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装置
内固定装置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63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219957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经济资料译丛、健康之路、中国保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9(第一届)重庆国际骨科论坛暨第二届院士骨科论坛、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等;内固定装置的相关文献由136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郁松、熊鹰、梁永辉等。
内固定装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219957篇
占比:100.00%
总计:10220066篇
内固定装置
-研究学者
- 李郁松
- 熊鹰
- 梁永辉
- 王大平
- 肖建如
- 肖建德
- 邱勇
- 冯丽丽
- 冷萍
- 吴爱悯
- 尚鹏
- 张文桥
- 张海宁
- 张立海
- 李海峰
- 禹宝庆
- 韦兴
- 顾锋
- 高俊梅
- 倪文飞
- 刘勇
- 刘明岩
- 宋朝晖
- 张伟
- 张英泽
- 朱泽章
- 李国远
- 李振宇
- 林焱
- 王向阳
- 王鹏程
- 董骧
- 郝永强
- 不公告发明人
- 仉建国
- 吴克俭
- 张俊
- 张建
- 张春雨
- 张碧涛
- 张群
- 朱敏
- 李明
- 王军
- 王建华
- 王文波
- 王本超
- 王磊
- 白雪东
- 苗志明
-
-
李杰;
赵刘军;
干开丰;
陈斌辉;
陈意磊;
桑裴铭;
贝迪恺;
范腾迪;
赵凤东
-
-
摘要:
目的:建立下颈椎(C_(3)-C_(7))两节段椎体次全切后的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anterior cervical transpedicular system,ACTPS)的固定模型,为下颈椎前路重建提供一种内固定手术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采集1名30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颈段(C_(1)-T_(1))的CT数据,应用Mimics 10.0、Rapidform XOR3、Hypermesh10.0、CATIA5V19、ANSYS 14.0软件建立下颈椎(C_(3)-C_(7))三维非线性的完整模型作为完整组。记录完整组模型的单元数和节点数,对完整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后行C_(5)、C_(6)两节段椎体次全切,建立ACTPS模型作为ACTPS组,分别在完整组和ACTPS组的C_(3)上施加75 N的轴向压力和1N·m的纯力偶矩,使完整组和ACTPS组模型在屈伸、侧弯、旋转方向运动,分析ACTPS组的椎间活动度和应力分布情况并与完整组比较。结果:试验建立了正常人的下颈椎(C_(3)-C_(7))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完整模型包括85832个单元,23612个节点。构建的ACTPS内固定模型应力分布比较均匀,与完整组比较,ACTPS组的整体活动度在屈伸、侧屈、旋转方向上分别减小,相应的邻近C_(3,4)节段代偿性轻微增加。结论:ACTPS固定系统的应力分布均匀,螺钉与钛板结合部位未出现应力集中区域,内固定断裂风险低,适合于两节段及以上颈椎前路减压后稳定性重建。
-
-
桂道坤;
桑飞;
宋建宽;
陈士易;
吴大伟
-
-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板(L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这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LCP组(n=20)和PFNA组(n=20)进行对比研究.结果:PFNA组较LCP组,手术耗时较短,出血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骨折愈合较快,关节恢复评分较高.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优于LCP.
-
-
张兵
-
-
摘要:
目的:对行内固定术愈合后四肢骨折患者的内固定装置无法顺利取出的诱因进行分析,同时总结处理措施.方法:从2013年1月-2015年12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行内固定术的四肢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出40例进行研究,其骨折均已愈合,且都有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问题出现,在对其诱因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总结综合性处理对策,并观察机体内固定装置的取出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螺丝钉出现断裂问题而未能取出的患者21例(52.50%),器械设备出现不匹配问题的患者9例(22.50%),钢丝被机体附近骨痂组织充分包裹的患者6例(15.00%),钢板被机体纤维瘢痕组织缠绕的患者4例(10.00%),且内固定物被折断患者例数明显较高,与其他各诱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根据患者诱因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后,其内固定装置均顺利取出.结论:螺丝钉出现断裂问题而未能取出、器械设备出现不匹配问题、钢丝被机体附近骨痂组织充分包裹及钢板被机体纤维瘢痕组织缠绕等都可能使内固定装置出现取出困难问题,因此在取出操作工作中,除了要在术前把握阅片工作外,还要准备充足设备,并于术中客观判断患者基本状况及具体诱因等信息,再结合其临床表现制定出综合性处理措施,并针对患者诱因施以个性化处理,以提升康复质量.
-
-
奎建华
-
-
摘要: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愈合后装置取出困难的四肢骨折患者有48例,分析患者取出内固定装置困难的原因,并且提出解决的策略,分析患者临床拆除的效果。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患者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包括螺丝滑丝,器械不配套,内固定物体转移,螺丝断裂等。根据这些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举措,患者取出内固定装置取出成功率为100%。对比采取针对性策略之前的62.3%,患者采取针对性策略后的内固定装置取出成功率明显高于采取针对性策略之前,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四肢骨折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内固定装置取出的时候,针对患者取出困难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举措,采取正确的方法,就能提高取出内装置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
-
-
王建雄;
张磊;
王小平;
丁跃华
-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40例不同部位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病例.骨折部位:锁骨5例,肱骨干10例,尺桡骨干6例,股骨干10例,胫腓骨干8例,腰椎1例.结果 术中取出内固定装置过程中无再骨折病例发生.主要原因:骨折内固定术后保留时间过久25例(超过4年)(62.5%),医源性因素有6例(15%),内固定装置被大量骨痂包裹有5例(12.5%),4例综合性因素(10%).手术时间2~4h,平均3h.术后经13 ~28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均无再骨折发生.结论 在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内固定装置取出时,要针对可能遇到的困难预先做好准备,并实施科学、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保证医生顺利的取出患者体内的内固定装置.
-
-
李伟;
罗江洪
-
-
摘要:
目的分析并研究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和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 2007 年 4月到 2015 年12 月收治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行内固定装置的取出术的患者32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分析相关的对策,结果本研究329例患者的内固定物全部取出,取出率为100%,其中取出困难的27例,占8.2%,取出顺利302例,占91.8%.具体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患者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中主要原因有螺钉滑丝、器械不配套、内固定物移位、螺钉断裂、钢丝断裂、内固定时间过长等,通过为患者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所有患者的内固定装置均顺利取出.结论临床上对于四肢骨折,采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患者骨折愈合以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真分析患者出现内固定取出困难的原因,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策略分析,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取出内固定装置,减少手术时间,避免意外伤害,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
-
韦光福
-
-
摘要:
目的:研究和探讨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术愈合后,其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方法。方法:随机抽选2010年04月~2014年04月以来,在我院骨外科进行内固定术手术且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四肢骨折患者83例。分析其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对患者的临床拆除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临床统计分析显示,患者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主要为螺钉滑丝(42.17%)、器械不配套(32.53%)、内固定物移位(9.64%)、螺钉断裂(7.23%)以及内固定时间过长(4.82%)。经过实施针对性的处理方法,83例患者的内固定装置均顺利取出(取出率100.0%),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进行内固定装置取出时,要针对可能遇到的困难预先做好准备,并实施科学、正确的处理方法,从而使医生更加顺利的取出患者体内的内固定装置。
-
-
-
戈祝新
-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障碍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24例四肢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中出现38例取出障碍的原因,进行总结.结果:38例取出障碍病例中螺钉滑丝21例,取出工具不匹配6例,内固定物断裂残留7例,找到困难4例.共3例内固定装置未取出,其余均顺利取出.结论:内固定装置取出术前一定要足够重视,充分准备,术中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策略,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limb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device removal of obstacles, and put forward the prevention strategy. Methods: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224 cases of limb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device removal in 38 cases out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n summarize. Results:The total screw slide wire in 21 cases, 6 cases of removal tools do not match, breakage of internal fixation 7 cases with residual,find difficulty in 4 cases, 3 cases was not removed, the rest were removed successfully. Conclusion:The internal fixation device removal must be given suffi-cient attention,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intraoperativ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 are sig-nificant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accidents.
-
-
-
-
高雷
- 《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长管状骨萎缩性骨不连应用异体骨板与钢板联合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整快异体长骨段.术中制备与钢板类似的长骨板.置于钢板对侧皮质骨表面联合固定骨折端,断端植入条削状自体骨.结果:治疗9例股骨和4例股骨骨不连.获得良好的骨愈合.其中骨不连一次手术者8例,二次手术者5例.结论:通过异体骨板的骨强度,可提高螺钉对萎缩骨的骨把持力.同时利用异体骨的骨诱导作用,获得机械固定和生物学固定的双重效果,提高骨愈合率.
-
-
高雷
- 《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长管状骨萎缩性骨不连应用异体骨板与钢板联合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整快异体长骨段.术中制备与钢板类似的长骨板.置于钢板对侧皮质骨表面联合固定骨折端,断端植入条削状自体骨.结果:治疗9例股骨和4例股骨骨不连.获得良好的骨愈合.其中骨不连一次手术者8例,二次手术者5例.结论:通过异体骨板的骨强度,可提高螺钉对萎缩骨的骨把持力.同时利用异体骨的骨诱导作用,获得机械固定和生物学固定的双重效果,提高骨愈合率.
-
-
高雷
- 《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长管状骨萎缩性骨不连应用异体骨板与钢板联合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整快异体长骨段.术中制备与钢板类似的长骨板.置于钢板对侧皮质骨表面联合固定骨折端,断端植入条削状自体骨.结果:治疗9例股骨和4例股骨骨不连.获得良好的骨愈合.其中骨不连一次手术者8例,二次手术者5例.结论:通过异体骨板的骨强度,可提高螺钉对萎缩骨的骨把持力.同时利用异体骨的骨诱导作用,获得机械固定和生物学固定的双重效果,提高骨愈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