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相关文献在2015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工业经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95394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供用电、中国电力、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2016年抽水蓄能学术交流会、“紫金论电”2016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相关文献由60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恒旭、肖晋宇、曹阳等。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5394篇
占比:99.87%
总计:195644篇
全球能源互联网
-研究学者
- 张恒旭
- 肖晋宇
- 曹阳
- 范爱军
- 贺之渊
- 丁涛
- 侯金鸣
- 刘俊勇
- 刘玉田
- 刘继春
- 吴佳玮
- 周原冰
- 宋福龙
- 张东霞
- 徐向艺
- 徐政
- 林畅
- 田伟
- 石访
- 赵小令
- 郭贤珊
- 于之虹
- 于学良
- 代倩
- 何永远
- 余军
- 余潇潇
- 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 冯双磊
- 冯树海
- 刘杉
- 刘杰
- 刘耀
- 刘道伟
- 卜广全
- 叶季蕾
- 司晋新
- 吴俊玲
- 吴建海
- 周桂萍
- 唐春童
- 宁叶
- 宋宗朋
- 宋燕敏
- 宰文娇
- 庞辉
- 庞进
- 张亚平
- 张健
- 张哲任
-
-
栾文鹏;
吕军;
徐丙垠
-
-
摘要:
随着“双碳”工作深入推进,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配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中直接面向用户的环节,对于保障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大量的光伏、风电等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电力电子设备等接入配电系统,使用户与配电系统的关系日趋复杂,给配电系统的保护、控制与运行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如何准确感知配电网状态,保障配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升运行经济性,促进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值得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全球能源互联网》编辑部密切关注研究前沿,邀请我们担任特约主编,共同策划本专题,与读者共同探讨新型配电系统学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
-
孟婧;
梁才浩;
宋福龙;
陈晨;
苏盛
-
-
摘要:
能源电力的充分共享是实现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结合清洁低碳电源规划要求,提出一套考虑碳排放约束的跨国电源优化规划方法。根据各国未来能源电力宏观发展需求及碳排放目标,建立了跨国电源最优规划模型以及生产模拟仿真模型相结合的电源规划方法。跨国电源最优规划模型根据碳排放等宏观约束求解新建电源结构,应用考虑碳排放成本的生产模拟仿真模型针对求解电源结构进行模拟,统计分析化石能源机组的碳排放量指标,分析仿真指标与宏观发展目标的参数偏差,矫正跨国电源规划最优模型参数,再次求解电源规划方案。通过“生产模拟—优化规划”的迭代过程,将规划与运行有机结合,实现以满足碳排放约束且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的电源规划方案。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南美洲3个主要国家2035年实现大规模联网后的发电系统进行了电源优化规划。
-
-
张潮海;
张化光
-
-
摘要:
随着我国政府大力推进能源变革,加速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开展“清洁友好、多能联供、智慧高效”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已成为组建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新一代清洁、智能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抓手.面对综合能源服务中的控制技术与应用问题,探讨在能源建设服务、能源消费服务和能源增值服务等领域中的关键控制技术与应用形式,这对于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能源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展示国内外该领域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应《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的邀请,我们组织了这一期专刊,希望与作者、读者一起,共同促进新形势下综合能源服务的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
-
-
-
刘泽洪;
阎志鹏;
侯宇
-
-
摘要:
俄乌冲突引发全球能源危机,给世界能源发展带来广泛深刻的影响。在深入总结俄乌冲突对国际能源市场、世界能源安全、能源结算体系和全球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冲击的基础上,研判了未来能源价格走势和能源发展格局,分析了俄乌冲突对世界能源发展带来的启示。研究认为,俄乌冲突暴露出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世界能源体系的诸多弊端,将推动世界能源格局加速重构。实现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能源生产清洁替代、能源消费电能替代和能源系统互联互通。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推动世界能源转型提供了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现实可行的系统方案,将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输送和使用,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是一举多得的战略举措。
-
-
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
-
摘要:
发表于我刊2022年11卷第7期2354~2365页的文章“沙特能源转型及氢能发展展望”(原作者:胡旭,江涵,张锐),现因作者单位变动等原因特将作者更正为“江涵,徐新智,刘哲,张锐,胡旭”,基金项目更正为: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公司科技项目(202208220001),因此给读者造成的不便之处深表歉意!
-
-
刘宁波;
吴敏;
陈琛
-
-
摘要:
2022年6月24日,随着步桥220kV变电站4号主变压器送电成功,由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252kV石墨烯改性电触头断路器在石嘴山电网220kV步桥变电站4号主变压器送电成功,标志国内首台基于石墨烯改性电触头的252kV/63kA SF_(6)散开柱式断路器在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石嘴山电网正式运行。
-
-
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
-
摘要:
发表在我刊《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11(7):2354-2365的文章《沙特能源转型及氢能发展展望》,原作者为“胡旭1,2、江涵1,2、张锐1,2”,现变更为“江涵、徐新智、刘哲、张锐、胡旭”;单位由“1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2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基金项目由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困境与转型发展研究’(17CGJ024)”,变更为: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公司科技项目(202208220001)。
-
-
张超义
-
-
摘要:
能源领域国家形象建构是中国形象塑造中的新课题。近年来媒体通过报道“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及相关新闻事件,开启了中国形象建构的新面向、新逻辑和新可能。根据梵·迪克的“新闻图式”理论,研究选取新华社五年内“全球能源互联网”主题报道样本,从标题、导语、结构、背景、信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新闻从中国方案、中国贡献的角度出发,重点报道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实质进展,偏好引用外国相关领域意见领袖的评价与观点。报道整体形塑了中国“能源变革、低碳减排的引领者,多边合作、互联互通的行动者,技术创新、经济复苏的推动者”三类形象,体现了中国不断提升的议程设置和话语建构能力,充实丰富了中国形象话语体系,有条件从报道内容、选题范围、叙事技巧等方面突破话语困境,成为对外传播的有效工具,助力中国掌握能源领域话语主动权,与西方语境下中国形象的“他者”叙事展开竞争。
-
-
-
-
摘要:
我国输变电设施接地材料以碳钢为主,且大多服役于具有较强腐蚀性的土壤中,其腐蚀失效问题较突出,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现多采用定期开挖检查方法进行维护改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易出现频繁开挖情况。国网陕西电科院联合国网天津电科院、国网江西电科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历时10年。
-
-
徐向艺;
李海石
- 《“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管理国际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7年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特高压技术解决了超远距离电力传输调度问题,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全球能源互联已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实现全球经济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全球能源互联需要世界各国在能源领域进行全方面合作,打破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能源准入壁垒,将世界各国的资源及能源性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一套互信互惠的能源交易运行机制,并探索适用于全球能源互联的商业模式,以保障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有序开展.本文立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当今全球能源发展现状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现阶段取得的成果分析,对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组织保障机制、市场机制、协同创新机制、金融机制及多元化投融资平台的建设进行了探索,旨在提出全球能源互联运行当中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全球能源互联运行机制建设提供可行性方案.
-
-
JIA Wei;
贾伟;
SUN Guang-chao;
孙广超
- 《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环保和节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电力行业面临着前所未见的挑战和契机。我国前瞻性的倡导构建能源互联网,为能源行业勾勒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清晰地勾勒出人类未来能源发展之路,将对世界能源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为我国能源行业,尤其是清洁能源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思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大范围协调互济,推动能源革命和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
-
-
-
张全胜;
葛军强
- 《2016年抽水蓄能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目前最为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势必将迎来大规模快速发展.本文结合抽水蓄能电站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作用、加快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其自身建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常规水电工程、输变电工程相比,抽水蓄能电站在工程规模、建设周期、机电设备制造难度、管理协调难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只有充分考虑这些特殊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的步伐,从而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大规模消纳清洁能源等方面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