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篇

内篇

内篇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管子学刊、前线、船山学刊等; 内篇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欢、周逸、李锐等。

内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100.00%

总计:207篇

内篇—发文趋势图

内篇

-研究学者

  • 黄欢
  • 周逸
  • 李锐
  • 董玉芝
  • 仓修良
  • 任继愈
  • 刘予希
  • 吴小洪
  • 张晓明
  • 张祥浩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笑敢
    • 摘要: 船山认为《庄子》内篇当为庄子所作,外、杂篇为后学所作,其中"杂篇"更接近于"内篇",水平高于"外篇"。笔者曾提出道德、性命、精神三个复合词不见于《庄子》内篇,也不见于《左传》和《老子》《论语》《孟子》《管子》《墨子》等子书,但见于《庄子》外、杂篇达36次,也见于《荀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诸书42次。由此可以推断《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印证了船山的睿智。此说得到广泛认可,但也有个别质疑,近年更有国际学者认为先秦尚无《庄子》内篇。但《韩非子》和《吕氏春秋》已引用《庄子》内、外、杂篇30次。汉初800字的贾谊赋也活用了《庄子》内、外、杂篇的典故21处。各种质疑均忽视了这些事实及其历史含义。也有人对单纯词和复合词在语言考据中的方法和意义全然不解,用任何时代都有复合词和单纯词的现象来质疑笔者的方法,对此,本文也作了回应。
    • 段显瑞
    • 摘要: 《庄子·内篇》集中地表达了庄子开阔的思想和浪漫极致的情怀,更是通过玄之又玄的文学艺术手法,将思想情怀升华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本文将通过细致地讨论《庄子·内篇》的哲学思想,以文字为媒介,结合文篇的文学特征及其文学功用,表达文学和哲学之间密切联系和不可分性。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重点全面细致地阐述《庄子·内篇》的主要哲学思想;其次,将文学所示内容与哲学思想结合,全面展示哲理诗性散文的优美艺术风格。
    • 李加武
    • 摘要: 胡远濬认为,《庄子》内七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一个"内圣外王"的完整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属于"正心"之环节,《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属于"修身"之环节,《应帝王》属于"为政"之环节.贯穿于这一"内圣外王"体系的共同原则是自然无为.胡远濬的这一思想是他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作出的理论创新,对于我们深挖内篇思想的丰富内涵不无助益.
    • 鄢志江
    • 摘要: “庄子四问”是《齐物论》中的一个新发现,这四问分别对应着《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应帝王》篇的主旨。这一发现有助于澄清《庄子》内篇的主题、内篇篇名等诸多问题:《庄子》内篇属于生命哲学,且重点讨论的是生死问题;内七篇之标题确为庄子亲作。
    • 婉兮; 八里个两(绘)
    • 摘要: 本篇故事出自《庄子•内篇•北冥有鱼》。庄子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鲲和鹏,让人展幵联想的翅膀。但只是描述,你是不是也想象不出鲲和鹏有多大,它们有多厉害呢?所以,庄子又用了对比的说理方式,用蝉和斑鸠的对话,来反衬大鹏的志向高远。
    • 秋山
    • 摘要: 宋代的理学家频繁用"喜怒哀乐"作为应接外物的人生态度,但这句词语早在春秋时期庄子就说过。《庄子·内篇·逍遥游》说:"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意思是说有些人变化无常,时而欣喜,时而发怒,时而悲哀,时而欢乐,时而忧虑叹息,时而无动于衷,时而轻浮放荡。宋代的理学家引用此语,告诉人们面对外界事物要调节好情绪。如清人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说:“昔程纯公尝指‘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令先生(杨时)反求,其后罗豫章、李延平递相祖述,令学者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气象分明,所谓龟山门下相传指诀。”这里的程纯公就是程颢。
    • 李锐; 王晋卿
    • 摘要: 对《庄子》篇章的年代、作者以及篇章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庄子》研究的基础与关键,自宋代以来历代学者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诸多意见。近代受疑古思潮影响,一些学者认为《庄子》中的一些篇章可能晚至秦汉间才写成。20世纪80年代刘笑敢出版《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一书,该书在《庄子》篇章与成书问题上提出了一个典范:内篇早出且为庄子自作。
    • 李晓璇
    • 摘要: 《庄子》是一部道家著作,但作为儒家圣贤的孔子是《庄子》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人物形象之一.在《庄子》内篇中,一种类型的孔子完全成为道家思想的发言人和代表者,另一类则是保留有儒家思想的孔子.庄子一方面是想借助孔子宣传道家的思想,另一方面对于选择走儒家救世道路的孔子也依然能够尊重和同情.
    • 周敏1; 李士金1
    • 摘要: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袁编云:“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上文空论《庄子》内篇其它六篇,“明确的内在主旨”,“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