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兰属
兜兰属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6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193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文山学院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2017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等;兜兰属的相关文献由14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仲健、张建勇、曾宋君等。
兜兰属
-研究学者
- 刘仲健
- 张建勇
- 曾宋君
- 陈心启
- 关萍
- 吴坤林
- 朱根发
- 段俊
- 沐建华
- 陈业
- 陈之林
- 严宁
- 潘云云
- 石建明
- 陈建兵
- 饶文辉
- PENG Yong-hong
- ZHU Gen-fa
- 刘蕾
- 卜朝阳
- 吕复兵
- 周妍慧
- 孔德敏
- 康念
- 张娟娟
- 张显
- 彭永宏
- 徐玉凤
- 李潞滨
- 李秀玲
- 杨前宇
- 杨志娟
- 杨树华
- 林耀光
- 查应琴
- 游胜利
- 王碧青
- 白肖
- 胡虹
- 葛红
- 覃艳芬
- 许丽君
- 贾瑞冬
- 赵鑫
- CHENG Jin
- QIN Yah-fen
- QIN Yan-fen
- YI Jing
- ZHANG Qi-xiang
- 丁长春
-
-
施金竹;
陈慧;
安明态;
张央;
叶超;
武建勇
-
-
摘要:
兰科(Orchidaceae)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花形奇特,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很高,对环境要求严格,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类群。为掌握贵州省野生兜兰属植物资源现状和保护成效,该研究对野生兜兰属植物进行专项调查,对其资源量、分布格局、受威胁因素和就地保护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共调查到8种兜兰属植物的103个分布点,分布于27个县,以南部、西南部为主要分布区,生境复杂多样,自然分布不均衡。(2)各物种分布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硬叶兜兰>小叶兜兰>麻栗坡兜兰>巨瓣兜兰>带叶兜兰>长瓣兜兰>白花兜兰>同色兜兰,资源丰富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硬叶兜兰>小叶兜兰>带叶兜兰>巨瓣兜兰>麻栗坡兜兰>白花兜兰>长瓣兜兰>同色兜兰。(3)该类群受干扰因素复杂,受威胁较为严重,其中过度采挖、干旱、生境退化和破碎化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4)该属“有效保护(EP)”2种,“较好保护(WP)”1种,“一般保护(GP)”2种,“较少保护(LP)”3种,未找到目标物种以致“保护状况不明(PSU)”2种。已调查到的物种保护率达100%,但分布点保护率仅29.13%,各物种分布点保护率差异显著;建议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升全省兜兰属植物的保护强度,进一步优化保护方式和范围,确保这些珍稀濒危的植物资源得到持续的生存发展。
-
-
孙菲菲;
杨一山;
秦惠珍;
柴胜丰;
付传明;
蒋强;
韦霄
-
-
摘要:
通过研究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带叶兜兰(P.hirsutissimum)和长瓣兜兰(P.dianthum)3种兜兰属植物的光合特性,为其种质资源保育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种兜兰属植物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叶片的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含量,比较3种兜兰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硬叶兜兰、带叶兜兰和长瓣兜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分别为2.719μmol·m^(-2)·s^(-1)、1.836μmol·m^(-2)·s^(-1)、2.015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分别为578.74μmol·m^(-2)·s^(-1)、467.72μmol·m^(-2)·s^(-1)、481.25μmol·m^(-2)·s^(-1),光补偿点(LCP)均较低,分别为15.65μmol·m^(-2)·s^(-1)、12.79μmol·m^(-2)·s^(-1)、10.34μmol·m^(-2)·s^(-1),是典型的阴生植物。硬叶兜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CO_(2)饱和点(CSP)、羧化效率(CE)均显著高于长瓣兜兰和带叶兜兰(P长瓣兜兰(55.12)>带叶兜兰(51.88)。3种兜兰属植物的光合能力较弱,对光的利用范围狭窄,在引种栽培时应注意增加荫蔽度。
-
-
潘云云;
陈建兵;
饶文辉
-
-
摘要:
发现于云南的兰科一新变种——广南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 var.guangnanense Y.Y.Pan&W.H.Rao).新种与其变种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Lindl.ex Hook.)Stein]相似.但该变种植株花梗连同花被片均黄绿色,蕊柱及不可育雄蕊黄绿色,不具紫色斑点和条纹,且密被白色柔毛,易于原变种区别.
-
-
潘云云;
陈建兵;
孔德敏;
饶文辉
-
-
摘要:
描述了发现于云南的兰科一新变种——富宁兜兰(Paphiopedilum delenatii var.funingensis Y.Y.Pan&W.H.Rao).新变种与德氏兜兰(Paphiopedilum delenatii Guillaumin)相似.但该变种中萼片卵状椭圆形;合萼片近卵圆形;唇瓣白色,囊口周围具淡紫红色晕,近椭圆形;退化雄蕊中央具绿黄色斑块,易于原变种区别.改变种的发现对兜兰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刘鑫;
关萍;
彭昌琴;
陈业;
刘丽婷;
陈兴银;
石建明
-
-
摘要: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23种兜兰属植物的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所查到的德氏兜兰(AJ564372)、波瓣兜兰(AY530916)及麻栗坡兜兰(AJ564357)的核糖体DNA(nrDNA)ITS区序列进行比对,确定23种兜兰的ITS1、5.8S及ITS2的界限.结果表明:23种兜兰植物的nrDNA ITS序列长度为717~787 bp;G+C含量为48.6% ~51.5%,其中ITS1和ITS2长度分别为393~451 bp及155~180 bp,包括211个变异位点;109个信息位点.基于贝叶斯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表明,2种方法构建的树基本一致,整个树分为2个分支3个亚组,表明基于nrDNA ITS序列能够鉴定分析兜兰属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
-
-
-
-
李秀玲1;
王晓国1;
李春牛1;
周锦业1;
邓杰玲1;
曾宋君2;
卜朝阳1;
卢家仕1
-
-
摘要:
由于过度收集和对原生境地的破坏,我国野生兜兰已濒临灭绝,对其进行迁地保护十分必要。通过对引种的13种40份野生兜兰资源进行迁地栽培,并观测兜兰种质在迁移地的各种生长性状指标等,本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价13种兜兰的迁地适应性,分析影响其迁地保护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带叶兜兰、同色兜兰、长瓣兜兰、文山兜兰适应性较强,与理想种的关联度均在0.8以上;巨瓣兜兰、白花兜兰、小叶兜兰、紫纹兜兰、紫毛兜兰、硬叶兜兰适应性一般,与理想种的关联度在0.7~0.8之间;麻栗坡兜兰、杏黄兜兰、红旗兜兰适应性较差,与理想种的关联度均在0.6以下;(2)不同兜兰种类、同一种类不同产地兜兰种质的迁地生长适应性不同,来源地和栽培温度可能是影响其迁地保护的关键因子。
-
-
YI Jing;
裔景;
CHENG Jin;
程瑾;
ZHANG Qi-xiang;
张启翔
- 《2017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次实验用菌丝团分离法,对贵州兴义的硬叶兜兰、同色兜兰、红旗兜兰和杏黄兜兰这4种兜兰属植物的菌根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兜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种类丰富多样,共分离得到112株真菌,分别属于14类真菌(毛壳菌属、镰刀菌属、胶膜菌科、拟隐孢壳属、角担菌属、炭角菌科、炭角菌属、丽赤壳属、担子菌类、炭垫菌属、土赤壳属、链格孢属、曲霉属、炭团菌属),其中毛壳菌属、镰刀菌属和胶膜菌科在多种兜兰属植物菌根中存在且占比较大,为兜兰属植物的优势真菌.
-
-
QIN Yan-fen;
覃艳芬;
ZHU Gen-fa;
朱根发;
PENG Yong-hong;
彭永宏
- 《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以兜兰属植物4个原生种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tanthum)、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为材料设计双列杂交,对获得的自交或杂交组合进行了授粉后4、4.5、5、5.5或6个月果龄的种子和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在同一果龄下,不同自交或杂交组合的种子及种胚大小和形态均有所不同;随着果龄的增加,各组合种子、种胚增大,有胚种子百分率逐渐上升;到达5个月果龄后,种子、种胚大小基本不变,有胚种子百分率趋于平稳;种子长、种子宽、种胚长、种胚宽、种子数量、有胚种子百分率之间成正线性相关.
-
-
QIN Yah-fen;
覃艳芬;
ZHU Gen-fa;
朱根发;
PENG Yong-hong;
彭永宏
- 《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对4种兜兰属植物进行AA式完全双列杂交,共获得4个自交组合与12个杂交组合果荚,总授粉花朵数为641朵,总获果数为477个,结实率为74.42%,其中,自交总授粉花朵数为193朵,成功获果127个,结实率为65.80%,杂交总授粉花朵数为448朵,成功获得350个果荚,结实率为78.13%.各组合果荚生长曲线走势大致相同,授粉后4~6天可见柱头稍膨大,7~11天子房开始膨大,于60~90天基本趋于平稳.4种兜兰之间的杂交结实率与其亲缘关系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