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利休
千利休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中国文学、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专利文献22070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法音、茶博览、中国茶叶等;
千利休的相关文献由85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园、张佳玮、王旭烽1等。
千利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070篇
占比:99.63%
总计:22153篇
千利休
-研究学者
- 曾园
- 张佳玮
- 王旭烽1
- 许锋
- teacat
- 东方晓
- 何健
- 何鸣清
- 余香怡
- 兰昕
- 冯旭(文/图)
- 刁小娜
- 刘勤晋
- 卓妍
- 可心
- 史亦真1
- 天曜
- 姜建强
- 姜斯轶
- 孙佳宁
- 孙宗文
- 小船问鱼
- 尹平1
- 廖伟棠
- 张丹翔
- 张伟
- 张廷赏
- 张忠
- 张玉昕
- 张珍珍
- 张琳
- 张贤波
- 张高举
- 徐莹
- 晓松
- 曹建南
- 朱成玉
- 朱陈隆侯
- 朵拉
- 李一鑫
- 李健翔
- 李文哲
- 李晓亭
- 李韬
- 村井康彦
- 杨军
- 杨惠茗
- 杨智深
- 梁彤
- 江泽涵
-
-
曹建南
-
-
摘要:
日本的“茶十德”最早见于15世纪的文献,历史上的僧人、茶人和文人撰写了各种版本的“茶十德”,语言表达有四字句、三字句、五字句等不同形式,以据传为明惠上人所撰四字句“茶十德”流传最广,作为提倡饮茶,推广茶道,甚至规范茶商经营的教谕,至今在茶界被奉为圭臬。
-
-
廖伟棠
-
-
摘要:
这两年,“住寂”(Wabi Sabi)又成为生活美学鸡汤书的热门词汇。作为生活美学指南里的一个百搭万灵药,神秘地在装修和冥想之间释出一点,就足以提高格调安慰凡心。最关键的是,谁也说不清楚,何谓侘寂?要弄懂它的本来面目,得从它的“发明者”——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入手。
-
-
朱成玉
-
-
摘要:
有一次,上林竹庵请茶道宗师千利休参加茶会。千利休答应了,还带着众弟子前往。上林竹庵非常欢喜,在千利休和弟子们进入茶室后,开始亲自为大家点茶。但是,由于他过于紧张,点茶的手有些发抖,致使茶盒上的茶勺跌落、茶筅倒下、茶筅中的水溢出,显得十分不雅。千利休的弟子们都暗暗地在心里发笑。可是,茶会一结束,作为主客的千利休就赞叹说:“今天茶会主人的点茶是天下第一。”弟子们都觉得干利休的话不可思议,便在回府的路上问千利休:“那样不恰当的点茶,为什么是天下第一?”
-
-
曾园
-
-
摘要:
日本茶道的精神是千利休提出的“和敬清寂”。也许是为了竞争,中国茶人提出了更多的四字精神。随便列举一下就有“和静怡真”“理敬清融”“正清和雅”“清静怡真”“廉美和敬”……此时暂停,可以说我们就拥有了五种茶道精神,比日本茶道强五倍。真实情况是,类似四字可以无穷无尽地列举下去(并没有什么难度)。我们遇到的茶馆老板未必能提供价廉物美的茶,但大都可以发明两种以上的茶道。一个人有两种茶道似乎太多?其实多少不是问题,韩国人就崇尚两种茶的精神:“清敬和乐”或“和敬俭真”。
-
-
-
-
摘要:
序言有人说,水石已死。用日本学术圈爱用的词语,大概就是到了"终焉"的时刻。当下日本水石界已没有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般涌现出一批创造力与学养兼具的领军人物,年轻人也不再关注传统文化,甚至一些精品水石随着收藏者的过世而被子孙低价甩卖。如此种种,说到了"终焉"的时刻,大概也不能说是危言耸听。
-
-
刁小娜
-
-
摘要:
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他效力于丰臣秀吉,为其立下许多功劳后却被赐死。对此,人们在感叹世事无常时,对其原因也众说纷纭。根本上讲,千利休之死在于两人意识形态的矛盾这一决定性原因。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了解到丰臣秀吉与千利休两人对待茶道的不同思想。
-
-
徐莹;
苏悦;
陈勇
-
-
摘要:
千利休为日本最纯正茶道"草庵茶"之集大成者,所遗留的草庵茶室为日本茶道核心精神体现,其风格能够反映当时的思想与创意,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历史及文献研究,从形成原因与样式表现两方面,探析利休仅存唯一的"待庵"室内空间设计风格,期望给现代茶室美学的创新发展予以启发.
-
-
草草斋
-
-
摘要:
在日本走访庭院,很难错过小堀远州的名字——从京都的二条城、大德寺与南禅寺,到远在东北陆奥地区的宫城县瑞岩寺,处处都有他的作品。而小堀远州与石头的缘分远不止于枯山水。倘若你听说过日本水石的经典书籍《传承石》,那里面便有三枚水石是传承自他的。小堀政一,安土桃山时代到江户初期的大名,官拜从五位下远江守,世称小堀远州。他师从古田织部,是日本茶道历史上比肩千利休、古田的宗匠,又是个跨界的奇才——茶道远州流的创始者,日本国宝级茶室的制作者,著名的庭院设计师,以及,一位独具品味的水石收藏者。
-
-
-
曾园
-
-
摘要:
2020年版《茶之书》的附录里的《茶器与花器》有长达56页的日本茶器花器的图与注。郑重其事,每器占一页篇幅。对日本文物不太了解的读者多半会与我一样,读后会觉得日本文物不太成系统,甚至可以说流传无序。我读《禅与饮茶的艺术》的时候也有同感。美国学者威尔逊在此书中整理了日本人生活中常用的禅语。这些挂在茶室中的"一行物"——千利休所谓茶道中最重要的道具。来源颇杂,有《茶经》、《庄子》、各类佛经(如《碧岩录》)、《论语》、日本俗语……各条之间似无章法,统摄这本书的大约只能说是日本人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