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口服液
利培酮口服液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40146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健康之路、中国民康医学、浙江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心身医学新进展国际论坛、全国精神疾病新进展高级论坛、第二届中青年医师急危重症论坛等;利培酮口服液的相关文献由24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波、杨红卫、涂哲明等。
利培酮口服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0146篇
占比:99.97%
总计:340255篇
利培酮口服液
-研究学者
- 刘波
- 杨红卫
- 涂哲明
- 蔡德明
- 裴树景
- 刘磊峰
- 刘胜皇
- 劳永志
- 寻知元
- 张静
- 彭海燕
- 徐鹏
- 李冰
- 李晓一
- 杜文佳
- 杨丽芬
- 汤庆平
- 火焰
- 王丽莉
- 祝峰
- 童梓顺
- 聂所成
- 邓小鹏
- 钟华
- 钟远惠
- 陈国红
- 陈海英
- 韩刚亚
- 黄卓玮
- 万予新
- 严峻
- 于凤清
- 亓高超
- 付永强
- 任丽华
- 任季冬
- 伍绪忠
- 何婉婷
- 何晓华
- 何秀贞
- 佟靓
- 侯凌峰
- 侯春兰
- 倪小云
- 关勇
- 冯容妹
- 冯雪梅
- 刘亚丽
- 刘淑华
- 刘玉芝
-
-
庞石
-
-
摘要:
目的 探究在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治疗中予以利培酮口服液联合度洛西汀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予以利培酮口服液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培酮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质量、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预后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在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治疗中予以利培酮口服液联合度洛西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预后效果.
-
-
-
张英
-
-
摘要:
目的 分析利培酮口服液在治疗儿童孤独症过程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儿童孤独症治疗的患儿45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对其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孤独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患儿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孤独症治疗效果各项内容中除社交项评分外,其余项目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随着患儿治疗时间的延长,其不良反应情况有所减轻(P<0.05);在患儿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总临床疗效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在为儿童孤独症患儿实施治疗服务的过程中利培酮口服液的运用不仅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有效的改善患儿的孤独症症状,同时也减少了各种不良反应对患儿治疗和身体造成的影响与伤害,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
-
孙秀琪
-
-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利培酮口服液与片剂治疗痴呆患者病理性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2019-01至2019-10的住院痴呆患者55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8),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片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前后患者病理行为地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ioral pathology in Alzheimer's disease rating scale,BEHAVE-AD)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病理行为BEHAVE-AD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第4、8周末两组BEHAVEAD评分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比较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口服液与片剂治疗痴呆患者病理性行为的临床效果均比较好,且疗效相似,均可改善患者的病理性行为,但其中的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方式能更好减轻不良反应,且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
-
-
马素杰;
焦金
-
-
摘要:
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给予利培酮联合M E C T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联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给予MECT治疗,治疗后7d、治疗后14d评定患者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PANSS量表评分方面,药物组与联合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d PACSS量表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7d两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药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8/20),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4/20),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药物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给予利培酮联合MECT治疗,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
赵宝军;
徐志芬
-
-
摘要:
目的 对比利培酮口服液合并舍曲林与单独用氯丙嗪治疗不依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将198例不依从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104例,施以利培酮口服液合并舍曲林治疗;对照组94例,施以氯丙嗪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比对照组患者的72.34%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指标评分以及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其阴性症状的评分及PANSS总分比之于对照组患者均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利培酮口服液合并舍曲林治疗不依从精神分裂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用氯丙嗪,起效快,提高了依从性,症状改善明显、残余症状少,且药物不良反应小.
-
-
祝峰
-
-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培酮口服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就诊的1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奇偶数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4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舒必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75.68%(P<0.05).治疗后,实验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培酮和舒必利均能够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利培酮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
-
-
张岳
-
-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疗效及安全效果.方法 收治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84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参照组:应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应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62%高于参照组的80.95%,两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PRS评分优于参照组,两组相比,有所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比参照组的21.43%要低,两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应用利培酮和奥氮平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是利培酮效果更加理想,安全可行性高,降低机体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
王晶
-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躁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1例老年躁狂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研究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与利培酮口服液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23%)明显少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5).结论 :对老年躁狂症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合并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能提高治疗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