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包拯

包拯

包拯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5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0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政府法制、安徽史学、民间传奇故事:上半月等; 包拯的相关文献由451位作者贡献,包括刀尔登、段钱龙、尹晴等。

包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0 占比:100.00%

总计:510篇

包拯—发文趋势图

包拯

-研究学者

  • 刀尔登
  • 段钱龙
  • 尹晴
  • 晏建怀
  • 程如峰
  • 朱辉
  • 李秋生
  • 杨高凡
  • 王刚
  • 王春南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连旗; 刘嘉诚
    • 摘要: 包拯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素以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而著称,包拯在治国理政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兼有集时代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法治思想。包拯的法治思想具有稳定性、断案独立性、执法公正性和反腐严厉性等特点。包拯法治思想融合儒家和法家思想,将法治思想应用于其从政实践中。包拯法治思想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新时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 汪倩
    • 摘要: 包拯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代表,"清"在包公精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包公精神的核心范畴之一。"清"是一个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别有趣味的综合文化范畴,最初作为一个自然概念,逐渐地被赋予政治、道德、审美、人格的意义。宋代文化具有尚"清"的特质,如生活、艺术、人生境界,等等,都呈现出尚"清"的品质。包公精神之"清",主要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人格清正,二是吏治清明。包公精神之"清"具体表现为清心的从政志向、清正的执法理念、清简的生活方式、清爽的人际关系、清明的政治信仰、清雅的人生境界等几个方面。中国老百姓以包拯比清官,以第一清官论包拯。"清",对包拯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清"是包公精神的核心要义;"清"是包公形象的鲜明旗帜;"清"是后人品评官员的重要标尺;"清"是文明社会的精神追求。我们对包公精神之"清"的深刻解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张玮
    • 摘要: 包拯是合肥人。他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身上有两个著名的形象特征:黑脸,以及额头的月牙。包拯在民间最广为流传的形象,就是一张如同被墨喷过的脸,他因而被称为“包黑子”。但事实上,真实的包拯长得一点都不黑。试想,如果一个人要长成那副“黑样”,肯定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史书上也会记上两笔。但《宋史·包拯传》中没有一个字提及包拯的肤色。有人可能反驳,史书上不写,也不能证明包拯真的就不黑。按“壹读百科”在《包拯是如何被“黑”的?》一文中的考证,包公的家谱《包公书院记》中有那么一句:“今睹遗像,乃清隽古雅,殊无异于人。”这说明包拯的肤色并无惊人之处。与之佐证的,是包拯的真人画像。
    • 曾泰
    • 摘要: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二年(1042),中国古代著名清官包拯主政端州(今肇庆市),其因秉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做人原则而获“青天”之名。肇庆市鼎湖区的砚洲岛作为传说中包拯“掷砚成洲”的岛屿,其地方文化深受包拯执政之影响。为此,尝试以砚洲岛为例,根据文献记载结合口述历史访谈对这一影响做进一步探究。
    • 王家蔚
    • 摘要: 《九品芝麻官》又名《白面包青天》,是1994年由王晶导演,周星驰主演的古装喜剧,以清末四大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原型,讲述了九品候补知县包龙星的做官历程。表达的是深刻的官场主题,它运用无厘头荒诞的喜剧模式对其中的官场,人性等主题进行了戏谑。本文立足于影片的具体情节内容,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崇高主题三个方面分析《九品芝麻官》严肃主题的戏谑化表达。
    • 摘要: 电视剧《开封府传奇》里,有一段关于"公平"的辩论。江湖侠客展昭为了帮助灾民,打劫了城里的富户,被包拯抓进府衙,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展昭:"我们这些人劫富济贫,除暴安良,都是为了公平。"包拯:"安分守己,勤勤恳恳、省吃俭用攒下家业的大户人家,被你们劫了富济了贫,对他们来说公平吗?如果公平,那天下就不该有勤劳节俭,人人都该过苦日子,本官为了放灾民一条活路,放他们进城,但他们抢店劫舍,这是暴民,你们江湖这个时候该除哪个暴,该安哪个良?"
    • 摘要: 包拯为官26年,一直做到北宋仁宗时期的宰相。他为人耿直,公正廉明,极憎恶官场上贪赃枉法之人,为普通百姓伸张正义,从不收受贿赂,受到人们的尊敬。他的故事被后人广泛传颂并演绎出多种艺术形式。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装方法,会根据人物不同的性格或是根据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采用某些色彩。请你从上页的四个脸谱中选一选京剧脸谱中包拯的样子。
    • 综合
    • 摘要: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在众多名宦的家训中,如此简短直接的文字实属罕见。这则家训出自大名鼎鼎的包拯之手。包拯为官26年(1037-1062),清正廉洁、不附权贵,将儒家"德主刑辅"的理念贯彻到底。在对亲眷子女的教育上,包拯非常严苛,也正是这样一种以身作则、严以持家的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清廉官员的典型。
    • 黑木
    • 摘要: 在外出参加活动的车上,柯北探长给大家讲了一个包拯断案的故事。宋时,汴梁城里有两条水巷,一条巷里的水甜,一条巷里的水苦。人们都愿意食用甜水,因而甜水巷被管理得很好,水洁净;人们只用苦水巷里的水洗衣、浇菜。一天晚上,汴梁城里一处民宅起火,风助火势,不一会儿火光便映红了夜空。刚刚上任的开封府尹包拯,闻讯立即带领众衙役赶到失火现场,组织救火。许多老百姓也拎着桶、端着盆,从四方赶来。
    • 姚文冬; 王成喜(图)
    • 摘要: 三百两纹银,或纹银三百两,是京剧里经常出现的唱词。在《秦香莲》里,包拯明知陈世美有罪当斩,但碍于国太的情面、公主的阻挠,颇为无奈,便让侍卫取来布帛包裹的银子给香莲,唱道:“这是纹银三百两,拿回家去度饥寒。教养子女把书念,读书千万莫做官……”包拯是清官,既然不能为民做主,就想到从经济上补偿,这在封建时代已属难能可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