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1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中国文学、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专利文献13046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东北之窗、剧作家、美术等;
八女投江的相关文献由86位作者贡献,包括中宁、孙少山、昝玉等。
八女投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046篇
占比:99.22%
总计:13148篇
八女投江
-研究学者
- 中宁
- 孙少山
- 昝玉
- 谢瑞佳
- 闫安
- Latte
- Laue
- 乔婷
- 于雷
- 伦兵
- 何厚桢
- 傅显舟
- 刘一笑
- 刘焱
- 刘红英
- 刘菲
- 刘颖
- 古剑
- 向端
- 周剑
- 周明
- 周欣
- 孙允文
- 孙韬
- 孟宪桥
- 安恒利
- 尹沧海
- 师永刚
- 康庆云
- 张兴春
- 张大策
- 张晓宇
- 张晓红
- 徐业华
- 徐文正
- 房德华
- 文韦
- 朱盾
- 李坤旭(绘画)
- 李山
- 李福义
- 杨一普
- 林浩基
- 查添钰
- 武伦达
- 毕玮琳
- 游之
- 牟欣
- 王博
- 王小琪
-
-
王敏
-
-
摘要: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锅盔山的脚下,有一条小河,100多公里长的河流像是飘在山脉间的一条绵长丝带,沿着起伏的丘陵逶迤而下,穿过狭长的林口大地,最终流入牡丹江。别看这河不宽,可它暴涨起来水势也不小,因而早先的满语就叫它乌斯浑河,意思是说它"很凶猛"。如今,这条河为世人所知并不是因为它凶猛,而是因为它是一条英雄的河,是一条悲壮的河。当年这里曾洒过八位女英雄的鲜血。
-
-
金逸
-
-
摘要:
在东北抗联将领周保中1938年11月4日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五军关师长书范于西南远征归抵刁翎,半月前在三家方向拟渡过乌斯浑河,拂晓正渡之际,受日贼河东岸之伏兵袭击。高丽民族解放有深久革命历史之金世峰及妇女冷云(郑XX)、杨秀珍等八人,悉行溺江捐躯……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这短短的百余字,是记述"八女投江"这一抗联历史上悲壮一幕的最早的文字。
-
-
-
-
摘要:
1957年,年仅34岁的我国著名画家、“关东画派”奠基人、鲁迅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王盛烈,创作了被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名画《八女投江》,该作品现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画《八女投江》,以史诗般苍凉悲壮的精神力量,将中国传统笔墨与西方素描造型创造性地融合,产生了撼动人心的视觉审美感受,实现了以水墨绘画语言描绘革命战争题材的历史性突破。
-
-
朱盾;
毕玮琳
-
-
摘要:
提起姚新一,许多人可能不熟悉,他可是“八女投江”烈士冷云的革命引路人。姚新一,满族,原名唐吉昆,1907年生。他从小耳闻目染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列强的残暴,便热烈地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积极地投身革命洪流。
-
-
牟欣
-
-
摘要:
八女投江纪念馆地处牡丹江市区中轴线南端,展馆建筑面积6885平方米,包括4个基础陈列展厅、一个临时展厅及一个多功能厅。馆内基本陈列包括八女投江事迹暨牡丹江抗日斗争史实展、牡丹江英烈事迹展、追寻城市的红色记忆展、牡丹江古代历史陈列展等。自2011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馆以来,八女投江纪念馆不断充实展出内容、创新展陈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已接待中外参观者近40万人次。
-
-
麦子
-
-
摘要: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牡丹江,你们喜欢这里吗?牡丹江有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川流不息的江河,这里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是我们黑龙江的一处旅游胜地。我还知道牡丹江有美丽的"雪乡",冬天的牡丹江就像童话里的冰雪王国。是的。但你们知道吗,牡丹江还是一个传承着红色基因的城市。抗战时期,许多战士在这里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党的事业浴血奋战,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
-
-
摘要:
红色文化记录着党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牡丹江是红色文化之城,更是英雄之城,马骏、杨子荣、八女英烈等无数英雄事迹可歌可泣,革命遗址遗迹遍布雪城大地。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马骏纪念馆、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既是传承红色基因。
-
-
李坤旭(绘画)
-
-
摘要:
1.1938年10月的一天,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拂晓时分,抗联战士们发现日军逼近。八位女战士决定殿后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2.大部队最终成功突围,然而八位女战士却身陷重围。山头上的日军如黑云般压了过来……
-
-
-
-
摘要:
抗联的“真人真事”东北烈士纪念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第一座革命纪念馆,它的诞生早于新中国一年——1948年10月10日。温野是东北烈士纪念馆的第一批大学生。据他回忆,那时纪念馆里关于“八女投江”只有一幅油画作品,附有“八女”之一冷云的极其简单的简历。除此以外,“八女投江”发生在何时、何地,她们各自姓甚名谁,都不清楚。
-
-
鲍南
-
-
摘要:
抗战题材电影《八佰》近日上映,逼真再现了那段烽火连天、国破家亡的岁月。我们的国度从来不缺少英雄。近代以来,在致力于救亡复兴的荆棘长路上,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八百壮士”“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台儿庄血战”等事迹,凝聚着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是值得永远传承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