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Gamma分布

Gamma分布

Gamma分布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94997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大众商务、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理工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等;Gamma分布的相关文献由47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西川、濮江平、吕钊等。

Gamma分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4997 占比:99.83%

总计:95156篇

Gamma分布—发文趋势图

Gamma分布

-研究学者

  • 刘西川
  • 濮江平
  • 吕钊
  • 李茂善
  • 白光伟
  • 秦先祥
  • 舒小健
  • 邹焕新
  • 阴蜀城
  • 陈德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松蔚; 高建秋; 钟建洪; 余小嘉; 李琪; 李铸杰
    • 摘要: 为揭示春季粤北降水微物理过程,选取2020年2—3月粤北2个站点雨滴谱仪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春季粤北地区层云降水、混合性降水、对流性降水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1)对流性降水过程中大雨滴是影响雨强大小的重要因素;层云降水过程,小雨滴数浓度占比大于90%,平均雨强小于1 mm/h,雨滴数是影响雨强的重要因素。(2)层云性降水雨滴谱呈单峰结构,谱宽小;对流性降水雨滴谱为多峰结构,谱宽最大;混合性降水谱型与对流性降水相似。3类降水峰值均在0.2~0.3 mm范围,均是Gamma分布谱型拟合最优。(3)春季粤北地区对流性降水的Z-I关系为Z=173.9I^(1.452),混合性降水的Z-I关系为Z=72.77I^(1.97),层云性降水过程的Z-I关系为Z=194.3I^(1.296)。
    • 李光辉; 杨晓珍
    • 摘要: 本文归纳总结了利用Gamma分布、指数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等构造Beta分布的方法,并计算出它的期望和方差.
    • 程博; 丁建芳; 王山海
    • 摘要: 利用新乡市辉县国家自动气象站布设的DSG5型降水现象仪的观测数据,对2021年5月20日新乡市的一次降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降雹过程雨滴占了绝大部分,达到了99.68%,而冰雹仅占降水总粒子数的0.32%,最大冰雹直径达到14 mm,冰雹数浓度和雨滴数浓度变化具有一致性;②降雹主要分为两个高峰期,分别在16:49附近和16:55附近,两个时刻的瞬时粒子谱均为单峰分布,峰值直径为0.6 mm;③Gamma最小二乘法、阶矩法对整个过程实际粒子谱分布的拟合效果都比较好,整体上曲线吻合度较高,M-P拟合冰雹谱的相关系数为0.96,冰雹谱满足指数分布;④实际降雹过程中,粒子下落末速度差异较大,冰雹的动能通量在直径10 mm时处达到峰值,近乎中等大小的冰雹的动能通量最大。
    • 胡思艺
    • 摘要: 本文研究Gamma分布在分类数据、Ⅰ型区间删失数据、Ⅱ型区间删失数据三种情况下的一种基于极大似然估计和用无梯度信息谱剩余法改进的EM算法的参数估计迭代方法,并证明算法的强相合性.模拟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迭代方法在保证精确度的同时可以极大缩短运行时间,估计的均方误差会随样本量增大而趋于零.
    • 曾文颖; 宋松柏; 康艳; 马瑞; 高轩
    • 摘要: 为提高日降水量随机模拟精度,研究了DARMA模型模拟中国日降水量的普适性。采用中国大陆811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系列,建立DARMA(1,1)模型以模拟日降水事件的发生,进行自相关系数、干湿游程概率分布检验,根据Gamma函数随机生成不同湿游程序列日降水量,与DAR(1)模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超过50%的降水为2日及以上的多日降水事件,自相关系数衰减缓慢,符合DARMA模型特征;模拟产生的干湿游程概率分布精度优于DAR模型,优势随着降水量增加更显著,模拟序列统计特征值除均值外均优于DAR模型。DARMA模型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日降水量的随机模拟,是一种可行的日降水量随机模拟模型。
    • 李晓阳; 叶磊; 吴剑; 王锦; 曾凡璋; 周惠成
    • 摘要: VIC模型一般在3 000 km~2以上的大流域径流模拟中广泛应用,然而其原有的单位线汇流方法时间尺度为日,难以实现小时尺度的汇流计算,限制了VIC模型在中小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发展与应用。采用基于Gamma分布函数的单位线法对VIC模型现有汇流方法进行改进,将VIC产流模型与改进的分布式汇流模型相耦合,实现了基于VIC模型的小时尺度洪水预报,并在碧流河流域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确定性系数平均值为0.81,径流深预报合格率为95%,洪峰流量预报合格率为90%,模型模拟精度较高。改进后的汇流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洪水的起涨消退过程,能够满足流域洪水预报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白华军; 马云飞; 郭驰名; 展先彪; 闫昊
    •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amma过程的气门导管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假定柴油发动机气门导管退化量增量的均值和方差呈线性规律,在小样本条件下建立基于Gamma分布的连续累计磨损退化过程。根据检测得到的退化值,通过极大似然估计得到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进而得到未来时刻基于Gamma分布的剩余寿命概率密度函数,从而实现剩余寿命预测。通过假定退化量增量的均值和方差,可以仿真得到柴油发动机气门导管全寿命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参数估计与寿命预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寿命预测,且相较于大样本条件下的预测效果更优。
    • 毛志远; 付丹红; 黄彦彬; 李光伟; 敖杰; 蔡杏富
    • 摘要: 选取海南省海口站和屯昌站对比分析台风贝碧嘉(1816)外围云系结构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台风贝碧嘉(1816)影响海南岛期间,随着降水云系的发展,海口地区对流性云系发展加强,屯昌地区表现为层状云降水,两个站点雨滴谱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海口站和屯昌站的降水均以直径小于1 mm的雨滴为主,其中屯昌站直径1~3 mm的雨滴对雨强的贡献最大;海口站雨滴数浓度随雨滴直径增大而减小,但对雨强的贡献随之增大,直径大于3 mm的雨滴对总雨强的贡献达到56.61%;海口站的特征参量曲线在时间上分布不均,表现为阵性强降水,而屯昌站的特征参量曲线起伏不大,降水比海口站小且均匀、连续;在雨滴谱演变上,海口站始终保持单峰型,屯昌站以单峰为主伴随多峰出现,当雨强增大时,两站直径1 mm范围内的雨滴数浓度随之增加,谱型迅速拓宽,大粒径雨滴出现且增多,其中海口站直径3 mm以上的雨滴端增幅更明显;两个站点雨滴谱符合Gamma分布,形状参数和斜率参数满足二项式关系。
    • 杨涛; 张祖熠; 杨莲梅
    • 摘要: 利用乌鲁木齐PARSIVAL激光雨滴谱仪2012-2013年观测资料,对春、夏、秋季不同雨强降雨的雨滴谱微物理特征参量及其随时间演变特征、Gamma函数拟合、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降雨以小粒子为主,大雨强降雨的6种特征直径最大,中雨强降雨次之,小雨强降雨最小。雨滴数密度主要来自于小雨滴(直径3 mm)是雨强的主要贡献者,中雨滴(直径1-3 mm)是含水量和雷达反射率因子的主要贡献者,雷达反射率因子受雨滴尺寸影响很大。(2)小雨强降雨各微物理参量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大雨强降雨则变化剧烈,出现多峰型,中雨强降雨介于二者之间。大雨强降雨的谱宽和峰值浓度最大,小雨强降雨最小,中雨强降雨介于二者之间,小雨强降雨的拟合谱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性;秋季峰值浓度最大,这与秋季多大风天气有关。(3)Gamma拟合参数 Λ-μ关系与粒子尺寸有关,可以用二项式进行描述。拟合出的Z-I关系系数均小于目前常用的Z=300I1.4关系系数,因此,利用Z=300I1.4关系在乌鲁木齐进行降雨定量估测研究时会造成对降雨强度的高估,回波强度越大,高估越明显。夏季大雨强降雨无法拟合出相关系数比较高的Z-I关系,这与乌鲁木齐大雨强降雨具有强度大、时间短、随时间变化迅速的特点有关。
    • 路承功; 魏智强; 乔宏霞; 乔国斌; 朱彬荣
    • 摘要: 为了更加准确、合理评估西部盐渍土地区混凝土耐久性能及服役寿命,设计模拟盐渍土地区四季损伤因子耦合作用的室内加速寿命试验,损伤因子包括复合盐侵蚀、干湿循环、冻融破坏和太阳辐射,分别选择Gamma分布、2参数Weibull分布和3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建模,通过概率图进行先验假设检验,利用极大似然法及相关系数优化法进行参数估计,并基于可靠度寿命曲线、密度曲线及失效率曲线综合评估多损伤因子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Gamma分布和Weibull分布对混凝土加速寿命数据样本均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3参数Weibull分布可靠度曲线过渡阶段速度较快,密度曲线对称性不强;Gamma分布与2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可靠性最接近,可靠度曲线在过渡阶段更平缓,密度曲线更对称,失效率曲线后期均以较快速率增加.3类分布模型中,2参数Weibull分布在第1阶段时间最短,可靠度寿命最小,失效率在后期以幂次型增加,更符合混凝土在多损伤因子综合作用下的劣化规律;考虑3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参数估计的难度,可直接通过2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混凝土耐久性寿命的快速评估.可靠度水平为0.4时的可靠性寿命最接近混凝土加速寿命,将该可靠度作为盐渍土多损伤因子耦合作用时混凝土寿命结束标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