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驻防
八旗驻防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414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社会科学辑刊、满族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新材料、新方法、新视野:中国古代国家和社会变迁”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八旗驻防的相关文献由101位作者贡献,包括锋晖、马协弟、黄治国等。
八旗驻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414篇
占比:99.20%
总计:13522篇
八旗驻防
-研究学者
- 锋晖
- 马协弟
- 黄治国
- 刁书仁
- 沈林
- 潘洪钢
- 王刚
- 张杰
- 李小雪
- 杨萍
- 王革生
- 田志和
- 郑川水
- 陈锋
- 丁厚泰
- 何凯
- 傅林祥
- 冬哥
- 刘尧晔
- 刘蒙林
- 刘赫宇
- 卢川
- 叶皓然
- 周凤敏
- 周至人
- 唐学凯
- 唐玉民
- 唐艳华
- 夏维中
- 大鹏
- 奕纬
- 孙卫国
- 宋国强
- 宋文静
- 尚文举1
- 尹雪萍
- 巩中坚
- 布尼阿林
- 常越男
- 张宪文
- 张小菁
- 张建
- 张晨曦
- 张毅捷
- 张爱梅
- 张瑞英
- 张金金
- 徐凯
- 徐方平
- 李凝祥
-
-
沈林;
胥乃丹
-
-
摘要:
文章以辽宁东港沈氏光绪户口册为研究案例,结合家谱、口述史、地方志文献记载及田野调查方法,对东北驻防八旗户口册开展研究。沈氏光续户口册体现了清代由京城回拨岫岩的驻防八旗旗人的社会生活特点;沈氏光绪户口册包含族源、世系、职务身份、家庭人口、旗地占有等内容;同时,文章通过家谱、口述、地方志资料和田野调查对沈氏户口册作了延展性补充。
-
-
潘洪钢
-
-
摘要:
驻防旗人族群土著化的问题极具学术意义.伴随着民族关系的发展和驻防制度的变化,驻防旗人土著化进程悄然进行,他们自然地成为当地社会一分子,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分子.与族群认同同步演变的还有地方认同,愈益明确的地方认同,成为这一族群的基本特征.这也是新清史"满洲认同"观念难以解释的驻防族群的基本特征.
-
-
王刚
-
-
摘要:
乾隆中期之后,广州驻防原设的半数汉军未曾出旗,成为直省各处八旗驻防地中唯一兼有满洲、汉军者。广州满洲旗壮丁死亡数过高,人口一直繁衍不盛,汉军旗则面临着人口快速滋生引发的严重生计问题,二者形成鲜明反差。由于清廷坚持强调满洲与汉军的地位差异,并固守各项歧视措施,汉军旗人在闲散壮丁挑补兵缺、水师营任官、设置养育兵、养赡银发放等诸多方面受到颇为显著的差别对待,其生计困境始终难以缓解。
-
-
-
常越男
-
-
摘要:
清代实行八旗驻防制度,八旗官兵驻扎各地,守护边疆与地方。八旗官兵携带家眷驻扎要冲之地,随着人口的繁衍,在当地形成旗人家族。凤凰城为清代辽东边防重镇,接近盛京,凤凰城边门为朝鲜贡使入境之地。入关之前,凤凰城即设有驻防,此后陆续设置相关管理机构,明确驻防兵额。凤凰城的驻防家族,以赫舍里氏为著。现存几部修撰于清末民初的赫舍里氏家谱都呈现了该家族的人口变化、八旗任职、事功、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信息,是清代东北驻防旗人家族发展的缩影。
-
-
王刚
-
-
摘要:
乾隆中期之后,广州驻防原设的半数汉军未曾出旗,成为直省各处八旗驻防地中唯一兼有满洲、汉军者.广州满洲旗壮丁死亡数过高,人口一直繁衍不盛,汉军旗则面临着人口快速滋生引发的严重生计问题,二者形成鲜明反差.由于清廷坚持强调满洲与汉军的地位差异,并固守各项歧视措施,汉军旗人在闲散壮丁挑补兵缺、水师营任官、设置养育兵、养赡银发放等诸多方面受到颇为显著的差别对待,其生计困境始终难以缓解.
-
-
陈新立
-
-
摘要: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潘洪钢研究员在史海浸淫数十载,涉猎广泛,在明清史、民族史及社会史等方向上笔耕不綴,成果丰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关注清代驻防八旗问题,学术旨趣从政治制度拓展到民族关系、族群社会、日常生活等各方面。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作《清代八旗驻防族群的社会变迁》,是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优秀成果。
-
-
锋晖
-
-
摘要:
乾隆朝清廷统一新疆期间,曾两度分封四汗,招抚回部,拟以分封制治疆,这一计划破灭后又筹划移驻陕甘官员与绿营,于天山南北推行府县,以直省制治疆,但鉴于新疆内外安全局势,最终选择军府制治疆,并构建伊犁、 乌鲁木齐双军府.本文基于满文档案,围绕清朝战略目标、 对象、条件,解析乾隆朝治理新疆制度的调整过程与最终确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