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
儿科常见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专利文献61403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中国保健、临床医药实践、护理研究:下旬版等;
儿科常见疾病的相关文献由122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朝辉、张丽、李桂芳等。
儿科常见疾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1403篇
占比:99.87%
总计:61486篇
儿科常见疾病
-研究学者
- 丁朝辉
- 张丽
- 李桂芳
- 王丽徽
- 白恒蔓
- 袁岳鹏
- 万朝敏
- 于凤英
- 于新颖
- 于海阔
- 伍冬
- 何丹
- 何华源
- 何建勇
- 何莉娜
- 侯启华
- 侯小瑞
- 刘小妹
- 刘跃梅
- 吕洪武
- 吴亿东
- 吴敏
- 吴春美
- 周晶
- 夏云
- 孙茜茜
- 孟庆娟
- 宁学军
- 宁翠华
- 尹延风
- 崔惠英
- 干美君
- 廖国康
- 张士国
- 张爱荣
- 张玉麟
- 张生霞
- 张芳文
- 张蕾
- 张锦霞
- 彭京敏
- 慕雪薇
- 斯建中
- 方瑜
- 施丽
- 曹丽
- 曹风云
- 朱亚非
- 李保华
- 李凤琴
-
-
马红娟;
白佳利;
王慧;
王丽红
-
-
摘要: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是儿科常见疾病,但其治疗和诊断都具有一定难度,对儿童健康造成巨大危害。RMPP患儿病情进展迅速,不仅可以引起严重的肺内外并发症,而且病情迁延不愈。对于RMPP的诊断,首先是在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前提下,经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规律治疗后患儿病情继续加重及血清学相关检查指标明显异常的可考虑该病[1]。然而由于血清学相关检查的滞后性及缺乏特异性,不能对RMPP进行早期诊断,易延误诊治,耽误病情,给治疗增加难度。RMPP的形成主要与患儿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及细胞因子反应有关[2],相关生物标志物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诊断RMPP、监测RMPP进展、判断RMPP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受到广泛关注。RMPP中有许多异常表达的生物标志物,在血清、痰液中检测不敏感,缺乏特异性,标本易被污染。近年来,支气管镜已成为儿科呼吸疾病诊治中安全、有效、不可缺少的手段,而通过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不仅可以避免标本污染,而且取样范围广,被认为是目前肺炎病原学诊断更为敏感和可靠的方法[3]。因此采用肺泡灌洗生物标志物作为诊断指标能够显著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能。
-
-
熊安琪;
胡淑萍
-
-
摘要:
儿童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便秘,又称为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是儿童排便障碍的常见原因,FC占儿童便秘的90%以上。儿童功能性便秘是儿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为3%~8%,发病年龄高峰为2~4岁,在儿童中持续时间长,如果没有经过系统治疗,几乎50%的儿童便秘可延续至成人阶段。
-
-
梁朝君;
陈嘉慧
-
-
摘要:
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其主要是由细菌、病毒以及某些非典型病原菌等引发的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类疾病,其中以细菌性肺炎最为普遍[1]。肺炎的治疗需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原菌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因此肺炎类型的快速诊断对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儿童中,区分病毒性或者是细菌性肺炎对医生来说至关重要。由于采用特定微生物评估肺炎病因较为困难,临床通常采用非特异性炎症参数、病原菌培养或者是胸部X线片浸润来诊断。
-
-
干美君
-
-
摘要: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科常见疾病,由于新生儿肺功能还未开始发育且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差,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可控制病情发展[1]。新生儿患者较为特殊,忍受能力较差、在其治疗过程中配合全面高效的护理可对其心理及生理上的不适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2]。预警机制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在医学护理中使用技术的日益成熟[3]。本研究探讨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应用预警机制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
齐高飞
-
-
摘要:
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对儿科常见疾病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治疗儿科常见疾病患儿,分为两组,使用心理护理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患儿家属满意率以及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儿科常见疾病患儿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
施丽
-
-
摘要:
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对儿科常见疾病患儿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治疗的内分泌或者心脏病的患儿80例,根据患儿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心理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中有17.50%的患者表示不满意,有32.50%的患者表示满意,有50.00%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实验组中有2.50%的患者表示不满意,有27.50%的患者表示满意,有70.00%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两组差别较大(P<0.05).对照组的焦虑评分高于实验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中抑郁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儿科常见的心脏病以及内分泌疾病患儿中使用心理护理,有利于减少患儿对护理以及治疗的抵触,恐惧,提高患儿以及家属的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
何莉娜
-
-
摘要:
1什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儿科常见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俗称"感冒",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冬季和春季发生率相对较高,常见传播方式包括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两种。
-
-
青黛
-
-
摘要:
儿童由于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各脏腑功能尚未健全,胃肠发育欠佳,因感染、饮食、药物、精神等因素影响,较成人更易出现胃肠不适等症状。腹胀便秘腹胀、便秘为儿科常见疾病。鲁玫【1】在排除过敏体质及有药物过敏史、有肛门和直肠发育异常、肠腔梗阻、腹膜炎及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后,选择了60例患儿分成两组,每组30例,患儿年龄在10~14岁,平均年龄11.32岁,其中女性患儿36例,男性患儿24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
-
梁小丽
-
-
摘要:
1 儿童疾病种类与特征儿科常见疾病,首先呼吸道疾病主要是因为患儿吸入空气,呼吸道则与空气密切接触,而空气中含有各种病菌,例如,支原体、细菌以及病毒等,若孩子免疫力收到抑制则在受凉与疲劳后出现呼吸道感染,进而引起孩子出现鼻赛、发热以及咳嗽等症状,其次是消化道疾病,主要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是吃的太多从而导致其出现拉肚子、腹痛或是腹泻等,是消化道感染常见症状。另外,肾脏疾病主要因为尿路感染症状比较严重进而导致其处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尤其是在女孩子中较为常见,主要因女性尿路比较短,进而更易发生尿路感染。
-
-
张蕾
-
-
摘要:
小儿腹泻是一种儿科常见疾病,多发于半岁到6 岁小儿群体中,具体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病原菌感染为主要因素,小儿出现病情后,排便次数会增多,同时大便的性状会发生变化,同时部分小儿伴有发热等情况,严重影响其健康状况,此外小儿腹泻存在病情恶化风险,需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小儿出现腹泻情况,需密切观察其排便变化情况,及时就诊,目前治疗与药物治疗为主,以此缓解病情,促进机体状况恢复。但是治疗药物种类较多,同时很多家长对治疗药物选择不了解,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儿腹泻,我们需要知道哪些知识,又如何做到合理用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