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育史

体育史

体育史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0篇,主要集中在体育、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6862篇;相关期刊261种,包括搏击·武术科学、当代体育科技、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4第二届海峡两岸体育运动史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等;体育史的相关文献由1650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友标、蔡艺、章舜娇等。

体育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0 占比:7.86%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6862 占比:92.08%

总计:18312篇

体育史—发文趋势图

体育史

-研究学者

  • 林友标
  • 蔡艺
  • 章舜娇
  • 唐永干
  • 罗时铭
  • 潘华
  • 田标
  • 崔乐泉
  • 张祝平
  • 王俊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羽; 吴颖冰; 刘青; 崔莉; 王宏江; 陈沫; 何文华
    • 摘要: 体育大事记是记录体育史的重要体裁。文章结合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1949-2019)》的子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大事记(1949-2019)》的编写实践对体育大事记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体育大事记的优势在于以大事件为纲,以时间为序,还原体育发生、发展的原始景象与历史脉络,全方位展示体育历程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体育大事记"事条"选择应坚持大事、要事、特事、新事的收录标准,"常事不书,非常则书"。大事记撰写原则应符合"要素"的完整性、"一事一条"的独立性、整体协调有序、文字精练等要求,其撰写体例以编年为主,辅以纪事本末。
    • 王帅; 路国华; 鄢宇航; 黄泓玥; 甘玉琴
    • 摘要: 以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为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以及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阶段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轨迹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建党100年来我国体育强国建设日渐完善,这得益于发展理念的不断更新。基于此,为进一步探索体育强国的实现之路,提出5点启示:加强新时代体育文化自信,助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体育文化;以协调发展为导向,形成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三者统筹推进;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培养多元化体育人;深化体育体制改革,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
    • 杨芳; 史进
    • 摘要: 近十年来,中国红色体育研究在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建设、学科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突出表现在红色体育作为独立的研究客体,开始初建自身的学科体系,并形成了自身的四个学科分支。但目前仍存在着学科理论基础薄弱,研究视野狭窄等不足。新时代红色体育研究应进一步明确红色体育的学科定位,拓宽红色体育的研究视野与领域,进一步加强红色体育文献史料搜集与整理等。
    • 茹亚伟; 郭振; 刘波
    • 摘要: 冷战作为20世纪后半期影响人类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对国际体育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奥运会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美苏双方都将奥运会看成宣传各自社会制度优越性的舞台。托比·莱德(Toby C.Rider)在其专著《冷战运动会:宣传、奥林匹克和美国外交政策》(Cold War Games:Propaganda,the Olympics,and U.S.Foreign Policy)(以下简称《冷战运动会》)中,揭示美国政府与私人机构为履行冷战职责,利用奥运会与苏联展开针锋相对的宣传。该书从研究材料、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上,尚均实现学术突破,成为体育学与历史学的跨学科研究典范。通过对该著作进行深入解析,为未来冷战与体育相关主题研究提供借鉴。
    • 张新; 廖雪; 周煜; 李佳婕
    • 摘要: 概念是人们认识客体对象的思想结晶,是对客体事物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总结。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形成的“体育”概念将人们对身体运动的认识带入全新的空间。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词源法,回到19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历史语境中,探究“体育”词汇的形成过程,追溯“体育”的意义嬗变。发现:作为在中国近代危难时刻引入的新概念,“体育”原初的语义就是“身体教育”,被定义为教育学名词;随着中国近代体育的多元化发展,“体育”概念的外延逐渐扩大,泛化为人类一切身体运动的总称,与体操、竞技、运动、运动会、运动家精神等下位概念共同构成近代中国体育的概念体系。虽因原初意义与泛化意义的差别不时出现概念使用一致性的危机,但这些历史文献的字里行间传导出中国人对体育活动的理性思考与价值判断。
    • 刘志强; 张小林
    • 摘要: 民国时期是中国体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群星荟萃、大师辈出的时期。在这个内外交困的历史时期下,民国体育家们承担着“体育救国”“强国强种”的重要使命。而作为“舶来品”的现代体育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体育家们的翻译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民国时期的体育译著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探讨民国体育家的概念,以及民国时期从事体育翻译活动的体育家群像,分析其从事体育翻译的动机及影响,以期丰富我国近代体育史和翻译史研究。
    • 刘丽颖; 杨军; 史友宽; 陆小聪
    • 摘要: 以西方男性健美发展历程为线索,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考察媒介与男性身体观念变迁之关系。通过论述摄影术、杂志、电影、互联网等媒介形式对健美展演带来的影响,发现视觉媒介在促进西方现代健美观念推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19世纪末开始,以摄影术的发展为依托,肌肉型的身体审美观开始流行,健美产业的规模和受众群体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视觉媒介也助推力量型与肌肉型健美观念的分化、自然健美观念与奇观健美观念的分化、虚拟型健美观念与专业健美观念的分化。总体来看,在视觉媒体的主导下,西方男性身体观念越来越多地被商业化力量所规训,对媒介技术的依赖使身体本身走向被忽视和缺席状态。以此为镜鉴,我国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媒介与身体发展之关系,推广身心和谐的身体塑造观念。
    • 杨祯妮; 孙淑慧
    • 摘要: 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期间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以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当前我国众多城市选择以体育助力城市建设,是对城市更新实践的一种创新,更对实现城市全领域、全方位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英国利物浦通过体育措施完善了城市更新,加速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是体育助力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利物浦体育助力城市更新的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采取的实践举措:重视体育文化,更新体育空间,加强体育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据此提出:我国体育助力城市更新应视体育为促进城市更新的重要依托;围绕城市自身传统经营核心赛事;挖掘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不断打造新的体育特色。
    • 姚讯; 张宪; 韩迪; 陈光华
    • 摘要: 冯玉祥是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与民主人士,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冯玉祥军事体育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对当代的启示进行探骊。冯玉祥军事体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经历是影响冯玉祥形成独特军事体育训练思想的主要动因。其军事体育思想主要配置于“‘军国民主义’立军”“以武练兵”“教育兴体”“以战带训”和“以兵为本”五个维度。在当今新形势下,对冯玉祥军事体育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对推动新时代中国军事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朱静; 李胜领; 宋秀平
    • 摘要: 体育博物馆在体育文化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为探究被视作呈现体育文化重要载体与驱动力的体育博物馆在发展初期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文章通过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对民国时期“中央体育卫生博物馆”议案的概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中央体育卫生博物馆”议案是在受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与普及、体育与卫生的融合演进、国民体育地位的提升等大的社会氛围影响下,于1940年国民体育大会提出,为有据可考的中国最早提出筹设体育博物馆的重要议案。它可视为现代意义上体育博物馆的滥觞,对当下中国体育博物馆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镜鉴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