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质学说

体质学说

体质学说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3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3390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国际中医中药杂志、河北中医、江西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会议暨第七届“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首届全国亚健康+与移动医疗融合应用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及换届选举会议、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等;体质学说的相关文献由93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琦、朱燕波、哈孝贤等。

体质学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3 占比:8.81%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1.46%

专利文献>

论文:3390 占比:89.73%

总计:3778篇

体质学说—发文趋势图

体质学说

-研究学者

  • 王琦
  • 朱燕波
  • 哈孝贤
  • 张伟
  • 匡调元
  • 荀运浩
  • 过建春
  • 何裕民
  • 史会梅
  • 姚实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志骧
    • 摘要: 黄煌经方体质学说有别于传统辨证思想,注重病体整体状态,总结出多种经方体质,该学说使经方应用更简明、有效,此文依据不同的经方体质特征,选用笔者8个运用黄连解毒汤、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炙甘草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茯苓丸、茯苓饮、温胆汤合除烦汤治疗内外妇各科疾病医案,并附录诊治体会。
    • 陈璐佳; 江丹娜; 邓艳华; 刘宏飞
    •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阳虚质人群督脉皮温的影响。方法将78例阳虚质的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阳虚方贴敷干预,对照组采用自制安慰剂贴敷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阳虚体质量表积分、督脉腧穴(身柱、至阳、脊中、腰阳关)及督脉平均红外皮温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阳虚体质量表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组各检测穴区督脉腧穴(身柱、至阳、脊中、腰阳关)及督脉平均红外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且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质量表积分总有效率、督脉腧穴及督脉平均红外皮温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干预可以改善阳虚质,提高督脉区域温度。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可视化地分析干预前后督脉温度变化,可以作为中医量化评估工具。
    • 李伟; 徐伟; 李雪颂
    •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既与先天遗传有关,也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有关,这与中医体质学说中提到的“禀赋于先天”与“调养于后天”的观点存在相通之处。体质学说中的“体”是中医“形神一体观”基础理论的一个缩影,既包含了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之“形”,也包含了心理特征之“神”两个方面。从体质的角度阐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症状特点及心理状态,为临床中运用中医体质理论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理论基础。结果发现气虚体质与溃疡性结肠炎关系更为密切。
    • 刘洋; 杨婷; 李壮; 高傲; 赵妍; 张兆杰; 曹蕾
    • 摘要: 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与五脏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失调密切相关,体质异常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内在因素。临床时要紧扣病机,辨证论治,分型治疗,同时注意体质的调理,辨体施养,方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张福利; 潘国雄; 李刘礼; 乔强
    • 摘要: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中医体质学说这门新的学科,并提出了9种基本体质,其中特禀质是由先天禀赋不足或禀赋遗传等因素造成的特殊体质。基于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参合卫气营血和脏腑经络辨证体系,在特禀质的基础上细分出营血热体质,认为此类体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热、瘀、虚,调体当清热凉血、滋阴养血、通畅血脉,调治当以生地黄、麦冬、玄参为核心药物,且重视机体自和之力,顺势而为,从而达到祛病防病的目的。
    • 刘爱华; 韩振翔; 赵晓龙; 董竞成
    • 摘要: 中风在老龄化社会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且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预防好过治疗”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共同理念。现代医学有“三级预防”,传统医学有“治未病”,两者殊途同归,合而言之有利于理解。中医“治未病”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注重调整人的体质偏颇。经求证,“气虚肾亏”为中风的易感体质,也是中风发病的关键病机。本文即从体质学说探讨补肾益气法对中风的防治策略。
    • 刘颖; 徐力
    • 摘要: 体质秉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具有相对稳定和动态可调的特征。体质决定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的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也是预测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中医体质辨识在临床研究中广泛运用,然而其量化指标不明确,易受个体主观因素影响而形成偏差。因此,建立客观统一的虚证体质的诊断和量化标准亟待解决。文章回顾了近十年体质诊断及量化标准相关文献,探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相关的实验室指标,以期通过体质辨识联合现代检测技术,高效精准遴选出偏颇体质人群,及早开展健康干预,降低罹患疾病的风险。最后阐述了当下国内体质学说在临床运用方面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期待和展望。
    • 李小龙; 胡齐鸣
    • 摘要: 胡齐鸣认为良性甲状腺结节是由于素体气阴亏虚,久之肝脾不调、气机升降失司致气郁、痰湿、瘀血聚阻于颈前,形成局部肿大,以气虚、阴虚为本,气郁、痰阻、血瘀为标,与肝脾密切相关。治疗上以疏肝行气、健脾化痰、活血散结及益气养阴为法,结合患者体质,从体质学说出发辨证施治,善于汲取经方之长与临床经验融合,采用自拟方灵活治疗各型良性甲状腺结节,注重散邪与扶正相结合、治已病与治未病兼顾,临床疗效显著。
    • 李小龙; 胡齐鸣
    • 摘要: 胡齐鸣认为良性甲状腺结节是由于素体气阴亏虚,久之肝脾不调、气机升降失司致气郁、痰湿、瘀血聚阻于颈前,形成局部肿大,以气虚、阴虚为本,气郁、痰阻、血瘀为标,与肝脾密切相关.治疗上以疏肝行气、健脾化痰、活血散结及益气养阴为法,结合患者体质,从体质学说出发辨证施治,善于汲取经方之长与临床经验融合,采用自拟方灵活治疗各型良性甲状腺结节,注重散邪与扶正相结合、治已病与治未病兼顾,临床疗效显著.
    • 吴云; 姚志山; 王巍; 张文静; 张志勇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酒精性肝病(AL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以及不同中医体质的证型分布情况研究。方法收集2016-03—2020-03就诊的ALD门诊(100例)或住院(71例)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日折合乙醇量及ALD具体诊断情况,通过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判定患者的中医体质,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资料判定患者的中医证型,统计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分析患者不同中医体质的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71例AL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湿热质居多,占48.0%(82/171);ALD患者中性别以男性居多,占88.3%(151/171),年龄以40~59岁居多,占74.3%(127/171),日折合乙醇量以120~159 g/d居多,占40.4%(69/171),ALD具体诊断以酒精性肝硬化居多,占70.8%(121/171),且上述患者中医体质均表现为湿热质。171例AL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胆湿热证居多,占62.6%(107/171),其中湿热质、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及平和质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D患者中医体质以湿热质为主,男性居多,年龄主要分布在40~59岁,日折合乙醇量在120~159 g/d居多,病情多处于酒精性肝硬化阶段,且不同中医体质患者的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湿热质、痰湿质及平和质均以肝胆湿热证为主,血瘀质以痰瘀阻滞证为主,阴虚质以肝肾阴虚证为主,阳虚质以脾肾阳虚证为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