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半表半里

半表半里

半表半里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河北中医、环球中医药、江西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中国(福建)第八次海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会暨中药材产业发展研讨会等;半表半里的相关文献由171位作者贡献,包括肖相如、刘宁、安娜等。

半表半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84.3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3.48%

专利文献>

论文:14 占比:12.17%

总计:115篇

半表半里—发文趋势图

半表半里

-研究学者

  • 肖相如
  • 刘宁
  • 安娜
  • 师小茜
  • 张韫迪
  • 李洪洲
  • 潘汀
  • 牛阳
  • 王付
  • 秦姿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璐瑶; 李侠; 曲淼
    • 摘要: 胡希恕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大家,提出了津液为“阳气”以及《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的重要思想。本文从胡希恕六经理论出发,对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进行了探讨,认为产后抑郁症基本病机为津血亏虚、气机郁滞,半表半里为病机关键,日久易夹杂食、水、瘀三毒。临床予柴胡汤类方证进行治疗,半表半里阳证以小柴胡汤类方加减调畅内外、益气解郁,半表半里阴证则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类方加减温中散寒、理气祛郁,夹杂食、水、瘀三毒则用通下、利水、祛瘀法合方加减对应治疗。
    • 秦姿凡; 纪如峰
    • 摘要: 张仲景在前人基础上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虽在《伤寒论》原文中多次提到表里,但未在《伤寒论》中提出半表半里的说法,半表半里属于注家的演绎,从“少阳主枢”“少阳不可汗下”“往来寒热”“半在外半在里”四方面代表性原文,结合《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分析少阳病与半表半里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并通过分析《伤寒论》原文溯源追流探析《伤寒论》中表里是相对的概念,少阳病相对太阳病而言病邪已入里,病位在经络肌腠分肉之间。
    • 胡献国
    • 摘要: 二柴胡,即柴胡和银柴胡,都有和解退热作用,临床常相须为用,故称二胡。但二者由于出身不同,临床使用有异。柴胡,又名北柴胡、南柴胡、软柴胡、醋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中医认为,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品芳香疏泄,可升可散,善除半表半里之邪,退热效佳;又善条达肝气而解郁,且长于升清阳之气而举陷,故可治疗往来寒热、肝郁气结、脏器下垂。
    • 郑艳; 吴炎阳
    • 摘要: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其中慢性荨麻疹易复发,常迁延数月、数年。谢作权主任医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出按《伤寒论》经方辨证体系,首辨病位,次辨病性的辨证要点,总结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方,提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交阴阳者,必和其中也"的治疗原则,在表者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治疗,在半表半里者运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谢主任治疗荨麻疹验案两则如下。
    • 冯钰柔; 于志峰; 江冬梅; 李昆阳
    • 摘要: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柴胡截疟这一观点论述极为精辟。本文从柴胡截疟非出本经、中国医学“疟疾”疾病的概念、张锡纯对柴胡的认识、截疟必用柴胡、反驳对柴胡截疟的质疑、“柴胡截疟”论对后世的影响等六个方面对张锡纯的观点予以阐述。张锡纯在研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将“寒热邪气”阐发为少阳外感之邪,将疟邪定位在少阳经,或以柴胡为君药,或以柴胡为臣使之药配合其他药物,治疗本病而取效,得出“方中无不用柴胡也”之结论,从而确立了柴胡在治疗疟疾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同样具有治疟作用的青蒿,张锡纯明确提出青蒿不能代替柴胡,其原因是疟邪可通过柴胡的升发之性透膈而出,而青蒿不具备此功用。后世医家应用柴胡类方药治疗疟病虽有一定疗效,但对于柴胡是否有直接抗疟的作用仍未有定论。
    • 姜侠; 闫方杰
    • 摘要: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挖掘“半表半里”证-症-药规律研究.方法 将半表半里相关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数据库,采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取类等方法,分析“半表半里”的证-症-药规律.结果 收集半表半里医案213个,涉及中医疾病53种、中医证候34个、症状253个、中药219味.从证候频次来看,少阳病证、热入血室证、热证、肝郁证、肝火炽盛证等出现频次较高;从症状频次来看,出现较多的症状为头汗、脉弦、脉数、寒热往来、发热等.从药物频数分析来看,甘草、柴胡、半夏、黄芩、生姜等出现频次较高.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得半表半里证常用药对为大枣+生姜、生姜+柴胡、黄芩+柴胡、半夏+柴胡+生姜、黄芩+柴胡+生姜,挖掘得到潜在药物组合3组,分别为谷芽_青蒿_佩兰_焦山楂;紫石英_刺蒺藜_肉苁蓉_白芍_熟地黄_川芎_当归;黄柏_苍术_藁本_草薜.潜在症状组合1组为腰痛_身痛_脉浮_脉数_脉弦_头痛.结论 小柴胡汤虽是半表半里的主要治疗底方,但不能将半表半里证等同于小柴胡汤证,半表半里证比小柴胡汤证范畴更大,病机涉及气血,病性寒热错杂,所治脏腑以中焦脾胃及肺脏为主.
    • 谢孝磊; 赵永华
    • 摘要: 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亦为决渎之官,具有"主持诸气""运行津液"的功能;经脉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沟通人体脏腑,灌注肢节百骸,二者在功能上有相似之处。经脉中流行的是有形的津液,津液承载无形的经气。根据经脉所循行留止多在肉隙、骨缝、筋缘、脉管旁侧,联系三焦主持诸气,可以提出猜想:经络正是募原之间空隙,缝隙宽大者成为经脉,狭小者成为络脉,经络运行气血和三焦通行诸气是线和面的关系。三焦是遍布全身的募原,其上输布的津液是诸气运行的有形物质基础;经络是募原所围成管道,是三焦通行诸气主要路径。这些共同构成了以气论为核心的中医整体观的解剖基础。
    • 黄志鸿; 李映霞
    • 摘要: 以临床验案为引,深入探析小柴胡汤见证之"寒热往来、休作有时",认为"寒热往来"应理解为广义的"阴阳交替往来",而"休作有时"之"休作"应是囊括各种病症或主要脉证的时发时止或发作有时.临床上牢牢抓住小柴胡汤证的病机为枢机不利,遵循其病性属寒热虚实夹杂,治疗以和解少阳、调达枢机为大法,疗效显著,为小柴胡汤治疗内科疾病提供参考.
    • 孙寅翔; 石强
    • 摘要: "半表半里"一说在始创者成无己著作中的原意为"必有表复有里""半在里半在外"的省文,意为疾病同时侵犯人体表里2个层次.而在其著作中的其他地方则改换为表示疾病(大多为少阳病)侵犯人体的单一层次(部位),其后至今大多数人谈到"半表半里"的意思一般均为后者.这样的意义改换有违张仲景本义,易造成概念混乱且不利于指导临床用药,故当代多有《伤寒论》研究者对其提出质疑.并认为半表半里作为专业术语,突出少阳病在临床中多为表证、里证相兼,半表半里用于描述少阳三焦腑在人体中居于体表组织之里、其他脏腑之外的解剖部位,这样少阳病相关理论的严谨性更为凸显,少阳病诊疗更准确、规范,从而提高疗效.
    • 代思雨; 宋丹; 宋纯东; 张博; 丁樱
    • 摘要: 通过对温病与伤寒两个辨证论治体系中营分证与少阳证的重要治疗原则"透热转气"与"和解少阳"的内容进行研究,分别从营分与少阳的病位、功能、症状方面及"透热转气"与"和解少阳"的来源、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伤寒与温病体系有关半表半里证治法思想的异同.病位方面,太阳属表,阳明属里,少阳于阳明与太阳之间,属半表半里,营分则有属表之"营"(气)与属里之"营"(血)之分,且根据"膜原"定位及"皮脉肉筋骨"的层次论,脉处皮里肉外夹层之中,营行脉中,属半表半里;功能方面,少阳为阴阳之枢,营分为气血之枢且均为气机升降之枢,关联人体表里阴阳,属半表半里;症状方面,太阳表寒,阳明里热,少阳寒热往来,属半表半里,营分有营卫不和表虚汗出的桂枝汤证,又有身热夜甚、斑疹隐隐的清营汤证,属半表半里;治疗方面"透热转气"与"和解少阳"前者主"透",后者主"和",但两法皆立足于调理气机升降出入,以使病邪分消外达,邪祛正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