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学天线

光学天线

光学天线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1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59527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光学仪器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0国防空天信息技术前沿论坛、二〇〇八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第八届中国光电通信论坛等;光学天线的相关文献由55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新宇、罗俊、胡钗等。

光学天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9527 占比:99.97%

总计:259614篇

光学天线—发文趋势图

光学天线

-研究学者

  • 张新宇
  • 罗俊
  • 胡钗
  • 魏东
  • 于红艳
  • 张冶金
  • 徐洋
  • 潘教青
  • 王鹏飞
  • 杨华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康
    • 摘要: 在使用卡塞格伦光学天线进行中长波段准直时,通常为追求极小发散角而进行大倍数扩束。在限定光程内,该方法忽略出射端光腰半径过大的现象,致使接收端面积随之大幅增加。为在限定光程内优化传输模式,文章致力于研究出射端和接收端的关系,从而实现接收光斑的最小化。首先通过光参数积不变理论分析常规结果的弊端,再根据几何关系构建出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仿真验证优化方案。研究表明,在限定光程内,接收光斑大小与出射放大倍数近似呈倒U型分布,在某点可取极小值,从而可有效地优化接收端面。
    • 彭涛; 陈涌; 赵培娥; 陈春利; 杜赛; 王茜; 范成博; 周鼎富
    • 摘要: 为了提高光纤脉冲相干激光测风雷达性能,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分析光学天线特性。利用后向传播本振原理,讨论光学天线口径对系统载噪比的影响,以及光瞳截断比对天线效率的影响;提出光学接收耦合效率的定义,研究不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条件对耦合效率和测程的影响;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测量不同距离门内的载噪比和频谱强度等参数,验证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当远场探测距离在7km~10km范围内变化时,天线最优口径为100mm,光瞳截断比最优值为0.8;相较弱湍流情况,强湍流会使同一系统测程下降近30%。此研究为光学天线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任兰旭; 谭庆贵; 张缓缓; 呼新荣; 李帅
    • 摘要: 为提高空间激光通信离轴三反光学天线的装调效率,需要对反射镜总的装调自由度进行优化设计.基于共轴三反无焦系统的设计原理,提出一种主三镜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并推导了光学系统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Zemax光学软件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主三镜一体化的离轴三反光学天线.设计结果表明:全视场光学像质优于衍射极限,主镜和三镜空间位置相接近,可共母板加工和面形共基准检测,为主三镜的一体化加工提供了方法.光学天线的装调自由度减少了6个,降低了装调难度,提高了装调效率.
    • 徐勤健; 贾蕴
    • 摘要: 传统的光斑中心计算误差评价方法仅依赖图像本身,并且与实际应用环境的耦合度较低,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通常采用同一位置光斑多次拍摄图片的均值来近似确定光斑中心;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一种基于空间激光通信光学天线子系统的中心检测误差评价方法,在进行系统标校之后,分别采用质心法、Hough变换法和圆拟合的圆心检测方法,通过与激光通信信号光紧密耦合来评价信标光中心计算方法的误差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述的实验环境和条件下,质心法准确性较高;在应用层面,该评价方法可以为图像探测单元的方案取舍提供参考.
    • 赵迎; 接长伟
    • 摘要: 随着空间应用领域的扩展,卫星激光通信凭借其在速率、带宽、体积、重量和功耗等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卫星光通信来说,终端光学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根据激光通信中收发一体、双向双工工作模式对收发隔离度的要求,采用Code V软件完成了830 nm激光通信终端光学系统设计,实现物方全视场15 mrad,全视场MTF值>0.65@100线对/mm,限制光线出射角不小于8°,设计结果满足系统使用要求.通过对光学系统杂散光分析与抑制技术研究,控制轴外杂散光在离轴角5°~20°时杂散光抑制能力大于45 dB且20°时大于60 dB.实验结果给出830 nm激光通信终端光学系统光路图并对系统轴外杂光范围及抑制能力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的结果一致,满足卫星激光通信系统使用要求.
    • 郑钧升; 刘璐芳; 潘陈馨钰; 郭欣; 童利民; 王攀
    • 摘要: 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存在于金属(或掺杂半导体)-介质界面的电磁极化和振荡现象,可以显著增强纳米尺度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在波导、生化传感、超快调制、探测以及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主要采用受衍射极限限制的光学激发方式,通常需要棱镜、光栅等大尺寸光学元件的辅助,这极大限制了等离激元器件的小型化和片上高密度集成。通过将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和隧道结集成起来,低能量的隧穿电子可以直接激发该结构的等离激元模式,具有超小尺寸、超快调制速度等优点。本文将回顾基于电子隧穿效应的表面等离激元激发的研究历史,并着重介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 程林; 张磊
    • 摘要: 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光学天线以线性方式控制辐射图,而较大的非线性效应可以引起天线的折射率的变化,从而改变辐射方向图。通过修正电子的有效质量进而完善Drude模型,可得到氧化铟锡(ITO)的非线性折射率与频率和强度的函数关系,进而可知由ITO制成的纳米天线会表现出极大的光学Kerr效应。本文研究了ITO天线的线性和非线性响应。利用ITO的Kerr效应控制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基于该模型,设计了一种非线性光学天线,实现了覆盖近红外波段(1000~1650 nm)的可调谐辐射方向图。进一步,基于ITO和介电材料硅(Si)设计了一种杂化的非线性光学天线。该杂化天线可以更好地利用ITO的强Kerr效应,可以较大程度上对光场辐射进行调控。该工作突破了新型非线性材料的强Kerr效应仅局限于特定共振频率点或者零折射率点这一特点。本研究提供一种用于超快动态控制超材料的新颖方法,可应用于光束转向和光学调制等。
    • 刘壮; 王超; 江伦; 史浩东
    • 摘要: 针对共口径偏振复用空间激光通信光学天线采用双色分光片分光而浪费高效率波段的问题,利用偏振分光棱镜、法拉第旋光器等器件设计了一种分光束结构.根据现有空间激光通信器件参数,分析了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对分光束结构的隔离度的需求,计算了该结构的隔离度与光学损耗,并分析了其适用范围.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应用于共口径偏振复用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
    • 赵猛; 颜昌翔; 吴从均
    • 摘要: 受空间所限,激光通信地面测试平台与被测终端之间的距离远小于实际通信距离,导致测试平台光机等器件产生的后向散射杂光进入被测终端,从而严重影响被测终端的测试性能.从被测终端与测试平台间的光学干扰问题出发,本文研究了被测终端与测试平台间隔离度的关系,分别设计了卡塞格林和离轴三反光学天线,并根据杂散光传输模型,采用杂散光分析软件分析了光学天线结构形式及表面粗糙度两方面对隔离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离轴三反光学天线时的隔离度明显高于卡塞格林光学天线,且隔离度随着光学表面粗糙度的减小而增大,当光学表面的粗糙度达到0.892 nm时,隔离度可达-86.22 dB.最后,推导了ABg模型与Harvey模型参数间的关系,并根据粗糙度与TIS计算公式,得出粗糙度分别为0.7 nm及0.5 nm的ABg模型参数,它们的终端间隔离度分别为-94.39 dB和-97.3 dB,实现了-90 dB的隔离度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