采用了一种小型化多次反射式气体吸收池,有效吸收光程可达8 m,内部仅需气体量24 mL,具有良好的吸收特性。在实验室对样机进行校正实验,使用样机对5种不同浓度(202.8×10^(-6),503×10^(-6),802×10^(-6),1 006×10^(-6)和2 019×10^(-6))的标准CO_(2)气体进行测量,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线性相关度R^(2)高达99.94%,最大相对误差小于8%,减小了样机误差对测量值的影响。为评估样机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使用样机对浓度为802×10^(-6)的标准CO_(2)气体进行了30 min的连续测量,平均测量浓度为802.6×10^(-6),其波动范围仅为10×10^(-6),样机精度约为0.5%,可满足水中溶存气体探测的要求。选取水深3米的近海码头进行试验,成功获得了24 h水中CO_(2)的典型吸收光谱及浓度时间序列测量结果,验证了样机水下工作的能力与稳定性。通过在东海海域五处不同深度的区域进行现场试验,成功获取溶存CO_(2)的典型吸收光谱,证明了结合渗透膜脱气技术的TDLAS探测样机在30 m以浅水域的工作适应性。
    • 魏航信; 周莹; 郭英才; 李博; 吴伟
    • 摘要: 为实现新型带原位测量功能的取心器井下取心及原位测量的任务,设计了取心器液压控制系统。该系统设计了新型的切换模块液压回路,增加安全阀、双向节流阀、叠加式溢流阀,使切换液压缸入口压力平稳,避免了振荡现象。对钻进控制阀的静、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AMESim建立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钻进液压缸在0~10 s移动0.028 m,23~50 s移动0.15 m,切换回路液压缸输入压力稳定在1.68 MPa,流量9.50 L/min,无压力波动,活塞杆移动平稳。因此,验证了液压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 郑阳; 周进节; 谭继东; 张鑫
    • 摘要: 为了提升磁巴克豪森(magnetic Barkhausen noise,简称MBN)应力测量效率,提出了一种三角度磁巴克豪森测量平面应力的方法,分析了角度选择对精度的影响。为了减小标定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特征重构不确定性度量空间的贝叶斯标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应力大于50 MPa时,采用相互间隔60°的3个角度,可实现主应力值测量误差不大于±10 MPa、方向测量误差不大于±5°。贝叶斯标定模型进一步将幅值误差降低到±5 MPa以下,并将方向测量的±5°误差带扩展到40 MPa的低应力区。该研究方法为工程中采用磁巴克豪森高效、准确测量平面应力奠定了基础。
    • 刘洪南; 王东爱; 刘美华; 任会强; 郎岩梅; 荆卫国
    • 摘要: 磨损量是评定材料耐磨性、控制产品质量和研究摩擦磨损机理的一个重要指标,鉴于目前已有的各种确定材料磨损量测量方法应用的局限性,不适合精准确定两种不同薄膜耐磨性的微小差异。为了准确比较两种不同薄膜材料的耐磨性,本文研发一种新型原位精准测量材料磨损量的摩擦磨损试验机,可以在同一设备上同时对两种不同材料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及磨损量的测试,大大减小因移动而产生的测量误差,特别适用于精准比较两种不同薄膜材料耐磨性的微小差异,可广泛适用于对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工程塑料等复合材料固体材料表面耐磨性的测试。
    • 于松灵; 商祥年; 韩建虎; 程凯
    • 摘要: 为有效解决DURRIDGE RAD7测氡仪等精密仪器易被高压海水损坏、海洋原位测量环境恶劣和原位测量实时通信与控制等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F103的海洋氡同位素原位测量进样控制装置。该装置以STM32F103作为主控制芯片,由减压阀与隔膜泵对海水进行处理,结合传感器与测量电路对压力变化处实时监测,可实现海水压力控制并为脱气膜和精密仪器提供更安全稳定的样品;由liqui-cel 3M脱气膜完成海水脱气和蠕动泵定量控制海水与气体,实现了样品定量的自动进样控制;采用定制差分双绞线水密缆实现和本地计算机长距离通信,并设有液体检漏功能。海上试验结果表明,进样控制装置工作稳定、数据完整,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海洋氡同位素原位测量和精密仪器的进样控制。
    • 蓝湖; 蓝先翔
    • 摘要: 利用烷基化废酸及合成氨废气生产硫酸的裂解炉反应温度高,反应物中含水,SO_(3)和金属颗粒等,使得炉内的温度和氧含量检测困难,介绍了裂解炉氧含量测量中常用的原位测量法和引出式外部测量法,通过选用原位测量法并结合耐热激耐冲蚀氧化锆测量探头的应用,保障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降低了裂解炉内不合格产物的生成量。
    • 刘宇; 肖德鑫; 李鹏; 周征; 周奎; 单李军; 张鹏; 沈旭明; 胡栋材; 王建新; 吴岱; 杨兴繁; 黎明; 金晓
    • 摘要: 转换效率高、散热性能优异的辐射转换靶是高能微焦点工业CT的关键部件,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能(6 MeV)微焦点(直径约100μm)工业CT的先进旋转式辐射转换靶。通过模拟分析辐射转换靶X射线转换效率和热沉积,确定最优转换靶厚度,从而设计、加工出旋转式辐射转化靶,并成功应用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高能微焦点工业CT验证装置。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工况(电子束能量6 MeV,宏脉冲长度5 ms,宏脉冲流强1.5 mA,焦斑直径100μm)下,固定靶被电子束熔融,而旋转靶则能够承受电子束的轰击,验证了旋转式辐射转换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王帅; 刘文妮; 褚广宇; 潘耀宗
    • 摘要: 该文对标ITC-1007与ITC-1032球形换能器,为海底沉积声学测量系统研制了两款中低频球形换能器(SP32K和SP12K)。通过理论及有限元方法对换能器进行仿真设计,制作换能器样机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低频球形换能器(SP12K)的谐振频率约为12 kHz,工作频带为2~20 kHz,最大发射电压响应为149 dB。中频球形换能器(SP32K)的谐振频率约为32 kHz,工作频带为15~50 kHz,最大发射电压响应为149 dB。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中低频球形换能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性能基本一致,满足相关声学测量需求,这为研制中低频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等声学装备提供了有力支撑。
    • 黄书益; 白彬; 岑新坤; 王浩帆; 蒲旸; 姚斌; 娄春
    • 摘要: 准东煤、生物质等高碱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碱金属极易导致炉膛受热面沾污、结渣,影响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开展燃烧过程中碱金属定量测量对优化燃烧具有重要意义。将广泛采用的碱金属原位测量技术分为主动式、被动式2类:主动式包括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与吸收光谱技术,被动式包括火焰发射光谱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详细介绍了各种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业燃烧炉膛中的应用情况。主动式的碱金属原位测量技术对火焰几乎没有干扰,燃烧过程中原子和分子的光谱状态可以用很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观察,对碱金属的测量精度高,已经广泛用于实验室燃烧检测研究。而被动式的碱金属原位测量技术由于装备简单、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强,被证明有在现实工业条件下应用的潜力。最后,总结了碱金属原位测量技术的主要设备、应用、测量组分与检测限值,并指出了当前碱金属检测技术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