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水平
低生育水平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53篇,主要集中在人口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90912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黄河.黄土.黄种人、黑河学刊、人口学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五届中国人口学家前沿论坛、2008年甘肃人口发展论坛、第四届中国老年学家前沿论坛等;低生育水平的相关文献由366位作者贡献,包括盖明福、原新、王军等。
低生育水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0912篇
占比:99.82%
总计:191265篇
低生育水平
-研究学者
- 盖明福
- 原新
- 王军
- 王涤
- 穆光宗
- 刘义
- 叶丽君
- 唐夏津
- 张原震
- 张呈琮
- 张娅
- 张辉
- 张露
- 曾燕
- 李国文
- 李斌
- 林盛中
- 王力
- 王广州
- 王金营
- 胡代全
- 蒋正华
- 解振明
- 邬沧萍
- 郑亚楠
- 陆杰华
- 顾宝昌
- 马宁
- 马海根
- 高光杰
- 黄令龙
- 丁威
- 丁志善
- 丁翠元
- 万歌
- 上海市人口计生委家庭计划指导课题组
- 严掌法
- 中共苏州市委党校课题组
- 于学军
- 于建春
- 于新民
- 于滋
- 于美琴
- 仇和
- 仇逸
- 任素卿
- 位秀平
- 何丽
- 何丽云
- 何亚福
-
-
窦正斌;
刘晨
-
-
摘要:
2021年5月,"三孩政策"的放开标志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由"二孩时代"正式进入"三孩时代"。可以说,国家正一步步深挖那些能生、愿生和敢生夫妇的生育潜力。但是,婚姻是生育的前提,而当代社会存在的大量"剩男剩女"显然会对我国生育水平的提高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追溯了我国"剩男剩女"一词的由来,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对改善我国低生育水平有所助益!
-
-
顾宝昌
-
-
摘要:
计划生育是为了妇女的解放应运而生的,无论是在20世纪初欧美国家妇女运动的呐喊,还是我国建国初期广大职业妇女的节育愿望,都是为了减轻妇女的养育负担,使妇女可以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60年代以后,由于传染病的防治和死亡率的下降,出现了人口增长加速的情况,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因此,希望通过降低生育水平来放慢人口增长的速度成为一个共识。于是,计划生育成为了和人口控制相关联的一个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
-
周云;
彭书婷
-
-
摘要:
每个国家都会因各自人口发展的特征制定相关的人口政策或社会政策.相关政策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显示出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期望的人口发展方向.从总和生育率来考察,荷兰在20世纪70年代就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国家行列.表面上看荷兰没有类似中国这样明确的人口发展目标的政策.但从政策的类别和内容上看,荷兰明显有与人口发展相关的政策,各类政策对生育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主要利用联合国和荷兰政府的官方资料以及荷兰学者的研究成果回应三个与人口发展有关的重要问题.首先,在介绍荷兰人口发展的历史状况和人口问题产生的背景之后,分析荷兰为什么需要担心人口的发展;其次,呈现荷兰政府对其自身人口发展状况的看法和态度;第三,梳理荷兰人口的相关政策,说明该国在不同人口发展阶段对人口政策的调整及其现有的人口相关政策和一些政策落脚点的特点.从总和生育率的角度看,荷兰相关政策起到一定的提升生育率的作用.本文亦整理了荷兰人口相关政策,为现阶段中国人口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了有效参考的可能路径,指出效仿荷兰将直接促进生育的政策和与其相关的间接经济支持和文化支持政策结合起来是可供现阶段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促进生育意愿、优化生育氛围的有效措施.
-
-
-
王军;
张露
-
-
摘要:
客观估计并研判当前和未来人口形势,选择正确的人口长期发展战略,是进行有效人口治理、不断优化人口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基于最新人口普查数据和近年来人口政策调整实践,对中国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形势、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与人口治理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低生育形势较为严峻,不仅实现低生育水平已近30年,而且未来无论是人口负增长还是少子化和老龄化程度都将面临巨大挑战.尽管低生育形势日趋明显,但人们对于低生育形势的认识因各自秉持的人口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这一差异也导致了有关人口治理和人口政策优化方案的不同主张.本研究认为要在坚决拒绝主张人口大幅削减的人口负增长战略基础上,分别通过实施缓解性和适应性的人口政策,千方百计提升当前过低的生育水平,同时通过经济和社会的全面重构来适应未来人口发展和变动趋势.
-
-
黎友焕
-
-
摘要:
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出现低生育水平,扭转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即便是北欧高福利国家制订完善的提升生育意愿政策措施,其生育率也是逐年走低的。
-
-
王军;
张露
-
-
摘要:
客观估计并研判当前和未来人口形势,选择正确的人口长期发展战略,是进行有效人口治理、不断优化人口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基于最新人口普查数据和近年来人口政策调整实践,对中国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形势、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与人口治理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低生育形势较为严峻,不仅实现低生育水平已近30年,而且未来无论是人口负增长还是少子化和老龄化程度都将面临巨大挑战。尽管低生育形势日趋明显,但人们对于低生育形势的认识因各自秉持的人口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这一差异也导致了有关人口治理和人口政策优化方案的不同主张。本研究认为要在坚决拒绝主张人口大幅削减的人口负增长战略基础上,分别通过实施缓解性和适应性的人口政策,千方百计提升当前过低的生育水平,同时通过经济和社会的全面重构来适应未来人口发展和变动趋势。
-
-
陈佳鞠;
靳永爱
-
-
摘要:
本研究借助联合国人口司公布的最新版《世界人口展望》以及世界银行数据库中的总和生育率数据,详细对比分析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地区)多样化的生育水平变动历程,总结归纳出已经完成生育转变的国家(地区)低生育水平的不同变动模式,展望世界生育水平的未来演变趋势.研究发现:世界各国(地区)的生育水平变动是个"殊途同归"的过程,但更替水平并非世界各国(地区)完成生育转变后生育率的"统一归宿",绝大多数国家(地区)的总和生育率都将不同程度地低于更替水平,但不会无止境地降下去,而是会在1~2的低水平范围内徘徊波动;对于已经完成生育转变的国家(地区)来说,生育水平的进一步变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结合目前已经完成生育转变的国家(地区)近期的总和生育率变动轨迹,本研究归纳出低生育水平的8类变动模式,依次为低位小幅波动型、高位小幅波动型、先降后升型、先升后降型、低水平波动版先升后降型、长升短降型、一波多折型以及持续下降型;当一国(地区)完成生育转变之后,其生育水平的升降波动都是小幅度、阶段性的,而非永久性的,回升现象的出现并非意味着不再下降,同样,下降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并非不再出现回升,"低生育率陷阱"可能只是一个短期现象.
-
-
宋晶晶
-
-
摘要:
为研究人口生育状况对社会的影响,本文以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历年辽宁省统计年鉴和卫生计生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以调查辽宁省生育现状和生育意愿为出发点,总结辽宁省的生育水平、生育意愿、生育服务和生育健康,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辽宁省的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为优化辽宁省的人口结构、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参考,同时对全国老龄化研究也具有参考作用.
-
-
马小红;
李家琳;
王晨方
-
-
摘要:
北京市步入超低生育水平社会至今已近30年.虽然生育政策几经调整,从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但依然处于超低生育水平,育龄群体生育意愿低迷,存在陷入"低生育率陷阱"的风险,亟需营造生育友好型的社会氛围.当前,北京的生育支持受制于政策、经济与公共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应从时间,结构和角度三个维度,通过减税降费形式构建生育友好型组织,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设立15天以上的男性灵活育儿假期,平衡不同等级妇幼医疗资源配置,制定健全的托育服务体系政策,促进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进行多维度、多角度、长时期的建设与发展.
-
-
-
-
-
杨春
- 《2008年甘肃人口发展论坛》
| 2008年
-
摘要:
1998年至2007年是处于世纪交替的特殊时间段,是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转变的标志性时期,也是生育水平开始低于更替水平,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起始阶段.回顾、总结这一时期陇南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对于准确把握陇南人口的现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新的人口问题,增强人们的人口忧患意识,树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观念具有一定意义.同时指出必须结合陇南实际,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加快陇南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