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617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6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499篇;相关期刊2732种,包括福建党史月刊、求是、台声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三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故宫博物院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历史意义的相关文献由5536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本刊评论员、赵世超等。

历史意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63 占比:57.7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4499 占比:42.16%

总计:10672篇

历史意义—发文趋势图

历史意义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本刊评论员
  • 赵世超
  • 福运来
  • 习近平
  • 何叙
  • 刘伟
  • 本刊记者
  • 温家宝
  • 肖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莉薇
    • 摘要: 《全宋词》是一本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研究价值的宋代词集专著,为宋代的词学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音乐界对《全宋词》的研究,还很匮乏。本文从过往《全宋词》中音乐资料的研究成果以及其版本的发展变化过程入手,基于音乐史学的研究视野,从史学的角度对《全宋词》中的音乐史料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之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提供借鉴。
    • 李妍
    • 摘要: 伟大建党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科学理论支撑,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呼唤是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深刻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活动是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厚重实践积累。伟大建党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气质品格,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共同特征,体现了中国精神的精髓要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要注意在青年工作中用坚定的信仰引领青年、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伟大的事业激励青年、用英雄的事迹感召青年,使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 李光胜
    •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年时期,重点是组织工人武装运动、发动起义。由杨闇公、朱德、刘伯承等人组织领导的泸顺起义坚持了近半年时间,最终失败。但其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尤为重要。其历史意义表现为: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鼓舞了人民斗志,有力地配合了北伐战争,并为我党后来领导的武装斗争积累了宝贵经验;其现实意义表现为:工作中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大工作创新力度,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
    • 齐卫平
    •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全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充分展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担当和作为。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团结带领人民彻底改写了历史,谱写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史的新的壮丽篇章。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独特贡献。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品性。《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五个方面历史意义的总结,体现了党中央的新认识。
    • 李青青
    • 摘要: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个改变我国人民面貌、改变中华民族面貌的伟大奋斗史,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道路,向世界展示了党的强大生机与活力,也显示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想要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上必须从实践、历史、理论、世界、政党等五个维度上去探索和研究,真正在学理上搞清楚、弄明白。
    • 刘盛; 于向向
    • 摘要: 1929年12月的大冶兵暴是在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中共中央军委领导的一次成功的兵变。大冶兵暴成功地分化了国民党营垒,壮大了工农红军力量,促进了湘鄂赣地区武装斗争的开展,巩固和扩大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极大鼓舞了鄂东南人民的革命斗志,被中央军委誉为“模范的大冶兵暴”。大冶兵暴为土地革命时期党开展兵运工作、统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有益探索。
    • 许结
    • 摘要: 汉赋文本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以骋汉势,明汉统,建汉德,成就“一王法”的文学化书写。汉赋中“游猎”“郊祀”“京都”三大题材,无论是因楚风、变秦气的创作技艺,还是聚焦历史事件,如“削藩”与“抗匈”,均可观觇其笔力与气象。前人以“体国经野”评汉赋,缘自其描写汉业与汉礼以明汉统,特别是宣、元以后,赋家对汉统的担忧与赞述,又转向宫廷内“戚宦”干政的焦虑;而赋家重视“汉统”,外现为“汉势”,内敛在“汉德”,是缘饰经术的反映,并根植于两个历史节点,即秦亡教训与王莽篡统。赋家论“汉势”,首在武帝功勋(功德),论“汉统”则溯高祖开辟创建(天德),而通过赋写“过秦”与“非莽”,又聚焦文帝的仁治(俭德)与明帝的礼制(礼德)。反思汉赋“一代文学”说,其实是文体论的“窄化”认知,倘关注文运与史实,可发现其“一王法”的礼仪书写对后世的影响及价值。
    • 李鑫
    • 摘要: 我国国企改革已初步实现成功“软着陆”,但目前国有企业比重依然较高且存在诸多市场竞争领域。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积极稳妥的改革路径,这是国企改革成功“软着陆”的重要突破口。分析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意义和现状,进而提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及其路径选择。
    • 石鑫泽
    • 摘要: 谭平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广东地方组织的创建者之一,是一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实干家。在积极建党、开展工人运动之余,谭平山还极其关注教育问题,将教育活动融入多方面的革命实践。其教育思想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富有启发性,涉及劳动教育、农村教育、政治教育、教育独立等多个方面,具有时代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征。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丰富了共产党早期的教育思想理论宝库,不仅为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重建提供指导,还为今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 袁文权
    • 摘要: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为多民族聚居地,历来滇地统治者都较为重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开发。1913年云南省议会成立,为滇省最高民意和咨议机关,并长期致力于云南近代地方事业建设。清末民初,滇省边地民族地区生产力比较落后,导致该区域内出现经济发展缓慢、政治落后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得到了云南省议会的重视。因此,云南省议会为有效地治理开发边疆民族地区,在政治方面主张选举土司代表、进行改土归流与地方自治;在经济方面主张实行殖边与开矿。由于受当时国内和云南省内的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主张并未完全得到采纳执行,但对于稳定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