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娩,早产

分娩,早产

分娩,早产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15年内共计67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专利文献2621篇;相关期刊31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等; 分娩,早产的相关文献由184位作者贡献,包括丁依玲、时春艳、董悦等。

分娩,早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 占比:2.49%

专利文献>

论文:2621 占比:97.51%

总计:2688篇

分娩,早产—发文趋势图

分娩,早产

-研究学者

  • 丁依玲
  • 时春艳
  • 董悦
  • 侯红瑛
  • 凌奕
  • 徐小燕
  • 曾晓玲
  • 李小毛
  • 李曼红
  • 杨慧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彦卿; 徐亮; 张丹丹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α-MSH、NF-κB和IL-6表达与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的相关性,评价其早期预测感染性流产和早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因晚期(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就诊的孕产妇52例,其中晚期先兆流产、晚期难免流产、先兆早产、早产各13例。同期选取中孕引产、正常妊娠各13例作为对照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α-MSH、NF-κB和IL-6表达水平。结果:(先兆)早产组及(先兆)难免流产组的生殖道感染率增高,其中早产组与流产组生殖道感染与绒毛膜羊膜炎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孕中期的生殖道感染是导致早产及流产的主要原因。α-MSH及IL-6可早期预测早产和流产的发生及预后。外周血NF-κB不能作为早产及流产单独的预测因子。
    • 王晓红; 金玲玲; 郭婉姣
    • 摘要: 目的 对比早产时不同分娩方式的并发症及预后,探讨早产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 收集早产产妇569例,其中剖宫产病例228例,阴道分娩341例,对照研究新生儿死亡、产伤、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正压通气,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发热、切口感染、其他感染、10d留置住院、输血等的发生率.结果 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病死率、产伤、新生儿窒息发病率、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剖宫产分娩的NRDS、正压通气治疗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均P<0.05);两种分娩方式中产后出血、产后发热、其他感染、输血、10天留置住院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早产的分娩方式应综合胎儿及产妇因素全面考虑,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将有利于新生儿的结局及产妇预后.
    • 王焕坤; 李楠
    • 摘要: 目的 研究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并结合超声测定宫颈长度的改变在预测早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北京市通州区妇幼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进行保胎治疗的先兆早产或先兆晚期流产胎膜完整病例进行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定性检测,同时行腹部B超测量宫颈内口至外口长度,追踪其预后,对全部阴性结果 及全部阳性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全阳性病例19例均早产,全阴性病例27例,其中3例发生早产.结论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在预测早产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全阴性及全阳性结果 价值更高,在临床中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 张碧云; 华晔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结局关系.方法 将住院分娩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孕妇306例分为孕28~34+6周阴道分娩组、孕28~34+6周剖宫产组、孕35~36+6周阴道分娩组、孕35~36+6周剖宫产组,并对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孕28~34+6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羊水污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gar评分、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颅内出血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35~36+6周阴道分娩羊水污染率高于剖宫产(P<0.01),NR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gar评分、HIE和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恰当处理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可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 邓曦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宫颈长度测量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检测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阴超检测88例先兆早产者宫颈长度,并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量其宫颈阴道分泌物中fFN水平,追踪妊娠结局.结果 阴道超声下宫颈长度测量联合fFN预测早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93.9%、92.3%、93.9%,其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宫颈长度及fFN(P<0.05).结论 阴超下宫颈长度测量联合fFN检测可提高早产预测的准确性,并有利于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检测阴性者避免过度治疗干预,阳性者结合临床采取积极保胎、宫颈环扎及促胎肺成熟的治疗,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
    • 高燕; 王萍玲; 袁军; 刘水合; 黄林
    • 摘要: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早产发生时母胎界面CD4+辅助性淋巴细胞亚群Th1、Th2数量及比例,探讨早产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0例足月妊娠分娩孕妇(正常妊娠组)和30例不明原因孕28~37周无医学指针‘终止妊娠的孕妇(早产组)母胎界面底蜕膜组织中CD4+T细胞亚群Th1和Th2数量及比例.结果:早产组母胎界面,Th1细胞数量、Th1/Th2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结论:母胎界面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比例的改变及Th1细胞增多与不明原因自发性早产相关.
    • 温燕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早产孕妇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判别作用.方法 收集34例临床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孕妇,经常规治疗后根据最终分娩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早产组)和对照组(正常分娩组),收集分娩时的外周血进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检测,并根据结果得到判别函数.结果 两组孕妇外周血中TNF-α为[(393.56±13.90)与(201.85±40.05)mg/L]、IL-8为[(178.93±33.08)与(78.29±17.55)mg/L]、IL-6为[(150.12±29.36)与(78.94±13.27)mg/L].得到的判别函数为Z_i=-8.651+0.02(IL-6)+0.02(IL-8)+0.013(TNF-α),误判率为2.94%.结论 早产组母血中TNFα、IL-8和IL-6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分娩组,所得的判别函数可以作为判断孕预妇后及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 陈翊; 徐燕; 郑玲; 罗韬
    • 摘要: 目的:探讨有早产征象孕妇尿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预测早产的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无早产风险和征象的妊娠32周妇女(A组),先兆早产或早产胎膜早破妇女,追踪其中72h内未分娩者(B组),72h内分娩者(C组)及足月临产者(D组)尿液MMP-9水平。结果:A,B,C,D组孕妇尿液MMP-9浓度分别为2.82±0.51,6.17±0.97,7.10±0.72,7.41±0.86ng/ml,A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间差异也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尿液MMP-9水平预测未来72h内分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结论:尿液MMP-9水平在临产、破膜后明显增高,用于预测早产结局有一定的价值。
    • 邵芳; 阿依努尔.色义提; 王冬梅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早产是否与围生儿的存活及发病情况有关。方法:回顾分析489例活胎妊娠孕妇(孕28~36+6周)及其分娩的550例新生儿(活产儿539个,死产儿11个),按早产类型将其分为自发性早产(SPB)、胎膜早破性早产(PPROM)、医源性早产(IPD)3组。对3组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围产儿的存活和发病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IPD单胎围生儿存活率低于SPB和PPROM(P〈0.01)。多胎围生儿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2)围生儿主要并发症的发病率在3组早产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gar 5m in评分,孕周,剖宫产与围生儿的存活成正相关。医源性早产,小于胎龄儿与围生儿存活成负相关。Apgar 5min评分,孕周与围生儿的发病成负相关。结论:IPD与围生儿的存活呈负相关,IPD单胎围生儿存活率低于SPB和PPROM(P〈0.01)。
    • 罗雪梅; 程秋蓉; 杜建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阴道分泌物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预测早产的价值.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在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择先兆早产(62例)与同期正常孕妇(58例)共12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宫颈阴道分泌物中sICAM-1的含量,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 先兆早产组、正常妊娠组sICAM.1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9.80±33.61)μg/L和(32.82±22.95)μg/L;早产者、足月产者sICAM-1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9.48±31.98)μg/L和(28.17±17.24)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阴道分泌物sICAM-1的质量浓度35.5μg/L为预测早产的最佳界限值.结论 宫颈阴道分泌物中sICAM-1有望成为早产预测的有效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