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信道

信道

信道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39299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1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37886篇;相关期刊676种,包括电视技术、电信技术、信息通信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塑料光纤、聚合物光子学会议等;信道的相关文献由35996位作者贡献,包括戴博、骆涛、P·加尔等。

信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1 占比:3.49%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37886 占比:96.40%

总计:39299篇

信道—发文趋势图

信道

-研究学者

  • 戴博
  • 骆涛
  • P·加尔
  • 陈艺戬
  • 陈万士
  • 鲁照华
  • 李儒岳
  • W·陈
  • 夏树强
  • 金沂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田旭明
    • 摘要: 介绍了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其中信源编码采用我国独有的AVS系列标准,向国际社会开放,信道编码吸收了国际上已有的三种标准的优点,主要是加入了能实现快速同步和高效信道估计的PN序列帧头和信息系统保护字节。同时也介绍了高平市地面模拟电视向地面数字电视转换工作,尤其是本地三套电视节目混入和中央四套节目利用一台发射机共同播出的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 陆德超; 郑旭强; 吕方旭; 王和明; 陈江; 吴苗苗; 刘涛
    • 摘要: 随着数据传输的速率不断提高,信道对数据的损耗愈发严重,采用传统的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TLE)对信号的均衡补偿已无法抵消信道对信号的严重衰减。为了更好地补偿衰减,对传统的CTLE均衡器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了基于负电容的新型CTLE。在传统的CTLE基础上,使用两个交叉耦合的MOS管构成负电容,将其叠加在传统一级CTLE的输出端,形成二级结构,可以增加高频增益和实现更大的带宽,以便更好地补偿信道的衰减。仿真结果显示,在25 Gi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下,负电容结构的均衡器具有良好的补偿能力,经过均衡后,眼图的水平张开度达到了0.9个码元间隔(UI)以上,采用负电容结构的新型CTLE,对于提升整体传输数据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 廖智勇
    • 摘要: 由于水下环境条件复杂,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影响因素,针对当前水下通信信道可靠性较低、噪声干扰严重,影响信号传输效率且易产生信道损耗的问题,文章引入水下红外光,开展了水下红外光通信信道损耗控制技术的研究。文章通过构建水下红外光通信信道传输模型,获取信道接收信号数据,计算水下红外光通信信道传输路径损耗,分析损耗变量数值,结合多普勒因子的补偿原理,补偿通信信道频移,完成损耗控制。通过实验分析可知,文章设计的信道损耗控制技术,其信号传输的噪声与损耗量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可行性较高。
    • 林林; 黄莉; 孔磊; 刘富强; 闫浩
    • 摘要: 分子通信是一种利用微小粒子编码、传输和接收信息的通信范式,具有生物兼容性好、尺寸小等特点,是用来构建纳米网络的非常有潜力的通信方案之一.分子通信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吸引了广泛关注,众多学者的参与使其迅猛发展.目前,分子通信理论已经被广泛研究,相关实验也有了进展.尽管如此,构建实际的分子通信系统还有大量问题亟须解决.为促进分子通信领域更好发展,对分子通信的理论基础和当前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的总结是必要的.因此,本文对基于扩散的分子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包括信道模型、信号的编码调制机制以及接收机制;此外,还介绍了分子通信系统的同步机制、移动分子通信系统,以及分子通信实验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分子通信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杨滨峰; 赵杰; 何建强
    • 摘要: 在无线反馈控制系统中,由于无线信道的错误以及通信过程中的丢包问题会造成控制质量下降,因此如何抑制控制质量的下降对无线反馈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提出一种将预测控制信息冗余和纠错码冗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通信层中减少无线信道错误的纠错编码和在控制层中补偿分组丢失的预测信息的相结合,改善控制品质。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提高了对信道误差的容忍度。
    • 陈栋
    •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空时网格编码STTC编译码方法,基于MIMO技术下,将瑞利信道和LMS信道作为编码性能的研究背景,对此2种不同信道环境中STTC编码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合STBC特点对比分析研究STTC码的优缺点,从而对编码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给出了确定了坚实的理论和仿真依据。
    • 刘敏; 郑旭强; 李伟杰; 刘朝阳; 徐华; 张秋月; 刘新宇
    • 摘要: 介绍了一种基于4脉冲幅度调制(PAM4)SERDES接收机中的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主要解决高速串行接口中在50~64 Gb/s的超高速传输速率和20~30 dB大幅度信道衰减下的数据恢复问题.该DSP的32路并行结构使系统能够处理50~64 Gb/s的高速数据信号;同时,应用了16-tap的前馈均衡器(FFE),解决了20~30 dB大幅度信道衰减下的数据恢复问题;运用了最小均方算法(LMS)的自适应算法与FFE结合使用,使其能够在不同的信道衰减下都能够自适应的找到最佳的高频补偿并消除传输信道所产生的衰减影响和码间干扰(ISI)问题;同时,为解决传统判决反馈均衡器(DFE)在实现并行结构时带来的反馈环路的时序紧张问题,采用了预判决式结构改良的DFE,其级联在FFE后用来消除剩余的ISI并判决出正确数据信号从而配合FFE均衡恢复出原数据信号.该DSP架构在通过仿真验证后利用28nm CMOS工艺进行了加工制造,通过仿真验证和测试验证发现其能够在50 Gb/s的传输速率和20~30 dB信道衰减下达到良好的均衡效果.最终的DSP芯片面积为2.02 mm^(2),误码率最低到5.21e-9.
    • 李鹏; 闵慧
    • 摘要: 检测已知地点的频谱使用情况是动态频谱访问网络的基本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拟滤波器的频谱感知方案(SSS-AF),其主要思路是,如果邻接频带的能量和较低,则认为该频带内的所有信道只存在一个测量值。为此,基于压缩传感理论,提出一种智能搜索算法,通过将总测量值数量降低至最小值来消除干扰,检测出可用频谱。采集特高频(Ultra-High Frequency,UHF)空白区域电视信号进行全面跟踪驱动仿真实验,评估算法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频谱感知精度较高,当信道占用率分别为10%和30%时,本文算法的搜索速度分别上升3.4倍和1.5倍。
    • 刘宝衡; 付天晖; 侯文达; 王永斌
    • 摘要: 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WUSNs)是指将大部分无线传感器节点埋在土壤中的传感器网络,其优势显著,有着十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实用前景,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个新研究领域。无线磁感应(MI)通信通过准静态磁场耦合的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克服了传统电磁波无线通信在地下环境中信道不稳定、天线尺寸大等问题,更适用于WUSNs。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通信信道是制约WUSNs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从信道建模、信道性能、信道估计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基于MI的WUSNs(MI-WUSNs)信道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该领域的一些新的研究挑战。
    • 刘贻杰; 李江春; 陈维娜; 黄颀涵
    • 摘要: 针对信道对元音共振峰特征影响的问题,开展了系统实验。首先,采集了8位志愿者的标准录音;其次,用人工嘴播放标准录音,并采用13种不同信道录制了104段信道录音;最后,提取特征音段,在频谱特征定性分析中使用卡方检验来进行分析,并在声学参数量化分析中使用单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表明,约69%的信道对高阶共振峰的总体形态影响显著,约85%的信道的共振峰相对强度存在显著差异;而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标准录音与信道录音在共振峰中心频率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对不同信道语音进行同一认定时,应重点关注共振峰的频率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